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太原煤炭博物馆导游词3篇

碧蓝的金针菇
年轻的手套
2023-02-15 03:06:35

太原煤炭博物馆导游词3篇

最佳答案
高兴的世界
明理的洋葱
2025-05-06 20:34:39

太原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范文 1: 中国煤炭博物馆地处山西省太原市,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西岸,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 教育 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中国煤炭博物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煤炭博物馆收藏有我国煤炭行业从古到今与煤的生成、发现、开发、利用相关的文物、标本、史料、文献数千件,并以其精美的陈列向您叙述着华夏民族煤炭开采几千年的历史,讲述着煤炭本身的许多奥秘。其永久性展览内容包括:“煤海探秘游”及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

“煤海探秘游”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煤炭科学技术永久性科普展览。1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浓缩了我国悠久的煤炭历史。“煤海探秘”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太原煤炭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中国煤炭博物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被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被山西省授予“山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

中国煤炭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 报告 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

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对外开放的有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另外还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和煤矿 安全教育 馆,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中国煤炭博物馆坐落在“煤海”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的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是我国唯一的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他的煤炭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自1989年开馆以来,在文物征集、基本陈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十余年的发展使我们在全国博物馆行业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使煤炭古今 文化 得以发掘和传播。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将呈现给您煤炭的生成、煤炭的开发史、煤炭与近代工业革命、煤炭与人类、煤炭与艺术等内容,通过详实的文物史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刻揭示了煤炭带给人类的光明与幸福。

博物馆永久的陈列——《模拟矿井》,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他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在工作面安装有整套的采掘机械和会动的矿工蜡像,具有深厚的煤矿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向人们展示了从古到今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历史。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布置遵循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则,努力用丰富的藏品,辅之以高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使观众在寓教寓乐的环境中,了解煤炭的历史、煤炭的科学技术、煤炭的文化,从而得到科学的启迪和艺术享受。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设想为“七个展馆”、“一个模拟矿井”。即:“煤的生成”、“煤炭与人类”、“煤炭开发技术”、“当代中国煤炭工业”、“煤炭艺术”、“煤炭文献”、“中外交流”、“模拟矿井”。其中模拟矿井已在1993年6月建成,以预约形式接待观众。

参观太原煤炭博物馆范文3:

我们迈过煤炭博物馆的大门,就走进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煤炭资源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煤炭的分布情况。看完了分布图后,我们来到了一根6米高的巨型煤炭 浮雕 柱的前面,上面有人物、动物、植物,一派快乐和谐的生活景象。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瞧,这就是煤的生成馆。”我高兴地冲着妈妈说。我们进入了侏罗纪时期的原始森林,这里不仅有恐龙骨架,还有一些动物、植物的化石和它们的标本,旁边还有几只恐龙模型。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恐龙模型跟前摆好姿势正要拍照留念,突然听到从恐龙模型里传出恐龙的吼叫声,当时我被吓了一跳,连忙跑到妈妈的身边,回过神后,才明白是音箱发出的声音。

讲解员带着我们来到一扇大门前,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面巾纸,面对我们疑惑的眼神,讲解员只是微微一笑,就带我们进屋了。啊!原来我们进入了电影院。几分钟后电影开始了,我们一下子就被电影带到了一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电影是立体影像,一棵树倒了下来,椅子就随之颤动,我被吓得赶紧闭上了眼睛狂风大作时,风能把我的头发吹得飘了起来遇到下“雨”时,“ 雨水 ”真的洒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这时,纸巾就有用了,可以用它来擦拭脸上的水滴。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模拟矿井了。那是我最想看到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乘坐矿井电梯,来到模拟矿井的入口处,每人戴上一顶安全帽,帽子的上面有一盏真正的矿灯,当时的我就像一个小矿工。

讲解员把我们带到一辆矿车的旁边,让我们坐进矿车里,我高兴极了,因为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坐过矿车呢!

矿车开动了,“咕噜——咕噜——”。不一会儿,矿车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矿井。古代矿井的支撑框架都是用木头做成的,随时有坍塌的危险。眼前,有个老爷爷的塑像,他弯着腰,背着煤炭,准备把它放在篮子里运到地面上去。我还知道古人是用蜡烛作为照明工具的,每次下井都把蜡烛捆绑在头上,这样很容易发生事故。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现代矿井,看到了许多采矿用的现代化高科技仪器及采矿工具,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次山西太原之旅,我最难忘的就是这座中国煤炭博物馆了。

太原煤炭博物馆导游词相关 文章 :

1. 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2.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3篇

3. 山西历史文化导游词3篇

4. 有关山西的导游词3篇

5. 有关山西的导游词范文3篇

6. 山西佛教讲解导游词

最新回答
落后的咖啡
愉快的翅膀
2025-05-06 20:34:39

一、晋祠

晋祠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的祠堂,主要祭祀周朝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晋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二、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公元1271~1368年)道教石窟群。 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千米的龙山山顶,主窟开凿于元代太宗六年至十一年(公元1234~1239年)。共8窟,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

三、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蒙山。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四、中国煤炭博物馆

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汾河公园的西岸,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这里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煤炭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1989年9月30日建成开馆,是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

五、双塔寺

太原南郊的双塔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题图案。双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约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1597-1602年),因为寺内有两座高塔,所以俗称双塔寺。是我国双塔之最,有“文笔双塔”之誉,更被誉为太原的标志。

搞怪的花生
英勇的大门
2025-05-06 20:34:39

阜新万人坑

在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南山。这里掩埋着1935—1945年被日本侵略者压迫致死的近6万名阜新煤矿工人的遗骨。日本侵占阜新期间,为了掠夺我国地下煤炭资源,施行野蛮的“人肉开采”政策,致使大批矿工丧生。不甚忍受的残酷压迫的矿工,因反抗而遭镇压,他们的遗体都被埋葬在这里,形成占地5平方公里的万人坑。阜新市人民为纪念死难同胞,1968年在坑址现场建起了“死难矿工遗骨馆”、“抗暴青工遗骨馆”、“百骨亭”等,展出了死难矿工的部分遗物、照片。

甜美的项链
懵懂的萝莉
2025-05-06 20:34:39
历史上的大同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

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大同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编辑本段]★山西省大同市

[编辑本段]概况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全市总人口284.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 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市土地广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春小麦、黍子、马铃薯、胡麻、黄花菜、黄芪、甜菜、向日葵和蔬菜、瓜果等。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浑源圆觉寺砖塔;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等。此外,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汉代白登之战遗址、观音堂、古长城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大同的人文景观具有景点相对集中、风貌各异的特色。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

万劫之余,祖先给我们在武周山南麓留下的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一千余尊,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它建于公元五世纪北魏时代,纯粹是沿武周山整体开凿的。原来称中国有三大石窟,云冈石窟便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早期石雕艺术的代表。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16窟至第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善化寺一角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

善化寺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寺内还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到珍贵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

九龙壁九龙壁

是一种制作精美、显示尊贵的照壁,坐落于宫殿、府第、坛庙、寺院等建筑主体的对面或前面。底为须弥座式,顶覆瓦盖,壁面饰浮雕状九条龙及波涛似的云纹。您知道中国最大的九龙壁是哪座吗?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其实大同九龙壁的体积要比北海九龙壁大三倍多,而且建筑年代早350多年。大同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建于公元1300多年的洪武年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门前的一座琉璃照壁。中国现存完好的九龙壁有三座,除大同、北海公园的两座外,还有北京故宫的一座。大同九龙壁,五彩斑谰、风格粗犷,是中国龙壁之最。

华严寺大雄宝殿华严寺

辽金时代的“巨刹”华严寺,其大雄宝殿总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寺内有精美的辽塑、清末所绘的壁画、明代的五尊坐佛等;华严寺外形浑朴庄重,有浓郁的辽金风格。

始建于唐朝的善化寺,整个寺院高低错落,布局有序,左右对称,是现存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之一,寺内还保存着大量辽金雕塑精品,与华严寺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位于上寺的西南方,主殿为薄迦释藏殿。薄迦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内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容貌丰满,衣饰流畅,神情自如,是我国辽塑中的精品。建国以后,下华严寺被辟为大同市博物馆,内有玉器、陶器、铜器、石器等,其中很多精品。

(此图为大同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

雁塔雁塔

大同雁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该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位于大同东西城墙之上。与云路、牌坊同属文庙建筑群。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塔高约14米,是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外形秀丽,结构奇特,其建造位置极为特殊。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座上是塔身,第一层辟有两门,其它六面各锒碑碣一块,上刻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住处与功名。二层以上塔身各开四门,依八面方位交叉更替,每层上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上出有飞檐,檐角有风铃悬挂,风吹铃响,别有情趣。塔内为八角形通直空心,设有跳脚踏砖。游人可直攀塔顶。雁塔东濒御河,居高临下,依塔了阵,不易发觉,故又有了望塔之称。

大同鼓楼鼓楼

大同鼓楼是一座三檐十字歇山顶过街楼阁,创建于明代,清朝时屡加修葺。底层用青石砌成四角,当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两层为砖木结构,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为古时晚间报更时所用,号称“声闻四达”,故名“鼓楼”。

1966年4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秋,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1985年又进行了全面彩绘,各种图案生动艳丽,面貌焕然一新,完全恢复了雄伟古朴,整洁壮丽的风貌。

过去,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其下檐还另有一方匾额“天理昭彰”。现已无存。

凤临阁

原名”久盛楼”,公元1518年,武宗皇帝巡边,曾在风临阁下榻,相传武宗皇帝和凤临阁的女主人李凤姐有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俗称”游龙戏凤”,而凤临阁的美食”百花稍麦””金凤卧雪”由武宗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因而凤临阁享誉塞北 。

自2002年由民营企业家齐永贵先生出资修建,重建的凤临阁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除一座二层主楼和配套建筑之外,还建有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景观广场。其间牌楼、凉亭、回廊、照壁、戏台雕梁画栋,气势夺人、妙趣横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凤临阁主楼正对的照壁,是全国首创、国内第一座造型精美的巨型琉璃四凤壁。在四周百鸟的朝贺之下,4条色彩斑斓的凤凰展翅翱翔、引吭高鸣,为久负盛名的龙壁之乡更添和谐之气。截至目前,重建之后的凤临阁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岗上。建于辽代。曾毁于兵火。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观音堂再次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系顺治8年(公元1651年),在旧址重建,屡加修蕞至今。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台殿楼阁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至高。山门结构为砖卷门洞,门额上书“观音堂”三字。一座戏台,坐南向北,建造于离地8米高的洞口,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的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台和碑廊。正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内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图为观音堂前三龙壁)

悬空寺悬空寺

恒山上还有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为恒山十八景之冠。始建于北魏后期(约公元六世纪),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最著名的悬空专。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道:“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全寺共有坐西朝东的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悬崖若虹、千百年来,此寺临风沐雨,历经数次大地震,却安然如初,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寺庙的建筑由寺院、南一楼、北楼三部分组成,南北二楼,上下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殿阁均为三层檐歇山顶式结构。殿阁的建造以山作基,上大下小,下砌砖壁,上建楼阁,凿石卡栋,就崖起屋,所有建筑的力点都在这些岩石的缝隙之中。在南北二楼的中央隔有断崖,飞架栈道相通,栈道之上又起双层檐楼,虽处绝地千尺峭壁但仍设有三面环廊围抱,使建筑更见壮观俊俏。它不仅以殿阁惊险驰名,而巨佛堂道殿双全,既有佛教的三佛殿、释迦殿、地藏殿、观音殿、伽蓝殿,又有道教的太乙殿、三官殿、纯阳宫和佛道共容的关帝殿,甚至于塑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像于一殿。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佛道两教在发展过程中曾有矛盾和斗争,发生过“三武一宗”大规模“灭佛”的事件,其中的“一武”就是在大同称帝的北魏第三代皇帝大武帝。但因为两教都是多神教,如佛教中有佛、菩萨、罗汉、天王、明王等千佛万佛;道教中有天尊、大帝、天神、地祗、真人,山川雷火,明月星辰,无物不神、无处不神,皆非不能容忍异教介入的一神独尊,所以在历史长河中两教友好相处、僧道彼此往来是主流。故五台山的普化寺内建有道教玉皇阁;古道教圣地临汾姑射山洞中建有佛教观音阁;昆明西山龙门道教三清阁的慈云洞内塑有观音像;甘肃敦煌石窟中有太清观;大同观音堂内有三真殿塑儒、释、道三位真人像。可见佛道殿神相聚一庙、塑像壁画共祀一处者并不罕见。而且佛教还把皇帝和外国人引入罗汉的行列,如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宝光寺、广州华林寺都把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像塑为五百罗汉之一;康熙皇帝被塑为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中的第295尊夜多尊者;昆明练竹寺罗汉堂中有基督教的耶稣罗汉像;广州华林寺罗汉堂中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罗汉像。

此外这里还拥有包括大同长城、雁门关、得胜堡、平城遗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北岳恒山,大同土林、大同火山群、汤头温泉等众多自然风景;以及大同市博物馆、晋华宫煤矿、大同机车博物馆(内有全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等近现代建筑景观。

在大同旅游辐射区内,另有众多的旅游胜地:

1.应县木塔

大同往南的应县城内西北部,有一天下之最,即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释迦塔。塔高67.31米。台基高4米余,塔刹高14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为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身全是木构,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坊和短柱,组成了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这是该塔工程技术上的一大创造。全塔共用斗拱54种,集斗拱形制之大成,无一根铁钉,兵火而不毁,且历经千年未遭雷击。有关研究认为,应县木塔虽无现代避雷设施,但木塔塔基及塔身绝缘条件,塔身结构与现代电气设备中的绝缘结构在某些方面相近,所以具有较好的避雷性能。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伟大成就,被誉为“峻极神功”、“天下奇观”是世界现存最高层木结构楼阁建筑,享有极高声誉。

2.恒山

由大同南行62公里,可登临雄伟壮丽的恒山。史书载述,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见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与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并称为五岳,齐名天下。它西衔雁门关,东跨河北省,南屏三晋,北临燕云,一百零八峰,延绵数百里,奔腾起伏,横亘塞上。其怪石幽洞素有十八胜景之称,有传说神石东飞后留下的遗迹飞石窟;有流传着姑嫂投崖成仙化鸟的舍身崖;有两井相距一米而水味一甘一苦的苦甜井;有暗生灵芝而又不轻易露形的紫芝峪;大字湾刻的“恒宗”二字高达十三米;会仙崖的摩崖题句琳琅满目;琴棋台畔,松风奏乐;出云洞顶,云雾飘渺;果老岭上仙驴蹄印传为美谈。另外,“金鸡报晓”、“玉羊游云”、“岳顶松风”、“夕阳返照’等天然奇观也名震遐迩。山上现存古代寺庙建筑三十多处,雄视南天的恒宗朝殿,负崖高耸;隐入幽处的北岳寝宫,嵌入石窟;上应北斗的魁星阁,独立险峰;下临深渊的三清殿,巧建绝壁。

这些旅游胜地以典型的“北雄”特色与“南秀”相对应,表现了我国北方人民豪放、雄健的文化背景和杰出才干。

大同主要旅游景点列表:云冈石窟 悬空寺 平城遗址 九龙壁 觉山寺 山西永安寺 水神堂 大同鼓楼 赵武灵王墓 云林寺 古城堡汉墓群 吴官屯石窟 鲁班窑石窟 慈云寺 大同清真大寺 观音堂 善化寺 平型关战役遗址 许家窑人遗址 上华严寺 下华严寺 大同煤矿展览馆 大同市博物馆 永固陵 琅邪康王司马金龙夫妇墓 三皇墓 祁皇后墓 清任勇烈墓 清栗毓美墓 麻庄汉墓群 清王万邦墓 元淑墓志 北岳恒山 大同火山群 汤头温泉 文嬴湖 灵丘古道 采凉山 云冈国家森林公园 青擅 龙山 甸子梁 灵丘桃花山

最佳旅游时间

夏、秋

[编辑本段]大同火山

大同火山是我国东部著名的死火山群,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形成于第三纪,主要分布在左云、右玉等县;一部分形成于第四纪,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北部,其中研究较多的便是这群火山,它共有30余座,形成年代一般认为在上新世末到晚更新世初。这群火山按其分布特征,又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四区中北区形成年代最早,东区和南区次之,西区最新。

东区火山:指瓜园与神泉寺之间桑干河谷地中的脑头疙瘩、肖家窑头、东坡山、神泉寺、鹅毛疙瘩和大辛庄等6座孤丘状火山。其中肖家窑头火山相对高度约百米,山体浑圆、保存比较完整;而神泉寺和鹅毛疙瘩火山现在看不见火山口。

南区火山:主要指桑干河以南一带的大峪口火山、西窑头火山和西窑头东北部三座未定名的火山。

西区火山:指瓜园、西坪以北分布的火山,是大同火山群发现最早、研究较深入的一部分。它包括黑山、双山、老虎山、狼窝山等15座火山,其特征概括地讲有三个:一是锥形,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二是山体外形复杂多样;三是胎火山和寄生火山众多。其中黑山是大同火山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火山,双山位于大同火山群的中心,因此本区较引人注目。

北区火山:主要指大同市以北包括孤山及孤山西南的6座火山。其中孤山的规模在本区最大,由玄武岩组成,形似面包,虽然山体不高,但独自兀立御河谷地,巍巍壮观。

[编辑本段]大同煤田

大同煤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3゜7′左右,北纬约40゜4′,地跨大同、右玉、平鲁、左云、朔州等市县,大致为一长方形、走向东北至西南,长85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为1827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718亿吨。其中,大同市境内占有含煤面积6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

大同煤田有两个煤系:侏罗纪煤系与石炭二迭纪煤系。侏罗纪煤系,原形成于印支运动后期的坳陷盆地,以后由于燕山及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被卷入新华夏系多字型构造中,为单一的弱粘结煤。侏罗纪煤系与石炭二迭纪煤系共有可采煤层18层,其中侏罗纪煤系有可采煤层15层、石炭二迭系有可采煤层3层,两者总厚度为26米,相当于一座七层大楼的高度。

大同煤田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也好。正在开采的侏罗纪煤系,是最好的动力用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它有五大特点:第一是火力强,一般的煤每公斤发热量只有5000~6000大卡,只能烧开9~10公斤水;大同侏罗纪煤每公斤发热量却达约8000大卡,能烧开11~12公斤水。第二是灰分低,一般的煤灰分都在10%~20%,即每百斤煤烧完后要留下10~20斤灰渣;大同侏罗纪的煤灰分只有5~8%,即每百斤烧完后只有5~8斤灰渣。第三是硫、磷等杂质少,大同侏罗纪煤含硫小于1%,含磷只有0.29%。第四是挥发分高,大同侏罗纪煤挥发分含量都在30%~34%间,用作燃料很容易点燃,宜于制煤气,并且是加工转化成煤化工产品的好原料。第五是硬度高。煤质坚硬开采起来费点事,但在运输上,特别是长途运输就很方便了。大同的优质煤很早就遐迩闻名,从前,北京、天津一带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块”作为招徕顾客的商标。现在大同煤更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业原料。

此外,大同煤田还具有优越的开采条件。首先是它的煤层离地表很近,开凿井筒一般只要凿下去60~100米就能见煤,最深的部分也不超过400米,因此,建井快、投资少。第二,煤层倾斜度小,一般的斜度都在5%左右,便于机械开采。第三,顶板坚硬,顶板岩石多是坚硬的胶质岩石,有的地方采空了几十年,顶板岩石还掉不下来。第四,瓦斯量少。第五,地下水少。一般矿井涌水量都在每分钟6~7吨左右,甚至更多,大同煤矿还不超过1吨,排水设备可节省。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大同有煤炭、水泥石灰岩、石墨、熔剂白云岩、高岭岩、金云母、玄武岩、大理岩、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东北部,其煤炭资源属于地质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侏罗纪大同组含煤面积全市达54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58.7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5.5亿吨,现在大规模开采的产要是这一部分。对石炭系煤,大部分只作了普查工作,勘探程度不高,累计探明储量为117亿吨。该煤种灰分较高,质量远不如侏罗纪系煤,属气煤类。

石墨资源:该矿产埋藏于前古生代的集宁群地层中,属沉积变质型,全省唯此,分布在市区北部的宏赐堡、六亩地两处。它们属于同一成矿带,总探明储量石墨矿石5162.3万吨,内含石墨224.7万吨。其中,宏赐堡表内保有储量石墨矿石3913.3万吨,内含石墨163万吨,平均含碳量3%-4%,高则超过10%。六亩地表内保有储量石墨矿石1248.4万吨,内含石墨61.7万吨,平均含碳量4.9%。它们均为富矿型。

专注的宝贝
细心的山水
2025-05-06 20:34:3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炭是一种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料的矿物。它是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

煤作为一种燃料,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冶金等工业。煤炭热量高,标准煤的发热量为 7000大卡/千克。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又找了一下还有更详细的:

197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其中有:圆泡形饰25件,耳(王当)形饰6件,圆珠15件,和这些煤制品同时出土的还有碎煤精、精煤半成品和煤块97块。这些煤制品,经过前辽宁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科研所鉴定,“呈弱油脂光泽,均一状结构,硬度、韧性均很大为其特点”,很容易用火柴点燃,燃烧时发出明亮而带黑烟的火焰,并发出一种烧橡皮的气味。经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证明,其原料就是烛煤。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也是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的历史见证。

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4处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制品,其中,宝鸡市茹家庄一处就出土了200余枚之多。据此可以判断,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已经被开采利用。

战国时期,除继续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还在当时的著作中出现了关于煤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有3处有关石涅的记载:一处见于该书的《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另二处见于《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凤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古今对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产出,证明《山海经》的记载基本是对的,同时,说明当时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发现,而且已积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质知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煤的产地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产煤的记载。同时,煤雕工艺在这时已初步普及。

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 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北峰峰矿区的砚台镇发掘出3座宋、元时期的炼焦炉遗址。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明朝到清道光20年(184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比较重视煤炭的开发,对发展煤炭生产采取了一些措施,矿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某些利于煤业的变化,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比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煤炭开发技术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尽管当时都是手工作业煤窑,但因其开采利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17世纪以前,中国煤炭技术和管理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日益衰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阻碍了古代煤业的继续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煤矿的诞生。

大胆的滑板
粗暴的雨
2025-05-06 20:34:39

古代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就是金属的使用作为标志,大家都知道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来炼铁的国家,最早对煤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其实"煤"这个词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首次使用的,但在很久之前我们已经懂得使用了,并且懂得寻找煤的一些知识,因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所以大致可以判断,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对煤有了初步认识。

西周目前发现四处古墓,其中都有煤的雕饰品,而在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发现,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人也有用煤的记录,而对于炼铁来说,古代是用柴烧火的,把石头放入火种加温,用来炼铁,其实用煤来炼铁更加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中国有没有用煤来冶炼金属呢,因为缺乏考证,所以一直不敢下定论,而在世界范围内,公元前300年的希腊著作《石史》中,已经有记载古罗马用煤来加热,如果单从用煤的情况上来看,中国比世界领先大约1500年,于是有人推断,中国用煤来冶炼金属,应该比外国更早。

但西方专家的外国人却不太承认这一点,甚至有人提出,明朝时期中国的江南不会出现工业革命,应该江南地区没有煤资源,相对来说英国的工业革命,煤能源却用之不尽,不过中国史料中的记载,秦汉时期后煤资源似乎没有被开发利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直到2015年,在新疆尼勒克县有专家考古,终于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发现了端倪,考古专家挖了一座自认为普通的古墓,却在其中发现了一件特殊文物,即大量的煤炭、煤灰、煤块,根据碳14元素测定,发现这些都是3500多年前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当时尼勒克县的古人就懂得用煤炭了。

在考古过程中,专家还发现了坩埚、炼渣和陶范等,甚至还有青铜刀,很明显这些东西都是利用煤冶炼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用煤冶炼金属的历史,要更加早于外国,为什么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会发现煤炭冶炼金属呢,虽然专家还没找到答案,但这的确改变了中国的冶炼史。

矮小的泥猴桃
背后的老师
2025-05-06 20:34:39

煤种标本 贫煤: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无黏结性。燃烧时火焰短,延续时间长。主要用作动力煤,也可造气,用作合成氨原料和气体燃料。 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的煤,无黏结性和结焦性。主要用作燃料。经低温干馏可制半焦、煤气、焦油,造气后可制合成氨等。 褐煤:未经变质的煤,外似朽木内含原生腐殖酸。其主要特点是含水多、比重小、热量低,可制取活性炭、硫化煤、褐煤蜡、腐殖酸、腐殖酸铵肥料和其他化工产品。 气煤:炼焦煤种之一,黏结性中等偏下。主要用作配煤炼焦。气煤焦易推焦,煤气产率和焦化产品加收率高。而缺点是纵纹多,细长易碎。气煤单独捣固炼焦可供化工工业使用。 瘦煤:炼焦用煤之中配煤,性能与焦煤相近。瘦煤焦炭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性和耐磨性差,其用途除作炼焦配煤外,还可以用于造气、发电和其他动力用煤。 肥煤:炼焦用煤的一种,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纹多,焦根部蜂焦多,易碎,但肥煤的黏结力很强,能与黏结力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焦煤,故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 焦煤:炼焦用煤中的主焦煤,变质程度中等,结焦性和黏结性最佳。利用焦煤炼焦,可得到焦炭、焦油和焦炉气。焦炭除供给台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而焦油和焦炉气可作为燃料,还能提炼数十种化工产品。 书画收藏书法家田源所写书画作品一幅。作品字形方劲古拙、蚕头雁尾,很多笔划对称展开,尤其撇、捺的组合,有明显的横势增加了生动的感觉。 北京野川书画院院长野川先生书写的《中华神》一幅。字体看是繁体虎字,外形看是大虎抱小虎的形态。字形兼备,逼真地显示出虎的勇猛和神威。 任曜宏绘制的《秋山叠翠》。画面青山翠柏、峰峦叠嶂、展示出一派层林尽染的秋天景色。 矿山文物 汉未央宫出土的瓦当一件,距今约已2000多年的历史。(汉未央宫在今长安城的西南部) 博物馆副总经理艾亚民同志捐赠:静电显影纪录仪一台;钻头(取芯)两个,是五十年代用于测量钻井情况的煤田地质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