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如何加强煤矿采掘生产现场的煤质管理

发嗲的野狼
明理的太阳
2023-02-15 03:47:02

如何加强煤矿采掘生产现场的煤质管理

最佳答案
糊涂的豌豆
羞涩的云朵
2025-05-06 15:55:54

1、控制顶板事故发生是减少目前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严格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切实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确保煤炭行业安全发展。1、强化培训,提高管理技能。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管理意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前提。行业管理部门要聘请煤矿顶板管理方面的专家,对所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采煤队长、班组长进行一次培训,全面分析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并就典型顶板事故做出科学剖析,围绕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加强矿压监测预报、改善支护质量、强化现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管理等方面,提出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2、推进改革,淘汰落后方式。结合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和煤矿灾后重建,进一步贯彻落实小煤矿基础管理指导意见,全面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督促各煤矿借鉴和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强力推行矿井支护材料改革。要在所有煤矿采煤工作面全面采用金属支柱支护,取消技改扩能矿井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木支护,积极推广岩巷锚喷(锚网喷)支护和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壁式回采工作面要求实现单体液压支架支护和摩擦支架支护,实现“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对顶板长期悬空暴露的采空区,采取人工放炮强制放顶卸压,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彻底改变煤矿顶板管理薄弱的状况。3、严把关口,加强现场管理。一是技术规范关。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定技术措施和编制采掘计划时,要严格依照有关政策规范,要做到切实可行,不能照抄照搬其他煤矿的技术规范。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从源头上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没有明显脱落征兆的巷道也必须明确规定临时和永久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编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采掘作业规程,使规程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对地质构造不清、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措施没有针对性的规程严格执行“三不批”制度,班次安排上要合理,确保掘进放炮后立即出碴支护,及时消除冒顶因素。要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三是工程质量关。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煤矿井下各单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单项工作作业规程施工。要严把支护质量关,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采取加木垛、丛柱等加强支护的措施,确保不发生事故。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关。

最新回答
年轻的酒窝
隐形的夏天
2025-05-06 15:55:54

煤矿煤质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职务,关于如何做好煤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和确保煤炭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呢?下面就由鹤壁华诺煤炭检测仪厂家为您解答:

一是以采掘工程设计和工作面接续编制为源头,以现场质量管理为主线,努力提高煤炭质量。

二是加强地面库存原煤质量管理。

三是严格监督检查、严肃认真考核、坚决奖罚兑现

定期对采制化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完善煤质检查人员职责,随时摸清生产现场的地质、煤质情况,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及时下发“煤炭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进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实施煤质动态管理。

平常的便当
机智的玉米
2025-05-06 15:55:54
1.抓软件,转观念、从管理制度上做起

首先,要摒弃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观念,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质量、市场、品牌、效益”这个总纲上来,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产品就是形象”的质量观和市场观,不断完善煤炭质量保证体系及岗位质量责任制。

其次,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和保障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有效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在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煤炭质量考核与奖罚办法(试行)》等文件指导下,公司应结合各矿井生产实际制定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和《煤炭质量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煤炭质量保证体系,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由点及面的全方位质量管理网络。成立煤质管理领导小组,健全的煤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煤质管理人员,做到体系领导各负其责,网络人员各有岗位质量责任制,同时实行煤质管理问责制和质量事故追查制度,对重大质量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有效提高煤质管理的积极性和工作力度,为公司煤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然后,加大煤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摆正质量位置,在质量管理中变他律为自律。通过丰富载体突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主题。勤给职工算质量帐,使职工从中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将质量主题牢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抓好质量管理。

于此同时积极开展质量分析活动,各级领导、部门深入到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对煤质管理情况进行现场分析,共同查找煤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使职工积极自觉地参与其中。

2.抓硬件,严工序,从生产源头抓起

一要重视煤质预测预报工作,提前采取保障煤质的措施,科学指导矿井生产。为实现科学生产、稳定煤质,在采区、采掘工作面设计前地测部门负责提供详细可靠的地质说明书,对煤质进行预测,提出煤质保证措施。设计部门则根据地质资料,合理布置,选好层位,搞好配采,通过调控工作面的采高来稳定煤质。各矿井地测业务部门应于每月月底前提供工作面地质构造写实剖面图、工作面夹矸、水文地质情况等与煤质相关的质量,并依此编制下一个月的煤质预测报告来指导生产。公司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煤质管理专题分析会议,研究解决煤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季度工作,确保煤质稳定不下滑。

二要在技术管理措施上从严要求。 把煤质管理纳入作业规程必备内容,采、掘单位在编制生产作业规程时必须有针对性的煤质管理措施。明确规定采掘区队必须成立煤质管理小组,坚持机组不割顶、底板,加强支护管理,保证支架支撑力,同时工作面设专职拣矸人员等措施。矿井完善排矸系统,半煤岩掘进必须分掘、分装、分运,特殊地段,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强化现场管理,从生产环节源头抓起。采煤工作面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作业,严禁出现串矸、漏矸,工作面要制定降水、降灰等具体措施,严格执行机组停机必须停水规定。炮采工作面要根据煤层的厚度、倾角和煤的硬度以及夹石层的部位、硬度等来正确选择合理的钻眼爆破参数,尽量保证煤层崩落时其顶板、底板及夹石层不至破碎混入煤中,要做到先拣矸石后出煤,对煤层中夹石厚度在0.3m以上的要实行分采。掘进工作面的煤质管理,煤巷掘进,控制综掘机不挑顶不割底。半煤岩掘进,实行煤岩分别爆破,分别装车,分别运输,无法分别运输,应打藏矸硐,单独存放矸石。井下煤矸、杂物实行分装分运,以确保煤质。在工作面遇断层等特殊地质构造时,生产技术部门要优化采煤工艺,制定提高煤质的详细技术措施。加强原煤运输系统管理,严禁杂物及外水混入煤流系统,井下煤炭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煤质管理采掘工作面、顺槽、运输平巷等拣出的矸石,必须单独运输、单独提升。井底煤仓口应按要求设铁篦子,篦子要保持完好,避免大块矸石升井。加强出厂煤的质量管控,装车前应打扫清理车厢,把好装车前的最后一道关。

四是严格考核,责任落实到人。制定的《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和《煤炭质量考核细则》中应明确质量控制指标和质量考核奖罚标准,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将煤质指标考核纳入到经营考核范围,与工资挂钩。同时对违返煤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煤质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煤质管理人员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考核,兑现煤质奖罚措施,切实将煤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加大现场煤质突击检查力度,实行三班监控,做到监管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不执行煤质管理办法的单位及个人行为坚决制止,严重影响煤质的,必须严罚。对现场不能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

五是加强煤质检测检验,及时掌握产品质量信息。掘进工作面每前进100米时,必须采取一个煤层煤样,当工作面出现地质变化时每前进20-30米要采取一个煤层煤样,建立煤质采样记录和化验台账,及时将煤质信息反馈给煤质领导小组,并坚持在每天的生产调度会上通报煤质情况,提出煤质管理意见,实现煤质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落实。

轻松的乐曲
娇气的冬天
2025-05-06 15:55:54

煤矿煤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稳定和提高我矿煤炭质量,加强原煤生产、运输等各环节煤质管 理,适应市场需求,依据《煤炭生产事业部 2010 年煤炭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结 合我矿煤炭赋存条件及实际煤质状况,特制定煤质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条 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坚持“以质量求生 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的原则,加强煤炭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煤质 管理,确保原煤质量符合公司及用户要求。 第三条 矿生技科主要负责日常煤质检查工作,生技科专人负责采掘工作面 煤质情况,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加强职工的煤质教育工 作,包括煤质知识的普及、工作面煤层赋存状况的了解、现行煤质制度、措施的 贯彻等。 第四条 矿属各科室、采掘队、机运队、矿物工程队,在煤炭生产、运输等 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必须遵守本细则;煤炭生产、运输各相关环节,依照本 细则规定相应承担煤炭质量责任。 第五条 各有关合作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环节煤质 标准、质量责任。 第六条 建立全面的煤质管理体系,即煤质行政管理体系、煤质监督检查体 系和煤质管理实施体系,形成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煤质管理网络。健全矿、科、 队及班组各级煤质管理机构,下级煤质管理机构对上级煤质管理机构负责,在业 务上接受上级煤质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 在地质、工程设计、采掘煤质预测等方面研究保证和提高煤质的措 施。制订矿煤质中长期规划,指导矿井生产与接续。通过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 合理选择回采方法等技术措施和手段,改善煤炭产品质量,满足公司及用户要求。 第八条 充分利用班前、后会,集中学习日等一切宣传手段,坚持不懈地开 展煤炭质量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第九条 以煤炭产品质量为主线,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网络,运用科学的 管理手段和方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条 建立煤炭质量管理的"事前预测预报,事中过程控制,事后信息反馈" 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 在日常检查中,煤质管理人员有权对存在严重煤质问题或隐患的 作业点停止其作业,并责令其整改。 第十二条 矿月度生产经营分析会议要分析总结上月煤质指标完成情况和 煤质管理工作,布置下月煤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煤质管理考核由生产技术科月末组织一次,按考评细则内容检查 打分,依照《白家梁煤矿煤质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奖罚兑现。 第二章 煤质管理办法 第十四 第十四条 充分利用班前会、集中学习日、专题会议等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 煤炭质量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意识。 十五条 第 十五 条 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伊泰集团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 合本矿实际,制定煤炭产品质量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定期召开煤质分析会,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提高煤质的具体措施。 第十六条 在日常检查中,煤质管理人员应依照《白家梁煤矿煤质管理实施细 十六条 则》及其它相关制度、措施、办法等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并 提出整改要求。 十七条 第 十七 条 矿月度生产工作例会要分析总结上月煤炭的质量情况和煤质管理 工作,布置下月煤质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各采掘、机运队每日生产调度会议上要通报煤质完成情况,提出提 十八条 高煤质的建议,并在每日班前会下达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安排提高和保证煤质的 措施、办法等。 第十九条 驻矿地质负责人应按时向矿领导、生产技术办提供各采掘工作面地 十九条 质说明书,包括相关煤质的图纸和资料。 采煤方法、采掘管理、技术操作、 第二十条 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从开采设计、 二十条 运输系统各环节考虑,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煤质的因素,积极采取提高煤质的有 效措施。 第二十一 第二十一条 煤质指标专项负责人负责收集有关煤质资料。做好采掘巷道和工 作面的煤质预测、预报、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煤质化验台帐,绘制、收集有关图 表(水、灰、硫等值线图和挥发份、灰分等值线图) 。 第二十二 第二十二条 综采工作面煤质管理措施 1、认真执行两级公司的《煤质管理实施细则》 、本矿制定的《煤质管理办法》 和各项煤质保证措施。 2、采煤机除内外喷雾外,其余冷却水都必须由管路引出到溜槽外,不准混入 煤流,且采煤机喷雾必须呈雾状。 3、工作面和两顺槽不允许有积水,如有积水应及时设水泵,并派专人排水。 4、工作面溜子和转载机的冷却水,应排到专用的水箱中,并由水泵排出。 5、采煤机在割煤时应做到“停机停水、开机开水” 。 6、工作面或两顺槽的积水未排完时、不允许开机割煤。 7、经常检查维护工作面供回液管,给排水管路,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8、煤机采割煤时绝对不允许割底板。 9、采煤机割煤时绝对不允许割顶板,视顶板情况,必要时可预留 100~200mm 顶煤,以防冒顶漏矸。 10、工作面发生顶板破碎或漏矸时,应及时将支架超前拉出;并且将掉下的矸 石捡出。 11、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应及时汇报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生产技术办或调 度室,并制定有效可行的煤质保证措施。 12、两顺槽煤壁、底板上不能留有木楔、铁丝、石块等杂物,必须派专人检出, 集中回收。 13、当煤壁、顶板淋、渗水增大时,应加快推进速度。 14、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若发生顶板破碎、漏矸,应及时停机组织人员将矸 石块捡出,无轨胶轮车外运;工作面矸石量较大,井下难以分离外运时,地面 安排人员分离矸石,将矸石捡出后利用装载机装车运往指定卸载点。 15 班组长负责每班的煤质检查工作,每次升井后要向队长说明当班的煤质情 况,并作详细记录。 第二十三 第二十三条 综采工作面煤质管理措施 1、认真执行两级公司的《煤质管理实施细则》 、本矿制定的《煤质管理办法》 和各项煤质保证措施。 2、综掘工作面掘进过程遇构造、顶板破碎、漏矸,矸石量较大时,不得上皮 带运输,可就近掘倒车硐存放矸石。 3、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应及时汇报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生产技术办或调 度室,并制定有效可行的煤质保证措施。 4、带班队长、班长、煤机司机要注意煤层结构,若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掘 进层位,尽量避免由于地质构造造成的飘层、破底现象。 5、工作面溜子和转载机的冷却水,应排到专用的水箱中,并由水泵排出。 6、工作面或两顺槽的积水未排完时、不允许开机割煤。 7、检修班每天必须将运顺撤水管流下的水抽干净。 8、当掌子面渗水增大时,应先探排水,将水控制后方可掘进。 9、经常检查维护工作面给排水管路,不发生漏水现象。 10、班组长负责每班的煤质检查工作,每次升井后要向队长说明当班的煤质情 况,并作详细记录。 第二十四 第二十四条 机运队煤质管理措施 1、各转载点除铁器要及时清理。 2、各转载点杂物、浮煤等要及时清理,符合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 3、经常检查维护责任范围内的供回液管、给排水管路,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4、按照矿有关制度要求作好责任范围内的文明卫生、积水抽排等工作。 第二十五 第二十五条 工作面给排水管理 1、采掘工作面必须合理布置排水系统,并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和人员,确保 煤水分离, 工作面有积水时应采取及时打设集水窝, 巷帮挖水沟等疏排水措施, 保证皮带运输巷,运输机头和机尾,采掘工作面无积水。禁止把外部水带入皮 带、刮板机破碎转载机内。 2、井下皮带运输巷水幕处上方要设防雨棚,防止水进入皮带。采煤机、综掘 机要做到开机开水、停机停水。 3、加强对供、排水及喷雾洒水管路的检查、维护和管理工作,杜绝跑、冒、 滴、漏现象发生。 4、采掘工作面要根据工作面上覆岩层水文地质情况及下覆奥灰水赋存情况, 提前安设足够的预排水管路,并备好水泵,以便发生涌水时进行及时排水。 第三章 煤质奖罚办法 第二十六条 管理人员煤质奖罚办法 二十六条 由于预测预报不及时或出现较大偏差;由于相关措施的失误造成煤质事故 的;工作计划、总结不及时、不准确;影响煤矿效益奖,每次罚生产技术办相 关责任人 500 元;如果圆满完成公司月度下达的煤质管理指标则奖励 1000 元。 第二十七条 生产合作方煤质奖惩办法 各生产合作方(山东隆源公司、鄂尔多斯龙源项目部、矿物工程队伍)必 须完成公司月度煤质管理指标,月度煤质指标要求发热量允许降幅为 10cal/g 以内;降幅超过 10cal/g 以上,每降幅 1cal/g 罚款山东隆源公司 200 元、罚款龙 源项目部 50 元,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遇特殊地质构造,煤质指标降幅原 因得到公司相关部门认可,全矿绩效奖不受影响,不做奖罚。 第二十八条 各采掘面煤质奖罚办法 二十八 1、综掘工作面无故割顶、破底,发现一次罚龙源项目部 500 元,情况严重者 加倍处罚,并罚项目办 1000~5000 元/次。 2、如发现综掘工作面掌子头至转载溜子积水未抽排而生产,一次罚龙源项目 部 500 元。 3 综掘工作面需要挑顶拉底时,必须采取二次成巷的措施,发现未分落、分装、 分运的视情况每次罚龙源项目部 2000~5000 元。 4、 发现工作面 100m 范围内存留杂物不进行清理的每发现一次罚责任方 500 元。 5、发现煤中或除铁器上出现设备零件,追查其来源单位,视体积、重量大小, 每件罚责任单位 500~1000 元。 6、如发现设备冷却水进入煤中,或煤机喷雾不呈雾状喷出,每次罚隆源公司 500 元。 7、 综采工作面顺槽出口 50m 范围内存有积水而未及抽排, 每次罚隆源公司 500 元。 8、采煤机不割煤而未停水,每次罚隆源公司 500 元。 9、综采工作面无故出现割顶、底现象,罚隆源公司 500 元,如因割顶而造成 工作面漏矸、漏顶现象,视其严重程度,罚款 1000~5000 元。 10、综采工作面出现漏矸、漏顶现象而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护措施,每次罚 隆源公司 500 元。 11、工作面遇地质构造影响到煤质而未及时向技术科、矿部汇报且没有制定煤 质保证措施,视影响的严重程度,每次罚责任方 1000~2000 元;如由于人为 因素造成措施执行不力,视影响严重程度罚相关责任方 500~1000 元。 12、发现综采工作面两顺槽出口 50m 范围内煤壁帮锚杆、木楔等未拔除,底板 存有杂物等,每次罚隆源公司 500 元。 13、各转载点浮煤未及时清理,处罚款 500 元。 14、供回液管、给排水灌管路发生跑冒滴漏现象,造成巷道积水或漏水进入煤 流中的,处罚责任方 500 元。 15、对于工作面积水达到长、宽 5m,深 100mm 而影响煤质的情况,处以区队 500—1000 元罚款。 16、各采、掘工作面必须完善供排水系统,发现利用运输溜子、皮带排水,出 现水石煤等现象,每次罚款 5000 元。 17、对检查人员所提出的问题、隐患不积极整改的,加倍给予处罚,对于屡教 不改者,责令停产整顿并追究责任合作单位负责人。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生产合作单位认真学习煤质管理实施细则,在执行中要明确责 二十九 任,落实到人。 第三十条 各生产合作单位必须成立部门的煤质管理小组,结合我矿的实施细 三十条 则和现场工作实际,详细制定煤质管理办法和措施。 第三十条 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属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 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