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热泵的最新节能技术利用工业余热供暖

落后的店员
还单身的砖头
2023-02-15 05:23:27

二次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吗?

最佳答案
满意的巨人
着急的音响
2025-05-06 06:43:22

二次能源不都是可再生能源。例如汽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成二次能源,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热水和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

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如高温烟气、高温物料热,排放的可燃气和有压流体等,亦属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几次转换所得到的另一种能源,统称二次能源。

如电能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一次能源转换来的,在火电厂燃料燃烧之后先变成蒸汽热能,蒸汽再去推动汽轮机变成机械能,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换成电能,一共转换了三次,仍叫二次能源。

扩展资料:

在钢铁生产流程各工序中,二次能源的产生量很大,理论产生量约为408.73千克标煤/吨(修正的基准温度下)。

钢铁工业在二次能源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落后产能影响整体能效水平的提高;二是钢铁工业在余热余能回收效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如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可以达到约85.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次能源

最新回答
奋斗的世界
任性的太阳
2025-05-06 06:43:22

1、以太阳能为源泉的能源。

(1)太阳的直接辐射能

(2)通过水蒸发降雨和空气流动转化而成的水能、风能等

(3)通过生物过程,由古代积存下来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的矿物(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及正在生长的柴薪等。

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源-地热、核燃料。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能源的分类

能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按其来源、性质、转换和使用特征来进行分类。

凡自然界中现成存在,并可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或"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而得到的另一种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如汽油、蒸汽、电力等等。一次能源又可按它们能否不断再生和得到补充,分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和"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核燃料等)。

在不同历史时期,已被人类广泛使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对正在研究开发,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的,称为"新能源"。当今的新能源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等。

无论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都又可分为燃料能源和非燃料能源两种。燃料能源又分为矿物燃料、生物燃料、化工燃料和核燃料四类。非燃料能源有含机械能的风、水、潮汐等含能过程,含热能的地热、工业余热、含光能的太阳能、激光、以及电能和自然界的闪电。

根据使用中对环境污染情况,将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称清洁能源,如水能,太阳能,氢等。对污染较大的称为"非清洁能源",如煤炭、石油燃料和核燃料等。

故意的摩托
动听的棒棒糖
2025-05-06 06:43:22

北方冬季家里的暖气是热力公司通过传输过来的,烧煤是暖气供暖的一种方式,各地政府也提倡鼓励利用工业余热和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热,鼓励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方式来进行供暖。

我国现在暖气分为水暖和气暖,通常我们所说的暖气片指的是水暖,就是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链接到暖气片,最终通过暖气片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而气暖则是加热空气,冷空气一进来就被暖气片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与屋子的冷空气形成对流, 冷空气又循环到暖气附近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在屋里循环,房间就暖和了。

扩展资料:

相关政策:

根据《青岛市供热条例》规定:

第三条 供热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统一规划、特许经营。

第四条 鼓励利用工业余热和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热,鼓励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

第五条 新建住宅应当实行供热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年度计划,推行供热计量收费。

第六条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建设供热设施和从事供热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暖气

参考资料来源:青岛市政务网-青岛市供热条例

年轻的枕头
懦弱的小白菜
2025-05-06 06:43:22
建筑可再生能源有:提高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泥沼气利用、工业余热及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以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企业联合成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产学研一体化;逐步提高相关产业技术标准要求,住建部和财政部将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设备推荐目录,提出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行业准入门槛。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