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集团有多少个部门?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煤种最全、煤质优良的炼焦煤生产企业。目前,子分公司主要有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其中西山煤电股份公司为上市公司)、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华晋焦煤公司、山西焦化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煤炭销售总公司、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山西焦煤总部设在山西省会太原市、集团公司地跨太原、临汾、运城、吕梁、忻州、晋中、长治7个市的25个县市区。现有28个生产矿井和18座洗煤厂,原煤生产核定总能力为6580万吨/年,洗煤厂的入洗总能力为4500万吨/年,截止2004年底企业资产总额383亿元,职工15万人。
山西焦煤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主,集矿井建设、煤矿机械制造、机电设备修造、发供电、化工、建筑安装、建材、运输、进出口贸易以及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主业突出、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焦煤、焦炭等煤炭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巴西、德国、印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煤矿机电产品遍布全国各大煤炭企业和中小煤矿,大型采掘冶金设备销往罗马尼亚、菲律宾、俄罗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焦炭和机电设备等进出口经营权。与德国鲁尔集团、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宝钢、鞍钢、首钢、武钢、华能等国内外大公司结成了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7年,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原煤产量完成7237万吨,精煤产量完成3315万吨,焦煤生产能力稳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销售收入完成371亿元。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主要开采西山、霍西、河东、沁水四大煤田的煤炭资源,煤炭保有储量503亿吨,现有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气肥煤、贫煤等多个品质的煤种,优质强粘煤产品硫份低、粘结性强、发热值稳定,是大型炉焦用煤的理想原料。山西焦煤是铁道部首批列入大客户管理的行列之一,2005预计全年可实现外运5840万吨,煤炭运销优势明显,能够为用户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山西焦煤煤炭销售总公司作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统一销售的平台,现有北京办事处、天津公司、武汉公司、安阳公司等十三个分公司;下设市场战略研究中心、合同部、煤质部、港口部、出口公司等十四个部门。已经发展成为从煤质检验、对煤种规格品质的细化研究,到铁路运输、售后服务一条龙的专业化公司,每年集中销售近6000万吨的煤炭资源,在煤炭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将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互惠双赢的原则,创一流焦煤品牌,树一流大集团形象,努力实现与客户的最大双赢。
到2010年,山西焦煤将形成12个矿区、32个矿井、27座配套选煤厂,原煤产量将达到1.2亿吨,全部入洗,商品煤达到1亿吨,电力装机(包括参股)1000万千瓦,焦炭化工(包括参股)1000万吨,企业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实现“全国百强、行业领先、四跨集团、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
山西省煤炭保有储量为2600多亿吨,2006年全省煤炭产量为5.8亿吨,按每年消耗煤炭储量12亿吨左右计算,不包括现在新发现的煤炭储量,可供应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0年以上。
拓展资料:
(1)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2)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
(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也处于主导地位,2007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生产中仍将占50%。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预期“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
煤炭产能将持续快速增加
随着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2001至2007年中国原煤产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5%(如图1)。同时随着前几年的项目陆续投产,今后几年煤炭产量将集中释放,行业新增产能快速增长,煤炭产量也会持续快速增加,煤矿库存也大量增加。
在我国,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这四大行业对煤炭消费需求旺盛,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
价格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
煤炭为政策性影响明显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几年内国家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方向。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12章第1节说明:加强煤炭资源勘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回采率,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企业。鼓励有优势的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等技术。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煤炭行业由于具备采掘类行业的属性,价格是行业景气与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标,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驱动因素,行业性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需重新紧张可能会促使价格不断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而且,随着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的发展,煤炭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将进一步快速上升。
面临的问题之运力不足
我国对煤炭运输投资低于煤炭生产速度,从整体趋势上看,国内铁路煤炭运输增长率较平稳,没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2007年以前运输增长率始终低于原煤产量增长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煤的运输。
铁路运量有限,公路运输行业运输能力也有所下降:在大力治理超载的情况下,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在不断下降,随着煤炭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其他途径运输煤炭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8年国家铁路将新增运煤能力6000万吨/年左右,神朔黄线有望增加1000万吨/年左右。由于新增运力主要在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陕西、宁夏等省区煤炭生产受铁路运输制约的程度会有所加大,尤其是炼焦煤外运能力没有增加,炼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很难缓解。 2008年铁路运力将向技术先进、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循环经济等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倾斜;向大客户以及水运无法到达的中部地区倾斜,全力确保电煤运输。
面临的问题之市场集中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产业中所有特大型(年产超过1000万吨)企业的集中度也仅在20%左右。作为国内煤炭行业的巨无霸——神华集团,2007年的煤炭产量为2.35亿吨,仅占全国市场的9.3%。
近几年来,虽然煤炭市场规模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如表3).规模型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但规模型企业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却有下降趋势。
国家近10年正在逐步进行行业整合,关停小煤窑。1997年,中国共有82000座矿山,2000年底减少到35000座,其中25000座属于小规模的乡镇和个体煤矿。其中国有大型煤矿2000多座。2006年前十大煤炭集团生产的原煤产量合计为6.5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7.38%。2006年,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大同集团等企业占全国煤炭生产量的比重分别为8.7%,3.9%,2.2%,目前所占比重不高,但对行业定价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市场价格有较为明确的指引作用。
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0:12:38。
从“十一五”发展规划内容来看,“十一五”期间要关闭小煤窑10622个,产能合计3.05亿吨,占目前煤炭产能的12.87%。到“十一五”末期将争取建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个万吨级大型煤炭集团,产量达到全国的50%以上。按照上述目标测算,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9%。小煤窑的关停将给行业内大型企业留出空间,也将使得行业市场秩序大大规范。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促使行业定价能力提升,将使得行业公司在规模提升的同时,享受价格长期景气。
发展机遇
若简单将我国的煤分为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增长缓慢,但优质炼焦煤和肥煤资源稀缺,随着钢铁行业的逐渐复苏,新型煤化工发展将增长对该类资源的需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看,由于我国不同煤炭资源种类的赋存差异,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储量相对有限。尽管煤炭行业总体资源供求基本均衡,但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煤炭资源供求仍然存在差异,一些优质煤炭和稀缺煤种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03年以来焦炭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消耗国,每年消耗的焦炭占全球焦炭消耗量的40%以上,市场规模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持续释放,市场对焦炭的需求也在增加。
我们以开采——洗选——炼焦——煤化工简述煤炭行业的产业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也可以看出,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煤气化方向有较为成熟的商用基础。煤炭气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已经被普遍用于合成氨、城市燃气、甲醇生产等领域,而且市场规模较大。其中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目前被南非SASOL公司垄断,已经相当成熟,国内目前正在寻找与南非该公司的合作机会。而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我国来说,煤炭气化合成成品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商业前景较好。
截至2015年底,山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有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
扩展资料:
山西的大同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煤矿,在山西省北部,储量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30~40米。灰分低,硫、磷杂质少,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为国内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供应基地。大秦铁路为大同煤矿的主要外运通道。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最早用文字记载有关大同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宋代,冶金、陶瓷等行业广泛用煤作燃料,煤炭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大同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
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明、清时代,煤炭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同煤矿
但是太过度依赖煤炭资源。
1.量大质比一定优.
2.煤炭能耗高,重污染,国家不提倡。
3.当地人靠煤吃煤,坐等煤空,没有多元化发展。
4.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大。
拓展资料:
山西省煤炭发展现状:
1、山西,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源地之一,拥有非常悠久的人文历史。最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煤炭资源丰富,比如:大同等一些产地。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中国,现如今山西省是人尽皆知的煤炭大省。
山西煤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煤矿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矿井在山体中错落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1949年的3676处,经过大规模建设,到1997年达到最高峰10971处,伴随而来的是煤炭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经安全整治、整合重组和去产能等,减至2018年978处。2018年山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增长速度下降53.5%;至2019年有所增长,增长速度为19.5%。
2、煤炭生产情况
煤炭产量上,山西省煤炭从1949年的267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9亿吨,占中国煤炭产量的比率从8.23%增至25.2%,70年中有58年煤炭产量位居中国第一,2019年山西省原煤产量97109万吨。
3、山西省煤炭出口情况
2014年山西省煤炭出口量达到45万吨,为近几年来最高值,之后出口量下降,2018年山西省煤炭出口量只有0.9万吨;2019年出口量有所增长,出口量为7.1万吨。
山西省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按照“定量、稳价、提效”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合理控制产能,科学组织生产,科学调控产量,稳定煤炭价格,合理安排销售计划,加大煤炭销量,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保证煤炭供需平衡。
2.建立煤炭市场风险共担机制,全省煤炭企业实行同煤种、同区域、同流向、同价格机制,统一协调,加强合作,抱团取暖,坚决防止互相压价、内部竞争。
3.建立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对市场研判和日常运行监测,把握煤炭市场形势,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4.加强货款回收管理,以防造成死债和形成新的货款拖欠。
5.保证省内重点行业、重点用户用煤需求。
6.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开源节流,减少企业支出,增加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山西省煤炭资源简况经过五十年勘查:
查明:山西省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含煤地层约6.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主要的成煤时代为石炭二迭纪和侏罗纪。根据含煤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构造组合,将山西的含煤区域划分为六个大的煤田和八个面积不大的煤产地。六大煤田分别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太原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和河东煤田。八个煤产地分别是:浑源煤产地、五台煤产地、繁峙煤产地、灵丘煤产地、广灵煤产地、阳高煤产地、垣曲煤产地和平陆煤产地。六大煤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含煤面积的92%。
探明:埋深在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6600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9%,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三。截至到2004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800多亿吨,保有储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储量的26%,居全国之首。全省119个行政县(市、区)中,赋存煤炭资源的有94个,其中,有68个县(市、区)煤炭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
探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品质优良,煤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长焰煤到高变质的贫煤、无烟煤,省内均有分布。煤炭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依此分布着低变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不粘煤)、中变质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高变质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其中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在市场上具有极佳的品牌效应。大同煤田弱粘结煤以低硫、低灰、发热量高而享誉中外;河东煤田离石、柳林、乡宁矿区的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的“精粉”;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的“兰花炭”更是名闻遐迩,是化工用煤的佳品。
探明: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较好,除北部宁武煤田平鲁一带赋存8米以上巨厚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外,其它地区大多为中厚煤层,总体地质构造简单偏中等,主采煤层厚度稳定,大部分煤层瓦斯含量不高,宜于井工开采。
查明: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的天燃气, 是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大都以吸附、游离、溶解三种状态充填在煤的各种孔隙中。山西六大煤田有13个区块储存煤层气,在全国12个大型富气区中,我省就占了阳泉—寿阳、潞安、晋城、三交北、离柳—三交五个。山西煤层气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14.34万亿m3的三分之二,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河东煤田中段、沁水煤田北部和南部资源丰富,占全省煤层气资源量的90%以上。煤层气的发热量是民用煤气的2—2.5倍,每立方米煤层气可生产民用煤气3立方,且综合价格仅为煤气的11%,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我省可鉴借国外和我国南方一些省区的成功经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地面、采动区、采空区、利用网格钻孔,顶板钻孔等技术抽采煤层气,可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创造效益,还可节约瓦斯治理费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改善大气环境。
探明:山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高岭岩、铝土、硫铁矿等矿产,部分地区富集,具有开采利用价值。
山西省六大煤田简介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西石山与口泉断裂之间,跨大同、朔州两市。大同煤田含有两个时代的含煤地层,上部是侏罗纪,下部是石炭二迭纪。大同煤田目前以生产侏罗纪煤为主。侏罗纪含煤地层的范围:北、西、南三个方向均为煤层露头线,大致沿上深涧——旧高山——向阳寨——羊圈沟一带分布东界为青磁窑断裂及煤层露头线,面积约684平方公里。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面积约1739平方公里。建成的主要矿区有:云岗矿区、口泉矿区。
宁武煤田:位于山西省中北部,芦芽山(西面)和云中山(东面)之间,跨朔州、忻州、太原、吕梁四个市。宁武煤田也有石炭二迭纪和侏罗纪两个时代的含煤地层。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的范围:南起关帝山北麓的煤层露头线,大致在后黑山——梁家庄一线北到洪涛山南坡的煤层露头线,大致在向阳堡——朝阳湾一带西界是春景洼——西马坊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东界是芦芽山——娄烦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面积约7678平方公里。侏罗纪含煤地层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建成的主要矿区有:平朔矿区、轩岗矿区、化北屯矿区。
太原西山煤田:位于山西省中部,关帝山脉和晋中裂陷盆地之间,跨太原、吕梁两个市。西界为白家滩——东社断裂带及煤层露头线,东界为晋祠断裂,北界为煤层露头线,南界极窄,以一东西向断层为界,面积约1855平方公里。建成的主要矿区有:西山矿区、古交矿区、清交矿区、邢家社矿区。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脉和太岳山脉之间,北临系舟山,南临王屋山,跨临汾、晋城,长治、晋中、阳泉、太原共六个市。北、东、南三面均以煤层露头线为界,西南面以浮山断裂及霍东找煤勘探区西南部边界为界,与霍西煤田相邻,西界为煤层露头线,西北界以绵山断裂带及东山断裂为界与晋中裂陷盆地相邻,以汾(阳)介(休)断裂为界与霍西煤田相邻,面积约31738平方公里。建成的主要矿区有:东山矿区、阳泉矿区、寿阳矿区、和顺矿区、襄垣矿区、潞安矿区、长治矿区、高平矿区、晋城矿区、霍东矿区。
霍西煤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吕。梁山脉和太岳山脉之间的汾河河谷及其两侧,跨运城、临汾、晋中、吕梁四个市。北界为汾阳一带的煤层露头线和断层,东北以汾(阳)介(休)断裂为界与晋中裂陷盆地和沁水煤田相邻,南界是曲沃一带的煤层露头线,西界为吕梁山东坡的煤层露头线和黑龙关断层,东界为霍山西坡的煤层露头线和霍山断裂,东南以浮山断裂及霍东找煤勘探区西南部边界线为界与沁水煤田相邻,面积约11900平方公里。建成的主要矿区有:汾西矿区、霍州矿区、灵石矿区
河东煤田: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以西,跨运城、临汾、吕梁、忻州四个市。河东煤田北起偏关,南至河津,西以黄河为界,南、北界为煤层露头线,东以离石断裂带和煤层露头线为界。南北长约450公里,东西宽约10——40公里,面积约17000平方公里
1、神火股份(000933):公司在山西取得了近10亿吨地质储量的煤炭探矿权。2009年公司以5.2亿元获得扒村井田1.3亿吨煤炭储量的探矿权,可采储量约6100万吨。
2、冀中能源(000937):公司的煤炭储量高达3.27亿吨,煤炭产量居上市公司第4位。
3、西山煤电 (000983):新设立的两家公司西山永鑫煤业下辖两座煤矿,唐城煤矿和冀氏煤矿。唐城煤矿项目面积26.27平方公里,储量1亿吨,生产规模200万吨/年;冀氏煤矿项目面积29.69平方公里,储量3亿吨,生产规模500万吨/年。山西省安泽县唐城镇和冀氏镇,安泽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部,总面积 1967平方公里,煤炭储量面积达137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0%左右,总量达105亿吨。
4、露天煤业(002128):公司是中电霍煤集团将下属一号露天矿和扎哈淖尔露天矿及相关资产重组设立,资源储量13.9亿万吨,可采年限50.12年,是国内五大露天煤矿之一。二号露天矿8.2793亿吨开采储量采矿权、三号露天矿13.76亿吨开采储量采矿权。公司拥有露天开采储量36亿吨。
5、兖州煤业(600188):收购目标公司的煤炭资产包括4个运营中的煤矿、2个开发中的煤矿以及3个煤炭勘探项目。根据目标公司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公开披露材料,在JORC 标准下,目标公司旗下煤矿的总资源量为25.21亿吨,探明及推定储量合计为5.10亿吨,其中,目标公司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的总资源量为18.90亿吨,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的探明及推定储量为3.86亿吨。
6、国阳新能(600348):公司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阳煤集团后期可注入资产愈加庞大。
7、盘江股份(600395):贵州省唯一煤炭上市公司,拟以13.68元/股的价格向盘江集团定向增发5.09亿股,用于收购盘江集团所持有的土城矿、月亮田、山脚树、金佳矿4处矿产的采矿权以及上述4矿及火铺矿改扩建项目全部生产经营性资产及辅助性资产,收购价格共计69.67亿元,其中采矿权价款为49.14亿元。此举标志着盘江集团将通过盘江股份的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8、上海能源(600508):公司的煤种为1/3焦煤和气肥煤,拥有可开采煤炭储量6.12亿吨,可开采年限75年,对应每股资源量为1.53吨。
9、恒源煤电 (600971):公司现有煤矿:刘家桥一矿(贫煤,产能140万吨/年,可采储量1642万吨)、恒源煤矿(贫煤,产能200万吨/年,可采储量 6225万吨/年)、卧龙湖煤矿(无烟煤,产能90万吨/年,可采储量4797万吨)、五沟煤矿(肥煤,产能150万吨/年,可采储量4297万吨)、任楼煤矿(1/3焦煤、气煤,产能280万吨/年,可采储量16719万吨)、祁东煤矿(1/3焦煤、气煤,可采储量14593万吨)、钱营孜煤矿(1/3 焦煤、气煤,产能180万吨,可采储量21781万吨),累计产能1280万吨/年,工业储量15亿吨,可采储量7亿吨。
10、开滦股份(600997):公司肥煤储量丰富,品种优良。
11、大同煤业 (601001):主要开采侏罗纪煤系,属不粘结煤,为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原煤全部入洗。"
12、中国神华(601088):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生产商,并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煤炭储量。可采储量113亿吨,资源量177亿吨。
13、平煤股份(601666):公司拟收购资产所涉及的6家煤矿,煤炭保有储量7498.23万吨。
14、潞安环能(601699):公司主要从事原煤开采、煤炭洗选及销售业务,煤炭储备丰富,实际探明可采储量120808.52万吨。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炉喷吹煤技术已被认定为国家技术标准,07年潞安环能煤炭产量达2041万吨。
15、中煤能源(601898):公司是我国第二大煤炭企业,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先进的开采和洗煤技术及设施,业绩呈稳定增长态势。公司拥有的煤炭保有储量达158.22亿吨。
16、中泰化学(002092):公司获得了新疆准东煤田南黄草湖一至九个煤矿区248.6平方公里的煤炭探矿权,初步探明储量为147亿吨。
17、ST贤成(600381):华阳煤业全资拥有盘县柏坪煤矿,该矿区面积1.0041平方公里,探明可采煤储量约1700多万吨。
18、靖远煤电(000552):公司煤炭保有储量2.85亿吨。
19、远兴能源(000683):蒙大新能源拟于中煤能源合作,共建纳林河二号矿井,可采储量达7.62亿吨。
20、广汇股份(600256):公司拥有哈密地区伊吾县淖毛湖区8 个区块240 平方公里的优质煤田独家开采权,该矿区合计煤炭储量48 亿吨。
21、国际实业(000159):新疆作为我国最后一个焦煤富产区,公司紧紧抓住地缘优势,通过收购整合拜城地区的煤炭资源,直接或间接控股14家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拥有矿井16个,原煤销售在拜城地区市场占有率约85%,区域垄断优势相当明显。
22、*ST明科(600091):公司持有荣联投资公司49.4%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据悉,荣联投资公司已于2005年9月经内蒙古国土资源厅批准,取得66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塔然高勒北部区煤田勘查许可证。该煤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现的较大煤田之一,资源可开采量在3.3亿吨,并以含煤面积广、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而闻名中外。
23、中天城投(000540):拥有煤矿权益储量1.6亿吨。
24、亿利能源(600277):拥有丰富的煤炭储备,总储量达24亿吨。
25、昊华能源(601101):昊华能源于京西矿区的“三矿一井”以生产无烟煤为主,目前合计可采储量23952万吨。
26、山煤国际 (600546):铺龙湾煤矿可采储量约5亿吨。山西长治经坊镇里煤业公司拥有保有储量为3906.16万吨的贫煤;长治县西火镇4家煤矿的原股东购买其持有的各煤矿资产的51%,并共同出资成立山西长治经坊庄子河煤业公司,该公司将拥有保有储量为8228.87万吨的贫煤。
27、葛洲坝(600068):下属子公司葛洲坝新疆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有望获得探矿权,并办理探矿证的相关手续。该煤矿位于沙尔湖区域,初步预计总储量大概在60亿至100亿吨,露天开采可能有30亿吨。该项目一期预计年产2000万吨。
28、特变电工 (600089):通过受让徐州矿务集团持有的新疆天池能源有限公司股权,该公司目前持有新疆天池能源85.78%的股权。天池能源拥有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火烧山东探矿权,该勘探区煤炭资源总量91.55亿吨;拥有奇台县将军戈壁探矿权,该勘探区煤炭总资源量85.33亿吨。
(一)煤炭资源总量及分布特点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优势矿种,是能源安全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约占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95%、储量的90%、产量的75%,2007年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9.5%。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60×104km2,埋深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约2.92×1012t。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品种齐全,除上海市外,在其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探明储量。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5省,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对贫乏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山西、陕西和内蒙古3省(自治区)储量丰富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也较丰富。煤炭储量超过1000×108t的为山西(占27%)、内蒙古(占21%)、陕西(占16%)3省(自治区),约占总保有储量的64%。储量在100×108~1000×108t的省(自治区)依次为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上述12省(自治区)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95%。地理分布上具有“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特点,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西部及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少,供应不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煤炭储量多,生产区域集中,决定了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特点,造成煤炭长途运输紧张、水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
煤炭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1978年以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左右。2008年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27.93×108t和27.40×108t(图5-19)。
图5-19 1990~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对比图
图5-20 2006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我国的煤炭生产能保证国内需求,并保持适当出口。1949年煤炭生产3243×104t,1960年3.97×108t,1970年3.54×108t,1980年6.20×108t,1990年达10.80×108t,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量为27.93×108t,比1949年煤炭产量增长了86倍,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煤炭超过400×108t。电力、钢铁、化学和建材工业等是主要耗煤部门,发电用煤仍在我国煤炭消费中占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超过50%。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也在煤炭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图5-20)[89]。据中国工程院根据我国2003年实际消费的煤炭总量预测,预计2010年、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分别为22.2×108t和25.8×108t[90]。但实际情况是,2007年煤炭消费就达到26.2×108t,2008年达到27.4×108t,比2007年增长4.5%。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按照目前大多数预测方案,未来20~30年煤炭生产和消费依然在一次能源中保持60%左右的比例,2030年,煤炭需求量将达到50×108t左右,比中国工程院2006年的预测方案高出一倍。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加快,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煤炭成为支撑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能源。但是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产能布局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随着开采年限和开采强度的增加,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产能下降,煤炭产量将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3省(自治区),煤炭运输的压力增大。煤炭开发利用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破坏较大。经济建设对煤炭的巨大需求所造成的资源、环境及运输等问题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