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海洋可再生资源有哪些

还单身的哈密瓜,数据线
土豪的蚂蚁
2023-02-14 02:00:08

海洋可再生资源有哪些?!资源跟能源不一样的吧?!

最佳答案
清爽的小鸭子
喜悦的大白
2025-07-01 18:35:06

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此外,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在人类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海底石油、天然气成了海洋资源争夺的重点。根据国务院2003年5月9日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3号文件”),我国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我国有240亿吨的海洋石油资源量,是中国2003年进口石油总量(9000万吨)的260多倍。可惜的是,石油储量丰富的海域,多在有争议的东海和南海,没有争议的渤海和争议相对较小的黄海与之相比储量较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渤海是内海,水浅,但开发起来一样有难度,其油气分布零散,被称为“摔碎的金盘子”,且多以重油、稠油为主;而黄海比较“贫瘠”。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30~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据有关报道,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公里,而发现的石油储量有55.2亿吨,天然气储量有12万亿立方米,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一两个百分点。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但是东海和南海这两个海域都是“有争议”的地区。

资源跟能源是不一样的。

最新回答
纯情的蜡烛
野性的水壶
2025-07-01 18:35:06

我国的海洋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

中国海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大陆入海河流每年将约4.2亿t的无机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入海洋,致使海域营养丰富,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20278种。根据长期海洋捕捞生产和海洋生物调查,已经确认中国海域有浮游藻类1500多种,固着性藻类320多种,海洋动物共有125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9000多种,脊椎动物3200多种。无脊椎动物中有浮游动物1000多种,软体动物2500多种(头足类100种左右),甲壳类约2900种,环节动物近900种。脊椎动物中以鱼类为主,约近3000种,包括软骨鱼200多种,硬骨鱼2700多种。

2、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大陆架海区含油气盆地面积近70万km2,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16个。据国内外有关部门资源估计,我国大陆架海域蕴藏石油资源量150亿-200亿t,分别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674亿-787亿t的18.3%-22.5%;据国家天然气科技攻关最新成果,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3万亿m3,其中海域为14.09万亿m3。这充分展现近海油气资源的良好勘探开发前景和油气资源潜力的丰富。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和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砂矿资源,目前已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砂矿有:锆石、锡石、独居石、金红石、钛铁矿、磷钇矿、磁铁矿、铌钽铁矿、褐钇铌矿、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

3、海洋化学(海水)资源

世界海洋海水的体积13.7万亿m3,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还含有200万亿t重水(核聚变的原料)。海水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海水中的水资源和化学元素资源。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地下卤水资源。我国渤海沿岸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估计资源总量约为100亿m3左右。海水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淡化成为淡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可分为海盐、溴素、氯化镁、氯化钾、铀、重水和其他可提取的化学元素;地下卤水资源可分为海盐、溴素、氯化镁、氯化钾、其他可提取的化学元素等。

4、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中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kw,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kw小时,大部分分布在浙、闽两省,约占全国的81%。波浪能理论功率约为0.23亿kw,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湾的附近海域。我国潮流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为0.18亿kw,年发电量约270亿kw小时,主要在浙江、福建等省。另外流经东海的黑潮,动力能源更为可观,估计为0.2亿kw。温差和盐差能蕴藏量分别为1.5亿kw和1.1亿kw,两者的总量超过海流能和潮汐能。

5、滨海旅游资源

中国沿海地带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气候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据初步调查,中国有海滨旅游景点1500多处,滨海沙滩10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有国务院公布的1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处国家海洋、海岸带自然保护区。按资源类型分,共有273处主要景点,其中有45处海岸景点、15处最主要的岛屿景点、8处奇特景点、19处比较重要的生态景点、5处海底景点、62处比较著名的山岳景点、以及119处比较有名的人文景点。

6、海岸带土地资源

中国海岸带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较多,有盐土、沼泽土、风沙土、褐土等17个类型,53个亚类。海岸带不仅现有土地资源丰富,而且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造陆地区,据古地理研究,我国长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下辽河平原等,约有14万-15万km2的土地都是古海湾沉积而成。由于入海江河多,挟带泥沙量比较大,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快。例如,黄河每年向海洋的输沙量高达10多亿t,河口滩涂平均每年淤长约2100hm2(3.2万亩)。

儒雅的太阳
粗犷的帅哥
2025-07-01 18:35:06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kW,居世界首位;可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资源约2.53亿kW,近海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地热资源的探明储量相当于31.6亿吨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也都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已制定出未来30~5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安静的铅笔
激情的自行车
2025-07-01 18:35:06

我国是拥有非常庞大的海岸线以及领水资源,我国在前几年也是着重针对海洋的许多政策,我国将开始逐步利用起我国的海洋资源用于现代上陆地的资源已经开发的比较完善,但是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还仅仅是初步阶段。根据我国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将在海洋上进行可持续再生能源稳定发电。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所使的任何东西都离不开用电,如果电力供应不足的话会导致许多的事情无法进行,包括我国的一些科研。所以保障日常生活中的用电是非常重要的,在海洋上拥有非常巨大的海风,这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发电,而且海洋当中还有许多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等。这些都可以被我利用,而且他们没有任何的污染是可再生的能源,我们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一些发电的设备。在这些具有产生能量的地区,将利用这个地方的可再生资源装置产生稳定的能源供应。这不仅可以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店里,还可以为我国开发海洋资源开始一个不错的第一步。我们还可以积极利用海洋中的许多生物来,帮助我们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水中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所以海水相对的比较稳定。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关键技术创新,以及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在有关海洋方面通过我上课学习到的内容,我现在已经对于海洋的一些利用比较多,而且最重要的一项也就是稳定发店在海洋当中会存在许多的温差以及潮汐。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非常天然的资源,所以我国在去年就已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装备稳定发电这一目的。

隐形的荔枝
执着的八宝粥
2025-07-01 18:35:06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2007年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欧盟已建立了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占所有能源20%的目标,而中国也确立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2007年,全球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了52%,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28%。全球大约有5000万个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热水,250万个家庭使用太阳能照明,2500万个家庭利用沼气做饭和照明。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可再生能源是可以重复生产的,而现在我们市场上占大部分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既然是不可同生的,那就会越用越少,最后用完,除了会价格越来越贵外,能源问题还会引发人类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阻碍经济发展、战争、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这个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可想而知。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潮海浪能、水力发电、动植物油及其产生的沼气、水电解氢、氢燃料电池、超长寿命的固体电池等等很多种类。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再生,可持续,有些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能等大部分还是很环保的能源。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在我们在使用的电源、燃气、煤、电池的用途一样。

细腻的世界
娇气的小虾米
2025-07-01 18:35:06

伴随海洋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地区 社会 经济民生贡献进一步增大,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等千亿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的海洋重点产业之一。

千亿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全球海上风电报告》称,2019年是海上风电行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一年,全球海上风电全年新增装机量6.1吉瓦,全球累计安装量达到29.1吉瓦。中国在亚太地区海上风电的增长中贡献了主要力量,2019年以3.3吉瓦的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全球第三,2020年上半年包揽了亚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70%以上。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205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并带动整个亚太地区将成为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海上风电领域可通过大规模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刺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来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全球风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表示,未来10年内,若将海上风电纳入经济复苏的发展战略,该领域将创造约90万个工作岗位。

来自《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伴随2019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以海上风电等为代表的千亿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初具雏形。2019年,海上风电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省25个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核准,在建的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场共18个。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集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专业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阳江、中山、粤东、汕头、揭阳的产业基地初具雏形。海上风电作为推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纳入加快发展、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并通过专项资金持续投入,全面提升其 科技 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2020年,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双胜利”的关键时期,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为落实“六稳六保”发挥了重要作用。2月底,三峡集团以580亿元投资、1.7万个就业岗位,创造国内海上风电一次性开工建设规模之最,其中广东阳江项目的“超级工程”将建成亚洲最大海上升压站,投产后的电能将接入南方电网,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 社会 全面发展、广东省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风电名企将亮相海博会

聚焦海上风电产业及其全产业链的发展,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海博会今年将在六大板块之一的“海洋资源开发”,展示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资源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广核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玖天气象 科技 有限公司等国内海上风电领域知名企业将携最新技术和设备亮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是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提供商与服务商,在核电、风电、太阳能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和节能技术领域迈出了率先 探索 的步伐。其将核电AE模式创造性地引入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带动海上风电装备、施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满足广东万亿海上风电产业的需求。目前,中广核新能源在国内已储备海上风电资源超1310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93.4万千瓦,2019年新增开工项目超240万千瓦,进一步夯实了其海上风电产业龙头企业的地位,也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了成功实践。

来自传统海洋强国的挪威船级社,今年也将为海博会带来其海上风电的装备展示。近年,挪威将目光瞄准了海上风电。挪威油气海上安装承包商Ocean Installer新成立了海上风电业务部门,半潜运输公司OHT于2020年8月在中国的招商重工购置2+2座风电安装船,该船能够在最深65米水深的海域安装风电机组。

中海油集团2019年初按下海上风电业务重启键,计划每年拿出3%-5%左右的投资额用于获取风电资源,推动转型发展,目前中海油风电项目已锁定广东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和山东沿海地区。

广州打捞局在海上风电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2020年8月,广州打捞局负责施工的国内首个吸力筒导管架风机基础在阳江市阳西沙扒300MW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安装。吸力筒技术在海上风电场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减少海上风电对大型海工装备的依赖,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有效降低海上施工风险。

此外,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公司将展示的导管架、风力发电设备及沙盘模型,北京玖天气象 科技 公司将展示的海上风电开发水文气象智慧服务系统,为海博会的海上风电领域的应用场景带来更多元素。

未来,海上风电产业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无论是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与零部件制造商,还是中游的整机与相关塔架海缆等重要设施制造商,或是开发、设计、施工单位,都将借助自身产品和配套技术,依托海博会的平台,在深远海风电项目上寻得发展商机。(一鸣)

温暖的犀牛
难过的秋天
2025-07-01 18:35:06
各种能源中,有的已被广泛开发和广泛应用,如煤,石油,天然气,水电等,称为常规能源在地球上,仍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正在研究能源发展和使用,被俗称为新能源。事实上,太阳能,风能等,已经开始采取早期人类的优势,在那里它被称为新能源,新技术的基础是大规模开发条件与利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区分是相对的,今天的新能源未来将成为常规能源。如核裂变,过去是一种新能源,而现在由于技术成熟,许多国家已把它作为常规能源。这些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能源是基础,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直高度重视。

太阳能利用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是最丰富的人类使用的能源。太阳辐射在地面上,每年预计可达1.05×1018千瓦时,相当于1.3×106个亿吨煤,根据太阳的质量考虑在内的消费目前的速度,可维持6×1010年,所以你可以说“走不尽,取之不竭。”但利用太阳能如何合理,降低其开发和改造的成本,面临的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太阳能可以轻 - 使用化学转化 - 热,光 - 电和光。

太阳能 - 热转换是太阳辐射的收集器被转换成热能,以直接使用。与平面集热器,真空管,聚焦型等,它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辐射可以集中在太阳辐射中,传热介质(空气,水或防冻液)加热用于家庭取暖的收敛,热水,制冷,烹饪,工业用热,农业大棚使用。

1955年以色列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吸收涂层,它占了太阳的能量与吸收率高的短波部分的90%以上,使用这种涂料可以显著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会聚的太阳辐射集中器使用平面或凹面反射镜(定日镜),聚焦可以是非常高的温度,可用于发电和金属冶炼。太阳能光热系统槽式线聚焦系统(带抛物线槽式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一个接收管)的开发,碟式系统(聚焦抛物面镜)和塔系统。

太阳能 - 电能转换是基于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电力的发展中的光电效应。发展成为实用型硅太阳电池可达6%,1958年的光电转换效率,1954年贝尔实验室,作为一个“先锋1号”卫星的电源,太阳能的发展成为当今时代这一重大突破奠定了技术基础。从那时起,迅速开发了各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镉电池,如砷化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除卫星,空间站,但一直处于一个灯塔,航标,微波中继站,铁路信号已被广泛使用,利用太阳能汽车,飞机也积极发展,还内置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站等能源 - 有效的住房。一些发达国家也正在探索太阳能发电站在空间的建设,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组,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它,用微波发生器将电流流入微波,传输到地面站,然后转换成电能输送到电网。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太阳能 - 化学转化主要是利用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电池的研究。此电池的电解质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并且当阳光半导体和电解质的界面,从而导致化学反应,以形成电流在电解质中,并从水和电力供应和使用产生氢气。这是氢的利用率的一种方法。

风能是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源用于发电,提水,助航设备,造成的和感冒引起的发烧。

风力发电是主要的开发和利用。中国的风电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在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旋转轴风力涡轮机由位置到水平轴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垂直轴)的风力涡轮机两类。水平轴风力涡轮叶片由双叶形式,多叶的三叶草,根据空气流动顺风和逆风型的风格,以及一个扩散型,聚光型等方向。垂直轴风力涡轮机叶片具有S-型,S型多叶片,Ф型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的风力涡轮机,偏转器类型等。 1891年,研制成功世界首个风力涡轮机由丹麦Laku尔(拉科)教授,单机容量9万千瓦。现在,500至6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已成为主要单元1000千瓦机组已经商品化。许多风力涡轮机将在一块土地集中安装,说的风电场,被称为风电场或风电场。中国达坂城风电场,71900千瓦总装机容量,是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和大小是不稳定的,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多种因素风车的安装位置,方向和风速的综合确定。地热能源地热

使用是指从地面。地球,我们住的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下面厚的表层仅10公里,蓄热达到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的热量释放。地热存储资源由国家变成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干热岩型和岩浆5,目前只有实际使用蒸汽型,热水型,干热岩型三种。

利用地热水被用在除了直接与加热建筑物,主要用于发电。直接利用两个和间接利用地热发电:蒸汽或热水地热水膨胀蒸发后直接利用地热蒸汽中,作为工作流体热力学循环,推动汽轮机发电间接土地使用这么热低沸点工质(如丁烷)气化,以促进汽轮机发电。 1913年,世界上第一个地热发电站在意大利拉德Ruiluo建成投产,250千瓦的机组容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厂在Gaiseersi地热电站美国,有209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

海洋能源

海洋能源储备在海洋中通常是指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海水盐差的可以等待。

海洋能源蕴藏丰富,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区域性强,因此很难开发,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发展发电和利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能的利用是海浪的动能上下运动。

1910年,法国喜羊羊希克(B.Praceigue)发明了利用压缩空气的海浪的垂直运动,推动风力涡轮发电装置,电力岸之一千瓦,创造了人类对海洋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先例。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波浪发电装置60至450瓦。

海流发电是利用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动能产生流动的一部分海洋温差发电是利用表层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来实现热循环并网发电,海水盐度梯度电源是利用海水和河水的含盐地层发电的交界处之间的化学电位差的差异。这些都是现在仍处于实验阶段。同时开发和利用,应考虑到养殖业,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类似的利用率。

此外,有研究和氢能,主要是用电溶液,热化学方法,用于生产氢气的光电化学,等离子体化学方法显影,压缩,液化或存储的低温储氢合金吸附法或直接用作燃料,或制成氢燃料电池用于发电和用于各种车辆,飞机燃料和家用燃料以及生物质是指对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成存储在内部原料的化学能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热化学转化技术在转化成沼气,酒精等,以转换成固体生物质转化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化技术原料中的微生物发酵精压块成型技术将被压缩成高密度的生物质固体燃料。

迅速的猫咪
壮观的月亮
2025-07-01 18:35:06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有:

1.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

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2.海洋科技进步巨大。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

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4.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我国海洋资源特点:

1.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资源。

2.拥有具战略价值的优势海洋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大陆岸线长1800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积200~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这些都是世界性优势资源。

3.我国沿海深水岸线400多千米,宜建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处,其中深水港址62处。我国海域2万多种海洋生物,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滩涂面积217.1万公顷,3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有20亿亩,充分利用其生物生产力,相当于10亿亩农田。滨海景点1500多处,适合发展海洋旅游娱乐的海滩、水域众多。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激昂的柠檬
羞涩的砖头
2025-07-01 18:35:06

2007年9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社会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其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并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同时对海洋领域来说,则意味着海洋新能源的开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海洋新能源主要包括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还有海洋生物能等,由于这些资源丰富、清洁干净、可再生性强,与生态环境和谐,被联合国环境组织视为目前最理想、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国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海洋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其中,近海域波浪的蕴藏量约为1.5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量约3000万~3500万千瓦,海洋风能约有7亿千瓦左右。同时,我国又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符合国情,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我国对于海洋新能源的利用才刚刚开始,尚未形成规模开发,海洋风电、潮汐等产业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海洋新能源研发、生产投资成本高,短时间内难有明显经济效益,目前在沿海大多数地区海洋新能源开发仍受到冷落,没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战略眼光,尚未意识到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和市场潜力,尤其没有认识到发展海洋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数字显示,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每年我国的GDP增长,有大约4%~6%被环境代价抵消。近年来,沿海地区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给海洋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要想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办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包括海洋能源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

海洋新能源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还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扩大、提升海洋经济的规模和内涵,进而带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二,目前海洋经济结构要调整,增长方式要转变,发展海洋新能源就是海洋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抓手和重点;第三,在海洋新能源领域,世界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新技术创新问题,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有条件抓住机遇,在海洋新能源技术领域实现较快发展。

海洋新能源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据悉,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示范,加强新能源体系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也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这都为海洋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这一契机,促进海洋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发展,使海洋新能源在我国未来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沿海各地及海洋领域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害羞的夏天
激昂的小白菜
2025-07-01 18:35:06
评价海洋开发现状和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资源基础,开发水平,开发能力,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基础包括资源种类、数量、人均占有量、国际地位等;开发水平包括产量、产值、人均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开发能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等;发展趋势包括增长速度、持续发展能力等。 (一)海洋资源基础 地球表层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其中的水圈主要是海洋。地球的总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的面积约3.61亿km2,占7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环境的调节器,更是资源的宝库。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沿海国家不断加快海洋开发步伐,海洋经济快速发展。1977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1100亿美元,1980年3400亿美元,1990年6700亿美元,大体上10年左右翻一番。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大规模海洋开发正在形成蓝色革命浪潮,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使海洋成为多种自然资源开发基地,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1)水资源基地:"国际人口活动"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目前面临水资源紧张的人口约3.55亿,2025年上升到28亿-35亿,以雨雪形式落入陆地的水是“一种绝对有限的资源”,水资源危机是必然趋势。海洋中的水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必然越来越多地直接利用海水或进行海水淡化。(2)食品资源基地。海洋中有20万种生物,渔业资源的可捕量2亿-3亿t,目前只利用了一小部分。随着海洋农牧化技术的逐渐成熟,许多近海将成为“蓝色牧场”,海洋将成为巨大的食品基地。(3)能源基地。海底油气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末海洋石油产量可能达到12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4)原材料资源基地。除油气资源加工各种原材料之外,盐和海水可提供的镁、溴、钾、铀等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滨海矿砂和海底多金属矿产品资源还可提供大量的锰、铜、镍、钴、金红石等。(5)广阔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包括生活和娱乐空间,填埋浅海扩展建设用地,交通运输利用的岸线和水域,海上废弃物处理场所,水面和水下储藏场所等。因此,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敦促沿海国家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1998年是联合国国际海洋年,世界各国举行了各种活动,全面推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和保护,使海洋对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成为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是沿海大国,海洋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1、海洋国土和公土。濒临海洋的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一般都是生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有利于发展经济的“精华地区”。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这样,沿海12个省区基本上都是环境条件好、经济发达、人口承载力高的地区。(1)除台湾之外,沿海12个省(区)、市总面积133.4万k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4%;1995年末人口49599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9%。在全国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带中,沿海地区人口承载力最强,全国每km2平均人口约124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372人,中部地区200人,西部地区15人,三个地区人口密度之比为25∶13∶1。(2)沿海地区具有临海的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联系方便,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全国的60%以上。(3)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雨量较多,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很发达。大海还有持续的造陆功能,东南沿海地区约2.5亿亩优良农田是由滩涂围垦形成的。 依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划定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作为蓝色国土,总面积约1.09亿km2,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沿海国家还可以在国际海底区域(全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世界共有的公土)圈定海底矿区。这些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为沿海国家扩展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无论是扩展生存空间,还是占有资源,都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东南两面频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海岛6500多个,管辖海域几百万km2,其中包括:内水、领海;中国大陆向邻接海域的自然延伸部分是中国的大陆架;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200海里是归国家管辖的专属经济区。 2、海洋资源 (1) 海洋生物资源。中国海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大陆入海河流每年将约4.2亿t的无机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入海洋,致使海域营养丰富,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20278种。根据长期海洋捕捞生产和海洋生物调查,已经确认中国海域有浮游藻类1500多种,固着性藻类320多种,海洋动物共有125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9000多种,脊椎动物3200多种。无脊椎动物中有浮游动物1000多种,软体动物2500多种(头足类100种左右),甲壳类约2900种,环节动物近900种。脊椎动物中以鱼类为主,约近3000种,包括软骨鱼200多种,硬骨鱼2700多种。 (2) 海洋矿产资源。中国大陆架海区含油气盆地面积近70万km2,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16个。据国内外有关部门资源估计,我国大陆架海域蕴藏石油资源量150亿-200亿t,分别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674亿-787亿t的18.3%-22.5%;据国家天然气科技攻关最新成果,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3万亿m3,其中海域为14.09万亿m3。这充分展现近海油气资源的良好勘探开发前景和油气资源潜力的丰富。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和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砂矿资源,目前已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砂矿有:锆石、锡石、独居石、金红石、钛铁矿、磷钇矿、磁铁矿、铌钽铁矿、褐钇铌矿、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 (3) 海洋化学(海水)资源。世界海洋海水的体积13.7万亿m3,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还含有200万亿t重水(核聚变的原料)。海水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海水中的水资源和化学元素资源。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地下卤水资源。我国渤海沿岸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估计资源总量约为100亿m3左右。海水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淡化成为淡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可分为海盐、溴素、氯化镁、氯化钾、铀、重水和其他可提取的化学元素;地下卤水资源可分为海盐、溴素、氯化镁、氯化钾、其他可提取的化学元素等。 (4) 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中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kw,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kw小时,大部分分布在浙、闽两省,约占全国的81%。波浪能理论功率约为0.23亿kw,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湾的附近海域。我国潮流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为0.18亿kw,年发电量约270亿kw小时,主要在浙江、福建等省。另外流经东海的黑潮,动力能源更为可观,估计为0.2亿kw。温差和盐差能蕴藏量分别为1.5亿kw和1.1亿kw,两者的总量超过海流能和潮汐能。 (5) 滨海旅游资源。中国沿海地带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气候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据初步调查,中国有海滨旅游景点1500多处,滨海沙滩10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有国务院公布的1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处国家海洋、海岸带自然保护区。按资源类型分,共有273处主要景点,其中有45处海岸景点、15处最主要的岛屿景点、8处奇特景点、19处比较重要的生态景点、5处海底景点、62处比较著名的山岳景点、以及119处比较有名的人文景点。 (6)海岸带土地资源。中国海岸带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较多,有盐土、沼泽土、风沙土、褐土等17个类型,53个亚类。海岸带不仅现有土地资源丰富,而且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造陆地区,据古地理研究,我国长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下辽河平原等,约有14万-15万km2的土地都是古海湾沉积而成。由于入海江河多,挟带泥沙量比较大,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快。例如,黄河每年向海洋的输沙量高达10多亿t,河口滩涂平均每年淤长约2100hm2(3.2万亩)。 (二)海洋开发状况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1980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80亿元人民币,1990年438亿元,1995年2460亿元,1996年又增到2855亿元,1997年3104亿元;90年代以来,海洋产业年均增长速度20%。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