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可再生能源生命周期是什么

淡定的大雁
妩媚的乐曲
2023-02-14 00:19:14

太阳能发电碳排放系数

最佳答案
善良的橘子
风中的过客
2025-07-02 08:35:15

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太阳能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太阳能发电的能量回收周期仅为1.3年,而其使用寿命为25年,也就是说在约24年里太阳能发电都是零碳排放。根据测算,太阳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33-50克/度,而煤电为796.7克/度。太阳能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所以太阳能发电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以用来抵消5%的经核查排放量。从太阳能项目开发CCER的经验来看,100MW的太阳能项目每年可以开发出11万吨CCER,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21年,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出231万吨CCER。根据当前北京CCER成交价20元/吨计算,100MW的太阳能电站通过碳交易可以额外增加4620万的收益,相当于1.5年的发电量收益,也相当于每度电可额外收益2.3分。这部分收益可以有效降低7%左右的LCOE(按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上网电价0.3元/kWh测算),可保障全国太阳能电站实现平价上网,

最新回答
欢喜的冷风
温婉的花瓣
2025-07-02 08:35:15

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进展解读

海洋学长

Vehicle Engineer&English lover

来自专栏整车LCA 生命周期碳排放 碳中和

一、背景

1.1交通部门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显著

交通领域是我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汽车行业占比达23%以上。

1.2 欧洲地区是全球控制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地区

国际汽车集团纷纷提出各自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或“零排放”的时间表

2020年博世碳中和:

2020年,集团全球400个业务所在地所有相关工程、制造和管理设施,将不再留下碳足迹

2030年前,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并投资10亿欧元提升分支机构能效

2039年戴姆勒碳中和:

在2022年之前,实现欧洲所有工厂的CO2中和;

到2030年,让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据集团总销量的50%以上;

最终在未来20年内建立一支碳中和的新汽车车队

2040年大陆碳中和:

2020年底,在所有生产基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2040年,达成二氧化碳中和目标;

到2050年底实现CO2中性价值链

2040年沃尔沃零负荷:

在2040年之前将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2018年至2050年期间,将旗下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较2018牛)

2050年大众碳中和:

2050年实现整个集团层面的全面碳中和

2025年汽车和轻型货车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30%(较2015年);

积极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2050年丰田零排放:

新车CO2零排放:2050年全球新车平均行驶过程中CO2排放量削减90%(较2010年);

生命周期CO2零排放:力求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CO2零排放;

工厂CO2零排放:2050年全球工厂实现CO2零排放

1.3国内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我国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2019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心开展《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过程

2.1 研究目的

实现乘用车从材料制造、整车制造到汽车使用等各阶段的碳减排

1.推动更低碳材料的应用

所谓低碳材料,即为获取和加工过程中能源和辅料消耗更少的材料

2.推广生产加工过程更加低碳

即汽车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更少的能源和辅料

3.推动汽车单位行驶里程能源消耗量降低

4.推动更多回收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2.2 研究过程

2019年至今,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下,已召开2次专家讨论会,5次行业意见征集会

20余位业内专家(学术界)、40余家企业80多位代表(产业界)提出100多条综合意见和建议

三、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研究进展

3.1 依据

(1)国外碳排放标准调研:调研欧盟、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乘用车碳排放标准,为我国乘用车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及限额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2)国内碳排放数据调研:开展企业数据调研,为制定适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准提供支撑

调研对象:涉及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及材料供应商

样本量:89家整车企业,主要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吉利等自主及合资企业

(3)核算依据:标准借鉴ISO 14067《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方法》的基本观点,重点考虑我国汽车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可行性,制定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

引用点:

原则:生命周期视角、科学方法的优先顺序、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精确度、透明度等

量化方法:目标和范围的定义、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影响评估

材料、零部件碳排放因子的计算:遵循同样的原则和量化方法

我国汽车行业特点:

温室气体类别:仅考虑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削减的温室气体

碳排放源:未考虑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服务提供和交付、牲畜生产和其他农业过程的碳排放

考虑碳汇

考虑特定零部件上的22种材料的碳排放

考虑整车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考虑燃料生产、燃料使用、轮胎更换、铅酸蓄电池更换、制冷剂更换和逸散的碳排放

3.2 适用范围

包括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M1类车辆和纯电动乘用车

适用于燃用汽油或柴油的单一燃料的M1类车辆和纯电动乘用车

纯电动乘用车没有明确的定义,GB/T 28382-2012中直接引用了改术语,指纯电动汽车和乘用车的交叉

3.3 指标

核算指标为乘用车单位行驶里程的碳排放量,生命周期行驶里程按15万km计算

碳(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要求削减的温室气体)

生命周期行驶里程 13000km/年 × 11.5年= 1.5×105 km

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采取保守考量,结合(世界资源研究所,2019)设置的基准参数情景,假设每年的汽车行驶里程变化较小,即2019年全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沿用13000km;

根据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乘用车使用年限参考值为8~15年。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取平均值11.5年为乘用车生命周期。

3.4 边界

3.4.1乘用车整体核算边界

将汽车全生命周期纳入核算边界,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及回收阶段,不包括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

原材料获取阶段边界:兼顾考虑材料占比高、碳排放因子高和数据可核查3个因素

1. 考虑重量大的材料

重量占比较大的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合金、铸铁、陶瓷/玻璃、PP、橡胶、PU、织物、PA、PP/EPDM、PE、铜(线束)、涂料、PVC、胶粘/密封剂等15种,占汽车部件重量的95%以上。

2. 考虑碳排放因子高的材料

l碳排放因子较高的材料主要包括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电子线路板、电子设备、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PA等8种。

3. 注重数据的可核查性

充分借鉴碳市场MRV体系,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帮助监管部门最大程度地把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报告结果的可信度。

选取重量大、均质材料占比高、可操作性强的零部件

3.4.2各阶段核算边界

原材料获取阶段边界:考虑特定零部件上的22种材料,重量占比高于零部件50%且不属于20种材料的其他均质材料,也应纳入核算范围。材料生产制造的系统边界包括资源开采、加工提纯、生产制造等过程,同时生产制造过程用设备制造、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不包括在边界范围内

纳入核算范围的零部件占到整备质量的60%以上(基于90多款车型拆解数据的平均值)

生产阶段边界:整车装配制造过程,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动力站房等工序

使用阶段边界:包括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燃料使用过程的碳排放、轮胎、铅酸蓄电池和制冷剂更换的碳排放

回收阶段边界:回收阶段只考虑用于汽车上的回收材料带来的收益

3.5 核算方法

3.5.1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平均碳排放

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量=(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量+整车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碳汇量)/生命周期行驶里程

3.5.2原材料获取阶段碳排放量:材料重量与材料碳排放因子乘积的加和

3.5.3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整车生产过程中能源的碳排放和直接逸散的碳排放

3.5.4使用阶段碳排放量:燃料生产、燃料使用及轮胎、铅酸蓄电池、制冷剂更换的碳排放

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

方法一: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橡胶重量×橡胶碳排放因子+炭黑重量×炭黑碳排放因子)×轮胎更换次数

方法二:轮胎更换的碳排放量=轮胎重量×轮胎的碳排放因子×轮胎更换次数

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

方法一: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铅重量×铅碳排放因子+硫酸重量×硫酸碳排放因子+聚丙烯重量×聚丙烯碳排放因子)×铅酸蓄电池更换次数

方法二:铅酸蓄电池更换的碳排放量=铅酸蓄电池重量×铅酸蓄电池碳排放因子×铅酸蓄电池更换次数

制冷剂逸散及更换的碳排放量

制冷剂逸散及更换的碳排放量=制冷剂生产的碳排放量+制冷剂逸散的碳排放量

将碳汇纳入碳排放量核算范围

类别: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绿地碳汇

测算:碳汇价值的测算是碳汇项目纳入核算范围的核心和技术关键之一。采用经第三方认证的测算量。

迷路的鸡
火星上的仙人掌
2025-07-02 08:35:15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马里兰州发表了关于气候问题的首次演讲。布林肯声称,应对气候变化的“乏力”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他发出警告说,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落后中国,美国必须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目前国内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如何?

首先,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是什么?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迄今,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还有20多亿人口尚未用上电,其中我国约占6000多万人。由于无电,这些人大多仍然过着贫困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些地方,缺乏常规能源资源,但自然能源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并且用电负荷不大,因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其供电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如何?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要想彻底取代传统的能源利用是不现实的,首先体现在人们对于此能源的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以生物质能源为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现有耕地面积15万亩,仅农业生产,每年都会产生约60万吨植物秸秆,经调查,50%的农民为图省事,会选择直接将秸秆燃烧,对于“变废为宝”的慨念相对陌生,根本没有意识到秸秆的能源高效利用效率,因此这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