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荒”!拜登使出三板斧,继续甩锅普京
这一回,问题出在能源上。美国人突然发现,电力产能不足,跟不上消费者的用电需求,能源供应可能中断。
堂堂一个超级大国,动不动就进入紧急状态,面子上挂得住吗?所以拜登站出来给美国找补,他认为,美国遭遇能源危机,俄罗斯总统普京难辞其咎……
【美国出问题 都怪普京?】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美国能源告急,拜登指出至少两个原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能源市场中断气候变化加剧等极端天气事件。
拜登的指向性太强,如果说看天吃饭,气候变化人类难以掌控,那么扯上俄乌冲突,就是赤裸裸“甩锅”普京,指责这事是人为造成的了。
在白宫官网刊载的资料中,拜登政府认为,有了更强大的“清洁能源武器库”,“美国可成为对盟友来说更强大的伙伴”,并点名称:“尤其是面对普京在乌克兰的战争。”
这不是美国总统第一次针对普京了。普京下令俄军入乌后,拜登一度直呼普京为“战犯”,并认为其应“下台”。
总之,无论是美国燃料、食物价格飞涨,通胀达40年最高,还是全球粮食危机日渐逼近,拜登总能找到理由,说这是普京的错,还为此造了一个词“普京涨价”。
【拜登三板斧 宣布特殊豁免】
为缓解能源危机,拜登政府祭出三招:
第一,宣布“特别豁免”措施,将东南亚四国特定的太阳能电池和模块进口免税期延长两年。这四国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
第二,拜登近日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鼓励加速美国国内清洁能源技术的生产。
《国防生产法》旨在为美国国防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供财政援助,以保物价稳定。2020年,拜登就曾动用该法,要求疫情期间美国肉类加工厂继续营业,保证肉类供应。
拜登这次授权扩大生产的内容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部件
•建筑保温系统
•热泵
•电解槽、电池等制造及使用清洁燃料的设备
•变压器等电网基础设施
第三,拜登-哈里斯政府决定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于5月31日提出提振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
根据政策,美国将把在联邦土地上建设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的租金及费用,调降约50%,大幅降低成本在五个州设立办公室,加强与美国能源部、环境保护局、农业部、国防部等联邦机构协调。
话说回来,被豁免的,为什么是这些国家?按白宫说法,太阳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型发电来源之一,近年来太阳能组件大多是进口的,如2020年进口产品中约3/4,就来自于东南亚供应商。
实际上,搞出问题,原因还得从自己身上找。两个多月前,基于美国光伏组件制造商Auxin Solar公司的投诉,美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展开调查,这些产品被指试图规避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禁令。
出于对高额追溯性关税的担忧,相关产品对美出口急冻,导致市场供应大幅下降,现货价格疯涨。美国太阳能项目大面积推迟或取消,行业迅速陷入寒冬。
面对如此情形,拜登不得不先缓两年,要不然可能真如美国85名众议员联署信中担心的那样,美国的太阳能行业将损失超10万工作岗位,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增加3.64亿吨,完全得不偿失!
【美国缺电 主要原因找到了】
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和非营利机构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都警告了电力可靠性的问题。据评估,2022年夏季,美国西部、中西部地区可能面临电网故障风险,给民众生产生活造成损失。
顾虑不仅在于民生。拜登就指出,强大而可靠的电力系统对国家安全和国防至关重要。
虽然拜登将责任推到普京身上,但实际上,危机的苗头早已浮现。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了造成用电短缺的几大原因:
其一,传统电源退役过多、新增电源供给不足。
美国大部分州已公布燃煤电厂退役时间表,但新增的清洁能源发电装机,不足以弥补空缺。
其二,电网设施老化严重,可靠性差。
调查称,美国70%的电网接入和输配电设施都已老化,部分设施甚至已用了100年之久。这么“老掉牙”的装备,不出点问题才怪。
其三,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能源供应。
比如美国西部、南部严重干旱影响了水力发电一些地区遭龙卷风袭击,关键输电线路被破坏2021年得克萨斯等州遭遇的 历史 性停电,就是严寒冻结风机造成,那场灾害导致246人死亡,经济损失达近2000亿美元。
当前,美国高通胀无法缓解,民众钱包大大缩水油价高企,开车族已难以承受“奶粉荒”持续,父母们为找奶操碎了心如果还要在炎夏忍受停电,将让人更难相信,这就是“超级大国”的样子。
而这一切,真怪普京吗?(完)
导 语:在这个被牛群、苜蓿地和灌木丛生的沙漠公路包围的犹他州小镇上,在未来将会有数百名工人被解雇,他们是环境法规和廉价能源竞争的牺牲品。然而,在煤堆和熔炉对面,另一项变革正在进行当中......
01
在犹他州沙漠的农村,开发商计划在地下古老的盐丘地层中建造洞穴,他们希望在其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储存氢燃料。 盐洞将像巨大的地下电池一样发挥作用,可以在需要时储存氢气形式的能量。 该项目可以帮助确定氢在未来在全球提供可靠、全天候、无碳能源方面将发挥多大作用。
6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提供 5.04 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以帮助资助“先进清洁能源存储”项目——这是自乔·拜登总统重启奥巴马时代以向特斯拉和Solyndra提供贷款而闻名的项目以来的 首批贷款 之一。旨在帮助将一座拥有 40 年 历史 的燃煤电厂的场地转变为到 2045 年燃烧清洁制氢的设施。
在两极分化的能源政策辩论中,该提案对于赢得广泛联盟的支持是独一无二的,该联盟包括拜登政府、参议员米特罗姆尼和组成犹他州国会代表团的其他五名共和党人、农村县专员和电力供应商。拜登定于周三在马萨诸塞州举行的一次活动中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行动,该活动是在一家前燃煤电厂转向可再生能源中心。
可再生能源倡导者将犹他州项目视为确保可靠性的一种潜在方式,因为未来几年更多的电网将由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供电。
02
预计到2025 年,该工厂的初始燃料将是氢气和天然气的混合物 。此后,它将在 2045 年之前过渡到完全依靠氢运行。怀疑论者担心这可能是延长化石燃料使用 20 年的一种策略,其他人则说他们支持投资清洁、无碳的氢项目,但担心这样做实际上可能会产生对“蓝色”或“灰色”氢的需求。
“说服每个人用氢气代替(而不是化石燃料)填充这些管道和工厂是天然气行业的一个绝妙举措,”智库新共识专注于能源转型的研究员贾斯汀·米库拉说。
与碳捕获或灰氢不同,该项目将过渡到最终不需要化石燃料。
随着公用事业转型并越来越依赖间歇性风能和太阳能,电网运营商正面临新问题, 冬季和春季发电过剩,夏季发电不足 , 供需失衡 引发了对潜在停电的担忧,并引发了人们对进一步摆脱化石燃料来源的担忧。
该项目将多余的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的形式。清洁氢的支持者希望他们能够在供应超过需求的季节储存能源,并在后期需要时使用它。
工作原理 :太阳能和风能将为电解槽提供动力,电解槽将水分子分解以产生氢气。能源专家称其为“绿色氢”,因为生产它不会排放碳。最初,该工厂将使用 30% 的氢气和 70% 的天然气运行。它计划到 2045 年过渡到 100% 氢气。
当消费者需要的电力超过了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时,氢气将通过管道输送到山间发电厂的现场并燃烧以驱动涡轮机,类似于今天使用煤炭的方式。从理论上讲,这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可靠补充。
03
三角洲农村的许多人希望将该镇变成氢震中心,使其避免衰退影响关闭的燃煤电厂附近的许多城镇,包括亚利桑那州的纳瓦霍发电站。
但有些人担心使用能源来转换能源——而不是直接将其发送给消费者——比使用可再生能源本身或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成本更高。尽管三菱电力的氢基础设施负责人迈克尔·杜克承认 绿色氢比风能、太阳能、煤炭或天然气更昂贵 ,但他表示氢的价格不应与其他燃料相比,而应与锂离子电池等存储技术相比。
在米勒德县,一个倾向于共和党的地区,当地38%的财产税来自山间发电厂,两名燃煤电厂工人在上个月的共和党初选中罢免了现任县长。比赛看到整个城镇贴满了竞选标志,并引发了对数百万美元计划以及它们如何改变就业市场和农村社区特征的焦虑。
"人们对这个概念和建造它的想法没有意见,"共和党初选获胜者之一特雷弗-约翰逊说,他从煤厂的停车场看向氢气设施的位置。"只是煤电很便宜,而且提供了很多好工作。这就是问题所在。"
2020年12月12日是《巴黎气候协议》达成5周年纪念日。这份协议的主要目标是要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上周,由多国气候变化研究专家组成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发布报告称,目前看来,到本世纪末,人类的确有望通过行动接近或实现《巴黎气候协议》提出的核心目标。
这可以说是在2020年,地球人听到的一个难得的好消息。
12月12日,全球首个通过“净零碳排放法案”的主要经济体英国,宣布到2030年,其碳排放量要比1990减少68%,比之前承诺的53%有了大幅提高。
英国能源与气候情报主管 布莱克:(在这方面)英国已领先于大多数国家,比欧盟的承诺更加有力,比美国和澳大利亚所做的都要多。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英国每年需在减排项目上投入约500亿英镑,但在未来十年,这些减排项目也能让英国在能源消耗方面节约180亿英镑。
德国气候学家 霍恩:(接近核心目标的)趋势非常明显,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严肃认真地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并设定了十分具有影响力的目标。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到2030年前,力争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华盛顿邮报》认为:在目前110多个作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中,中国的承诺意义深远,影响最大,实现这一承诺可在本世纪末令全球升温减少约0.3摄氏度。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总监 费楠茉:中国的(碳中和)承诺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令中国国内的政策有所改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每个部门、每个公司、每个国有企业、每个研究机构现在必须将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承诺考虑在内。
“碳中和”并非“零”碳排放,而是允许排放适量二氧化碳,但同时要通过节能减排等行动抵消在一定时间内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净零碳排放”,即“碳中和”。
和绝对的零碳排放相比,“碳中和”较少受限于经济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更具现实意义的目标。
发展新能源,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19年全球风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其中中国新增风力发电站数量居于首位,占全球新增总量的4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到今年10月底,中国已成为拥有太阳能发电站和风能发电站最多的国家。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总监 费楠茉: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投资者和消费者。现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板、三分之一的风力涡轮机都在中国,中国拥有全球一半的电动小汽车,以及全球98%的电动公交车。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截至2018年末,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供电量的26.73%。但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的测算,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至少要达到90%。
在中国作出“碳中和”承诺后,日本和韩国也作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日本首相 菅义伟:政府将会竭尽全力达成绿色社会,具体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让日本成为净零碳排放国家。
11月6日,日本首架使用可持续航油的“绿色”航班从东京羽田机场起飞,该航班由全日空航空公司执飞,采用由芬兰公司供应的、从食物垃圾中提炼出的可持续航油,成功飞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得克萨斯。之后,全日空航空公司宣布将于2023年开始使用可持续航油。
可持续航油,被视为航空业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但与传统航空燃油相比,可持续航油产量少、价格高。据彭博社报道,目前全球可持续航油年产量为4千万升,仅占全球航油市场的0.015%,价格则非常于传统燃油的3到4倍。
2020年11月28日,上海浦东机场。一架由法兰克福飞来的波音777货机,完成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首次“碳中和”货运航班飞行。
汉莎货运集团董事长 格伯:这趟航班的特别之处是可以做到碳中和。作为全球首个碳中和货运航班,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
该航班往返行程都使用由动植物油脂制造的可持续航油,比使用传统航油减少了约80%的碳足迹,而剩余的20%碳足迹将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抵消,从而实现碳中和。
汉莎航空表示,将在2021年尝试在中欧航线定期执飞“碳中和”航班,但目前尚未给出航班执飞表。
迄今为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国际社会作出的最大努力便是由186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巴黎气候协议》,110多个国家作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但碳排放纍计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国,对于《巴黎气候协议》的态度却是忽退忽进。
特朗普:美国将退出巴黎协议,重新开启煤矿,开始新的海上油气租赁计划。
自2011年至2017年6月,特朗普在推特上至少115次对气候变化提出质疑。
特朗普:奥巴马经常说全球变暖这件事,这基本上就是场骗局,这就是场骗局,这只是一些赚钱的工厂,对吧,这就是场骗局。
上任第一年,特朗普就推翻了数十项由前任政府推行的气候变化相关法案,放宽了128条环保法规,并将重振传统煤炭产业作为其核心政策之一。
特朗普:宾夕法尼亚州的矿工们,当我还不是总统时,我就说过,我将终结煤炭战争,让你们这些优秀的矿工,重新投入工作。
2019年11月4日,特朗普政府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书面通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议》。
2020年,在竞选连任期间,特朗普仍多次为其退出《巴黎气候协议》辩白,称该协议将扼杀美国经济。
特朗普:看看俄罗斯、看看印度那么脏,空气那么脏,退出巴黎协议是因为这协议将让我们不得不花费数万亿美元,这对我们非常不公平。
特朗普:巴黎协议的目的不是拯救环境,而是要摧毁美国经济。
2020年9月,美国《政客新闻网》报道称,特朗普执政四年间,美国政府在气候政策上的一系列改变,如果持续推行下去,从2020年至2035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18亿吨,超过德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一年排放量的总和。《纽约时报》称之为:特朗普影响最深远的政治遗产。
VOX能源气候专栏记者 罗伯特斯:如果特朗普连任,全球升温1.5摄氏度的目标,就彻底不可能实现了,只升温2摄氏度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了。
而随着特朗普在2020大选中败北,当选总统拜登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今年7月,拜登提出,不仅要带领美国重归《巴黎气候协议》,还提出了一项两万亿美元的环保计划,包括对环保减排设施的大力投资,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预计,拜登的“碳中和”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可令全球升温减少约0.1摄氏度,但倘若民主党人最终无法同时拿下参众两院,拜登计划的可行性将大打折扣。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10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高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今年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十字路口,如果各国能坚守对“碳中和”作出的承诺,人类将有望走上更安全、更可持续和更加公平的发展道路。
联合国秘书长 古特雷斯:我坚信,2021年将会是朝着碳中和大步迈出的一年。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1年,人类可能迎来多场旨在保护地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会议,包括将在中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英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原定今年召开、但因疫情推迟的全球可持续交通会议、联合国海洋大会等。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对于人类和地球来说,现在就是按下‘绿色开关’的决定性时刻。唯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塑造更美好的地球未来。
1月21日的A股市场上,涉及低碳的多个板块表现活跃。
截至收盘,风电(中信)指数大涨4.11%。日月股份、明阳智能收于涨停。万得编制的光伏指数上涨2.68%,上机数控、福斯特、京运通等个股涨停。万得编制的新能源 汽车 指数和锂电池指数分别上涨1.33%和1.61%,科恒股份、厦门钨业、中信国安等个股收于涨停。
大涨背后,推手是谁?
全球新能源市场迎利好
美东时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拜登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就职典礼上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上任当天,拜登就签署行政令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另有十多项行政令也紧随其后。
拜登曾表示,希望2035年美国电力网络可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2050年在整个 社会 层面实现“净零排放”。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意味着拜登在上任美国总统后会采取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受利好消息影响,隔夜美股新能源公司集体大涨。在美上市的晶科能源上涨5.74%,阿斯特太阳能涨近4%,美国当地的知名光伏企业第一太阳能涨幅为1.51%。自拜登去年12月中旬宣布要重返《巴黎协定》后,第一太阳能、晶科能源均累计上涨约20%。
电动 汽车 龙头股特斯拉当日也上涨0.70%至850.45美元。奥本海默分析师鲁施(Colin Rusch)将特斯拉目标价从486美元上调至1036美元,并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被拜登提名为美国财长的耶伦也透露,气候变化是全球和美国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将涉及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投资,促进电动 汽车 的使用。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殷中枢认为,拜登政府需要对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和电动 汽车 进行投资,新能源行业将持续受益。
全球来看,为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日本计划到2050年实现国内温室气体实际零排放,未来或引进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收费的“碳定价”制度。
欧盟已在按计划稳步落实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已提出一项到2030年至少进一步减排55%的计划。
中国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中国方面,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在向碳中和能源系统转型的过程中,业内认为电能必将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已经动身,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国家能源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48GW、风电为72GW,风光新增装机之和约120GW。尤其是去年12月风电装机新增47GW,光伏装机新增22.3GW。
按照国家能源局给出的相关电力工业数据计算,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光装机在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占比已经高达24%。高比例新能源电力时代眉目初现。
风电行业被业内继续看好。泰胜风能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2021年为海上风电抢装年,大概率会迎来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另据统计,上海电气、明阳智能、金风 科技 、远景能源等风电整机厂家合计在手海上风电订单超10GW,大部分都将在今年集中交付。
国内陆上风电抢装也尚有余热,相关公司表示平价项目很快会在2021年逐步展现出良好的需求,非常看好广西、云南等地的平价市场。
部分地方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或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装机比例的提高。上海市政府日前宣布将于2025年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目标,即领先全国水平5年。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有望带动地区光伏板块投资加速以及相关设备企业的业绩。
发挥新能源产业作用 配套还需跟上
厦门大学中国新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相比迅速增加的装机数字,目前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装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通过加快电网建设以及储能配套进一步提升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真正提高新能源发电量的占比。
彭澎认为,随着风电和光伏项目大量并网,除了加强储能配套,电网的灵活性还可以通过用户侧反馈改善。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近日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加快转型,电网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
宁夏发展改革委在相关文件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储能设施按照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装机的10%、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的原则逐年配置,成为继山东、山西、河南、新疆、内蒙古之后第六个强配储能的省区。山西证券研究员认为,在政策推动下,预计“新能源+储能”的模式将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