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关于煤炭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术语的意思。 比如:5000大卡煤炭 什么意思?请知情人士告诉我 谢谢!
煤炭的固定碳(FC)
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如发热量5500Kcal/kg,5500Kcal /kg=5500/239.14=23MJ/kg。
胶质层最大厚度(Y)
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下层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粘结指数(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粘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煤灰灰熔融性温度(灰熔点)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常用软化温度(ST)来表示。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因锅炉设计不同,对灰熔融性温度要求也不一样。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汽化原料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的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汽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
哈氏可磨指数(HGI)
哈氏可磨指数是反应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标。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可磨指数越大,煤越容易磨碎成粉。在发电煤粉锅炉和高炉喷吹用煤中,可磨指数是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焦渣特征(CRC)
煤炭热分解以后剩余物质的形状。根据不同形状分为8个序号,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一碰既成粉末。
3---弱粘性。用手指轻压既成小块。
4---不熔融粘结。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颗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好多煤炭网站都有,可以自己去看看。
运顺 指运输顺槽,指采煤工作面回采时用于通风、运输煤炭及行人、辅助运料的巷道。一般沿煤层底板布置。
回顺 指回风顺槽,指采煤工作面回采时用于回风、行人,有时也用于辅助运料的巷道。一般沿煤层布置
切眼 指采煤工作面用于切割区段的巷道,其中布置支架和采煤和运煤机械,是采煤操作的主要工作地点。
三角点 一般指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侧上下隅角,也就是上下出口区域,因上下帮均存在煤柱,回采后该三角区顶板不会及时冒落,导致该区域通风不畅,局部可能造成压力集中及瓦斯积聚,是安全隐患管理的重点。重点是及时通风和加强顶板支护。
2、掏梁窝:是过冒顶区的一道工序,它是下一步的插入木(金属)梁的前接工序。
3、探大梁:也是过冒顶区的一道工序,在多个梁窝掏出以后,依次将多根木(金属)梁,一端插入梁窝,另一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梁和梁之间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安全空间。
4、单腿棚:煤矿上架棚支护中,棚子分为三种:双腿、单腿、无腿。划分的依据是棚腿的数量。
5、挂金属顶:是架棚的一到工序,挂金属顶是指固定棚子的顶梁。
6、开切眼:切眼在煤矿中,是指连接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的巷道,采煤工作面的所有设备均布置在该空间内。开切眼就是指这段巷道的施工,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留设保护煤柱、遇有大型地质构造,采用其他方法均不能安全通过时,必须采用另开切眼的方式通过。
7、掉底?好像是丢底煤吧,采煤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遇有煤层变厚的情况,设计支护的最大规格不能支护到煤层的顶板时间,可以采用丢底煤的方式通过。亦可采用丢顶煤的方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