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黔南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分公司怎么样

拉长的外套
瘦瘦的火龙果
2023-02-15 05:13:41

黔南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分公司怎么样?

最佳答案
健康的季节
大方的雪碧
2025-05-06 09:01:19

黔南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分公司是2006-10-13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城关镇荷花煤炭市场。

黔南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2723789798338T,企业法人吴贵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黔南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经销:煤炭、焦炭、磷矿、铁矿石。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黔南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最新回答
忧虑的煎蛋
忧伤的哈密瓜
2025-05-06 09:01:19

都匀市金麒麟财富街。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黔南州都匀市煤气炉消售点位于黔南州都匀市金麒麟财富街,煤气炉是机械、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玻璃等行业各种加热炉和工业窑炉理想的二次能源设备。

眯眯眼的棒棒糖
动听的荔枝
2025-05-06 09:01:19

聚煤盆地从形成到结束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盆地不断地发生时—空演化。

本节着重从聚煤期地壳运动的角度论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包括盆地的层次结构、盆地的构造分期和基本类型的转化,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以及盆地沉积中心的侧向迁移等。

一、盆地的层次结构

随着区域构造和盆地基底构造的演变,盆地充填盖层也卷入了地壳的形变过程,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沉积构造层次。不同的沉积构造层次组成整个盆地的层次结构。

断陷聚煤盆地往往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盆地发育早期表现出显著的裂陷性质,下落断块组成一系列半地堑或地堑盆地系,各个亚盆地相互分隔,各自具有盆缘断裂和冲积扇带,构成底部沉积构造层次。随着裂陷作用的持续,各个亚盆地被上覆沉积广泛覆盖,形成统一的沉积盆地,下伏基底断块的显著差异性沉降,引起盖层岩性岩相和厚度的变化,某些基底断裂可能延伸至上覆盖层,也可能产生重力滑脱断层系,构成沉积构造类型比较复杂的过渡层次。盆地发育的后期,发生了构造型式的转化,由早期的裂陷作用为主,转化为晚期的荷载调整性沉降或热沉降。沉积范围扩大,各种沉积单元规律配置,演变为比较均衡的沉积盆地。如我国东北松辽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系和含煤碎屑岩系填积在北东向基底断裂构成的半地堑盆地内,组成底部亚盆地系。早白垩世沉积范围扩大,超覆不整合于石炭二叠系变质岩系或海西期花岗岩基底之上,岩相和厚度明显地受到基底断块不均衡沉降的影响和同沉积断裂的切割。早白垩世晚期盆地则主要表现为拗陷性质,沉积层由盆地中部向两翼逐渐变薄,在盆缘地带仍受到基底断裂影响。古近新近系沉积范围明显缩小,退缩于盆地西缘(图9-12)。

图9-12 松辽盆地沉积构造剖面图(据韩德馨等,1980)

发育在缓倾角基底断裂之上的沉积盆地,随着主滑脱断层的不断伸展,沉积盖层中的同沉积断裂也逐步生长发育,形成一个沉积构造序列(图9-13)。较早形成的沉积岩楔沿断层面旋转滑落,逐步远离后期形成的沉积岩楔,盆地内沉积层的沉积中心呈相互偏离叠置的排列样式,构成不同的沉积构造层次。图9-13中的星号和菱形符号表示两个早期沉积阶段的轴向沉积中心,一些盆地复杂的砂体分布样式很可能受到这种“壳层”发育过程的控制(Gibbs,1987)。

图9-13 阶梯状滑脱断层控制的生长正断层系和沉积岩楔(据Gibbs,1987)

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和动力活动方式的转化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重要制约因素,相应地出现不同的沉积构造层次。拉伸盆地受到与伸张作用方向相反的挤压作用,沿近于直立的基底断裂便产生走向滑动,可以在上覆沉积盖层中形成花状构造或重力滑脱构造,在一定层段表现为同沉积褶皱和断裂系。由于动力作用方式的改变,在不同层位也可以出现不同方向和不同排列方式的断层系。如我国华北裂谷系中的一个半地堑盆地,以边缘断裂为主干发育一系列掀斜断块,不同层次和不同尺度的铲式断层,分别属于两个裂陷幕,具有相反的方向,表明随时间发展而改变了掀斜方向(图9-14)。

图9-14 华北裂谷系中的一个半地堑盆地剖面图(据马杏垣,1983)(垂直比例尺,每秒大致相当3~4nm)

二、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

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是盆地演化的空间表现。地表侵蚀、沉积充填、海面升降和盆地基底升降等,都可引起盆地范围的扩张或退缩。由于盆地基底沉降而出现聚煤盆地的超覆扩张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伴随盆地的超覆扩张岩相带和聚煤带亦相应迁移。

聚煤盆地形成初期往往是一些相互分隔的地形洼地、小型断陷或拗陷盆地,随着盆地基底的不断沉降而发生盆地范围的超覆,形成一个统一的沉积盆地,岩性岩相和厚度显示规律性变化,可以进行盆地范围的对比。我国云南小龙潭古近新近纪褐煤盆地的基底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填积作用首先发生在溶蚀洼地内。含煤岩系剖面三分明显(图9-15),即:下段以坡积—洪积相砂砾岩填积为主,填积在孤立的小型洼地内中段为湖沼相沉积,伴随盆地基底沉降,沉积范围逐步扩大,盆地连成一体,并演变为泥炭沼泽环境,形成巨厚煤层,煤体呈透镜状,以盆地中部最厚,约达220m,向周边变薄尖灭上段以湖泊相泥灰岩为主,含淡水动物化石,盆地沉积范围最大,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小,由盆缘向中心逐渐增厚。由于后期剥蚀作用,本段保存不完整。小龙潭煤盆地充填序列,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超覆扩张,岩性地层单位大致相当时间地层单位。

图9-15 云南小龙潭煤盆地年沉积剖面图

大型拗陷聚煤盆地的基底界面往往是经受长期风化剥蚀作用的夷平面,界面坡降很小。随着基底的缓慢沉降,由初始沉降中心向外侧超覆扩张,并表现出“大跨度”超覆特征,只有在大范围内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才能识别。伴随盆地的超覆扩张,岩相带发生迁移,形成水进型充填序列。如果海域或湖盆的扩张与岩相带的迁移同步,则岩性地层单位是一个穿时地层单位,不能清楚地反映盆地充填层序的超覆关系。如果海域或湖盆地的扩张与岩相带的迁移不一致,即发生了岩相带的更替,则岩性地层单位能够反映超覆现象。因此,在研究盆地超覆扩张时,应当进行详细的地层划分,尽可能建立时间地层单位和超覆序列。我国四川晚三叠世聚煤盆地是一个大型断裂拗陷型盆地,盆地的基底是印支期构造侵蚀界面,盆地的演化是一个由西侧山前断陷带向东、向南逐步超覆扩张的过程。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以滨海浅海相为主的跨洪洞组假整合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剥蚀面上,沉积范围向东仅达龙泉山断裂附近。晚三叠世中期、中晚期,随着盆地基底的不断沉降,沉积范围向东、南超覆扩张,直抵达州、重庆一线,即华蓥山断裂附近。以半封闭的海湾、淡化潟湖相为主的小圹子和须家河组超覆沉积于中三叠统不同层位之上,与下伏地层呈微角度不整合。晚三叠世晚期,盆地继续扩张,形成以淡化潟湖、湖泊相为主的雾中山组,为主要含煤层段,向东扩展至四川东部地区,向南越过黔中隆起而与黔南坳陷相连,构成一个沿北东向展布的大型沉积盆地。四川晚三叠世聚煤盆地的横剖面呈显著的不对称几何形态(图9-16),沉降中心位于龙门山前缘断裂带,层序全,厚度大,上三叠统总厚可达3000m。随着盆地向东超覆,岩系厚度递次变薄,缺失下部层序,至盆地东缘厚仅百余米。侏罗纪沉积盆地进一步扩展,转化为大型内陆湖盆,并在盆地范围内沉积了稳定的淡水灰岩。

沉积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往往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盆地的退缩分化主要是由于盆地基底沉降减缓、分异或停止,沉积物大量充填所造成的,一般表现为退覆沉积序列。盆地演化的后期,由于构造分异作用增强,一个大型聚煤坳陷可能分化为一系列小型聚煤盆地。断陷聚煤盆地的沉降和沉积中心往往退缩于盆缘断裂内侧,而另一侧则处于剥蚀状态,因此盆地的退覆沉积序列保存不完整。美国西部中、新生代聚煤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晚白垩世含煤岩系形成于北美大陆西部近南北向的大型前陆盆地中,呈现陆表海古地理景观。泥炭沼泽发育于盆地西侧的滨海平原,煤层赋存于一系列海进海退沉积旋回中。晚白垩世开始的造山运动(拉腊米造山运动)使白垩纪大型沉积盆地分化为一系列隆起的山间盆地,聚煤环境转变为以河流、湖泊为主,古近新近纪聚煤盆地轮廓与现代的构造盆地大体相近(图9-17)。

三、盆地的侧向迁移

图9-16 四川盆地大邑—石柱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对比图(据韩德馨等,1980,修改)

图9-17 美国西部落基山区中、新生代煤盆地的分布(据Weimer,1960)

聚煤盆地的侧向迁移是指不同聚煤期聚煤盆地在空间上的转移和盆地内部沉降中心的侧向迁移。现着重论述聚煤盆地内部的这种变化。

不同聚煤期聚煤盆地在空间上的转移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带变化和海水进退等因素引起的。沉积盆地是地壳形变的产物,随着地壳运动体制的演变,不同期的聚煤盆地便呈现出规律性的空间转移。以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聚煤盆地为例,不同期聚煤盆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盆地的形成和分布与NNE向巨型构造体系的成生过程相联系。晚三叠世这一构造体系的雏形开始展现,在太行山—雪峰山连线的西侧形成四川、鄂尔多斯大型沉积盆地,分别堆积了晚三叠世和晚三叠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东侧总体为一NNE向的巨型隆起带,可能为中、新生代地幔物质汇入区,自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东部巨型隆起自南而北逐步解体,不同期的聚煤盆地相应地依次分布:晚三叠早侏罗世聚煤盆地与华南地区沿北东向坳陷带的瑞替克—里阿斯海水内侵有关,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地早—中侏罗世聚煤盆地零星分布于华北地区,含煤岩系直接覆于较老地层或火山岩之上晚中生代聚煤盆地则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为区域伸展作用形成的断陷盆地系,盆地基底为火山岩系,盆地群沿NNE向斜列。随着巨型隆起带的进一步分化,大体沿隆起轴部形成以下辽河和华北裂谷系为主体的断陷带,古近纪始新统—渐新统含煤沉积发育于裂谷系和两侧隆起带上的小型断陷盆地内。位于东海大陆架的东海盆地是一个NNE向伸延的弧后拉伸盆地,以巨厚的过渡型碎屑含煤沉积为主,成煤期自始新世延续至上新世,以渐新统为主要富煤层段。台湾省西侧发育新近系碎屑含煤岩系,厚约7000m,夹有海相层和火山岩,为比较典型的前陆盆地。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聚煤盆地发生了自西而东的侧向迁移,形成聚煤盆地时空迁移序列,这可能是东亚大陆与太平洋板块斜向碰撞并不断增生的结果。

聚煤盆地内部沉降中心的迁移与次级隆起和拗陷的相互转化﹑盆缘和基底断裂的成生过程或盆地的热沉降过程有关,通常表现为横跨盆地轴向或沿轴向的侧向迁移。我国广西百色煤盆地是一个NW向延伸的不对称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主要受NW向走滑断裂的控制。百色盆地由百色和田东两个次级盆地构成,大致沿NW向斜列,向两端抬起,在田阳一带交接,构成田阳次级隆起(图9-18)。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粗碎屑岩组不整合于中三叠世印支期褶皱系之上,含煤地层时代为始新世至渐新世。以田东次级盆地为例,底部红色粗碎屑岩组主要堆积在北部盆缘断裂带内侧,厚达500m,向南西方向显著变薄。始新世渐新世含煤岩系沉积于红色岩组之上,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岩段:下部含煤段(那都段)、中部湖相泥岩段(田东段)、上部主含煤段(下百岗段)。随着盆地的演化,NW向延伸的沉积中心由盆地东北缘迁移至盆地中部,继而又移至盆地西南侧,主要富煤地段沿盆地西南缘分布。由于含煤岩系以泥岩为主,缺乏代表剥蚀作用的河流堆积,所以盆地很可能是在间歇性沉陷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基本吻合,各层段等厚线图基本上反映了盆地沉降中心的侧向迁移。盆地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也可以沿轴向方向迁移,如我国内蒙古霍林河煤盆地,盆地的轴向为北东向,主干断裂位于盆地的西北缘,横断裂沿轴向将盆地分划为相对断隆和断陷。底部扇积粗碎屑岩段、下部湖相泥岩段和下部含煤段的沉积中心位于煤盆地的东北部(一露天区)上部湖相泥岩段的沉积中心已迁移至盆地的中部(二露天区)上部含煤段的沉积中心则移至盆地的西南区,显示了沉积中心由北东向南西沿盆地轴向迁移的趋势(图9-19)。

四、盆地的沉积构造分期

有的含煤沉积盆地具有长期而复杂的演化历史。根据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或沉积构造期。沉积构造分期主要依据盆地的沉积构造事件和层次结构,现以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吉普斯兰盆地为例加以简要论述。

吉普斯兰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含煤、含油气的大西洋边缘型沉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白垩纪和古近新近纪的大陆开裂和漂移过程密切相关。白垩新近纪含煤岩系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根据盆地的演化史可划分为6个沉积构造期(Smith,1984),即奥特威裂谷期、白垩纪中期隆起、晚白垩世裂谷期、塔斯曼海漂移期、吉普斯兰稳定期和吉普斯兰陆架期(图9-20)。

图9-18 广西百色盆地各层段等厚线图(据广西150地质队资料编绘)

图9-19 内蒙古霍林河盆地走向构造剖面(据李思田,1988)

图9-20 澳大利亚吉普斯兰盆地构造史与岩性地层单位时间关系(据Smith,1984)

吉普斯兰盆地早期为裂谷陆相碎屑充填,主要由成熟度低的粗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泥岩和不稳定薄煤层组成,沉积中心的沉积速率超过150m/Ma。煤层主要由亮煤和暗煤条带组成,堆积于冲积—湖泊沉积环境。早白垩世末期,盆地沉降速率开始减退,至白垩纪中期出现盆地范围的角度不整合,早期沉积物遭受强烈剥蚀。晚白垩世初东南缘的塔斯曼海裂谷作用波及吉普斯兰盆地,出现第二个快速沉降期,其沉积特征与奥特威裂谷期沉积物相似。

吉普斯兰盆地后期为构造漂移、沉降期,主要由滨海—边缘海充填序列组成,亦为主要聚煤期。大约在80Ma年前,塔斯曼海裂谷系开始了漂移期,海水自南侵入近南北向的裂谷,吉普斯兰盆地东南缘成为滨线,沿北东南西方向伸延,堆积了包括滨外、滨滩、障壁、海湾和潟湖相的边缘海沉积序列。由滨线向陆地方向(北西方向)堆积了由砾岩、砂岩、泥岩和薄煤层组成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序列,煤层厚度一般小于10m,向剖面上部煤层厚度和频度增加。从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末是一个缓慢沉降的特殊稳定期,沉积速率一般小于20m/Ma,近海盆地充填包括中、晚始新世河流三角洲—边缘海沉积序列,三角洲层序具有高度侧向稳定性,由石英砂岩、泥岩和一些厚煤层组成,煤层一般厚2~5m,最厚可达30m。沿岸盆地充填包括3个主要的河流湖泊沉积旋回,含若干厚煤层,厚度大于20m,最厚的泥炭层形成于缓慢沉降的正向构造单元。中新世至现代,吉普斯兰盆地为快速埋藏的陆架陆坡发展期,沉降和沉积速率大于150m/Ma。沉积速率的增加和基准面的降低导致河流湖泊沉积向海推进,沿岸吉普斯兰盆地的含煤岩系遭到剥蚀。

盆地演化的沉积构造分期可以依据盆地的充填序列、盆地的层次结构、构造剥蚀界面、沉降速率的变化和沉降中心的迁移、动力作用方向和方式的转换等因素进行划分,其目的在于追索盆地发展演化的全过程和不同演化期的沉积构造特点,以进一步分析泥炭聚积的条件和煤层、煤质特征。

包容的小笼包
想人陪的滑板
2025-05-06 09:01:19
一、概况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全省面积38.3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一般海拔为1000-2000米左右.地势西北高,南部低,地形错综复杂,切割强烈,形成高山狭谷.滇西北为高山区,海拔一般为2000-3800米,梅里雪山高达 6740米.滇西南和滇南地区,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最低河谷低地仅500米.为亚热带气候. 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有贵(阳)昆(明),成(都)昆(明),昆(明)河(口),广(通)大(理),南(宁)昆(明)等线.主要矿区均有铁路专用线相通. 成煤期有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上第三纪等.其中晚二叠世,一第三纪等为主要成煤期.前者主要分布于滇东,后者分布于大小不等的盆地内.滇东北,滇西地区交通不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炭生产基地集中分布于滇东地区,滇西及滇南除一平浪煤矿,小龙潭煤矿外,均为地方小煤矿零星开采. 云南省煤类齐全.1992年底已探明的煤矿及煤产地共251处,探明储量240.8亿吨,其中炼焦用煤40.2亿吨,无烟煤41.4亿吨,褐煤155.5亿吨,其它煤类3.7亿吨,全省保有储量为236.9亿吨,预测总储量为442.6亿吨,其中早石炭世5.7亿吨,早二叠世8.5亿吨,晚二叠世388.8亿吨,晚三叠世20.1亿吨,上第三纪19.3亿吨.预测总储量中可靠级191.7亿吨.焦煤资源主要集中于滇东地区,滇中,滇西地区则较差.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 含煤地层特征 下石炭统大塘阶万寿山段主要分布于滇东,滇东北地区,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系含煤建造,厚几米-140米,一般厚20-50米,含煤0-7层,其中1-2层局部可采. 二叠系:下统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底部有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称“矿山组”成“梁山组”,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也有少量出露。厚约数米-200米,一般厚30米左右。含煤0-5层,其中一层局部可采,上统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峨眉山玄武岩,属海底喷发岩系,厚数十-数百米粉;上部为海陆交互或陆相含煤岩系,在滇东称“宣威组”,在滇东北,滇东南和滇西的部分地区则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浅海相碳酸盐岩。下部则为海陆交互相或陆相含煤碎屑岩系,称“龙潭组”。含煤最多达70余层,其中可采1-18层,可采总厚0。9-22.4米,是省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上三叠统:主要为浅海相至海陆交互相-陆相碎屑沉积.滇中元谋,一平浪,塔甸等地为陆相沉积,厚1800-2000米,底部普家村组含煤3-11层,可采2-5层.单层厚0.8-5.45米,极不稳定:中部干海资组含煤9-13层,可采1-5层,可采总厚0.8-5.5米.滇西祥云,宾川一带为海陆交互相,厚2000余米,含煤5层(组),可采1-5层,总厚0.8-6.7米.各地含煤性差异较大. 第三系: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内陆湖泊相,沼泽相及河流相含煤建造.厚数十-千余米,一般厚200-300米.含煤一-数十层.可分三个亚期:渐新世成煤范围小,含煤性差,如沧源芒回中新世含煤性好,形成巨厚煤层,如开远小龙潭,寻甸先锋,上新世成煤范围广泛,含煤性最好,如昭通,跨竹,大猪街。上第三纪系具有储量大,煤层厚,埋浅,不少盆地宜于露采的特点。

(二)煤质特征 早石炭世煤质为中灰-富灰,高硫、低磷、高发热量煤。牌号为瘦煤、瘦焦煤、无烟煤。早二叠世煤为富灰(滇南为高灰)、高硫(滇 南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煤。牌号为瘦煤、贫煤、无烟煤。晚二叠世为中灰-富灰,或低灰、低硫-富硫煤。滇东宣威、恩洪、圭山等矿区为焦煤和少量瘦煤;富源庆去、后所为气煤;其它地区为无烟煤及少量贫煤。晚三叠世为低-中灰、低——中硫、低磷、高发热量煤。除一平浪煤矿为焦肥煤,华坪一带为气煤外,其它地区均为无烟煤。上第三纪煤类为褐煤,个别点为长焰煤,焦油、腐植酸一般含量较高。一些盆地褐煤中含具有工业价值的褐煤蜡及稀散、放射性元素。

三、构造特征 经向构造系:

为一强大的南北向拗褶带,分布于东经103°以西,即小江断裂带以西广大地区。纵贯全省。向北经川西插入甘肃北部,向南伸展到缅甸和马来西亚。主要为滇本褶带、滇中地块、滇东褶带三个部分。 纬向构造系:受经向构造系干扰,地表只见零散出露,但越向深部,愈加明显。东川-鹤庆、昆明——弥渡、个旧——新平三个带较为清楚。 歹字型构造系:即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系。从藏东、川西插入云南后分两支。在滇西北、滇西地区,它与经向系滇西褶带重接,向南沿点苍山、哀牢山为一支,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称东支褶带;沿南北向高黎贡山至腾冲后转为西南方向,伸入缅甸,称西支褶带。 新华夏系:在滇东表现强烈,呈北东向展布,为一系列箱状褶皱组成,伴随密集的迭瓦式断裂,新生代盆地也受控制。 山字型构造系:展布范围广,发展历史长,在昆明以南出现四道向南突出的弧褶带,向东西两侧均可找相应的翼部反射弧形迹。脊柱在滇池以北,与经向系重接复合。 滇东南弧形构造系:云南只有一部分,向南东伸入桂西。在上述几种构造系交织复合及褶皱轴部,出露有各种性质的火成岩体。而在各主要断裂带之间,则呈狭长状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变质岩带。

四、储量

云南省储量表

井田名称 保有储量(万吨)

合计 生产井与

在建井 尚未利用的 供进一步勘探

合计 详查 普查 找煤

合计 23368957.9 793304.1 195683.1 1379970.7 763569.7 572737.7 43663.3

镇雄煤田 15990.9 782.3 15208.6 15208.6

盐津,昭通,会泽 821993.2 1483.7 171930.0 648597.5 646252.0 2327.5

其中:昭通盆地 818182.0 171930.0 646252.0 646252.0

宣威煤田 128280.6 106774.3 6918.3 14588.0 593.0 13995.0

其中:羊场矿区 33122.3 30665.3 2457.0

来宾矿区 15640.8 11179.5 4461.3

恩洪煤田 242233.5 186992.6 55240.9 55240.9

其中:恩洪矿区 140440.1 119749.2 20690.9 20690.9

庆云矿区 12350.5 12350.5

后所矿区 10158.1 10158.1

圭山煤田 521219.8 218293.9 3387.0 299538.9 21559.7 266323.2 11656.0

其中:圭山矿区 53821.1 38778.1 3387.0 11656.0 11656.0

老厂矿区 388528.4 100645.5 287882.9 21559.7 266323.2

跨竹矿区 78870.3 78870.3

华坪,平浪煤田

其中:平浪矿区 10550.0 6176.4 3664.4 709.2 513.8 195.4

祥云煤田 5961.3 1887.4 4073.9 1144.0 486.9 2443.0

昆明,楚雄区 225003.3 120117.1 3250.8 101635.4 78800.1 22835.3

其中:先锋矿区 29353.2 22228.2 7125.0 7125.0

凤鸣村矿区 34956.9 34956.9

开远,文山区 337216.3 114546.2 268.0 222402.1 209376.0 13026.1

其中:小龙潭区 101715.2 101715.2

兰坪,大理,普洱 25212.7 9806.5 6264.6 9141.6 12.3 9192.3

昌宁,保山,潞西 35296.3 26443.7 8852.6 8832

预测储量

预测区名称 预测储量(万吨)

合计 300以浅 300-600 6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其中可靠级

合计 4425238 1694771 958596 825888 618889 327094 1916767

镇雄煤田 989172 574674 164848 97035 94575 58040 316778

盐津,昭通,会泽 176153 61940 58418 23285 18136 14374

宣威煤田 403893 158169 101317 68522 42975 32910 283670

其中:羊场矿区 136963 25083 35915 28635 23720 23610 89633

恩洪煤田 525018 188136 161858 115425 59599 454365

其中:恩洪矿区 504437 179313 153781 111744 59599 437465

后所矿区 18718 6960 8077 3681 15037

圭山煤田 1938318 539995 369137 453220 354196 221770 686493

其中:圭山矿区 1305047 387604 251177 282006 211880 172380 289907

老厂矿区 523646 118829 95219 159386 122736 27476 373434

华坪-平浪煤田 74502 27183 11740 15357 20222 16007

祥云煤田 86004 29565 13992 18096 24351 34593

昆明,楚雄区 93792 34788 30708 24929 3367 72892

开远,文山区 69375 37215 26618 4926 616 9343

兰坪,大理,普洱区 23508 19634 1789 1233 852 10021

昌宁,保山,潞西区 45503 23472 18171 3860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 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

1、 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2、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煤种:厚煤―无烟煤。

3、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总厚0―300余米。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为气煤―无烟煤。

4、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自西向东分为三个相区,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含煤0―60余层,一般可采1层(天柱)―41层(格目底),煤厚0.5―34.1米。

过渡相区:分布于毕节、水城、盘县一线以西,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偶夹泥灰岩和透镜状菱铁岩。一般含煤40―50余层,可采十余层,多分布于煤组中上部,厚5.16―32米。煤质:中灰、低硫―中硫。煤种:气煤―无烟煤。

海陆交互相区:位于过渡相区以东,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西。由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灰岩层数、厚度自西向东递增。煤组厚度、煤层层数变化较大,六枝矿区煤组一般厚360米,含煤8―32层,可采一般6层,厚12米左右。多为中灰、中―高硫煤。以无烟煤为多,也有部分烟煤。

海相区: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东地区,自西向东龙潭组逐渐过渡为吴家坪组,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煤层。含煤1―数层,可采1层,厚约1米。为中灰、富―高硫煤。煤种:肥―贫煤。

5、上三叠统二桥组:总厚70―1460米,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及贵阳地区。分贞丰型和郎岱型。

贞丰型: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灰岩,含煤2―80层,可采0―4层,厚0―5米。中灰、富―高硫;气―肥煤。龙头山向斜本组厚1389米,含煤22层,可采4层,厚约5米。

郎岱型:碎屑岩夹煤线、薄煤、炭质页岩,一般无可采煤层。六枝郎岱本组厚334米。

6、新第三系翁哨组:保存不全,可见厚度60-212米。分布于旋秉翁哨、盘县平关、威宁水中等地,陆相含煤沉积,含褐煤1-11层,可采1-8层,最厚达30余米。灰分39.91,硫分3.21%

三、构造特征

贵州省地处新华夏系第三褶皱带与沉降带的南部和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褶曲、断裂均较发育。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为省内重要含煤地层,其沉积发育受下述几组构造带的影响较为明显:(一)展布于纳雍至黄平一带的东西向构造带,其南北地层发育不同。(二)南北向构造体系,尤其是展布于遵义、贵阳、罗甸的黔中构造带。(三)华夏、新华夏系全省均较发育,多展布于黔东地区。对各煤田影响较大。(四)北西向构造带主要展布于黔西水城~~望谟地区。北西向复式褶皱、断裂对黔西煤田的发育、改造影响较大,受其影响水城煤田南、北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性等差异较大。由于几组构造带(体系)相互切割、联合、改造的影响,使各煤田小断层比较发育,构造更加复杂化。

四、全省煤炭储量汇总表

贵州储量表

矿区名称

一九九三年底保有储量(万吨)

可靠级预测储量(亿吨)

合计

生产或在建井

尚未利用精查

供进一步勘探

合计

垂深300米以浅

300-

600

600-

1000

详查

普勘

普找

合计

4983017

420631

659402

3902984

633972

319171

2949841

864

78

317

469

六盘水

1468247

331278

408296

728673

360589

76444

291640

399

32

152

215

兴义

170744

/

/

170744

/

477

170267

49

/

10

39

织纳

1719051

15160

222232

1481659

243393

133900

1104366

252

18

102

132

贵阳

49587

28129

301

21157

10830

9651

676

28

8

10

100

黔西北

/

/

/

/

/

/

/

1

1

/

/

黔北

1516534

35124

15469

1465941

3414

86514

1376014

122

14

38

70

黔东北

6912

2367

/

4545

155

3119

1271

/

/

/

/

黔东南

51942

8573

13104

30265

15592

9066

5607

13

5

5

3

黔南

/

/

洁净的芹菜
时尚的老师
2025-05-06 09:01:19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西南部,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得出来,当时起名字的时候,偷了个小懒。而贵州3大自治州都是以方位命名的,分别是黔西南、黔南、黔东南。黔西南自治州最大的特点,就是黄金储量丰富,金矿品质高,有“中国金州”的美誉,还有就是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了。

兴义市是黔西南的首府,位于自治州的西南位置,刚好是贵州、广西、云南的三省结合部,海拔相对较高,气候相当舒适,是一个宜居城市。兴义市喀斯特地貌几乎遍及全境,拥有丰富的 旅游 资源,城市周边景点众多。兴义市主要发展方向是交通物流和新能源,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的一员,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未来发展大有潜力。

继兴义市之后,黔西南又一“小将”出圈,就是普安县。普安县因丰富的煤炭资源出名,煤炭理论储量172亿吨,是整个自治州煤炭储量的一半,是未来煤炭开采的重点发展区域。除了煤炭资源,普安县其它矿产也极为丰富,有黄金、铅锌矿、铁矿、钾矿、大理石等等。

不过普安县其实去年才刚刚脱贫摘帽,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状态,经济转化率不高,GDP不超过百亿。普安县管辖面积为1454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多少数民族,属于乌蒙山区中人口较为聚集的区域。普安县除了因为煤炭资源出圈,还因为植物资源出圈,山区中生长着成片的四球茶树,有“古茶树之乡”的美誉。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域 旅游 也有一定的发展,景区景点都是现成的,有红寨峡谷景区、白水瀑布、南山湖、松岿寺、白沙古驿道等等,还有一些古遗址类的,看点比较少,这里就不说了。景区中经典的民族文化展示有苗族芦笙棒舞、彝族海马舞,少数民族歌舞文化繁荣,都比较热情好客,载歌载舞是常态。

当地还有一些特产,推广度比较局限,有茶叶、牛干巴、麻糖、纸皮核桃等等,当地还产石砚,叫做龙溪石砚,虽然现在砚已经属于小众的物品,当时当地的工艺还是流传了下来,比较有文化价值和 历史 价值。普安县境内设有火车站,沪昆高铁设站,还有320国道和沪昆高速过境,对于交流方便,出圈程度逐渐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