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指标有哪些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
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第二个指标: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第五个指标: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扩展资料: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三大主要用途:动力煤、炼焦煤、煤化工用煤,主要包括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加氢液化用煤等。
动力煤
(1)发电用煤:中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3%。
(6)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煤质分析结果指标的表示方法:
分析项目 符 号 基 准 符 号。
水分 M 空气干燥基 Ad。
灰分 A 收到基 ar。
挥发分 V 干燥基 d。
硫分 S 干燥无灰基 daf。
发热量 Q 干燥无矿物质基 dmmf。
胶质层厚度 Y。
粘结指数 G。
哈氏可磨性指 HGI 。
扩展资料:
形态特点:
1、CYE指标有一条横坐标线表示0位,当CYE指标值在0线位置时是平衡市,CYE指标值大于0则为上升趋势,CYE指标值小于0则为下降趋势。
2、CYE指标还有两条走势线,黄线是短期线,代表一周趋势,白线是中期线,代表一个月趋势。
3、盘整时黄线一般在±1之间小幅波动,在股价拉升阶段该线有时能达到+4~5左右。白线一般在±2之间波动,该线如在高位走平掉头向下是中线见顶信号。
4、因有涨、跌停板制度,涨势最强的股票CYE指标也只能略微超过+10,而绝不会达-10,原因是下跌的过程是越来越慢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YE指标
1.煤中元素的分类
自Richardson于1848年发现煤中锌(Zn)和镉(Cd)以来,除了极稀少的钋(Po)、砹(At)、钫(Fr)、锕(Ac)、镤(Pa)外,其余的元素几乎在煤中都已被发现(Finkel-man,1994)。采用现有分析技术手段,可以从煤及其解吸气体样品中检测到86种元素,而地壳中可供统计的元素也只有88种(黎彤,1992)。国内外某些学者根据元素在煤中的浓度或含量,对煤中元素进行了分类:
——Юдович(1978)参照沉积岩中各类元素的克拉克值,将煤中元素分为造灰元素(含量>0.5%)、次要元素(含量0.5%~0.01%)、稀有元素(含量0.01%~0.0001%)和超稀元素(含量<0.00001%)四种类型。
——程介克(1986)根据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提出元素的含量分类为常量元素(1%~100%)、微量元素(0.01%~1%)、痕量元素(0.0001%~0.001%)和超痕量元素(<0.0001%)。
——一般认为,煤中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0.1%)和微量元素(≤0.1%)两大范畴。常量元素在煤中主要为C,H,O,N,S,Si,Al,Fe,Ca,K,Na,Mg等,其他大多数元素以微量级浓度存在于煤中(唐修义等,2002a;代世峰,2002)。
本书采用后一种分类。此外,根据元素的毒害程度又可对煤中元素进行有害性与无害性分类。
2.煤中的有害元素
煤中有害元素是指煤炭资源在加工、利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能够以不同形式运移至大气圈、水圈或土壤圈,并对其中的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安全的元素。
(1)煤中有害元素的种类
煤中常量有害元素S和N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已是众所周知。然而,对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认识,即哪些微量元素对环境与人类健康具有危害潜势,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根据危害程度将元素分为三类:一类污染物有As,B,Cd,Mo,Hg,Pb,Se;二类污染物包括Cr,Cu,F,Ni,V,Zn;三类污染物有Ba,Sb,Sr,Na,Mn,Co,Li,Br。
——美国《毒害性化学品手册》列出了29种毒害性元素,即As,B,Ba,Be,Br,Cd,Cl,Co,Cr,Cu,F,Hg,Hf,In,Mn,Mo,Ni,P,Pb,Sb,Se,Sn,Th,Tl,U,V,Y,Zn 及Zr(Sitting,1981)。
——美国国会1990年颁布的《洁净空气补充法案》列出了11种有害元素,包括Se,Ba,Cd,Hg,As,Cr,Pb,Ag等。
——王连生(1994)将金属元素的潜在毒性进行了排序,认为Ⅰ类元素有Hg,Cd,Tl,Pb,Cr,In,Sn,毒性大;Ⅱ类元素为Ag,Sb,Zn,Mn,Au,Cu,Pr,Ce,Co,Pd,Ni,V,Os,Lu,Pt,毒性中等。
就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种类而言,一些组织及学者作过研究: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NRC)1980年根据危害程度将煤中元素分为六类(Finkelman,等,1999)。Ⅰ类为值得特别关注的元素,如As,B,C,Cd,Hg,Mo,N,Pb,Se,S;Ⅱ类为值得关注的元素,包括Cr,Cu,F,Ni,Sb,V,Zn;Ⅲ类为值得加以关注的元素,有Al,Ge,Mn;Ⅳ类为需要加以关注的放射性元素,如 Po,Ra,Rn,Th,U等;Ⅴ类是需要关注但在煤及其残余物中很少富集的元素,如Ag,Be,Sn,Tl;Ⅵ类为暂时不需要关注的元素,即上述五类之外的元素(图1-1)。
图1-1 煤中潜在有害元素
(据NRC,1980)
——Swaine(1995)认为:煤中有24种微量元素对生态环境有害,即As,B,Ba,Be,Cd,Cl,Co,Cr,Cu,F,Hg,Mn,Mo,Ni,P,Pb,Sb,Se,Sn,Th,Tl,U,V及Zn。
——Finkelman(1995)讨论了煤中25种对环境敏感的微量元素,即上述的24种元素加上Ag元素。
——赵峰华(1997)通过对比国内外环境标准所列出的元素,认为当前环保关心的有19种元素,即Ag,As,Ba,Be,Cd,Cl,Co,Cr,Cu,F,Hg,Mn,Mo,Ni,Pb,Se,Sb,V,Zn,并把煤中有害元素限定为22种元素,即上述的19种加上Tl,Th,U。其中Tl,Be,Cd,Hg,Pb为有毒元素,Be,Cd,Cr,Ni,Pb,As为致癌元素。
——PECH(1980)根据危害程度将煤中微量元素分为六类(Swaine,1990)。Ⅰ类需要特别关注的元素为As,B,Cd,Hg,Mo,Pb,Se;Ⅱ类需要关注的元素为Cr,Cu,F,Ni,V,Zn;Ⅲ类需要加以关注的元素为Ba,Br,Cl,Co,Ge,Li,Mn,Sr;Ⅳ类放射性元素有 Po,Ra,Rn,Th,U;Ⅴ类是在煤及其残余物中很少富集的元素,如 Ag,Be,Sn,Tl;Ⅵ类为对环境基本无害的元素,上述五类之外的元素。
——Swaine(2000)认为,煤中有26种微量元素应引起环境关注(Enviornmental in-terest),并据其危害性分为三类,从Ⅰ类到Ⅲ类危害程度降低。Ⅰ类元素有As,Cd,Cr,Hg,Pb,Se;Ⅱ类元素有B,Cl,F,Mn,Mo,Ni,Be,Cu,P,Th,U,V,Zn;Ⅲ类元素有Ba,Co,I,Ra,Sb,Sn,Tl。
(2)本项目重点研究的煤中有害元素
上述文献资料显示,各研究者或组织对煤中有害元素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都包括As,Be,Cd,Cl,Co,Cr,F,Hg,Mo,Mn,Ni,Pb,Sb,Se,Th及U16种元素。Br虽在上述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其本身具有毒害性,且在煤燃烧时对锅炉有较强的腐蚀性。
然而,在上述文献资料中没有被包括的某些元素,在煤的利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危害。例如,稀土元素致癌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因长期吸入稀土粉尘而引起肺的纤维性病变称为“稀土尘肺”。稀土元素以口、呼吸道和皮肤为途径,可与体内多种组织成分起反应,如轻稀土可与氨基酸络合,重稀土易与蛋白质结合。吸入的稀土元素在体内的半衰期可长达一年至十几年,长期吸入稀土元素对人体是有害的。接触稀土烟雾和尘粒的生产工人,可产生频繁的头疼、恶心、咳嗽、过敏热等,稀土引起的最重要的病理学和生化效应之一是形成脂肪肝(陈清等,1989)。
目前,已制定有关稀土元素卫生标准的国家很少。前苏联提出车间空气中各种稀土元素氧化物气溶胶的最高允许浓度为:氧化钇2mg/m3,氧化铈5mg/m3,铈族6mg/m3,钇族4mg/m3,还提出镧在地面水中最高允许浓度推荐值为0.01mg/L。美国于1960年推荐钇的阈限值(TLV)为5mg/m3,后因前苏联报道给动物气管滴入氧化钇可致严重肺损伤,故将此值修订为1mg/m3。不少研究者总结认为:稀土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6mg/m3,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稀土硝酸盐的允许量为12~120 mg/(日·人)(赵志根等,2002a)。我国目前正在探讨稀土生产及应用车间空气、地面水以及食品中稀土的最高允许浓度(陈清等,1989)。我国人类食用的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的国家标准(GB13107-91)已颁布实施。
美国曾对炼油厂稀土污染进行过研究(彭安等,1995)。然而,关于煤中稀土元素是否可列入有害元素的范畴,目前未见文献报道。但在有些煤中、特别是洗选后的煤泥以及燃煤后的粉煤灰、飞灰中,稀土元素丰度较高,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了工业品位(500×10-6)。彭安等(1995)计算了不同排放源对大气元素的贡献,发现煤的燃烧对城市大气中稀土的含量贡献最大。
实际上,元素周期表中的任何一种元素如果高度富集或贫乏,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Finkelman等,1999),而且煤中元素有其特殊性,它们在煤的利用(主要是燃烧、洗选、淋滤)过程中的迁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危害性。有的元素虽然本身具有毒害性,但在煤利用过程中以及在利用后固体废物受风化或雨水淋滤等作用过程中表现为惰性,基本不向外界环境迁移,那么它就是相对无害的。有的元素,虽在煤中含量不高,但在煤的利用过程中有较大排放量,或虽有较小的迁移量,但能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合物,难以降解,具有积累性,那么它就是有害的。
因此,煤中元素的有害性或无害性是相对的,评价其危害性,不但要考虑其含量水平以及本身具有的毒害性,还要考虑其迁移特性。同时,人的认识能力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在现有认识水准下认为是无害的元素,将来可能被确定为是有害元素。因此,单纯地限定煤中有害元素种类的做法并不科学,重要的是要查明它们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及其在煤利用前、利用过程中、利用后的迁移行为。此外,在煤中有些元素之间存在依存或共生关系,因此单独研究某几种元素也具有较大的片面性。
综合以上考虑,本书除了研究有害常量元素S以外,对煤中砷(As)、铅(Pb)、汞(Hg)、镉(Cd)、铬(Cr)、硒(Se)、氟(F)、氯(Cl)、镍(Ni)、锰(Mn)、钴(Co)、钼(Mo)、铍(Be)、锑(Sb)、铀(U)、钍(Th)、溴(Br)17种有害微量元素也应进行重点研究,对其他有害或潜在有害微量元素以及在现今认识水准下认为无害的元素作一般性讨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不遗漏、不放过有害元素的目的。
GB 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 481-1993 生产煤样采样方法
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 3812-1983褐煤蜡试样的采取和缩制方法
GB 4632-1997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GB 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GB 14181-1997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89-1997 煤炭粒度分级
GB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3-200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214-1996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5-2003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6-2003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T 217-1996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218-1996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 220-2001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GBT 397-1998 冶金焦用煤技术条件
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477-1998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
GBT 478-2001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GBT 479-2000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T 480-2000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 1341-200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GBT 1572-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
GBT 1573-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GBT 1575-2001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
GBT 2559-2005 褐煤蜡测定方法
GBT 2560-1981 褐煤蜡滴点测定方法
GBT 2561-1981 褐煤蜡中溶于丙酮物质(树脂物质)测定方法
GBT 2562-1981 褐煤蜡中苯不溶物测定方法
GBT 2563-1981 褐煤蜡灰分测定方法
GBT 2564-1981 褐煤蜡酸值和皂化值测定方法
GBT 2565-199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GBT 2566-1995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GBT 3058-1996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T 3715-1996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 3813-1983 褐煤蜡密度测定方法
GBT 3814-1983 褐煤蜡粘度测定方法
GBT 3815-1983 褐煤蜡加热损失量测定方法
GBT 3816-1983 褐煤蜡中地沥青含量测定方法
GBT 4063-2001 蒸汽机车用煤技术条件
GBT 4633-1997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4634-1996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4757-2001 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GBT 5447-199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
GBT 5448-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 电加热法
GBT 5449-1997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
GBT 5450-1997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
GBT 6948-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GBT 6949-199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7186-1998 煤矿科技术语 选煤
GBT 7560-2001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GBT 7561-1998 合成氨用煤技术条件
GBT 7562-1998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GBT 7563-2000 水泥回转窑用煤技术条件
GBT 8207-198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
GBT 8208-198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
GBT 8899-1998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
GBT 9143-2001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技术条件
GBT 11957-2001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
GBT 12937-1995 煤岩术语
GBT 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 灰分
GBT 15224.2-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 硫分
GBT 15224.3-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3部分 发热量
GBT 15334-1994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 微波干燥法
GBT 15458-1995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2006)
GBT 15459-1995 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2006)
GBT 15460-2003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重量法
GBT 15588-2001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
GBT 15589-1995 显微煤岩类型分类
GBT 15590-1995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
GBT 15591-1995 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
GBT 15715-2005 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T 15716-2005 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T 16415-1996 煤中硒的测定方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GBT 16416-1996 褐煤中溶于稀盐酸的钠和钾测定用的萃取方法
GBT 16417-1996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GBT 16658-1996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
GBT 16659-1996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 16660-1996 选煤厂用图形符号
GBT 16772-1997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GBT 16773-1997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GBT 17607-1998 中国煤层煤分类
GBT 17608-2006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GBT 17609-1998 铸造焦用煤技术条件
GBT 17610-1998 水煤气两段炉用煤技术条件
GBT 18023-2000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
GBT 18510-2001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
GBT 18511-2001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2-2001 高炉喷吹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GBT 18702-2002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
GBT 18711-2002 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
GBT 18712-2002 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855-2002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 18856.1-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采样方法
GBT 18856.2-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浓度测定方法
GBT 18856.3-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筛分试验方法
GBT 18856.4-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表观粘度测定方法
GBT 18856.5-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8856.6-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18856.7-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工业分析方法
GBT 18856.8-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全硫测定方法
GBT 18856.9-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密度测定方法
GBT 18856.10-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GBT 18856.11-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碳氢测定方法
GBT 18856.12-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氮测定方法
GBT 18856.13-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灰成分测定方法
GBT 18856.14-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水煤浆pH值测定方法
GBT 19092-2003 煤粉浮沉试验方法
GBT 19093-2003 煤粉筛分试验方法
GBT 19094-2003 选煤厂 流程图原则和规定
GBT 19222-2003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
GBT 19224-2003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 19225-2003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
GBT 19226-2003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 19227-2003 煤和焦炭中氮的测定方法 半微量蒸汽法
GBT 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1部分:采样方法
GBT 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GBT 19494.3-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 19560-2004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 容量法
GBT 19952-2005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GBT 20104-2006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GBT 20475.1-2006 煤中有害元素含量分级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 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 0.6 和 0.8 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 (St,ad )、干燥基全硫 (St.d) 及收到基全硫 (St,ar) 。
硫在煤炭中所含比例的多少即为煤炭的硫含量!煤中硫根据存在的状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有时也有微量的呈单体状态的元素硫。煤中干燥基全硫含量St,d>3.00%的煤为高硫煤。但环保总局认为>2.00%就算高硫煤。
煤炭中的硫有腐蚀设备和污染空气的负面作用,含硫量过大的煤需要脱硫处理。煤炭含硫量是检查煤炭是否合格的一个标准。
任何一种元素,如果高度富集或贫乏,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Finkelman等,1999)。因此,煤及其利用产物中元素的有害性或无害性是相对的,只有某种元素富集到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时,才称为有害元素。尽管国内外对煤中元素的有害性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其种类和分类迄今尚未取得统一认识。
如第一章第一节所述:Swaine(1995)认为煤中有24种微量元素对生态环境有害,包括 As,B,Ba,Be,Cd,Cl,Co,Cr,Cu,F,Hg,Mn,Mo,Ni,P,Pb,Sb,Se,Sn,Th,Tl,U,V及Zn。其中Tl,Be,Cd,Hg,Pb为有毒元素,Be,Cd,Cr,Ni,Pb,As为致癌元素。Finkelman(1995)讨论了煤中25种对环境敏感的微量元素,即上述的24种元素加上Ag元素。
美国环保局(1976)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中列出了 As,Ba,Cd,Cr,Pb,Hg,Se,Ag8种有害微量元素;美国科学院根据煤中元素与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将煤中潜在的有害元素分为值得特别关注、值得关注、值得加以关注、需要加以关注、需要关注5类;美国《毒害性化学品手册》列出了29种毒害性元素(Sitting,1981),即上述Swaine(1995)的24种元素加上Br,Hf,In,Zr,Y,其中Y为稀土元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根据危害程度,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为一类污染物、二类污染物和三类污染物;美国国会制定的《洁净空气补充法案》(1990)中列出了11种有害微量元素,即Sb,As,Be,Cd,Cr,Co,Pb,Mn,Hg,Ni,Se。
本书以Swaine(1995)的24种微量元素加上常量元素S作为界定煤及其利用产物中有害元素种类的基础,并以美国科学院的“五分法”作为有害元素环境分类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