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煤炭还可入药治病
你知道吗,煤炭还可入药治病!
煤炭, 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光和热, 而且全身都是宝, 从数不清的渠道, 为人类造福。特别是它的药用价值尤其不可忽视。煤中的腐植酸, 就有止血消炎的功能, 对某些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利用从煤中提炼出来的许多成分可以制出一系列的药物。
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摸索, 逐步掌握了煤炭的药性与药理, 或用煤直接治疗某些疾病, 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制成一些成药, 或在处方中加上煤来施治。
煤一直是以一味中药, 跻身于许多医药典籍上的。
就是解放后编纂的中药大辞典上也将煤炭列入。
用煤治病, 古代经历了从偶然到必然的长期实践过程。
有文字可考的用煤治病的事例可追溯到唐代。
大文学家柳宗元在一封信中就讲到用煤治腹病的现象。他说:“吾见病腹人, 有啖土炭者, … …不得则大戚” 。此事见于《柳子厚答崔黯书》。这里的土炭是煤在古代的一个别名。柳宗元这里虽然不是专讲医药, 但却指出民间用煤治病的事实。这种土办法在个别地方依然沿用。在明代的类书《山堂肆考》中专门把此事列在“病人啖炭” 这一条目中。
到了宋代, 随着对煤炭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以煤入药臻于完善。宋代名医张锐《鸡峰普济方》中就记载了与煤有关的“补真丹” 一药。此药用于治疗血脏虚冷、崩中漏下等疾病。其药料配伍中就记有“禹余粮、乌金石各肆两” (见该书方卷第15)。乌金石即是煤炭。
金代医学家张子和的医学著作《儒门事亲》一书中讲到了“乌金散” 一药的制作与用途。其主要药物也是乌金石。而且特意说明“乌金石, 铁炭是也” (见该书卷12)。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铁炭是古代煤炭的另一称呼, 即可以用于冶铁的煤炭。
上述事实, 证明了煤炭的药用价值到宋代已被医学家所熟知。
对用煤治病论述最详者, 当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对煤炭具有深刻的了解, 他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煤炭的各种名称、产地、外形、分类等都作了翔实的考证。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煤炭的特征、医药性能、主治病症等。他说煤的气味是“甘、辛、温” 、“有毒” , “主治:妇人血气痛及诸疮毒、金疮出血、小儿痰痫。” 书中列举了用煤治疗误吞金银、腹中积滞、月经不通、产后儿枕等疾患的处方。此外他还把历代医家用煤治病的各种处方一一开列, 使人一目了然。明清以来, 许多医书都有关于煤炭入药的记载与介绍。
今天, 随着应用医学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用煤炭治病的事例已经不多了。但是, 从煤中提炼出来的药用物质却广泛用于医药工业的许多领域。对此, 作为一个煤炭职工是应该引以为自豪的!
乌金,是古人对煤炭的雅称,一方面形容煤炭的色泽黧黑闪亮,像乌黑的金子一样;一方面赞誉煤炭内涵丰富,如金子一般珍贵。除了日常用于供暖供明外,煤炭还被广泛入药用于治疗各类疾病。
珍爱生命,慎用中医,祝好,不谢。
煎药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药效。一般情况下是先准备好煎药用用具,首选沙锅,其次是铝锅,钢精锅,不可以使用铁锅会起化学反应!再就是准备火源,家里的煤气是不错的选择。当这些都准备好以后你就可以动手煎药了,先将药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第一次以水没过药4厘米为宜,浸泡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加大火将水烧开,再改小火煎十到十五分钟,出药一小碗左右,再加水至平药,不需要浸泡,同上法再煎第二次和第三次。然后将三次煎出的药量汇入一碗搅拌均匀再分为三碗就可以分次服用了,你可以将没有吃的药加保鲜膜放入冰箱中,这样几天之内就不会变质,服用时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了,不建议用微波炉加热。
注意:煎药的时间要根据药的成分来决定,比如轻扬的药品为多,时间宜短不宜长,像用于感冒、清热解毒类的药品;而厚重的药品为多时间宜长不宜短,如补药类,你可以向医师咨询一下。再有如果有后下或先煎的药品如薄荷、龙骨之类的你应该等开锅以后再放入或先煎一会再将其它药品放入锅中煎,如果有需要洋化的药品,如阿胶、冰糖之类的,你应该在服药之前放入碗中等其融化之后再服用,不可以放入锅中煎煮。如果含有车前子之类的药品你还需要包煎,就是先用沙布包上以后再放入锅中煎煮。最后要注意的是,煎药一定要看着,如果胡锅了,必须丢掉不可以服用!
祝身体早日康复!
传统方法:补药
需在
桑材火上熬。
伤药需在炭火上熬
现今民众
对国药
国医
淡薄
在加上住楼
以无条件
用传统方法熬药了。药店有不锈钢机械熬药。居家一般现在
有用电饭锅
吕盆
等
熬药
都遵循不粘铁的教条。
中药也需要改革
目前有
冲液
泡服
食疗
等
方法。
如
白开水
中药
当茶
砌服。
无论在
什么火上熬
熬到火候
即可。贵的多熬一次。
挑出几味不太苦的
当茶喝
工作时
都可以喝
希望对你有用。
煤炭的加工产品有:
(一)煤的干馏(coal carbonization)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粗苯和焦炉气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coal carbonization)。根据加热温度的不同,煤的干馏可分为高温干馏和低温干馏两类。
(1)高温干馏(炼焦) 煤在炼焦炉中隔绝空气于900~1000℃进行干馏的过程称为高温干馏。高温干馏产生焦炭、焦炉气、粗苯和煤焦油。其中焦炭可用于冶金工业炼铁或用来生产电石;而焦炉气则是热值很高的气体燃料,同时也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它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是氢(54%~63%)和甲烷(20%~32%);
粗苯主要由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所组成,也含有少量不饱和化合物、硫化物、酚类和吡啶;将粗苯进行分离精制,可以得到多种重要的芳香烃原料;煤焦油是黑褐色的油状粘稠液体,组成十分复杂,目前已验证出煤焦油中约有400~500种有机物,含有多种重芳烃、酚类、烷基苯、吡啶、萘、蒽、菲及杂环化合物等。煤焦油是生产有机原料较有价值的高温干馏产品之一,可用它来制取塑料、染料、香料、农药、医药、溶剂等产品。
(2)低温干馏 这是煤在较低的温度(500~600℃)下进行干馏的过程。低温干馏产生半焦、低温焦油和煤气等产物。由于终温较低,分解产物的二次热解少,故产生的焦油中除含较多的酚类、烷烃和环烷烃外,芳烃的含量则很少,它是人造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半焦经气化可制合成气。
(二)煤的气化(coal gasification)
煤的气化(coal gasification)是指以固体燃料煤或焦炭为原料,在高温(900~1300℃)下通入气化剂,使其转化成主要含氢、一氧化碳等混合气体的过程。利用干馏制取化工原料,只能利用煤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而煤的气化则可利用煤中几乎全部合碳和氢的物质。煤气化常用的气化剂主要是水蒸气、空气或氧气。生成气体的组成取决于固体燃料性质、气化剂的种类、气化方法和气化条件。
煤的气化是获得基本化工原料———合成气(CO+H2)的重要途径。合成气是合成氨、甲醇以及C1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同时也可作气体燃料(替代天然气SNG)使用,与固体燃料相比它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理想燃料,不仅输送、使用方便,容易贮存、管理,而且出厂时经过脱硫、脱氰处理,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热效率也比燃煤高。因而广泛用于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商业及民用。煤气化是今后发展煤化工的主要途径。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 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 左右。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 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 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 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 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 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 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 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 量的1%。 (2)炼焦煤 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 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 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 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 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非炼焦煤类包 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 弱碱 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 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 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 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 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 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 的“基本食粮”。 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 的主要出口国。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 总产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 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 占1/3。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 ,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 市场仍供不应求。
煤炭主要用于发电、民用及锅炉燃料。适于高温干馏制煤气,也可用于配煤炼焦,以增加化学产品产率。
煤也可以用作机车、发电、工业锅炉、制造水泥的回转窑的燃料和制造城市煤气。另外还可作气化用煤或动力用煤,在配煤炼焦时也可适当配入。
煤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总体可以分为有机组成和无机组成,以有机组成为主。有机组成中主要由五种元素组成,分别为碳,氢,氧,氮和硫,当然还有磷等极少量的杂质元素。而无机组成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属于有害成分。
扩展资料
1、从煤矿中常可以见到各种植物根、枝、叶化石,由此可以推断,煤是由古代的植物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2、泥炭层的下沉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大致平衡,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久,所形成的泥炭层越厚。泥炭层形成以后,地壳大幅度快速的沉降,有利于泥炭层的保存和转变成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煤炭利用清洁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