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煤炭价格这么贵?
“碳中和”叠加后疫情效应 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短期来看,“碳中和”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对煤炭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限价区间明确 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303号,以下称303号文)和2022年4号公告,明确于5月1日起实施。对于价格限定,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哄抬价格行为。
2022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5月1日起,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了合理区间。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近期阶段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570-770元(含税)较为合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分别为:山西(5500大卡)370-570元/吨,陕西(5500大卡)320~520元/吨,蒙西(5500大卡)260元-460元/吨,蒙东(5500大卡)200-300元/吨。
其中,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770元、1155元,山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70元、855元,陕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20元、780元,蒙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460元、690元,蒙东煤炭(3500大卡)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300元、450元,如无正当理由,一般可认定为哄抬价格。
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 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方向
另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能源危机频发凸显了传统化石能源在基建基础、发电成本和供电稳定性上的优势,将引发各国对过快能源转型的再思考,将深刻影响中国对外煤炭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化水平低,面对极端事件冲击,能源安全韧性不足,国际能源安全事件在中国的国内风险被放大。基于欧盟能源政策发生转变,也将间接对中国包括煤炭在内的海外能源合作及能源安全造成影响,中方需要根据欧盟能源政策调整来进行应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价格确实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上涨,从2020年3月份到现在,煤炭价格涨幅已经达到190%以上。进入2021年8月下旬之后,煤炭价格涨幅更夸张,从8月17日到现在,动力煤价格涨幅已经达到78%以上。
而煤炭作为最基础的能源材料,一旦价格上涨,对很多行业的影响都非常大,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电价供应紧张煤炭上涨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力供应,因为目前我国煤炭消费量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发电。
在我国电力结构当中,有超过60%的电力是由煤电供应。
最近一段时间煤炭价格迅速上涨,导致火电发电成本快速上升,很多电力企业都出现了入网价格跟发电成本倒挂的现象。
而且在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煤炭库存量都迅速下降,企业发电的积极性也降低,有很多企业都以发电机组维修或者升级为由减少发电量,以此来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一旦煤电发电积极性不高,甚至减少发电量,就会导致社会供电紧张,而最近一段时间刚好是全社会用电量要高的时候,企业发电跟不上就会出现很大的缺口,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一段时间全国有20多个省份拉闸限电的重要原因。
第二、北方供暖可能面临一定的影响。现在北方已经开始进入寒冷天气,过一段时间估计就会开始全面供暖,但在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供暖的成本肯定会上升。
当然即便煤炭价格上涨了,各地肯定会优先保障居民供暖所需的煤炭,所以供暖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在供暖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居民的供暖费用是否有可能会跟着上涨,这个就不知道了。
第三、煤炭下游企业成本上涨。煤炭除了用于发电和取暖之外,还是很多工业产品的原材料,比如水泥,钢铁,化工,建材有很多都是以煤炭作为原材料,在煤炭价格上涨之后,这些下游产业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这点可以从最近一段时间水泥价格的走势来看。
从8月份以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水泥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最近一个多月时间,很多地方水泥价格涨幅已经达到30%以上,目前有个别地方水泥批发价格甚至已经达到1000元以上每吨,这个价格相对于年度来说涨幅甚至达到100%以上。
而在这一轮水泥价格上涨当中,除了产能限制是最大的原因之外,煤炭价格的上涨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这些原材料价格都不能上涨,对应的建筑或者其他下游产业价格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第四、停电停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电力缺口比较大,所以很多地方都拉闸限电,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地方企业都处于停工停电的状态,有些地方的企业甚至处于开2停5的状态,这大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比如目前有些企业原本计划一个月之内交付的订单,因为停电只能延期,有些企业延期三个月,甚至有些企业延期6个月才能交货。
延期交货不仅影响企业跟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更关键的是延期交付导致资金没法正常回笼,这就有可能让企业偿债能力被削弱,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
由此可见,煤炭价格的上涨影响面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种影响是一环扣一环,下游各个产业都因为煤炭的价格上涨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短期内煤炭价格不能控制下来,未来可能还会产生更大面积的影响。
当然除了工业企业受到影响之外,最近一段时间,东北还出现了局部地区居民用电停电的情况,这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煤炭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家已经明确采取各种措施去控制煤炭价格,同时提高煤炭的供应量,疏通煤炭的运输体系。
相信在国家监管和调控之下,煤炭供应应该逐渐增加,对应的煤炭价格会稳定甚至下降,到时生产生活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3.3%,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于第二位。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绝对的主要位置,其下游涉及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许多产业,因此,煤价此次的大幅上涨牵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一度成为市场焦点。
煤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煤炭供不应求,供需缺口大。自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以来,我国在疫情管控上的表现较好,在疫情得以控制的背景下,我国工厂逐渐复工,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相比之下,部分国家的疫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国外工厂纷纷停工使得大量订单涌入中国,从而导致我国能源消耗和用电需求的提升。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今年一月到八月,全国原煤产量共计26亿吨,同比增长4.4%。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一月到八月,全国总用电量达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由此可见,尽管原煤产量持续增长,但幅度却远低于用电量增速,我国出口及制造业的繁荣加上超预期的用电增长导致了煤炭需求的大增。然而,国家加快了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的速度,使得煤炭供应端受限,造成了煤炭供不应求的现状。“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尽管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通知,允许停产的煤矿复产,但是煤炭企业初期的增产效果不佳。落后产能被大量淘汰,而新增产能却未及时跟上,使得供需缺口不断增大。
从后续的情况来看,煤炭价格将保持稳定。中国作为煤炭进口大国,当本国煤炭产能跟不上需求时,则需依靠国外进口。然而受国际关系和疫情影响,进口煤炭受到限制。一方面,全球海运费持续上涨,导致进口煤到岸价格不断走高。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和蒙古国是我国煤炭进口前五大国,澳煤进口受限、蒙煤通关车数处于低位,进一步导致进口煤炭数量下降。从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一月到八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9768.8吨,累计同比下降10.3%。在本国产能不够的基础上,进口煤炭也受到限制,使得煤炭供不应求,从而导致煤价上涨。
在空旷的厂区里,除了架在上空的铁路运煤专线外,随处可见一座座堆积成山的煤堆。但与往年相比,这些煤堆已有所减少。
当天下午,在秦皇岛港口附近,秦皇岛港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受天气转冷和经济复苏加快影响,下游终端耗煤需求大幅回升,纷纷增派船赶往北方港口抢煤。
“抢煤“,成了近期众多煤炭交易商的常态。
“今年赚的还可以,就是煤炭资源太紧张,没货。”江志明从事煤炭贸易十多年,目前在一家发煤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2020年11月中旬以来,煤炭需求持续高涨,煤价不断攀高。
“这个月的煤价,是十年一遇的行情。”江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胆子大的赶上了,有的人都没想到能赚到这么多。”
沙经理常年在黄骅港、秦皇岛码头装船。10月左右,他所在的公司以每吨560元的价格,提前抢到了煤。两周前以每吨760元的价格出手,一笔卖了3万吨煤,不算中介费,赚了600万元。
“这不算赚的多的,有些大贸易商发财了。”他说,前几年煤价忽高忽低,做煤炭贸易不赚钱。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内陆电厂并不缺煤,挣钱多的贸易商,多为沿海电厂供货。
界面新闻获悉,12月31日,北方港煤5500K动力煤现货价格已达850元/吨,现货交易成交价约823元/吨。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煤价上涨趋势或延续到2021年1月中旬。
江志明预计,动力煤价格可能达到1000元/吨。这将接近煤价12年来的高位。
2008年,动力煤现货价格冲高至1060元/吨。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十年黄金期,煤价随之滑落,之后经历起起伏伏,但再没能站上1000元关口。
2020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受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需求旺盛、气温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长影响,今冬煤炭需求较前几年增加较为明显。
12月,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11%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寒潮来袭,当月全国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夏季峰值,20个省级电网用电两位数增长。
除经济快速复苏、煤炭需求激增因素外,煤炭主产地供应受限,也是今年煤价走高的主要原因。
作为第一产煤大省的内蒙古,今年开展了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当地煤炭供应受到影响。下半年发生多起煤矿事故,导致环保、安全检查升级,也加剧了煤炭供需紧张。
目前的坑口煤炭,是非常抢手的资源。在部分主产区,出现了近年少见的“排队等煤”现象,煤炭价格也一天一涨。
12月30日,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消息称,榆林地区在产煤矿销售普遍较好,煤矿即产即销,均没有库存。面煤、籽煤出货顺畅。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23日至今,榆林地区35家煤矿上调价格,涨幅5-40元/吨不等。
“煤价太高也有风险。”
在另一位李姓煤炭贸易商看来,目前真正的市场煤交易并不多,电厂要求兑换长协,且均根据需求买煤,并不会像以前那样进行囤货。
“高日耗、低库存”,已成为下游电厂普遍现象。个别电厂库存可用天数,甚至降至个位数。
12月28日,河南安阳市发改委发布《安阳市煤电气保障情况分析报告》称,安阳市两个热电厂电煤库存均处于警戒以下。
其中,大唐安阳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4万吨左右,每天耗用8000吨,可用库存不足5天;大唐林州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6万左右,每天耗用6000吨,可用库存10天,均严重低于最低库存警戒线。
安阳市发改委表示,电煤告急的原因,主要为煤源紧张及运输困难。
安阳市主要采购山西煤,由于部分煤矿停产,山西煤源紧张,煤价由每吨400多元涨至600多元,即便接受高价,依然很难买到。
大唐安阳电厂每日进煤3000吨,缺口近5000吨。大唐林州电厂每日进厂3000吨,缺口3000吨。预计这两个电厂后期库存仍持续下降,停限热风险极大。
12月28日,全国出现大面积降温,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橙色寒潮预警。此次降温范围覆盖了全国中部到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煤炭运输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矿区“一煤难求”,铁路发运压力不小,煤炭港口也热闹非凡,派船北上增多,运价连续创新高。
秦皇岛煤炭网信息显示,截至12月15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报1346.54点,各航线运价均刷新近三年新高,秦皇岛、唐山、沧州三港口合计锚地船舶数量170艘,电厂采购需求高。
在上游供应不足、需求旺盛的带动下,港口煤炭库存快速下滑。
界面新闻获悉,2020年8月中旬至今,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连续四个月处于500万吨的低水平,甚至下探至490万吨。
一位资深煤炭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往年的库存量一般在550万-600万吨。
“从来没有这么低过”。
据他多年观察,秦皇岛下锚船超过30艘、甚至40艘以上,港口存煤量在500万的低位徘徊半个月左右,煤价肯定会上涨,且将带动周边港口煤价。
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近期秦皇岛港煤炭昼夜生产情况表显示,当前秦皇岛煤炭日均发运煤炭52.4万吨,铁路日均到车6439万吨,港口卸车6453车。
“秦港的设计能力是1.93亿吨,即日均发运52.8万吨,目前发运量接近设计能力。”某贸易企业驻秦港业务经理周先生告诉界面新闻。
在另一煤运港口黄骅港,目前煤炭库存仅为150万吨,日均发运量创新高。
界面新闻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获悉,12月,黄骅港日均发运煤炭达60万吨。
2020年,黄骅港年度煤炭吞吐量达约2.04亿吨,秦皇岛煤炭吞吐量约达1.76亿吨。黄骅港超越秦皇岛,成为中国煤运第一大港。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煤炭码头和原油管道运输码头。西港区以杂货、集装箱装卸运输为主。
上述不愿具名分析人士认为,秦皇岛港被黄骅港超越的原因在于总调度量不足。大秦线曾出了两起事故,煤炭运送产能降至480万吨,之后大秦线进行检修,煤炭货运部分分流至其他港口,检修结束后,运送产能也未恢复。
另一机构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很多电厂在曹妃甸拥有自己的码头,蒙冀线分流了大秦线运量,曹妃甸港则分流了秦皇岛港的货运量。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的客货源结构不同。秦皇岛港属于公共码头,户头较多,这使其垛位的运送效率没有后者高。
据该人士介绍,黄骅港煤炭吞吐量中,除伊泰集团年1000万吨外,均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属于业主码头。
秦皇岛煤炭则基本由四家煤企构成,七成煤炭来自山西。其中,同煤集团占大头,每年下水量达5000万吨,中煤集团约为400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和伊泰集团分别约1000万-1500万吨。
煤价的抬高,也与煤炭进口政策不断收紧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煤炭进口量2.65亿吨,同比下降10.8%。
其中,10月进口煤炭1372.6万吨,同比下降46.56%;11月进口煤炭1167万吨,同比下降43.8%。
据普氏能源统计,今年1-8月,中国进口澳洲动力煤3860万吨、治金煤3160万吨,合计7020万吨,平均每月进口近1000万吨。
澳洲煤炭主要在广东、福建省等南部港口卸货。目前,华南不少电厂只使用5500大卡煤。澳煤进口受限后,5500大卡煤在市场上紧缺,只能依靠神华集团和同煤集团的煤炭替补,出现结构性短缺。
一位在中东从事煤炭进口的贸易商告诉界面新闻,限制澳煤进口后,印尼、俄罗斯 、南非、哥伦比亚的进口量均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进口煤缺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将带动煤炭需求进一步增长,煤炭供需可能出现紧平衡状态。
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公开表示,将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此外,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将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确保不出现缺煤停机。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利润正加速修复,11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9.1%,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截至12月28日,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达1.32亿吨,可用天数为17天,处于高位水平。其中,湖南电煤库存336.9万吨,可用25天;江西电煤库存248.7万吨,可用16天。
(文中江志明为化名)
首先是因为煤炭是有限的资源,开采的时间越长,价格会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再者是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由于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了相应的煤炭价格的上涨;其次是为了战略储备一部分的煤炭,各个国家会限制一些开采的进度或者是关停一些小型的开采煤矿公司。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煤炭涨价的内在原因。
一、因为煤炭是有限的资源,开采的时间越长,价格会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对于煤炭而言,在多数的情况下,如果开采的时间越长,价格会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毕竟煤炭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所以对于煤炭资源而言,全球在不断开采的过程中,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甚至匮乏,势必会引起一些相应的煤炭资源价格上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国际市场对于煤炭资源的一个交易变动。
二、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由于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了相应的煤炭价格上涨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由于对能源的需求来那个增加,所以势必会导致相应的煤炭价格的上涨,主要的原因在于世界的全面发展,背后的动力需要来源于多方面,随着人们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人类需要适当地掠夺更多的自然资源来提供发展的动力,同时还需要开发新能源来协调发展,才能可持续长期发展。
三、国家为了战略储备会选择性地关停一些小型的煤矿开采企业
对于国家而言,在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战略储备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毕竟这是为了在特殊的时期能够保证到国家的生存利益,当国家的生存面临危险,比如一些大型战争的情况下,不必担心自然资源的开采不及时而给作战能力拖后腿,可以全面性地利用国家各方面的资源主动反击,为特殊时期的来临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对于国家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储备的意识,同时还要组织积极开发新能源,才能既守得了国,还可以不断持续发展。
过去5年内,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全国煤炭产量以年均11%的速度递增,而电力、冶金、建材等三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耗增长更快。特别是电力行业,2005年以来,全国新增装机2.94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增加2.42亿千瓦,相应增加煤炭消费7亿多吨,去年电力煤炭消耗达到14.3亿吨。同期冶金用煤从2.3亿吨增加到4.2亿吨,建材用煤从2.9亿吨增加到3.5亿吨。2008年上半年,火电装机增长12.7%,钢材增长12.5%,水泥增长8.7%,煤化工产业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之势,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正快速延伸扩展。中国的煤炭危机由煤价上涨和电煤短缺中初见端倪。
中国煤价也已经大幅度上涨。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同优混煤价格从270元/吨左右开始上涨,截至到2008年7月21日,达到1065元/吨。由於煤炭与石油之间的可替代性,国际油价上涨会推动煤炭价格上涨。即使中国煤炭基本自给,国际煤炭上涨至少会加剧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预期。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走势基本反映全球能源供求关系。中国和印度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都是人口大国,一次能源消耗都以煤为主,加上高速增长的经济,种种因素都是对未来煤炭需求的有力支撑。与不断增加的需求相对应的,是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市场价格也会在将来供求失衡的预期下得到有力支撑。
有专家认为,中国煤炭资源的价值被长期低估,但经过近几年价格上涨,价值低估状况得到改善,今年上半年短期快速突现,投机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这麼分析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不能指望有短期大幅下行的可能。如果煤炭需求仍然以目前的增长速度,考虑到即将出台的资源税和环境税,煤炭价格继续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理论上说,煤炭不会用完,煤炭资源的稀缺将以价格来体现,价格会上涨,直至有效的能源替代出现。按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过来,一旦中国出现煤炭短缺而需大量进口,将对国际煤价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中国煤炭消费已占全球总量的40%之高。那麼,长期煤炭价格上涨对今後中国经济运行有什麼影响,短期的能源价格政策对中国长期能源战略有什麼影响?这是一个能源战略政策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如果现在把低价煤炭通过钢铁等高耗能产品而大量出口,煤炭短缺时再以几倍高价买回来,我们是不是在为别人白辛苦?目前石油给予我们的教训应当吸取。今後的国际煤炭市场也不容乐观,印度也是一个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国家,经济正以8%的速度增长,也将很快进入高能源需求阶段。到2020年,美国可能还有很多煤炭,但会以什麼价格卖给你?如果煤炭短缺真的出现,中国能源安全会受到什麼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