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现在多少钱一吨?
2021民用取暖煤价格一般在1110元左右一吨,具体因品种、市场、产地的不同,价格会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期数据,表示无烟煤(洗中块)价格是1682元一吨,普通混煤(4500大卡)价格是905.2元一吨,山西大混(5000大卡)价格是1054.4元一吨,山西优混(5500大卡)价格是1116元一吨,大同混煤(5800大卡)价格是1137.8元一吨,焦煤(主焦煤)价格是3980元一吨,焦炭(二级冶金焦)价格是3950元一吨。
对于普通煤炭各地市场价格也不一,比如在湖南湘潭市湘乡市煤炭市场价是3250元一吨,在广东茂名市高州市煤炭市场价是3200元一吨,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煤炭市场价是3200元一吨,在贵州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煤炭市场价是3200元一吨,在陕西榆林市府谷县煤炭市场价是3500元一吨,在陕西榆林市神木市煤炭市场价是3500元一吨。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煤炭价格开启了疯长之路,作为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保障,煤炭价格较年初的500~600元每吨上涨高点近2000元每吨,尤其是九月以来,全国煤炭尤其是东三省电力短缺,各地进行“拉闸限电”,甚至部分居民用电也受到影响。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各大工业园区,都有停工限产的行政令,虽然其中有“能耗双控”的作用,但是与煤炭阶段性短缺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煤炭涨价,两倍、三倍的翻倍涨,导致电厂亏损,生产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用电短缺,目前,在煤炭高涨的带动之下,江苏、山东工业用电涨幅几乎到20%的顶格,都在19%多,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加工企业两班倒改成一般制,以减少损耗。
供暖是特殊商品,价格不应完全按照实际运行成本而定。虽然煤价持续走高,但考虑百姓承受能力,北方多数省份已宣布,今冬供暖价格不做调整。为解决成本上涨给供热企业带来的负担,各地普遍鼓励企业通过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在不调价的情况下不降低服务水平
资源涨价,供暖压力大不大?
“去年因为煤价上涨,企业在用煤方面多支出了2100万元”
11月4日傍晚,山东济宁市杨家坝西街一座宿舍楼内,71岁的赵逢昌悠然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马上要供暖,采暖费涨不涨?”记者问。
“和去年一样,按照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21元。”赵逢昌摸了摸旁边的暖气片说,“我家三室两厅一卫,共125平方米,需交2625元。如果在10月底前交费,还能优惠100元。”
“记得去年冷得早。”
“去年11月5日下了第一场雪,7日提前供暖,停暖日期仍是3月15日,没有加收钱。”赵逢昌说。
济宁市热力公司经理孔国辉介绍,2008年济宁召开供暖价格听证会,每平方米定价21元。两年来,煤炭价格从每吨700元涨到800多元,供热成本增加,供热公司出现亏损,但因供热价格为政府定价,一直没有涨。
“济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弥补供热企业亏损。”孔国辉说,一种办法是在采暖期结束后,给供暖企业一定财政补贴。如2009年补贴东郊热电厂近800万元。另一种办法是从驻济宁煤炭企业调集煤炭,低价购进。今年每吨煤市场价800元,供应热电厂的调集煤每吨是450元。全市一个供暖季需调集31.5万吨煤。“即便采用政府补贴、调集低价煤的方式,企业在供暖期外的人员工资、资产闲置、设备检修等费用很高,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季卫国告诉记者:“哈尔滨一个取暖期需要用煤420万吨,煤价涨幅太大了,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压力相当大,因为煤、水、电三项能占到供热成本的95%。”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平房物业供热公司经理党立春说,他所在的企业使用的是大型锅炉,热效率相对小锅炉要高,整个供热期里每平方米需燃煤31—32公斤,去年因为煤价上涨,企业在用煤方面多支出了2100万元。
季卫国介绍,今年哈尔滨煤炭的到货价大约每吨67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6.8%,涨幅超过1/4。煤价的上涨直接带来供热企业成本的增加。
记者从哈尔滨市部分供热企业获悉,为了尽量减少供热企业的压力,又不加重居民负担,今冬供热季该市开始执行新政,即:“居民热费维持原价,非居民热价每平方米上浮3元。”日前,哈尔滨市已下发《关于非居民城市供热实行煤热价格联动等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定对辖区内非居民住宅热费按照新标准收取,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供热费价格从去年的44.49元涨到了47.49元。
推进分户计量,难在哪儿?
“调温调不了,计量算不清,分户计量收费问题很多”
为实现节能目标,我国自2006年开始进行供热计量方式改革,实行分户计量。据测算,通过节能改造,供热单位可节约供热成本10%—20%左右;通过居民控制温度行为节能,还能节能15%—30%。那么,目前分户计量的进展如何?百姓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赵逢昌说,他从1997年搬入现住房,至今没有实行分户计量。“分户计量需要改造管线,每户需花费近1万元。有的小区改造后,管道从房间穿过,非常难看。因此,对于老的居民区,改造前应征求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实行。”
济宁市热力公司办公室主任侯恩伟说:“济宁市今年的目标是实现25%的民用住宅分户计量,目前看难度很大。”济宁对不同小区采取不同改造措施,一是伴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行管道改造,一是对2007年10月以后的新建小区同步实施改造。具备分户计量条件的民用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39万平方米,距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此外,改造过的小区大多没有安装热量表,因此无法实现分户计量。
同样,2009年10月哈尔滨市远大都市绿洲小区启动实施了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成为哈市首个供热计量试点小区,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小区内56栋居民楼安装了供热计量表,涉及居民住宅2700多户。
然而,经过一个供暖期的试运行,远大都市绿洲小区的居民们对分户计量供热收费模式很失望。“调温调不了,计量算不清”,当初号称的“看表收费,用多少热收多少钱”并未实现。分户计量供热收费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问题层出不穷,居民们反映,室温遥控器不好使,室温不如试点前。
目前,哈尔滨市已安装计量表通过验收的53万平方米住宅都没有实行计量收费,还是按照房屋面积收取热费,也就是说有大约1万块计量表成了摆设。香坊区进乡街的阳光绿景小区每家进户的供热管线上都安装了计量表。“我们买房的时候知道有计量表,以为入户后能按照使用的热量收费,但是办理入户的时候开发商还是按照每平方米40.35元的标准收取热费。”小区居民说,这些表的成本计入了建设成本,但是最后没用处。
除了计费标准和供热质量,热计量表的问题也是各方利益关注的焦点。市场上销售的热计量表每块一般在600—700元,便宜的大约400元,贵的大约2000—3000元。“政府部门很难要求企业采用某家的表,因为都是合格产品,此外,还有一个定期检修的问题,毕竟分户计量就要求精确,这也是一笔费用。”季卫国说。
据介绍,供热计量表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8年,而且这些表即使不按热量收费,热水也对表有损耗,等于缩短了使用寿命。“用哪种计量表,多长时间需要检修,钱由谁出,谁来鉴定计价是否精确,这些问题都需要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党立春说。
侯恩伟说,济宁市政府财政出资,购买了一大批热计量表,免费为改造过的小区安装,同时实现集中抄取数据,统一处理。“分户计量有两种,一是既分户计热,又分户控制流量;一是只在每一个暖气片上安装热分配计,分户计算热量,不能分户控制流量。在改造中,供用热双方充分协商,考虑居民需求,采用不同改造方式,逐步推进,切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事关民生,供热企业该不该涨价?
供暖成本增加了,但多数地方采取向供热企业发补贴的方式,保证居民供暖不涨价
11月7日起,北京全市各大供热企业陆续启动供暖点火,居民家中的供热管网也逐渐热起来,15日正式供暖后将达到18摄氏度的标准。由于燃煤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今年供暖成本每平方米比去年上涨了近4元。
专家表示,供暖是特殊商品,价格不应完全按照实际运行成本而定。虽然今年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但考虑百姓承受能力,北方多数省市已宣布,今年供暖价格不做调整。
为解决成本上涨给热企带来的压力,各地普遍鼓励供热企业通过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在不调价的情况下不降低服务水平。为应对特殊天气,许多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北京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由于上游煤炭、天然气价格上涨,供热企业供暖成本增加,但本市依旧采取向供暖企业发放补贴的方式,保证居民供暖收费不涨价。”今冬,北京市、区两级财政针对供热企业的补贴将达20多亿元。
面对资源产品涨价趋势,供热企业也希望政府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估计还是个寒冬,哈尔滨现在还是执行多年来的每平方米补贴1.34元的政策,成本压力相当大。”党立春认为,即便补贴政策不变,在一些诸如环保等税费方面给予减免,也能缓解部分压力。
供热企业是划定区域供暖,在特定区域内,居民没有选择权。有的企业为减少成本,随意降低服务质量,致使一些小区的室温达不到政府规定的16摄氏度以上,群众意见很大。为此,北京将施行“逢五测温”,采暖季期间,每月5日、15日、25日,到居民用户家中测温,监督供热单位供暖达标。孔国辉建议,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启动企业负责人问责机制,提高供热服务水平。
孔国辉介绍,济宁市共有供热企业5家,东郊热电厂、高新区热力公司为国有企业,四和供热公司为股份制企业,运河热力公司和北湖科技供热公司为民营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应坚持公益性原则。在供暖前,各供热企业已派员入户发放便民服务卡、明白纸,公布供热投诉、服务热线。供暖期间,企业将成立便民服务队和抢修队。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保证随时到达现场维修。
第一档电量,低于170千瓦时(含170千瓦时)部分,用电价格维持现行标准,为每千瓦时0.51元。这档居民用户覆盖率为92.4%,比听证会大多数人通过的第二套听证方案150千瓦时、89.4%的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远远超过了国家最初规定的第一档电量覆盖率不低于80%的要求。
第二档电量,171千瓦时至260千瓦时(含260千瓦时)之间的部分(差额为90千瓦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提高0.05元,即每千瓦时0.56元。该档居民用户覆盖率为6.9%,比听证会大多数人通过的第二套听证方案240千瓦时、9.4%的覆盖率缩小了2.5个百分点。第一档与第二档覆盖率合计为99.3%。
第三档电量,高于260千瓦时的部分,用电价格每千瓦时提高0.30元,即每千瓦时0.81元。居民用户覆盖率为0.7%。第二档与第三档覆盖率合计仅为7.6%。
天然气:2元/立方米
水费:3.30元/吨 (也有地方是按家里人口数收的)
雪还没下的时候,清雪车就已经出动了,下大雪真的没什么事,不下才是事。冻雨第一次见,还真挺稀奇,不过也没觉得生火受了多大影响,外卖变少了而已。住在城市中遇到暴雪这类天气个人是不需要特殊保障措施的,对东北人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冬天不下雪才值得注意呢。减少供应、提高价格,这是必然。刚需必然涨价,必然人为制造紧缺,历史如此。现在还能支撑下去,是因为形势还不够恶劣。
检修工区全员待命,线路上加强巡护,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到现场处理。基本上都是些很被动的措施。其实有很多工作都应该在入夏、进入雨季前就应该做的。在6月份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夏季大检查,赶在雨季之前把隐患消除。自然灾害难以预测,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自己以及家人、财产,保证生活不会因灾难受到过大的影响。
对于气象灾害预警,跟疫情警报一样,我国规定必须要有专门机构、专门流程批准才能发布,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发布。教育局当然恪守规定。通过这次事件和疫情初期的一些问题,提醒我们在灾害预警方面应该进行一些改革,灵活一些不要教条。
这次的特大暴雪对交通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人们出行会变得很困难,物流运输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是寒冷地区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城市尚有大量劳动力可以清理积雪,边县农村等人口少的地方清雪就变得更加艰难。再加上今年煤炭价格翻倍暴涨,部分农村地区靠燃煤取暖的贫困家庭可能会雪上加霜。
平常常备那么多除雪车不太可能,但是如果能设计给环卫车或者大车用的铲雪犁,应急时装上就能开工。
哈尔滨全面禁止销售散煤,是为了促进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哈尔滨在我国的东北方,有冰雪之城的美称,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当地进入冬季时间特别早,基本上9月份就已经进入冬季了,取暖时间几乎从每年的10月份持续到次年的3月份,特有的气候原因,让哈尔滨的用煤量大幅度上升,这对空气的污染影响很大。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资源也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到了冬季取暖消耗特别大,取暖时间特别长,比起天然气的高成本,煤炭无论从成本还是从取暖覆盖面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取暖采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煤烧锅炉送暖的方式。但是烧煤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对空气污染很大。你们有机会去北方,会看到有很多高耸的烟囱,每到冬天,这些烟囱就会向外排放大量的黑烟,特别是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的这段时间,有大部分时间天空都是灰朦朦的。跟南方的阴天不同,这种看不到阳光的天空,好像是被盖住了一层薄布,将天空和大地分割开来,人们也像是住在一个看不到边的罩子里。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的居住特点,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居住在集中的小区,北方的地域大,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在没有统一送暖的地方,大家都是自己烧煤取暖,也有那些为了节约成本,放弃政府的统一送暖,自己在家里偷偷烧煤取暖的。这就造成了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安全隐患也更加严重。我想哈哈尔滨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全面禁止销售散煤。
好多的事情,都是有了需求才会发生,偷猎是这样,散媒销售也是一个道理,环境治理固然是好,但是在禁止销售散媒的同时,也要考虑好所有人的取暖问题,只有解决了最根本最实际的问题,才能达到政府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