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缓碳排放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
范围一减排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进行能源转型,将产生直接排放的设备装置更换为零碳或低碳设备,例如将燃油车辆更换为混合动力车或新能源汽车;二是减少用能活动,通过降低这些装置的使用频率来节能减排,例如鼓励员工以自行车、搭乘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的方式减少公务燃油车的使用。
范围二减排的主要路径是节能和使用绿色能源。范围二的排放源主要是外购电力。现代办公中,金融机构的耗电设备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脑设备、以及复印机、饮水机等其他设备。减少或替代高碳电能使用的主要途径包括四个方面:
•节约用能:可通过倡导随手关灯、室温适宜时不使用空调、调低电脑屏幕亮度等绿色办公的方式,减少非必要能耗,杜绝浪费。
•提升能效:实现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是设施的节能改造。在硬件方面,可将高能耗设备替换为节能装置;在软件方面,可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以实现能效的自动化管理。高效使用办公空间、减少建筑面积占用也能令金融机构的能效提升事半功倍。
•使用绿色能源:在建筑物内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及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替代外购火电、自建自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向发电企业直接采购绿色电力,均是减少范围二排放的有利举措。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由于金融机构主要的碳排放都源自办公场所的建筑物排放, 发展绿色建筑是金融机构节能减排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对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以及将新建筑建设为低碳建筑。此举不仅能提升建筑本身的经济价值、降低金融机构的气候变化转型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品牌形象,还能在全社会起到示范作用,助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范围三减排主要是针对碳核算与报告选择的排放源,制定对应的减排措施,减少产生范围三排放的相关活动和物料使用。例如金融机构可通过推行无纸化办公来减少废纸处理产生的排放,以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替代员工出差来减少商务旅行产生的碳足迹。
1、采取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积极应对,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
2、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削减CO2排放。采取清洁生产等技术来提高能效,特别是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在未来15年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效技术不仅减少能源利用、减少排放、提高成本效益,还能通过技术转移发挥更大潜力。在农业方面,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减少化肥消耗量,对于减少化肥生成过程中的CO2排放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运用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术改造进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
节约电能、水资源、用纸、减少废气排放、渣滓分类处置
1、节约电能
要留意随手关灯,能够运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量,运用高效节能灯泡替代传统电灯泡,就能防止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运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留意,尽量选择低耗费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
夏季天气不算非常酷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替代空调。运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2、节约水资源
许多废水都能够循环运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能够搜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能够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洁净,洗起来节水有便当,还能够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3、节约用纸
纸张的循环再应用,能够防止从渣滓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能够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维护森林资源,维护环境。
4、减少废气排放
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能够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熄灭渣滓、消费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洋溢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能够减少污染。
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特别是在公路旁。
5、渣滓分类处置
渣滓分类能够回收珍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燃烧渣滓所耗费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消费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能够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能够送到特地的厂家停止合成回收。
家里能够准备不同的渣滓袋,分别搜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停止渣滓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拓展资料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释义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现实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节能减排
1、采取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替代技术积极应对。
2、通过降低能耗来提高能效和减少CO2排放,将采用清洁生产和其他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特别是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将在未来15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效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发挥更大的潜力,还可以降低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提高成本效益。
在农业上,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减少肥料消耗对减少CO2排放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利用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改造进程,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4、利用植树造林、林地恢复、高产森林经营、采伐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陆地生态系统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可以减少碳排放,增加森林碳汇。
5、减少人类消费中的碳排放。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居民生活能源有巨大的节约空间,仅住宅、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的节能就可以节约占2002年居民生活行为能耗的11.0%的2176.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CO2排放量1628.8吨碳。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升高全球温度。地球本身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主要是3 ~ 30 m的长波红外线。这种长波辐射进入大气时,很容易被一些分子量大、极性强的气体分子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破坏分子键能,所以气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只是阻止热量从地球逸出,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之间的一个绝缘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的一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的吸收使热量保持在地面附近,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