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是哪种植物形成的

落寞的八宝粥
含蓄的紫菜
2023-02-13 20:52:23

煤炭是哪种植物形成的

最佳答案
开放的海燕
鲤鱼板凳
2025-07-04 22:50:31

煤炭是由古代大量的蕨类植物形成的,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根据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条件不同,自然界的煤可分为三大类,即腐植煤、残植煤和腐泥煤。

最新回答
忧虑的戒指
开放的冰棍
2025-07-04 22:50:31

煤炭伴生资源很多,金属与非金属都有,比如黄铁矿、铝土矿、高岭土、菱铁矿、锰矿、磷矿等;此外还包括其它可燃矿产,如油页岩、煤层气、炭沥青、石煤等。

但其各种伴生资源是否能够达到工业利用级别,还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指标加以分析。

慈祥的毛巾
无心的枫叶
2025-07-04 22:50:31
在地球植物界风吹草长、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时期,正好是煤的形成年代,同时也是爬行动物(以恐龙为主)和两栖动物称王称霸的年代,而恐龙灭绝时期又正好是植物生长大减速、大萧条的时期。恐龙灭绝于6500万年前,煤形成于6000万年前,煤虽不与恐龙同生,但与恐龙同绝。关键词:煤 植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恐龙 重水 轻水前言:煤的形成与恐龙灭绝看起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事实并非如此。从3.5亿年前(泥盆纪)至6000万年前(第三纪)是植物疯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地球上的成煤时期,从2.2亿年前(三迭纪)至6500万年前(第三纪)是恐龙称王称霸的年代。但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从6000万年前至今的较长岁月里,植物生长大不如前了,已不足以形成煤了。恐龙的灭绝不仅仅是恐龙本身的灭绝,而且还包括恐龙时代庞大茂盛的动植物群和当时地球的生态环境,它们随着恐龙的灭绝而一起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了,再也没有重现和恢复过。一、成煤期与当时的动植物群煤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煤是由植物变来的,而植物又是从无生物物质过渡到单细胞物质再过渡到多细胞藻类;从水生植物到陆生的裸蕨,由孢子植物到裸子植物,再由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一步步进化而来。只有在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高大的木本植物大量繁殖,以及它们死亡后残体的大量堆积才广泛形成了有工业意义的煤层。在整个地质年代有三个最大的聚煤期,它们是: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适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自垩纪,造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 3、新生代的第三纪,造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1]。表1 各地质年代动植物生长和造煤情况[2] 代 纪 距今年代 (100万年) 植物演进 植物种类 煤种 动物演进古生代 寒武纪 553 石灰藻及其它藻类繁殖,无陆生植物 藻类植物 石煤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奥陶纪 448 石灰藻遍地,陆生植物仍少见 无烟煤 志留纪 381 陆生植物出现,但不如藻类盛 孢子植物 无烟煤和烟煤 两栖动物时代 泥盆纪 354 陆生植物渐盛,有裸蕨类、石松类 石炭纪 309 气候温湿,有裸蕨类、石松类、木贼类;孢子植物繁盛,形体庞大,森林茂密 二迭纪 223 松、柏、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蕨类植物衰落 裸子植物 中生代 三迭纪 185 松柏、银杏、苏铁等遍及全球,蕨类植物中石松消灭,羊齿、木贼等仍有 烟煤 爬行动物时代 侏罗纪 157 裸子植物全盛,苏铁更盛 白垩纪 125 被子植物勃兴,有花植物传播,如白杨、枫等 被子植物 烟煤、褐煤 新生代 第三纪 65 现代五谷果类甚盛(主要为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 褐煤、烟煤 哺乳动物时代 第四纪 3 褐煤、泥炭 现代 泥炭 成煤年代虽包括从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至5.5亿年前的寒武纪,但主要成煤期集中于石炭纪、二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其中又以石炭纪、二迭纪成煤最多,仅石炭纪的成煤量就占整个成煤量的55%,其次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石炭纪、二迭纪是地球历史上植物最为繁茂的期间,此期间正好是两栖动物称王称霸的年代;侏罗纪、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植物仅次于石炭纪、二迭纪的第二高峰期,此期间又正好是爬行动物(最著名的是恐龙)称王称霸的年代。综上所述,从距今6000万年前(第三纪)至距今3.09亿年前(石炭纪),是植物生长极其生机勃勃、繁茂昌盛的时期,煤基本上就是这段时期形成的,这段时期也正好是大型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称王称霸的年代。比石炭纪更早的时期(如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元生代、太古代、冥古代),由于受动植物进化的限制,当时仅有一些海生植物藻类,陆生植物由无至刚形成,不可能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也仅有鱼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这段漫长的时间仅形成极少量的石煤和无烟煤。而从6000万年前至今,植物已进化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级的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已进化至有史以来最高级的哺乳动物时代,至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仅有5000年的历史,与6000万年相比,可忽略不计。地球植物界理应更加生机勃勃,成煤速度更加加快。然而事实是距今6000万年前至今,由于植物生长速度太慢,已没有形成煤,动物体型也越来越小了,恐龙灭绝了,原因何在?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科学家提出了130余种理论和假设,这些理论都是从恐龙灭绝单方面考虑的,而事实上恐龙灭绝还不仅仅是恐龙本身的灭绝,而且还包括恐龙时代庞大茂盛的动植物群和当时地球的生态环境,它们都随着恐龙的灭绝而一起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了,再也不能重现和恢复了;至于植物为什么生长速度会越来越慢,科技界连假说也没有。二、植物生长大减速及大型动物灭绝的主角——水从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至3.09亿年前的石炭纪,各种动植物有机体生长得极为迅速,体型异常的庞大。根据古气候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段2亿余年的漫长史前年代,地球有时处于冰川广布的大冰期,如距今2.8亿年前(石炭纪晚期)就是气候寒冷的大冰期;地球有时又处于气温较高的温暖期,如距今1.36亿年前(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气候炎热,地球上无论是赤道地区还是两极附近,绿色植物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恐龙等爬行动物处于黄金时代。在距今6000万年前到距今3.09亿年前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有时气温比目前高,有时气温又比目前低,但不管是比目前高也好,还是比目前低也好,那段时期内的植物生长速度都比目前快得多,动物也比目前生长迅速,体型庞大。而那个时候的土壤构成同现代差不多,如氮、磷、钾、锰、锌、稀土等元素含量同目前不相上下,植物生长的主要原料之一CO2含量甚至比目前还低,这个控制动植物生长速度的无形之手应该是地球生物中无时不在并必须靠它才能生存繁衍的水。水分轻水和重水,水由氢氧两种元素化合而成,氢有三种同位素(氕、氘、氚),氕同氧化合而成的水叫轻水,氘、氚同氧化合而成的水叫重水。在现代地球环境的常态条件下,海洋及海洋生物体内水含有0.017%重量浓度的重水,陆上水及陆生动植物内水含有0.015%重量浓度的重水。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重水对生命体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害的,在水中无论含重水的量为多少,对生命体都是有害的,并且含量越高,毒害性越大。试验证明:当水中重水浓度超过0.015%正常值时,其对生命的毒害效果表现得相当明显。比如微生物的繁殖大大受于限制,酶的作用受到明显抑制,酵母菌在重水中生长缓慢,其分解醣的过程减慢到原来的1/9,某些原生动物和轮虫在重水中会很快死亡;烟草种子在重水中不发芽,在50%的重水中出芽速度要比普通水中慢1/2;扁平蠕虫类的斑状涡虫在重水中停留1~2小时就会失去任何生命特征,科蚪和幼鱼在30%~92%的重水中停留40小时就会致死,鞭毛虫在此条件下只能活24小时;用重水喂小白鼠,小白鼠表现为不安和干渴。将水绵放于高浓度重水中,细胞运动减缓,分裂就会停止;在重水中有机体生长速度受到抑制还表现为衰老,当用30%浓度的重水饮用时,狗、小白鼠和家鼠都明显地发生了贫血病症,肾脏、肾上腺功能不全,代射紊乱;当用氘置换了1/3的氕原子时,生命生理功能就会紊乱而死亡;高等植物在栽培时浇以重水,对其生命是极为不利的;高浓度重水长期作用于有机体,会使其器官发生形态学改变,胚胎上皮完全破坏而不可逆转,雄鼠在重水影响下发生不育症,动物口服重水,卵巢的滤泡器会坏死,这可能为氘病或有机体中毒;当植物根部吸收水时,轻水重水同时被吸收,透过植物膜,到达树干和叶子,在光合作用中氘的反应速度仅为氕的1/30,故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干扰。由此可见,重水是地球生命的克星,是危害甚至毁灭生命的祸水。轻水则对生命体有益,在重水含量比目前正常水低25%的水中,鱼类能大量繁殖,植物生长茂盛而易结果,老年人能恢复青春,病人能获得力量和健康。科学家的轻水试验表明:含氘量低的雪水即轻水有抗衰老作用,用它喂雄鼠,其生育能力得到提高,雌鼠明显地多胎(一胎产8~10只小鼠),新生小鼠每只重 5.8克(对照组为5.5克),10天体重增加190%(对照组为137%),20天增加393%(对照组为339%);产仔前两个月系统地用轻水喂养母猪,结果产仔10只,每只比对照组重40%,一个月内比对照组重45%,两个月比对照组重40%;用轻水喂鸡,三个半月比对照组多下一倍的蛋;小麦种子经雪水浸泡1.5小时,其发芽能力有所提高,每支穗上的麦粒多28%,每粒重22%,产量提高56%;用雪水浸泡黄瓜和萝卜种子,种出的黄瓜收获量较对照组提高210~290%,萝卜增产23%;25位各种年龄的病人,在三个月按一定规则用雪水作饮用水,结果所有病人血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代谢改善。长期饮用轻水,能有效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常用轻水洗澡,可增加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夏天用它泡茶,能祛暑去热;用它擦痱子,有良好疗效;如果饮酒过量,喝温热的轻水可解酒散热;用轻水煮药,药效明显提高;用轻水做饭、泡茶,味道特别好。它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良好效果;使用重水含量比正常值0.015%低25%的雪水浸泡大麦种子8小时后播种,其开花期每株重量比未浸泡的多13%,每粒重量增加18%,收获量提高25%。三、6000万年前地球生物繁荣是重水含量极低所致如前所述,水是生命之源,但水中总含有对生命有机体有害的重水,在现阶段,只要水中重水含量低于0.015%正常值,生命体就生长得迅速、健康,并且重水含量越低,就发育得越好。而如果水中重水含量高于0.015%正常值,则生命体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停止和死亡,甚至使整个物种灭绝。重水对生命体的这个决定性作用,不仅适用于现代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也适用于古代生物。可以推断:距今6000万年前至距今3.09亿年前,生物体之所以会生长得那样的迅速、庞大,就是当时地球上的水中重水含量极低的原因。在现阶段,只要某个小环境的水中重水含率稍低于0.015%正常值,尤其是低于正常值25%以上时,生物体就会得到良好的发育,因此,距今6000万年前由于地球自然水中重量含量大大低于0.015%这个值,动植物体生长发育得极为迅速和健康就理所当然了,并且距今时间越长,生物生长发育得越快,如石炭纪的植物生长速度要比二迭纪快,二迭纪比三迭纪快、三迭纪比侏罗纪快、侏罗纪比白垩纪快、白垩纪比第三纪快,直到第四纪,由于地球自然水中重水含量高,植物生长速度就远不如前了,其生长速度已慢到不能形成煤了,恐龙也因为重水含量太高而生产衰退、病变、缺乏食物等原因而灭绝。至于比石炭纪更古老年代如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元生代、太古代、冥古代,地球上自然水中重水含率比石炭纪更低,可仅形成了占极小比例的煤,其原因在于当时由于受生物进化所限,基本上无陆生植物,仅有一些海生藻类植物,不可能形成茂密的森林而成煤。煤形成于距今6000万年前到距今3.54亿年前这段近3亿年的时期内,恐龙从距今6500亿年前到距今2.23亿年前这段1.6 亿年的时期内统治着地球,然而,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某段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使地球上重水含率大幅度提高,造成植物生长大减速和恐龙灭绝,虽成煤期远早于恐龙生存期,但它们在同一时间消失。四、地球上重水含量增加的原因及途径那么这个造成地球植物生长大减速和恐龙灭绝的重水是怎么增加的呢?根据现代天文观测研究证实,应该来自宇宙空间的氘粒子流。众所周知,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各种物质总在不断交换之中,这其中也包括有氢的同位素氘。通过交换,使氘在地球上逐渐地积累起来,并和氧化合生成重水混杂在轻水之中,但在6000万年前由于宇宙射向地球的氘粒子少,所以地球上的重水含量极低,这也就是当时地球上动植物疯长的低氘大繁荣生态环境。地球上氘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宇宙空间充满星际气体,星际气体中的氘含量比地球目前的氘浓度高20倍,虽浓度较高,但密度很低,它仅能缓慢地增加地球的含氘量;2、宇宙空间平时落入地球大气的少量粒子流含氘量比目前地球正常含氘量高700倍,虽然浓度很高,但密度很低,它也仅能缓慢地提高地球的含氘量;3、太阳出现黑子大爆发和大耀斑时,产生大量高浓度、高密度的氘粒子流直接进入地球,这是地球氘含量剧增的时期。太阳携太阳系众成员围绕银心旋转的一个周期(称银河年)是2.8~3亿年,在这一个银河年中太阳要依次经过近银点、选银点和两个特征点,当太阳经过近银点、远银点时,太阳活动相当稳定,无大的黑子和耀斑出现,而当太阳经过两个特征点时,太阳活动异常激烈,出现强大的黑子和耀斑,产生大量高浓度、高密度的氘粒子流射向地球,造成地球上的氘含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在太阳围绕银心旋转的一个银河年中,有两次要经过特征点,以银河年为2.8~3亿年计算,太阳经过特征点的周期为1.4~1.5亿年,距今6000万年前,太阳正好经过特征点,不知是什么原因(至今科技界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本人在《地球生态气候大变迁与太阳系经过银河系中的典型位置的关系及原因》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理论)造成了太阳活动异常激烈,出现强大的黑子和耀斑,产生大量高浓度、高密度的氘粒子流射向地球,造成地球上的氘含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依1.4~1.5亿年的周期类推,距今2.1亿年前、3.5亿年前、5亿年前都是太阳经过特征点的时期。巧合的是考古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检测确证:距今5亿年前,曾占据地球统治地位近一亿年之久的三叶虫的2/3的科在短期内大规模灭亡;距今3.5亿年前,曾经十分繁盛的笔石几乎完全灭绝,三叶虫大量减少,距今2.25亿年前,海洋生物的50%、两栖类的75%,爬行类的80%的科灭绝,估计当时有96%的种死亡,三叶虫完全灭绝;距今6500万年前,称霸地球 1.5亿年之久的恐龙从此销声匿迹。地球上几次生物大灭绝的周期也正好是1.4~1.5亿年,虽然史前植物的生长速度无法考证,但可以根据每个时期的成煤量来推测:史前植物在石炭纪生长得最为迅速,以后每过1.4~1.5亿年其生长速度减慢一次,直到距今6500万年前已慢到不能成煤了。五、结论植物进化到距今3.54亿年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渐盛,已开始成煤,至距今3.09亿年前的石炭纪、孢子植物进化到了顶峰时期,加上当时地球水处于低氘环境,使石炭纪成为植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和成煤最多的时期(成煤量占55%),当时动物界是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之后的二迭纪、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由于地球上的重水含率通过1.4~1.5亿年为周期的急增和平时的缓增,浓度越来越高了,造成植物生长越来越慢了,慢到距今6000万年前已不能成煤了,同时恐龙也由于氘中毒和缺少食物而灭绝。

时尚的豌豆
高大的保温杯
2025-07-04 22:50:31

coal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的生成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

煤的分类 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煤有各种分类法,如按元素组成、成因、变质程度、工业用途、工艺性质等的分类 。早期多根据 煤的元素组成分类 ,称科学分类法。在地质上常采用成因分类法,即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腐殖腐泥煤。按煤化程度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1989年10月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 b、煤样透光性 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化学组成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 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 ,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工业分析 通过工业分析可大致了解煤的性质。又称技术分析。是指煤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的测定以及固定碳的计算。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及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化合水。外在水分为煤炭在开采、运输、储存及洗选过程中,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和大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为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分,温度超过100℃时可将煤中内在水分完全蒸发出来 。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的残渣量。灰分来自煤的矿物质。挥发分是指煤中有机质可挥发的热分解产物。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可用于初步估测煤种。固定碳是指煤中有机质经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残余物。固定碳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高,可作为鉴定煤变质程度的指标。

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是工业评价合 理 用 煤的依据,主要包括粘结性、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焦油产率和可选性等。粘结性是指煤在高温干馏中产生胶质体,使煤粒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粘结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主要指标。结焦性是指在炼焦炉中能炼出适合高炉用的有足够强度的冶金焦炭的性质。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是煤质的重要指标,是计算热平衡、耗煤量、热效率等的依据。

煤中伴生元素 指以有机或无机形态富集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元素。有些元素在煤中富集程度很高,可以形成工业性矿床,如富锗煤、富铀煤、富钒石煤等,其价值远高于煤本身。

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 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 主要有硫 、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

用途 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①燃烧。煤炭是人类的重要能源资源,任何煤都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②炼焦。把煤置于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煤中有机质随温度升高逐渐被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或蒸气状态逸出,成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而非挥发性固体剩留物即为焦炭。焦炉煤气是一种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焦油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油漆、染料、医药、炸药等。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铸造,也可用来制造氮肥、电石。电石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化工产品。③气化。气化是指转变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气。④低温干馏。把煤或油页岩置于 550℃左右的温度下低温干馏可制取低温焦油和低温焦炉煤气,低温焦油可用于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⑤加氢液化。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为低分子液态和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加氢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长焰煤、气煤为主。

综合、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并着重把煤转变为洁净燃料,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产地 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

煤可以创造沥青、煤气、煤焦油和焦碳

【mei】

coal;

méi

(1)

(形声。从火,某声。本义:烟尘)

(2)

同本义 [soot]。如:煤尾(屋中的烟尘)。又指制墨的烟灰

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3)

指墨 [ink]

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西湖九里松作煤。――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4)

又如:煤精(煤的一种。色黑,质硬,可用以雕刻工艺品)

(5)

灯芯的余烬,即灯花 [snuff]。如:煤火(煤燃烧时的火焰)

(6)

煤炭,一种黑色固体矿物 [coal]。如:煤毒(即煤气)煤炸(小煤块)煤掌(煤矿井下的工作面)煤气灶(以煤气为燃料的灶具)

煤仓

méicāng

[coal bunker] 贮藏船用煤使用的一种大隔间

煤层

méicéng

[coal bed] 作层状分布在地下的煤

煤房

méifáng

(1)

[room]∶房柱式采煤的回采工作地点,通大巷,适合于水率或缓慢倾斜的煤层的开采

(2)

[bordroom]∶煤房中的煤正被回采或已采完所形成的空间

煤矸石

méigānshí

[gangue] 煤矿中无用的岩石

煤核

méihé

[coal Cinderpartly-burned coal] 煤中的一种结核,通常由方解石或氧化硅和碳质物质组成,并有碎片状或显微状的植物残体

煤核儿

méihúr

[partly-burned briquet] 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

煤焦油

méijiāoyóu

[coal tar] 干馏煤炭得到的黑褐色粘稠液体

煤矿

méikuàng

(1)

[colliery]∶煤矿藏和采煤有关的建筑物

(2)

[coalpit]∶采掘煤炭的矿井

煤气

méiqì

[coal gas] 由煤制得的气体

煤气灯

méiqìdēng

[gas burnergas lamp] 一种带喷嘴或有一组出气口的装置,通过它放出可燃气体并燃烧

煤气罐

méiqìguàn

[gas pitcher] 储存石油液化气的罐儿也指液化煤气灶的整套装置

煤气中毒,煤炭中毒

méiqì zhòngdú,méitàn zhòngdú

[gas poisoning] 因吸入煤、木炭及其他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而中毒

煤球

méiqiú

[coal ball] 煤末加水和黄土制成的小圆球,是做饭取暖等的燃料

煤炭

méitàn

[coal] 即“煤”。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

煤田

méitián

[coalfield] 大面积的开煤地带

煤烟

méiyān

[smoke from burning coal] 煤燃烧时发出的烟

煤窑

méiyáo

[coalpit] 小型煤矿,一般用手工开采

煤油

méiyóu

[kerosineparaffin] 石油分馏出来的燃料油,挥发性比汽油低

煤渣

méizhā

[coal cinder] 煤燃烧后剩余的灰渣

煤柱

méizhù

[coal column] 地下采煤时,为了工作方便和安全而保留的、暂时或永久不予开采的一部分矿体

煤砖

méizhuān

[briquette] 通常由细小的散料(如用作燃料的煤粉)掺入粘结料,或掺入粘结料又加压而形成的常为砖形的一种结实的块料

méi ㄇㄟˊ

(1)

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矿。~田。~层。~气。~焦油。~精。

(2)

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炱。松~(松烟)。

高挑的火龙果
懦弱的砖头
2025-07-04 22:50:31
问题一:煤炭中通常含有哪些元素 煤的元素分析所包括的元素组成,通常是指组成煤有机质的五种主要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煤的碳、氢、氮和硫含量是用直接法测出的,煤的氧含量除特殊情况下需要用直接测定法外,一般用差减法计算而得.

以上是由鹤壁华诺煤检仪器公司提供!

问题二:煤炭有哪些成分 煤的成分

通常说煤炭,有的地方习惯叫石炭。但煤不是碳。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煤的结构复杂。视频(煤的组成和分类)

无烟煤

(含碳量95%左右)

煤的主要成分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

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

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

问题三:煤炭中通常含有哪些元素 煤的元素分析所包括的元素组成,通常是指组成煤有机质的五种主要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煤的碳、氢、氮和硫含量是用直接法测出的,煤的氧含量除特殊情况下需要用直接测定法外,一般用差减法计算而得.

以上是由鹤壁华诺煤检仪器公司提供!

问题四:煤炭有哪些成分 煤的成分

通常说煤炭,有的地方习惯叫石炭。但煤不是碳。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煤的结构复杂。视频(煤的组成和分类)

无烟煤

(含碳量95%左右)

煤的主要成分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

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

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

问题五:煤炭里面含有哪些金属物质 煤炭里面含有哪些金属物质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金属物质比较少见.

追寻的水池
重要的胡萝卜
2025-07-04 22:50:31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

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