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世界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结构以什么为主

清脆的茉莉
飘逸的画板
2023-02-15 02:32:23

世界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结构以什么为主?

最佳答案
积极的睫毛膏
朴实的睫毛
2025-05-06 22:59:06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为主导地位。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始终占70%左右。中国进口石油已占石油消费的55%,能源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

中国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在保证能源供给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1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

扩展资料

从1990-2011年,中国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了56%,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58%。在同一时期,发达国家下降35%左右,全世界的下降平均水平为15%。

这表明,中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有长足进步。

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过去20年里,中国GDP年增长率超过10%,能源消费的总量增加了3.5倍。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增长对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要实现宏伟的能源战略,促进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作为支持。全世界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加,让该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就业的领域。中国国内有广阔的市场,企业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努力占据技术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最新回答
爱听歌的老鼠
悲凉的乌龟
2025-05-06 22:59:06

我国虽是全球大米第一产量国,但大米依然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其2018年进口308万吨,进口金额163929.9万(美元);2019年,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量为255吨,累计下降17.3 %,进口金额为894473万元,累计下降17.1 %。目前随着我国大米出口增加和进口大米的减少,我国在国际大米市场的份额已逐步恢复,将有利于国内大米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中国十大进口商品:

一、铁矿砂 一般铁矿砂在进口矿中用的比较多。中国进口铁矿砂的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南非等国。国际铁矿业通过大规模兼并和收购,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二、原油 我国进口原油4.62亿吨,增加10.5%,居中国进口商品排名榜前三。其进口均价为每吨3273.5元,下跌5.1%。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三、煤 我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沿海省市。东南沿海地区与主产地运距远、运输成本高,进口煤经济性、实用性较高,已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电厂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进口煤在我国煤炭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四、天然气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为中国十大进口商品之一,2019年累计进口量达8711万吨。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天然气供应量的增长不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国内天然气供需不平衡,导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攀升。 五, 大豆 我国2019年大豆进口总量8551.1万吨,同比增加0.5%,为历史第二高峰。2017年曾是大豆进口的顶峰之年,当年共进口大豆9552.6万吨。如今农业农村部已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尽管如此,大豆进口量仍然是国内产量的5倍多。

六,干果 2019年累计进口量4227万吨。干果又分为裂果和闭果,它们大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质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干果有很多,例如板栗、锥栗、霹雳果、榛子、腰果、核桃、瓜子、松仁、杏仁、白果、开心果、花生、夏威夷果等。

七、塑料 2019年初级形状的塑料累计进口量3344万吨,其中1-6月的进口数量为1770万吨,同比增长10.9%,进口金额为2636661.6万美元,同比下降5.6%。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

八, 成品油 中国进口前十商品之一的成品油,在2019年累计进口量2725万吨。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等。 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九,钢材 中国是钢材进口大国,2004年进口钢材达2930万吨。对于这样一个世界钢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05年2月28日宝钢"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铁矿石大幅涨价的要求后,国内业界对恢复钢材期货交易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2019年我国进口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占比分别为90.1%、9.1%;产品主要以板材、棒线材和管材为主,分别占比83.9%、9.6%和2.6%。与2018年相比,2019年进口总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进口金额大幅上涨,对下游钢铁制造业利润影响很大。

十、铜材 我国虽是世界上铜产品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国外进口。2019年未锻轧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达397.2万吨。2019年1-9月我国铜材进口金额为3966551千美元,同期相比下降14.3%。

香蕉方盒
缥缈的银耳汤
2025-05-06 22:59:06
题主是否想询问:“2021年中国进口煤炭3.2亿吨,原油多少吨吗”?51,298万吨。2021年,中国进口煤炭3.2亿吨;进口原油51,298万吨;进口天然气12,136万吨,同比大增19.9%。从进口依存度看,2021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2.1%。

活力的玫瑰
文静的楼房
2025-05-06 22:59:06
煤炭是赋存于地下的非再生性化石能源资源,

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

国,生产和消费总量逐年增加(见表1)。我国能源

资源一直富煤、缺油、少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表1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构成表

年份能源生产

总量/万t

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

原煤原油其它

能源消费

总量/万t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原煤原油其它

1980 63 735 69.4 23.8 6.8 60 275 72.2 20.7 7.1

1985 85 546 72.8 20.9 6.3 76 682 75.8 17.1 7.1

1990 103 922 74.2 19.0 6.8 98 703 76.2 16.6 7.2

1995 129 034 75.3 16.6 8.1 131 176 74.6 17.5 7.9

2000 128 978 72.0 18.8 10.0 138 553 67.8 23.2 9.1

2001 137 445 71.8 17.0 11.1 143 199 66.7 22.9 10.5

2002 143 810 72.3 16.6 11.1 151 797 66.3 23.4 10.3

2003 163 842 75.1 14.8 10.1 174 990 68.4 22.2 9.4

2004 187 341 76.0 13.4 10.6 203 227 68.0 22.3 9.7

2005 206 068 76.4 12.6 11.0 224 682 68.9 21.0 10.1

2006 221 000 76.9 11.9 11.2 245 669 69.1 20.6 10.3

注:1.电力折算标准的系数根据当年平均发电煤耗计算,其它项

为天然气和水电2.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单位是万吨标

准煤3.本表所列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2][3]。

经济实力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消费结

构。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均占70%左右(见表1)。2004年6月30日,国务

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

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确定了“以煤炭为

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新战

略”。2007年1月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提出:尽管煤炭在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中比重逐年

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

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从我国能源资源和能

源安全战略考虑,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我国能源

仍将主要依靠煤炭。

2 煤炭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煤炭行业是集采矿业、能源业、基础原材料

业特征于一体的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40%

左右。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

产和消费总量的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

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

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

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4]。

煤炭行业为发电行业、运输行业提供强大的能源

保障。长期以来,煤炭运输占整个铁路运输的40%以

收稿日期:2007-04-28修订日期:2007-05-10

作者简介:马健(1975-),女,黑龙江呼兰人,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业经济。

上煤炭发电机组的增加和火电小时数的增加,直接

对煤炭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全国发电

机组消耗煤炭已经达到10.54亿t,占煤炭生产总量

的67%[1]。

从成本的角度上看,国家在煤炭行业投入比量

从煤炭在价格上相对石油和天然气有很强的优势,

同等的发热量,用煤的成本只相当于用石油的

30%。

相对煤炭丰富的储量,我国石油储量严重不足,

必须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的短

缺[5]。从我国的能源供应和安全考虑,既要积极开

发利用国外的能源资源,又要注重开发利用国内的

能源资源。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限,水能和核

能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新能源的开发尚需

时日,煤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家预测,到

2010年,使用石油、天然气、的成本将会是煤炭的8

倍甚至更高[6]。依靠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来解决

中国能源问题的设想,是不实际的,风险很大。煤炭

相当于石油和天然气,既具有储量优势,又具有成本

优势,且分布也最广泛,因此煤炭是我国战略上最安

全和最可靠的能源。目前,全球煤炭消耗占世界一次

能源消耗的25%[7]。随着其它一次能源的枯竭,煤

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3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不可能被替代

我国能源种类有诸多种,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仍

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它们都是重要的

一次能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相比之下,煤炭资

源十分丰富、位居世界前列,石油次之,而天然气则

相对匮乏,据国家权威机构报道,我国的石油资源仅

能维持10 a左右。因此,尽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

增强,节能技术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出现,煤炭在能源

结构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8],但在我国仍将高达

70%以上,到2050年也不会低于50%。

另外,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除具有储量优

势之外,还具有石油、天然气不可比拟的独到优越

性。一是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煤炭开采成本

将越来越低,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以兰州市

场为例,块煤价格约为250元/t,汽油价格为3 400

元/t,天然气工业用1.20元/m3,按热值同比计算,天

然气价格为煤价的3倍左右汽油价格为原煤价格

的5倍左右,如果按价格计算,每2 kg煤可产1立方

气,2 kg煤折价0.5元,工业用天然气是煤价的2.4

倍,民用气价是煤价的2.9倍,商业用气是煤的3.6

倍。相比之下,可十分清晰地看出煤炭是最廉价的

能源,是最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二是煤炭易于储

存和运输,附加成本低,使用面广。三是随着节能技

术的进步、节能政策和措施的增强,煤炭的利用率将

大幅度提高。四是随着洁净煤技术和煤化工技术的

发展,煤炭将由燃料向原料转变,煤炭不仅可以和石

油、天然气一样清洁使用,而且还可以成为廉价的化

工原料。五是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递增,而有限的

外汇储备不可能用于大规模进口原油,只能依靠煤

炭转化和深加工来实现“以煤代油”。因此,从全国

情况来看,煤炭依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煤炭工

业亦不是“夕阳工业”,相反,煤炭工业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4 煤炭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

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即发展是在资源的

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煤炭行业的

持续发展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据估计,人类

现在每年燃烧的矿物燃料相当于自然界花100万a

左右才生产出来的,另据预测地球煤储量按目前的

消费速度还可以维持200多a,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

能使用约33 a和60 a。这就要求煤炭资源的衰竭速

度必须低于其再生速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不能

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限度[9]。在人口、资源、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链条上,人口是核心,环境是条件,资源

是基础,即只有人口增长适量、资源开发适度、生态

环境适宜的状态下,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无论在原始的狩猎社会,还是在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以及知识经济社会,资源都是人类不可须

臾或缺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源的支撑,任何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和社会都不可能有相应的发展。资源还是

构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没有自然资源构

不成自然环境,没有生物资源构不成生态系统,所

以,资源(煤炭资源)理所当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爱护煤炭资源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珍惜煤炭资源就

是珍惜人类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 张绍强,张运章.我国煤炭资源、生产与环境概况[J].环境保

护, 2006,(13): 55-59.

[5] 傅志华,包全永,韩凤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及其与财税政策

的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6,(14): 4-15.

[6] 舒鹏.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 2004,

(3): 25-28.

[7] 黄淑和.2005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5.

[8] 王海山.关于甘肃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人大研究,

2002,(2):43-45.

[9] 王宇波.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能源危机与应对策略

[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5): 58-61.

 ·2· 煤 炭 技 术第26卷

可靠的面包
精明的丝袜
2025-05-06 22:59:06
我国能源消费不是以石油为主,而是以煤炭为主,这是受资源条件和经济实力制约,在石油领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还是石油出口国,而目前我国消费石油50%需要进口,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杀伤力很大.

瘦瘦的荷花
阔达的小蝴蝶
2025-05-06 22:59:06
我国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上有所进展,但由于能源所有结构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除煤炭消费下降之外,其他能源种类均有所增长,其中以石油增长为最快,天然气最慢。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国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与能源燃烧相关的空气污染使中国40%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威胁,100多个城市雨水的PH值都非常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4000万吨和3500万吨。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来说,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控制石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石油消耗减少。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为此,必须积极加快技术进步,节油降耗;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压缩高耗油产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消费者使用其他清洁能源。

要高度重视完善石油安全管理体系。面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协调能源政策、主管能源的机构,也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协调一致的针对能源安全的法律法规,鼓励节油,抑制无效、低效的石油消费。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制定了《关于促进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和利用法》,严格限制高耗油项目,鼓励采取节能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中国应该学习和研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力争早日推出一部完善的、缜密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石油法》,以克服石油工业监管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实现依法监管石油工业。

二、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石油安全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整体能源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整个能源战略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石油与其他能源的比例关系,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其他替代能源(如核能、风能、水能等),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

目前,我国替代能源的开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中国虽是水力资源大国,但目前的开发率仅为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开发潜力巨大。核能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替代能源,目前仅占中国能源结构的1.2%,而日本、法国都超过了30%。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核电能源,力争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4%。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基础雄厚,但因成本高、规模小、缺乏激励政策而发展滞后。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远期可以替代石化燃料,近期还可以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边远和农村地区的用能问题。未来20年,中国应使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规模,并为今后更大规模地替代石化燃料奠定基础。中国还应大力推动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开发。

三、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

为减少石油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抵抗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的应对能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将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已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目前,世界上石油战略储备的方式有三种,即国家储备、机构储备和企业储备。国家储备就是由国家支付储备预算,并对储备油实行绝对控制;机构储备是指储备义务由公有或私有的某一机构或组织承担,经营者向这一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特殊权使用费,供其承担储备费用;企业储备是指石油经营者负责履行储备义务,或者经营者自己进行储备,或者通过书面保证的形式委托给另一经营者进行使用权储备。美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资金在开始阶段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自1995年起开始商业化运作,储备设施向国内企业出租,同时也在国外寻求石油储备合作。法国一半以上的石油储备由“法国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CPSSP)通过特许经营承担,其余的储备为石油经营者进行的所有权储备或使用权储备。韩国则采用与采油国共同储备的制度,同时协议出租储油设备,这种做法不仅使韩国国内的储油设备尽可能得到利用,获得租金,较好地解决储备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使韩国政府在没有任何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优先获得石油供应。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分为政府的战略储备和民间的商业储备。目前日本正在寻求灵活的储油方式,即首先欲将建在冲绳的储油基地供给愿意合作的中国或东盟国家,随后在经东盟同意的基础上,选择菲律宾的斯比克湾和泰国的某一合适地点,由日本提供技术和资金,合作新建储备基地。

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起步阶段宜采用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三方面作用,实施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以国内石油储备为主、以国外石油储备为辅的石油储备战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同时也能起到部分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而企业商业储备则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石油储备的平均库存,还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人心、缓和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况且,企业商业储备是在自筹资金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能减轻国家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方面的巨额财政负担。

基于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已着手进行企业储备的尝试,利用天时、地利,大胆提出“黄金通道”和“金三角”的石油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航油瞄准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与其建立了战略联盟。2004年3月23日,中国航油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石油公司(ENOC)及其子公司在新加坡签署两项《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国航油将收购ENOC的全资子公司——地平线储油有限公司位于中东迪拜的储油罐区20%的股权。同时,中国航油将与地平线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前在新加坡建成第一期5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区和两个配套的深水码头。中国航油与ENOC合作,并与地平线公司联合在新加坡投资建立超大型油库区,将使公司涉足石油仓储业务,逐步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协助稳定国内进口油源,而且在国外建立储油设施还可以分散储存风险、减少国家投资负担。这是中资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掌握更多海外石油资源,建立企业储备的一种新尝试。

中国的石油安全储备总量,须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并借鉴各国成功经验,以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式来确定。资料显示,美国实际储备原油的能力已达7.5亿桶,可满足158天的消费。日本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60天的进口量。欧盟国家则建立了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据此并根据我国的情况,中国至少需要建立60天石油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对此目标,可由小到大、分阶段逐步实现。

石油储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根据测算,如按照一年2亿吨的加工量计算,15天的起步储备至少需要800万吨的量,即使按每桶35美元到岸价格计算,也将耗费约230多亿元人民币,加上配套系统工程100亿元人民币,总共至少需要33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因此,应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和民间多种渠道筹集,可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方式,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财政拨款、建立储备金和设计新税种等方法加以解决。

四、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中国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预计未来几年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然而,中东和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武装冲突连绵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如此等等,不能不对石油市场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海运量占进口量的98%左右。我国必须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把从周边产油国进口能源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美国兰德公司在题为《中国寻求能源安全》的研究报告中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应限制在1/3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努力寻求从周边国家进口石油。

应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赚取外汇,然后拿这些外汇去购买运输风险比较小的产地的石油。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现货及期货交易外,也应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加强合作。

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观察和预见,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周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总体看,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并不缺油,问题的关键在于供需平衡关系的确定。当前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因而石油供应的不安全系数居高不下。为此,应适时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一个价格不断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所应肩负的责任

单薄的书包
可爱的小蝴蝶
2025-05-06 22:59:06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11.4%,工业生产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全年工业生产增速比前四年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81亿吨,能源生产总量24.24亿吨,能源缺口从2001年0.58亿吨增长到2007年2.57亿吨,虽然我国能源生产持续增长,但增速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速,特别是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煤炭供应可以保证,关键是畅通运输通道,确保安全生产和减轻环境破坏。从趋势分析,未来我国能源的缺口将继续增加,尤其是石油。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工业发展中又主要依靠重工业的情况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的力度,大量落后技术、工艺、设备的改造和淘汰仍需时间,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能源效率,完成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图59 基于ARMA模型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模拟

2007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由于煤炭生产区域分布与煤炭消费区域分布的差别、区域性运输瓶颈的制约,以及突发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能源供应紧张,有时可能会十分严重。2008年初,受大范围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春运高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电煤库存下降、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煤炭、运输、电力供应链保障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煤炭、运输、电力供应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隐患。

我国能源进口几乎全部为石油,2007年进口石油1.97亿吨,比上年增长13.0%,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突破每桶100美元,进口石油的成本越来越高,在我国能源资源结构、能源生产结构以及国际市场油价居高不下的条件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长期存在,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未来还会进一步上升,提高油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的努力面临着更大的难度,煤制油在高油价时代不失为解决能源矛盾的选择之一。

俊秀的哑铃
繁荣的酸奶
2025-05-06 22:59:06
1.两者都属于能源板块,但是两者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能源

2.正如以上解释,由于存在替代关系,那么就有彼此起伏的走势,油价上涨了,那么使用原油成本高,那么别人就会选择煤炭做能源,对煤炭就是利好

3,在国际经济没有复苏的情况下,油价估计会长期徘徊在40美元左右

4.煤炭能源至少在未来50年之内还是世界主要的能源,长远来看,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取代是必然的。但是在这50年左右的投资机会里面,只要你好好把握,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尤其在国内,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其能源消耗所占比例甚至大于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