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潇洒的月饼
贪玩的草莓
2023-02-14 01:20:53

煤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其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

最佳答案
长情的月光
粗暴的大米
2025-07-01 21:40:30

化学:煤的成分就是C,所以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

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

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

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

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

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

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

指将煤砚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呈浅棕色—黑色。一般是煤化程

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

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

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

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

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

大。

5.硬度

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

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

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

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

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

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

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以电阻率表示。煤的导电性与煤化程度密切相关。褐煤由于孔隙度大而电阻率低;烟煤是不

良导体,由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但瘦煤阶段电阻率又开始降低,无烟煤阶段急剧降低,因而无烟煤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一般烟煤的电阻率随灰分的增高而降低,而无烟煤则相反,随灰分增高而增高,若煤层中含有大量黄铁矿时,也会

使无烟煤电阻率降低。各种煤岩组分中,镜煤的电阻率比丝煤高。氧化煤的电阻率明显下降。

影响的因素有: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椎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离城不远的乡村,每当盛夏雨季来临时,一场暴雨过后,村子中央就会出现一条湍急的“小溪流”,我们许多小朋友就会跑到那里面去嬉戏,那小溪流也会因暴雨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干涸。但在没有断流之前你会发现,很多水流处却被冲下来的木棍儿、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个个小的水坎儿。为了能让水流通畅,我们不时地把那些小水坎扒开,有的时候也会借此筑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坝”。既便是现在居住在城里,一场暴雨过后,街道上很多地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滞留在一个地方的现象。

小巫见大巫,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煤炭的形成可能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洪水那样强大的力量和搬运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绝对不会那么集中,也不会那么优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千百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地面上生长着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的植物,那时的雨量又是相当的充沛,当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啸等自然灾害降临时,就会淹没了草原、淹没了大片森林,那里的大小植物就会被连根拨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须上的泥土也会随之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些带着须根和枝杈的大小树木及草类植物也会相互攀缠在一起,顺流漂浮而下,一旦被冲到浅滩、湾叉就会搁浅,它们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并且象筛子一样把所有的漂浮物筛选在那里,很快这里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这个地方还会是下次洪水堆积植物残骸(也会有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区,在平原到处是粮田,几乎到了没有什么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过是淹没了一些农田的防护林,并且农田防护林的树木很稀少,而且树木的根须又十分的发达,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时间的浸泡、冲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树木就不同了,很多树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兴修水利,筑起坚固的堤坝,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减缓了凶猛洪水的冲击力,泛滥的现象少了,甚至乖乖地听从人类的召唤,并把凶猛的洪水变成了电能、动能、热能,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

不仅洪水有搬运动植物这样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风、海啸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引起的海啸,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还高,并且在顷刻之间把一个岛屿上的动植物扫荡一空;把海岸线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发展煤的意义:

我国一次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0 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现在已经提高到1/3,到2020 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平均增速将达11%~13%,2010 年需求缺口在20%左右,到2020 年,天然气需求缺口在50%左右。石油、天然气如此依赖进口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以煤为原料发展化学工业,以及由煤制取燃料油工业必须作为重要的课题对待。因此21 世纪的煤炭利用必将以洁净煤技术为先导,充分利用化学这一物质相互交换的手段来建立起既环境友好又综合发展、高效益的新一代煤炭、能源、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最新回答
痴情的大炮
冷艳的外套
2025-07-01 21:40:30

煤的主要成分是含碳量很高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可以理解为其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单质碳在较高温度下有还原性,与水反应

C+H2O=CO+H2…………①

CO+H2O=CO2+H2…….②

反应①的进行程度较大,反应②的进行程度较小

写两者均可

快乐的月饼
笑点低的钢笔
2025-07-01 21:40:30

煤与炭的区别

1、各自本质

煤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样煤就形成了。

而木炭是用木头,木质料而做成的,制做过程是通过把木头点燃后,然后关火,把这些原料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不许进空气,让自然闷火,没有明火,烧制成木炭。

2、物化性质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灰分很低,热值约27.21~33.49兆焦/千克,木炭有大量的微孔和过渡孔,使它不仅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孔内焦油物质被排除后将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与氧气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较为疏松。

煤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扩展资料

煤与炭分别的用途

1、冶金工业

以前木炭就用来冶炼铁矿石,木炭与焦炭熔炼的生铁,即使化学组成相同,其结构与机械性质仍不相同。木炭冶炼的生铁一般具有细粒结构,铸件紧密,没有裂纹的特点,用木炭生产的生铁含杂质少,适于生产优质钢。由于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在冶金工业可以用来还原矿石冶炼金属。

2、渗碳剂的制造

凡是要求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具有良好韧性的所有钢制品都要进行渗碳。用来对钢制品进行渗碳作用的含碳混合物称为渗碳剂。单纯木炭的渗碳效果较差。因此常用木炭作为原料,再加入一定数量的接触剂,制成渗碳剂。

3、煤做为燃料

煤用于炼焦,可以产生煤焦油及氨水。焦碳是用于炼铁的重要原料。煤焦油可提取多种工业用的重要化合物。很多人以为煤气是从煤制造出来的,但事实是煤气是从原油提炼出来的石脑油再加以提炼而成的。煤也可以直接汽化,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直接用做清洁燃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炭

背后的溪流
忧伤的灯泡
2025-07-01 21:40:30
关于

第一个问题

,有兴趣查阅可以大学资料,化学反应的发生有热力学因素(温度、焓、熵等等),比如可以通过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简单的推导(可以参考物理化学、反应原理),这个问题大学才研究,况且

氧化还原反应

不是单方面决定的,考虑到氧化物的

氧化性

问题,比如氧气、

浓硫酸

,就不需要很高的温度;

金属氧化物

氧化性不太一致,但很多都不强,从热力学因素来看,需要更高的温度(或其他因素)来促使它满足发生条件

第二个方程式没错,实际上一氧化碳最终会还原出铁,在上述反应的基础上一氧化碳还可以和

四氧化三铁

继续反应,还原成

氧化亚铁

,最终变成铁(当然一氧化碳需要足量)

怕黑的手链
疯狂的鸡翅
2025-07-01 21:40:30

中国的煤岩煤质特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是由于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古植物条件不同,以及地球化学条件和煤化作用有所差异造成的。早古生代没有陆生高等植物生长,但是在广阔的浅海中,特别是在边缘近岸浅海内,藻类等低等生物大量繁殖,为形成早古生代煤提供了充分的原料。中国早古生代的煤统称石煤,以高灰、高硫、低碳、低发热量为特点,主要分布在湖北西部、陕南实康、浙江余杭及常山、湖南常德及汉寿等地,聚煤时代以寒武纪、志留纪为主,某些地区有震旦纪和奥陶纪石煤分布(如浙江余杭、常山,湖南常德等)。早古生代煤变质程度高,普通达到无烟煤阶段。其灰分和硫含量高,发热量低。按照灰分和发热量的高低,早古生代石煤基本上分成劣质腐泥无烟煤和优质腐泥无烟煤两类。其次,劣质腐泥无烟煤灰分高达40%~90%,发热量低,多为炭质泥岩和炭质板岩,优质腐泥无烟煤,灰分一般小于20%~40%,发热量高达16.75~25.12kJ/g,少数可达29.31kJ/g。早古生代煤中有机组分以均一基质为主,颜色和色调呈均匀状,异向光性明显。早古生代煤中矿物质含量高达30%~75%,成分以石英、黏土矿物和方解石为主,少量黄铁矿矿物呈微粒状与有机质均匀混合。晚古生代的煤主要生成于陆表海盆内较平坦的滨海地区,经历了最长久的煤化作用时期,加之地壳早期海水中含电解质较多,凝胶化作用显著,因此显微组分中镜质组一般大于60%。灰分的高低则决定于距陆源区的远近,愈近大陆,灰分愈明显增加(如北方石炭二叠纪煤靠近阴山古陆,南方晚二叠世煤靠近康滇古陆的部分),而灰分(和硫分)相对较低的煤通常总是与冲积体系向三角洲体系过渡或向碎屑海岸体系过渡的部位有关,或与上、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的沉积组合共生。晚古生代沉积物以富铝为特点,古煤岩系中常有铝质黏土赋存,因此在灰分中,Al2O3常大于20%在煤的无机矿物中,黏土类通常占很大比重,因此灰熔点常大于1250℃,并且也使煤变得难以洗选。晚古生代煤的硫分以中富硫为主,只在近古陆方向煤中含硫显著下降。煤种多为中变质烟煤,闽、赣、粤煤化作用强烈地区则以无烟煤为主。中生代的聚煤环境以内陆盆地为主,早、中侏罗世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内陆盆地的气候曾经历了较干旱—温湿—较干旱的变化,造煤植物为松柏类—苏铁类—松柏类交替出现,而煤岩宏观类型则为半暗煤、暗淡煤—半亮煤、半暗煤—半暗煤、暗淡煤组合,煤岩显微组分以富丝质组为最大特征。盆地虽然经历了几个煤化作用期,但作用较弱,所以煤种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煤质以低灰、特低灰、低硫、低磷为主。早白垩世小型断陷盆地的褐煤,多数以低硫、中灰为主。灰分、硫分的变化通常与物探区的远近有关,往往靠近盆缘灰分、硫分均增高。早白垩世黑龙江省东部有规模较大的近海聚煤盆地,由于有利的覆水条件造成煤岩的宏观类型以光亮型和半亮型为主,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可高达70.9%。煤中灰分由中到低。由于当时海水是淡化的半咸水,所以煤中含硫在0.8%以下,属特低硫煤。煤种多为中变质烟煤。古近新近纪煤大部分为褐煤,以低硫中灰煤为主一些与海水有关的煤盆地中也出现了中硫与富硫煤。有些煤盆地中煤的壳质组,特别是树脂体含量较高,显微组分中有结构的成分增加。古近新近纪煤中的褐煤蜡和焦油产率较高。

图12-3 我国晚二叠世古气候略图(据韩德馨等,1980)

各种成因类型含煤盆地中同沉积碎屑物是各种煤灰分的主要构成部分。一些含煤盆地因为有岩浆活动和矿化强烈的地下水作用也可导致煤中后生灰分的增加,如辽宁阜新、陕西彬长、内蒙古东胜等煤田便是。中国煤的硫分,在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的煤中,总以中硫到高硫煤为主。中生代陆相煤则以低硫或特低硫为标志。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与海水有关的含煤沉积,也以产特低硫煤为特征,这是由于当时海湾已深入内陆、海水已大为淡化的结果。南方晚二叠世与海水密切有关的煤,当硫含量超过了3%时,有机硫又占据上风,这可能是含硫的海水从泥炭沼泽阶段就不断侵入,并与有机质结合,形成了高有机硫的煤。煤的挥发分产率决定于煤化程度,但煤岩组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低变质烟煤挥发分产率较正常值略有偏低,就是由于煤中惰质组含量较高所致。

本书对中国煤岩煤质的环境标志和若干特殊属性值做了初步归纳,结果如下:

1)沉积环境对煤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煤中灰分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成煤泥炭沼泽距陆源区及海线的远近。古生代近海远陆的煤层一般为低灰煤,古陆边缘的煤层一般为高灰煤在冲积平原上生成的煤灰分的变化还与距分流河道的远近有关。分布于分流河道或决口扇厚砂岩带一侧的煤,灰分往往较低,发育在分流河道、决口扇、潮汐水道下游的泥炭沼泽生成的煤层灰分一般较高。煤层下伏为潮道砂体和障壁岛砂体时,煤中灰分较高,坝后泥坪或涨潮三角洲前缘,煤层灰分较低。在潟湖间湾处,往往形成高灰煤。煤成分中CaO及MgO较高与海水有关,因为海水中的Ca和Mg离子伴随海水进入或渗入泥炭沼泽,可与沼泽中的CO2离子结合形成CaCO3和MgCO3沉淀下来。水介质条件不同的泥炭沼泽,形成煤的灰成分不同。通常,在咸水—半成水—淡水泥炭沼泽中形成之煤层,SiO2+A12O3含量逐渐增高,FeO+CaO+MgO+SO3含量逐渐降低。研究资料表明,在近海远陆地区煤灰成分中FeO+CaO+MgO含量大于30%~54%,在近陆远海地区煤灰成分中,SiO2+A12O3含量可高达90%以上。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程度,是导致煤中全硫及各种硫变化的主要原因。

2)华北地区的腐泥煤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山西的腐泥煤多呈透镜状或薄层夹在腐植煤中,构成藻煤烛藻煤腐植煤的组合系列,它们是由湖泊中的藻类和漂游生物经过部分腐解生成。山西河东煤田及霍西煤田,见有腐泥煤出露,厚度为0.5m左右,含油率可达18%~24%。单独藻煤则产于山西大同、浑源、洪洞、蒲县及山东肥城、兖州等地。烛煤(腐植腐泥煤)则产于山西浑源及山东新泰、兖州、枣庄,常与藻煤互层产出,挥发分、含氢量、焦油产率均高。

3)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煤中瓦斯亦独具特征。瓦斯煤主要分布于湘、赣、川、黔、滇、粤、皖诸省。其特征是:腐植煤多形成高沼气煤矿,残植煤多形成低沼气煤矿煤层厚、含煤性好的地区多形成高沼气煤矿,中、低变质煤种多形成低沼气煤矿,高变质煤种多形成高沼气煤矿,超高变质的无烟煤既可以形成低沼煤矿,亦可形成高沼煤矿。围岩透气性的强弱是瓦斯保存的先决条件,同一地区盖层越厚,煤层埋藏越深,瓦斯积聚量越多地质构造的有利部位控制着瓦斯的储存和运移。研究表明,瓦斯的形成与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关系密切,晚二叠世龙潭组煤层中的瓦斯,几乎都分布在滨海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含煤沉积区内,前者高沼气煤矿达97.8%,后者高沼气煤矿占67.8%而在浅海和局限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形成的含煤沉积区内,则以低沼气煤矿为主。

4)关于中国晚古生代煤的还原程度,不同学者看法不同。我国学者认为,煤的还原性是除煤岩成分和变质程度以外,影响煤质的第三个成因因素。相同煤岩成分和相同变质程度的煤,由于成煤原始植物属性和成煤初期转变环境的不同,可以使它们的物化性质、粘结性有所差异,也就是由于煤的还原性质不同造成的,或者说煤的不同还原程度是由不同成煤环境(或不同煤相)所造成的。赵师庆根据煤岩的显微特征研究了华北东部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煤质差别,识别出太原组煤一般具较强还原性,山西组煤属弱还原性,由此提出了环境—煤型—煤质的概略成因模型。韩德馨等则从华北若干地区煤的挥发分产率、碳含量、全硫量、煤灰成分及镜煤反射率的计算分析中,进一步表述了太原组煤和山西组煤还原性的差异。由于煤的还原系数(K)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因此可用以划分煤的还原类型。

过时的御姐
无辜的身影
2025-07-01 21:40:30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干馏后剩余的黑色固体是焦炭,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例如用焦炭还原氧化铜、高炉炼铁等,水蒸汽通过炽热煤层而生成的气体叫水煤气,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s)+H2O(g)
 高温 
.
 
CO(g)+H2(g),

故答案为:干馏;金属冶炼; C(s)+H2O(g)

 高温 
.
 
CO(g)+H2(g).

壮观的月光
自然的哑铃
2025-07-01 21:40:30
在纸、木、煤中,着火点最低的是纸,最高的是煤,木的着火点介于纸和煤之间,点燃煤炭时,炉底先放一层纸片,再放一层废木材,最上方放炭块,这是因为纸、木、煤着火点依次升高,点燃时,纸先燃烧,然后依次引燃木和煤.

故选:C.

无辜的心锁
无聊的大树
2025-07-01 21:40:30
煤炭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多少与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氧气充足时产生二氧化碳较多,产生一氧化碳较少;氧气不充足时二氧化碳较少,产生一氧化碳较多,氧气越不充足产生的一氧化碳越多。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例与空气过乘系数有关。

煤中可燃成分(碳、氢、硫等)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烟气和灰渣,为使煤中的可燃成分完全燃烧,全部转化成CO₂、SO₂、H₂O气体产物,所需的最低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由于煤和空气不可能达到理论的完善混合,实际上供应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空气过乘系数。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含量丰富,为大气组成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也包含在某些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中以及碳酸盐形成的矿石中。大气里含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质燃烧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生。

一氧化碳是大气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污染物,也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污染物之一。CO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若能组织良好的燃烧过程,即具备充足的氧气、充分的混合,足够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滞留时间,中间产物CO最终会燃烧完毕,生成CO₂或H₂O。因此控制CO的排放不是企图抑制它的形成而是努力使之完全燃烧。

煤炭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吗?理论根据是什么?

碳燃烧后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是可以肯定的。c+o2=co2是一个没有考虑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而得出的错误公式。请想想在太阳能转化为碳(植物)的过程中,前者中有c吗?

今天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与其他物质不同,碳和石油实质上并不是地球自身原有的,而只是太阳的热能和光能转化成的化学能源,因此根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就可知,在一定条件下,碳彻底燃烧后就会重新转化为等量的热能与光能而完全消失掉,并不会因此而产生所谓的二氧化碳。 ——这就如同电炉在发光发热的同时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样,本质上是同样的道理。

对上述回答如果不理解,欢迎到本人空间去看看‘关于“碳燃烧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的对话’一文,对这个问题本人有比较全面的分析。

本来,‘二氧化碳’就是一个能量耗尽的产物;可在解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时,教材却又把‘二氧化碳’中的碳说成是真实的(即未燃烧过的),请问这不相互矛盾吗?

在今天的化学教材中,‘能量守恒与转化’的概念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某些错误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

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消耗氧气,产生CO2的

用来烧烤的碳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①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都能与氧气、氧化铜反应,如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 CO2.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能;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区分它们的方法很多,如CO2+Ca(OH)2=CaCO3↓+H2O.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①C+O2 点燃 . CO2;②CO2+Ca(OH)2=CaCO3↓+H2O;③CO2+H2O=H2CO3.

竹炭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么?

竹炭一般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有点燃才会产生二氧化碳,竹炭在充分燃烧的状况下会产生二氧化碳。

完全燃烧的木炭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木炭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完全是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时才产生一氧化碳

所有物质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1、该物质是可燃物并且含有碳元素如单质碳、一氧化碳

2、可燃的有机物如甲烷等。

这是与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为什么汽油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汽油为油品的一大类,是四碳至十二碳复杂烃类的混合物,虽然为无色 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但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05℃,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米时遇火爆炸、乙醇汽油含10%乙醇其余为汽油。

汽油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有机物,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大多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哭泣的海燕
独特的牛排
2025-07-01 21:40:30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

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2003 年,全球焦炭产量是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占1/3。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