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戴松元还在华北电力大学吗

乐观的砖头
怕孤独的冬日
2023-02-15 02:11:23

戴松元还在华北电力大学吗

最佳答案
刻苦的小蜜蜂
直率的画笔
2025-05-07 01:58:41

戴松元不在华北电力大学了。

戴松元,1967年1月出生于安徽绩溪县,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2012年9月-2019年3月任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3月28日消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近期网络媒体关于我校某戴姓院长有关问题的反映及举报,要求学校纪委迅速启动核查,并于3月20日停止其院长工作。依据学校纪委前期核查情况,3月28日决定免去戴松元可再生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职务,相关违纪问题由纪委依纪依规立案审查,严肃处理。

最新回答
笨笨的麦片
爱听歌的羽毛
2025-05-07 01:58:41

陈彭(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任华北电力学院院长)

华电历任校长:

刘吉臻:(2001年1月至现今,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1998年6月至2001年1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1995年至1996年9月,任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校长)王加璇:(1983年12月至1990年9月,任华北电力学院院长);陈 彭:(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任华北电力学院院长);陈志业:(1993年10月至1995年8月,任华北电力学院院长)。

陈彭简介

陈彭(1932—)安徽桐城人。1953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汽车动力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任教,兼任力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获“哈尔滨市文教战线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二部)任教,任基础部副主任。1973年5月在哈尔滨风华机器厂任生产计划科副科长。

1975年6月调入华北电力学院任教。先后任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3月任华北电力学院副院长。1990年9月任华北电力学院院长。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因病离职。1995年底退休。

曾兼任河北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华北电力设备诊断技术专业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筹备并创建了机械工程系。率先开创了“电力机械动态特性研究”专业方向,创建了“机械动态测试与分析”实验室及研究室。建立了相应的硕士点和学术梯队。担任发电厂工程和机械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开设“机械动态测试”“随机振动与谱分析”“机械故障诊断学”等多门新型专业课程。主持并组织开展了振动、冲击、噪声等几个重点学科的科学研究。其中“大连第三发电厂噪声治理方法的研究”获劳动人事部1988年劳动保护科技进步四等奖、“恶性故障预报——裂纹转子特性的研究”获能源部1990年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东方300MW汽轮发电机机组轴系扭振响应的模拟试验研究”获电力部1996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悲凉的镜子
自信的冬瓜
2025-05-07 01:58:41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211工程”建设全国重点大学,致力于为实现能源、电力的国家战略提供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支撑。为满足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国家能源局、教育部和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界的支持下,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水电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于200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

学院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可再生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中国乃至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撑。

目前学院设有7个研究中心,即风力发电研究中心、水电能源与工程中心、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能研究中心、新能源与城市环境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教职工86名,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2人、副教授27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98%。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学术气氛浓厚,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学院设有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有3个方向,即风力发电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和生物质能方向。2014学院在校本科生1147人,硕士生298人、博士生23人。

学院在电气工程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博士学位点下,设置了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二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获省部级奖3项,出版教材10部,获批专利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收录160余篇,EI收录300余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973计划”1项,国家863项目5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等,科研经费总量累计达到2亿元以上。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马拉达伦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英国斯莱斯克莱德(Strathclyde) 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巴斯大学、克兰菲尔德(Cranfield) 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奥尔堡大学,法国电力集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EPSL)、韩国浦项工业大学、成均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德国弗朗霍夫风能和能源系统技术研究院(IWES),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高贵的棒棒糖
冷静的学姐
2025-05-07 01:58:41

2017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北电力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那么在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2017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在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超(特)高压公司、电力科研开发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公司等。

华北电力大学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简称华北电力或华电,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10月,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首都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华北电力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四个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111计划”,也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也是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

学校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合格+拓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有52门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1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2013年有各类在校生38376人,其中研究生7260人,本专科生20004人,成人在校生11996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7000余人。建校多年来,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该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中全国唯一的以电力为特色学科的高等院校,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该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为主的能源、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学校大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扩建和改建了一批专业基础和基础实验室,具备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的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优先发展电力学科、动力学科、管理工程学科的同时,积极扶植人文学科,全力推进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拓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学科领域,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整合各新能源学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该校形成了两地办学的格局。学校根据两地相距较近、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实际情况,坚持并不断探索、完善独具特色的异地办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该校实际 、独具特色的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实施了学科专业和院系布局调整,成立了10个跨地域的学院,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学科建设基地,减少了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重复,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集成资源,促进学科融合,加强统筹管理,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校部于2005年9月变更为设在北京。校部变更后,学校继续保持两地办学格局,深化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北京在人才吸引、国际合作、信息交流、校际往来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多方面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学校快速发展。2007年12月12日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这是在2007年7月15日成立中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后,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又一重大举措。学校共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

巍巍学府,电力之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承载新能源电力时代的光荣与梦想,积极承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历史重任,昂首向建设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进!

华北电力大学优势专业推荐: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推荐指数: 4.9(581人推荐)

2、 热能与动力工程 推荐指数: 4.5(226人推荐)

3、 自动化 推荐指数: 4.3(169人推荐)

4、 核工程与核技术 推荐指数: 4.3(160人推荐)

5、 测控技术与仪器 推荐指数: 4.2(114人推荐)

6、 电力工程与管理 推荐指数: 4.6(59人推荐)

7、 风能与动力工程 推荐指数: 4.4(52人推荐)

8、 通信工程 推荐指数: 4.4(47人推荐)

9、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推荐指数: 4.4(34人推荐)

10、 经济学类 推荐指数: 3.4(33人推荐)

11、 工程管理 推荐指数: 4.8(31人推荐)

12、 电子信息工程 推荐指数: 3.9(29人推荐)

13、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推荐指数: 4.5(25人推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由于国外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方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

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公司中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可在电力、电子、通讯、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