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如下: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除了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外,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实现碳中和具有以下意义:
1、摆脱能源依赖: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以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全球产业链重构:零碳经济意味着全部价值链的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低碳生产竞争力。
3、国际标准重塑:技术侧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国际标准形成,并产生新的利润创造方式。
4、创造就业机会:零碳经济将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节能等领域创造大量稳定就业机会。
5、形成技术优势:增强中国在全球多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交通电气化、钢铁等领域具备发展优势,可形成技术优势。
6、加强国际合作: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会参与到碳中和,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意义重大。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大力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在不增加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的前提下,提高煤化工、石化、造纸、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的集聚度和技术先进性,避免给碳减排增加新的负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引进先进产业来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能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排放,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将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
因此,世界各国都通过了一项减少温室气体的全球协议。因此,中国提出了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消耗。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下的系统工程,对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决策水平、工作作风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除了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外,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实现碳中和具有以下意义:
摆脱能源依赖。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以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产业链重构。零碳经济意味着全部价值链的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低碳生产竞争力。
国际标准重塑。技术侧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国际标准形成,并产生新的利润创造方式。
创造就业机会。零碳经济将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节能等领域创造大量稳定就业机会。
形成技术优势。增强中国在全球多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交通电气化、钢铁等领域具备发展优势,可形成技术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会参与到碳中和,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意义重大。
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我国碳中和目标将分为三个阶段,2021-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则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虽然发展可再生能源取得一定成绩,但要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还需要时间。目前,可再生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低、时空分布不均衡、不稳定、成本较高等特点,成为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把碳达峰、碳中和放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框架里头,它是相符合的,因为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其实跟碳中和的理念是一致的。整体而言,应该说实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在供给侧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外,更要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实现综合的提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碳达峰简介: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