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哪些事项?
法律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以下事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农村、牧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偏远地区和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建设;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需要。发生延期缴纳,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尽快足额缴纳基金,并从逾期之日起按每日2‰的标准加收滞纳金,需要缴纳滞纳金。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用户可以通过官网查询详情。
我们假设2020年中国能够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展目标,那么二者加起来的发电量可以达到6950亿千瓦时,比2014年的水平增加了280%。假设2020年的补贴额在2014年570亿元的水平上也增加280%,将达到2161亿元。这样的估计是保守的,因为我们仅考虑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而生物质发电等享受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的项目未来也会逐渐增加,我们认为实际补贴量会明显超过2161亿元。那么届时电价附加的征收额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吗?
应征收附加电量从2009年的33444亿千瓦时增加到2014年的51349亿千瓦时,平均年增幅9%。我们假设2014-2020年年均增幅降为6%,那么2020年的应征收附加电量为72840亿千瓦时。仍然依据0.015元/千瓦时的征收标准,2020年可以征收1093亿元。这与2161亿元的补贴需求差距巨大。
编辑本段研究方向1.生物质能研究:资源及能源作物、生物质热化学利用、燃料合成、固体废弃物能
2.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理论与开发
3.能源战略研究:微能源系统、能源与环境、能源政策分析与战略研究)
编辑本段研究内容能源植物选育,利用过程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分布及特性,生长与生物质能利用过程碳、氢、氧、氮循环模拟;生物质气化与燃烧,气化发电,热解液化,高能转化;化学合成液体燃料,生物质柴油改性提质及利用,气化制氢;RDF的研究及技术开发,特种垃圾的热解焚烧,固体废弃物处理成套技术设备及系统集成。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研究;探测技术、资源评价和综合判识系统的研究;热力学、动力学、和传热、传质学理论研究;开采理论与技术;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能源战略:能源战略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能源资源、结构分析;能源政策分析与战略研究,能源利用过程的经济、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微能源系统,微流体MEMS,生物传热理论与技术;
编辑本段实验室主任简介陈勇,1993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1996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任教,199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998至今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01至今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洁净煤技术,固体废物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共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专利8项。2001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2001年首届广东杰出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2002获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称号。担任广东省科学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环保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转化》杂志编委,国家清洁煤燃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热物理学会能源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能源委员会委员,国家后续能源战略规划编写组成员,国家“十五”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
编辑本段开放课题简介根据拟定的重点实验室各学科方向研究目标与近期工作重点,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科学基金,对实验室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开放,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促进本领域学科自身的成长。如华南理工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得到了重点实验开放基金的支持,与实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编辑本段研究目标实验室根据“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坚持标准,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精干队伍,转变机制;改善环境,建设制度;扩大开放,促进联合”的原则,在前期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精神,实行科研——产业——行政——流动四大模块的整体布局,各模块在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运行机制,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对人员实行动态定位,其主要内容是全所实行“按需设岗,逐级聘任,竞争上岗,强化考核,侧重绩效,优胜劣汰,动态更新,签约管理”的合同聘任机制;实行相对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与实际贡献直接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目标管理、高酬严考、滚动发展。
实验室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出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一支团结、创新、富有活力、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术队伍,已形成了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队的中坚力量,实验室已经成为研究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作者&机构
张浅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定明月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张玉兰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李宇萍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王晨光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王铁军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马隆龙
归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1、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基金,英文是fund,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1、1980年(庚申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
2、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3、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