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节能的最终目的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用完就没有了。而且其
燃烧产物
污染大气,造成
温室效应
,引起一系列于人类生存有害的反应。因此应该控制使用、节约使用。
节能,顾名思义节约能源,主要是因为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从工业革命开始,各种不可再生能源便不断被消耗着:石油、煤炭、天然气,而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到的电、燃气和汽油都主要由以上能源供养着,据称按照目前的开采使用速度,差不多2050年左右,人类就将面临能源危机,这几乎就在眼前了,所以社会各界才会有如此高的呼声。环保,即环境保护,同样起源于工业革命,最典型的要数碳排放污染,最近又有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PM2.5说盛行,另外还有水源、化学、细菌、辐射、噪声等各种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二三十年,也是我们周围环境严重恶化的二三十年,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也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上述不可再生能源的野蛮使用所导致的。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
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资源里节约资源
一是因为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全世界的石油可采储量只有40年;二是大量资源的使用会产生污染,如大量燃烧煤炭会导致空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煤炭燃烧;三是许多能源和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物质,没有能源,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我国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为的是我们的下一代。
哲学观点解释为什么要节约资源?, 用哲学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要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目前人类碰到的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的客观现实需要。
体现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什么要节约水资源?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 *** 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它需要13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
为什么要节约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节约利用,那么这些资源很快就会消失。矿产资源的形成要经历很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在人类生存的历史时间内,这些资源根本不可能再次出现。
为了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要倡导节约!当然能源的节约利用也有利环境的保护!
为什么要节约地球的资源?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80年后~如果像现在人类还是继续破坏环境的话~ 亚马孙雨林中生活着地球上30%的生物物种。2003年,亚马孙雨林的破坏速度几乎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快水平,共有590万英亩(约合239万公顷)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和烧毁。科学家们还发现,由于受到森林大火的影响,亚马孙地区正在变得越来越干燥,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否能够存在下去,将来会形成什么样的气候,目前尚无法预测。 而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占世界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但是现在雨林正处于被破坏阶段~所以如果人们继续这样下去80年后雨林就会减少~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气候变暖~造成两极冰川融化~各地城市陆续被淹没
为什么要节约能源比如说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由于没水,即使有的也是污染的无法饮用,因此沙特阿拉伯只有进行海水淡化,但即使是有现在最先进的淡化技术,搞出来的水还是有海腥的味道,但即使这样的水在当地比石油的价格还要高,这要是在中国让你拿石油的钱喝水,洗澡,我看没几个人能喝起.
就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环保的重要性,也许你认为中国地大物广这样的事件不会发生,其实不然在中国陕北黄土高原已经缺水很严重.
其实环保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它好比一个食物连,一环扣一环.
现在摆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严重性,
比如说它对农作物的影响,假如温度年平均气温上升1度对农作物就会减产5%左右.这对与我们吃粮大国来说,简直是要命的.难道你没发现你周围的米,面是前几年的2倍价格了吗?你没发现你吃的蔬菜几乎没有1.5元一斤以下的吗?即使有也是隔夜菜.
这就是警告,只不过它是悄悄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但温室效应爆发,全球就会出现洪荒之灾,到时渤海海峡都会被淹没,就连上海和海南岛也会被海水覆盖.
为什么要节约水推行节约用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一)可以减少当前和未来的用水量,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节约当前给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减少水厂的建设数量,或降低水厂建设的投资;
(三)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或延缓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扩建,使现有系统可以接纳更多用户的污水,从而减少受纳水体的污染,节约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
(四)增强对干旱的预防能力,短期节水措施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长期节水则因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量而能够提高正常时期的干旱防备能力;
(五)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除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效益外,还有美化环境、维护河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效益。
其实对我们来说,物质的总量确实遵循着质能守恒的定律,但是在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过程中,必将会增加能源损耗,而且由资源利用过程中也会导致一些资源被浪费转化为,不可再次利用或者说很难利用的资源形态,也正是因为如此节约资源,利用好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来思考问题。
1,物质确实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但是在质能转化的过程中,肯定会造成能源损耗。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物质确实存在能量守恒定律,而且物质的量都是衡量的,也不会消失和减少,但是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是必将会加大能量的损耗,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些损耗的能量本身是没有办法进行再次利用的,也正因为如此消失的能源就会被浪费掉,而这份能源也很难再生的。
2,资源的量本身并不会少,但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就会很难被二次利用。其实不得不说是资源的总量是不会少的,及时使用过后也不会凭空消失,但是会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态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资源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之后,就很难被人类所利用,所以将被人类称为资源垃圾,而这份资源垃圾也会对人类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
3,资源利用本身更应该遵循,合理开采合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造成资源短缺。其实不得不说的是,在资源整合开采过程中本身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而且要个别资源开采也会破坏原有的地貌导致原有环境改变引发一系列的灾难,节约资源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减少资源利用率,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造福于人民。
其实不得不说,是物质的总量在理论上是不会变的,但是在使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能源损耗,而且在利用完之后也可能会转化为另一种不可再用的能源垃圾,所以人类项目的科技是很难再次利用,所以导致能源亏损,节约资源是必须要做的事。
自从近些年来,全球似乎都在提倡环保,倡导节能减排,大肆鼓吹如今气候变化之异常而带来的危害等等。可是这些现象的背后真的只是国家间达成协议,一致应付全球变暖之状况吗?
在小编这名大学生看来,其实这不单单只是应付全球变暖这么简单,这背后一定蕴含着国家间的战略部署与政治博弈。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析一下,全球变暖背景下,节能减排背后的逻辑。
一、何谓全球变暖与节能减排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或自然排放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过多,造成地球一定程度上的温室效应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而节能减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节能减排,通俗一点讲,就是指节约自然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所以大家在大致了解二者基础之上,对于二者的联系应该有了初步的认识。即节能减排与全球变暖为正相关关系。故人类浪费能源,无节制排放,必然导致全球变暖,反之亦然。
二、国家战略部署
2009年底,世界在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一个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会议。会议基本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就是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
何谓“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例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等方法),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平衡,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但此次会议上发达国家已经预谋好将未来50年的碳排放总量标准,可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绝对不公平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需要靠烧煤,烧石油来实现工业增值发展,而发达国家工业早就完成,所以这个碳排放指标是不合理的。
这就是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将碳排放指标与发展权划上等号,让节能减排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三、国家政治博弈
在那次大会之后,全球大大小小国家都在积极节能减排,实现以牺牲少量环境的基础上换取最大利益的发展。
大多数国家都投身入这场国家间的碳排放政治博弈中,很多国家败下阵来,只好放缓发展速度,而很多国家也在此次博弈中寻找到时机,成为了新一轮的环境主宰(例如咱们中国)。
我国在碳排放很多领域都超前完成指标,还将剩余的碳排放指标卖给其他国家,实现盈利。
所以节能减排在我国十分倡导也是合乎情理的,更是为了国家长期发展的结果。
综合上述,小编看来,我们之所以节能减排虽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同时也给我们创造挑战和契机,在面对全球变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的高明战略部署与政治博弈,让我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走上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中来。
能量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的方向性。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就整个自然界而言,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甚至于不能利用,这就造成能源危机,那就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仅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继地对外做功,这类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但事实是,要使轮子一直转动起来,必须要用外力去转动它。几百年来,许多人在设计永动机中绞尽了脑汁,但形形色色的永动机都变成了“不动机”,人们从永动机的失败中更加认清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电能既是最重要的能源,又是消耗其他能源生产的能源产品。有资料显示,中国电力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已居世界第二位,而由于节能、节电意识薄弱造成的电能浪费占相当的比重。节约用电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环保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利于减轻我市电网的负载压力,缓解能源短缺状况,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小家小户的角度说,既省钱又可以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而且有古训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耗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人均产值却很低,我们必须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能源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尽可能通过节约电力,来减少我们对自然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索取。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洗衣机节电 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脏污程度确定洗衣时间,一般合成纤维和毛丝织物洗涤3到4分钟;棉麻织物6到8分钟;极脏的衣物10到12分钟。同样长的洗涤周期,弱洗比强洗的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就会增加反复启动。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弱洗反而费电;强洗还可延长电机寿命。 尽量等存有足量待洗衣物时使用洗衣机。应将衣物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拧(脱)干后进行漂洗。减少漂洗次数。 洗衣后脱水2分钟之内就可以了。衣物在转速1680转/分情况下脱水1分钟,脱水率就可达55%,延长时间提高脱水率很少。电视机节电 电视机开得最亮比最暗多耗电50%至60%;音量越大,耗电量越大,要适度调节亮度和音量。
因为水一旦被污染,就不能被重复利用。或者污染后需要经过净化,才能被重复利用,成本比较高。
而且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存在严重的缺水现象。中国就有四百多个城市处于缺水状态。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还要保护水资源,防止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