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对俄罗斯煤炭实施禁令,全球煤炭和电力价格都会受到影响?
据新闻媒体报道,欧盟多个国家达成了共识,决定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其中就包括从俄罗斯进口煤炭。政策实施之后,欧洲的煤炭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全球的煤炭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欧盟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扰乱了全球煤炭的供应,会对非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都造成很大的影响。煤炭价格的提升也会提升天然气,电力的价格,欧洲煤炭的产量是有一定限制的,下滑的速度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让欧洲各个国家非常依赖进口煤炭,同时进口的煤炭大多数都是来自俄罗斯的。
2020年,欧洲各个国家从俄罗斯一共进口了5,700万吨动力煤,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数量占绝大部分。欧洲各国家通常会从俄罗斯进口两种煤炭,分别是发电厂所使用的热煤,另外一种便是炼钢的冶金煤。虽然有一些国家对欧洲的依赖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波兰以及德国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俄罗斯的能源。
如果欧盟真的对俄罗斯实施了禁运煤炭的政策,那么就不得不与其他的国家进行合作,比如南非,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其他出口国以及俄罗斯造成一些影响,全球的煤炭总产量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高煤炭的价格。如果有些国家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进口煤炭,那么必然会增加货运成本,同时也会让不少国家承受到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不同国家的煤炭质量其实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多数国家也需要考虑煤炭本身的情况。有些发动机需要使用特定的煤炭,如果换成了质量比较差的煤炭,那必然会增加燃料成本,而且也会提高电价。欧盟各国家需要寻找替代品,但在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找到。
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滑,产量下降,国际煤炭贸易萎缩,煤炭价格在上半年大幅下降。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绿色能源替代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及亚洲地区相对强劲的经济增长带动的煤炭消费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有所下降
2017-2019年全球煤炭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到2019年全球煤炭总产量达到79.21亿吨。2020年,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初步测算全球煤炭产量同比下降了4%左右,新冠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巨大打击进一步导致煤炭产量有所下滑。
美国煤炭产量降幅最大
2020年,在全球16个主要产煤国中,煤炭产量增长的有3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其余13国煤炭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煤炭产量最大的中国,全年产煤量为38.4亿吨,同比增长0.9%排名第二的印度,得益于四季度产量的快速回升,全年产煤7.41亿吨,同比增长0.8%而美国的煤炭产量跌破5亿吨,仅产煤4.89亿吨,同比下降了23.7%,降幅最大。
俄罗斯煤炭出口逆势增长
从出口情况来看,IEA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全球煤炭出口量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4.36亿吨。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煤炭贸易造成较大影响,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预测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下降至13亿吨。
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量排名第一的印尼全年出口煤炭4.07亿吨,同比下降11.3%其次是澳大利亚,预计全年出口煤炭3.61亿吨,同比下降8.9%排名第三的俄罗斯,在下半年中国强劲煤炭进口需求的拉动下,全年出口煤炭1.93亿吨,同比增长1.7%。
近几年俄罗斯煤炭向中国市场转移趋势明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欧是俄罗斯主要出口市场,但随着西欧国家“去煤化”步伐加快,俄罗斯出口西欧的煤炭量快速萎缩,出口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2020年下半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煤炭量达1460万吨,比2019年同期的1090万吨增长了33.9%。俄罗斯政府层面也将加快铁路、港口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煤炭出口向东部转移的步伐,积极拓展亚太区域煤炭市场。
亚洲地区进口消费需求强劲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是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20年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印度进口煤炭2.18亿吨,比2019年减少3000多万吨,同比下降了12.4%日本进口煤炭1.74亿吨,同比下降6.8%韩国进口煤炭1.23亿吨,同比下降12.7%。
2020年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和地区中,中国、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煤炭进口量实现正增长,其他国家和地区煤炭进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德国的降幅最大,为-27.3%。
整体来看,亚洲市场煤炭进口需求占据主要份额,并在全球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以中国泰国、越南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依旧能保持逆势增长,市场潜力较大。
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欧美市场,绿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几年欧美国家的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燃煤发电量,全年煤炭消费量下降21%欧盟国家煤炭消费量下滑幅度更大,欧盟27国2020年煤炭进口量下降32.7%。
在亚洲市场,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煤炭消费量还有增长潜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进口量均实现正增长,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虽然都出现下降,但疫情稍有缓和后,马上加快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步伐。
从整体来看,全球范围的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趋势明显。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据外媒报道,欧洲多个国家抢在“禁运俄罗斯煤炭”的禁令之前疯狂扫货,以高价购买俄罗斯煤炭。欧洲很多国家对于俄罗斯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欧洲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煤炭禁运令,这一禁令对于俄罗斯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但是同样的,对欧洲国家的影响也不小。
今年的冬天,欧洲能不能安稳度过,取决于欧洲国家能不能很好地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欧洲的能源短缺问题在还没有进入冬天的现在已经越来越突出。可以回看到前段时间因为北溪-1维修的涡轮机而减少了天然气的供应量,这让欧洲很多国家都苦不堪言。所以说,这个冬天,欧洲能不能安稳度过,这并不好说,但是并不乐观。
现在的欧洲多个过年,已经在竭尽全力保障能够在今年冬天能够有足量的天然气,不管是在节约天然气使用上,频出各种“奇葩招数”;还是在购买天然气的大手笔上,不仅从俄罗斯进口,还拓宽了“进货渠道”,从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等地进行了不少煤炭,这些操作都不遗余力。但是,事实上就是,现在的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受到地区局势的影响,或者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保障地按时、按量交付。
对于今年冬天的欧洲能不能安稳度过,其实并不乐观,这一个事实,欧洲民众也是一清二楚,他们上街抗议,他们在今年年初就开始购买烧柴木的家用取暖炉和囤买木材,他们这些过日子的人自然知道自己在冬天将要面临着什么,可见很多欧洲民众对自己能不能很好地过冬,也是持消极态度的。
美国《外交政策》曾做出误判
据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乾介绍,目前中俄两国之间用于能源运输的管道主要有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原油管道包括:中俄东线原油管道,即俄罗斯所称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中国支线”。ESPO从俄东西伯利亚一直到太平洋沿岸的科季米诺港,从斯科沃罗季诺至漠河再到大庆为至中国的支线。目前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管道年输油3000万吨。ESPO除陆上之外,科季米诺港出口的原油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中国,主要是海运到中国东部港口。曾到大庆的末站(林源站)考察中俄原油管道的刘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实地情况看,管道运输实现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场站的设备很先进,环境也很好。此外,还有中哈原油管道,该管道本来用于向中国供应哈原油,但目前主要用于向中国供应俄原油。该管道每年供应大约1000万吨俄原油,而哈原油供应数量已很少。
至于天然气管道,刘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目前在建的是中国境内段管道。严格讲,中俄天然气管道是各建各的,“西伯利亚力量”是俄罗斯境内管道。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380亿立方米,2021年输气量大约为100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前达到设计输气能力。该管道俄境内段主体已建成,但上游的气源开发还在进行,达产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管道的输气量也是逐步增长的。据了解,中国境内用于输送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分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河北永清—上海,即北、中、南三段核准和建设,可以惠及沿线4亿人口。北段已于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正式投产通气,供气年限达30年。2020年12月3日,历时500余天紧张施工建设的中俄东线中段工程也正式投产运营。
“过去中国进口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中东、中亚和非洲,在中俄天然气协议签订之前,中俄油气合作主要通道是2011年正式运行的中俄石油管道,即中俄之间的第一条石油管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4年5月中国与俄罗斯又签订天然气协议,意味着将在油气领域与中亚和俄罗斯有更多的能源合作。中俄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作,二是双方在液化天然气(LNG)领域的合作。
“对于新签署的中俄能源协议,一路笑到最后的将是中国人,而非俄罗斯人。”美国《外交政策》2014年曾刊文称,俄中两国能源合作不可能双赢,两国的能源贸易有限,毕竟当时“中国石油进口的9%、天然气进口的1%来自俄罗斯”。短短几年过去,林伯强给出的数据是:2020年,中国进口原油5.4亿吨,其中从俄罗斯进口8357万吨,约占进口总量的15.4%。2020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之和已占总进口量的7.6%。俄媒报道说,目前俄位居中国进口石油来源国的第二位,仅以100万吨之差排在沙特之后。事实说明,中俄能源合作是双赢。
中国基本完成天然气通道“四角战略”
据刘乾介绍,目前在谈判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有以下几个:一是目前热议的被俄方称为“西伯利亚力量-2”的管道,即俄罗斯-蒙古国-中国管道。二是中俄远东线天然气管道。从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至中国,天然气来源地为萨哈林。三是中俄西线管道,从俄西伯利亚到中国新疆。这条管道双方2006年之后进行过长期谈判,但至今没有开始建设。俄后来在西线的基础上提出了“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四是“东线增供”,即将“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380亿立方米的年输气量提高到440亿立方米。这个不属于新建管道,但需要增加一些压气站和附属设施。
“油气管道好比是俄罗斯的生命线,管道流的都是俄罗斯的血!”刘乾做了这样的比喻。据他介绍,中俄的能源合作都会经过长期的谈判,有时双方在气价上也有分歧,但这些都不影响合作的大趋势。
正因如此,俄媒称俄中两国是“非常稳定和可预测的合作伙伴”。俄《真理报》1月11日报道,俄中计划建设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在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亚洲和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中国需要降低天然气价格,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俄经济学家米利恰科娃表示,俄增加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非常重要,由于最近哈萨克斯坦的动荡,来自中亚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存在风险,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都无法向中国提供大量天然气。因此,俄罗斯修建这条输气管道、增加对华供气的前景是良好的。文章还称,近年来,在与俄进行能源合作方面,欧洲不止一次表现出言行不一,中国则相反,是一个非常稳定和可预测的合作伙伴。在俄中贸易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清楚地表明欧盟作为俄最大经济伙伴的地位已受到严重削弱。
俄罗斯“”1月18日报道,目前,一些欧洲政客仍在继续威胁要制裁“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但“恐俄主义者”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一项目实际上成为政治利益的人质,他们可能将该地区置于能源崩溃的边缘。
惠誉自然资源和商品部主管德米特里·马林琴科表示,未来西西伯利亚气田部分天然气或流向中国,如果这样,欧洲的天然气供给可能更成问题。
俄罗斯《独立报》题为“俄罗斯天然气可能流向中国,而不是欧洲”的文章称,欧洲媒体对俄罗斯从亚马尔气田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前景感到担忧。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俄会将俄罗斯天然气的出口从欧洲转向中国。
俄罗斯国际理事会网曾刊文分析说,中国目前特别关注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据林伯强介绍,从我国的石油进口来看,主要来源包括中东国家、非洲国家、俄罗斯以及中南美洲国家,进口占比均超过10%。尤其是中东国家,石油进口占比超过40%。中国除进口来源地较为单一外,还存在来源通道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特征。从我国的天然气进口来看,来源呈现出以大洋洲为核心、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为关键的整体态势;管道天然气的主要进口来源为中国的陆上邻国,而澳大利亚是我国液化天然气(LNG)最主要的进口国。
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俄天然气协议是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重要一环。我国已基本完成天然气通道的“四角战略”: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中-缅天然气管道),东北(中-俄管道)以及东海通道(LNG进口)。四大通道将保障中国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对俄意味着大型投资、工作岗位和税收”
受俄乌危机等因素影响,俄罗斯也非常重视能源出口的多元化。俄媒认为,随着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投入运营,俄罗斯也将西伯利亚的油田与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连接起来。
谈到当前仍处于构想谈判阶段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林伯强表示,该天然气管道项目原计划通过“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项目从西西伯利亚气田通过阿尔泰输气管道供气,后因生态风险、建设造价等多种原因搁置。在他看来,“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将使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不仅能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也能将现有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连接到一个新的网络,即能够将东西伯利亚现有的输气设施与俄罗斯欧洲地区的输气设施和供气系统连接起来,俄罗斯意在使其出口天然气的路径更加多元化。俄方已评估以“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经蒙古国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可能性。2021年4月,作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在蒙古国境内的延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提出的“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可行性方案获批。
在议论“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的同时,俄媒还预测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疫情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对能源的刚性需求还会继续增加,“这就意味着俄中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的意愿非常强”。另外,随着中俄跨界江公路大桥的通车,对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炭的运输也起到推动作用。除传统能源之外,中俄今后在新能源、绿色能源等方面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在去年底举行的中俄工商界新年招待会上,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彼得·博贝列夫表示,从俄罗斯经蒙古国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管道项目对俄罗斯和俄中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他称:“对我们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大型投资、工作岗位和税收。该项目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相互协作具有战略意义。”据他介绍,2021年俄中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非常成功,6月份投产的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技术链中的重要一环。对此,俄新社评论说,目前,俄中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而能源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油气进口问题上,保证我国的进口多元化,是中俄油气合作的坚实基础。中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和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此外,考虑到与欧美的博弈,从长远的视角看,中俄油气合作十分必要,当前合作提升了两国在对方境内的投资,促进了两国企业间交流合作,也推进了两国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与贸易、化工项目建设与服务及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的能源进出口安全。此类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深度合作将为今后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更多的动力。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2019年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俄有信心向中国稳定供气30年。实际上,除传统的油气能源合作外,中俄这两年还有核能合作。德国新闻电视台去年评论称,“继油气合作后,中俄开启核能外交时代”。
据央视新闻消息,从当地时间11日开始,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正式生效。
今年4月,欧盟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煤炭禁运。欧盟最初提出给成员国90天过渡期,在德国等国要求下延长至120天。这意味着,过渡期已于当地时间8月10日午夜期满结束,禁运从11日开始正式生效。对俄煤炭禁运是欧盟第五轮对俄制裁系列措施之一,也是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
据悉,2021年欧盟进口煤炭约1.1亿吨,其中约5100万吨进口自俄罗斯。欧盟每年进口的煤炭45%来自俄罗斯,总值大约40亿欧元。
相比于石油和天然气,欧盟进口的俄产煤炭金额低得多。目前,欧盟正加大力度从南非等国采购煤炭,希望弥补市场空缺。不过,欧盟内部普遍认为,尽管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煤炭,但成本将上涨;对俄煤炭禁运还意味着欧盟地区将面对电价上涨。
全球煤炭消费有望增至80亿吨,持平历史纪录
在俄罗斯能源遭到欧美日等国的抵制后,全球对煤炭和天然气的争夺日趋激烈,发电企业也在积极囤积燃料,全球煤炭消费增加。
数据显示,7月俄罗斯海运煤出口量环比下降6.19%,同比下降3.14%。其中向欧洲、韩国等地出口量均明显下降,向中国出口量同比增加14.65%,占比32%。已有印尼出口商开始向欧洲发运煤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买家均对印尼煤有采购意向。
随着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欧洲积极从全球各地采购煤炭来取代俄煤进口,需求激增推动欧洲煤炭市场价格一路上行。截至7月末,欧洲ARA港动力煤现货价/澳洲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分别为362美元/吨和421美元/吨,相比年初分别上涨142%和141%。
开源证券表示,欧盟对俄煤禁令即将生效,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进口的缩减也正逐步实施,油气替代性需求也转向煤炭,海外煤价或将被继续推升。
国泰君安也认为国际煤价或将再度上行。其表示,减排大背景下全球多年缺乏煤炭资本开支,能源制裁使本就偏紧的供需雪上加霜。测算替代叠加转移需求有望提高全球煤炭消费量的2.5%,除中国市场外有5.5%的提升。
近期,国际能源署在《7月煤炭市场报告》中称,根据目前的经济和市场趋势,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将在2021年增长6%的基础上继续增长0.7%,届时全球煤炭消费量将达到80亿吨,与2013年创下的年度纪录相当。
煤炭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高增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家煤炭上市公司预告或公告中报业绩。以区间中值计算,17股净利润同比翻倍,占比近六成。
在4家千亿市值巨头中,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在去年同期净利润超60亿元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近200%;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4家上市公司均在业绩预告中提及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此外,山煤国际、冀中能源、神火股份等一众百亿市值煤炭股,均有净利润同比增逾200%的亮眼表现。
七月以来,煤炭股跌多涨少。华阳股份涨幅居首,累计上涨37.68%;其后神火股份、国际实业双双涨逾20%。19股跌超5%,靖远煤电、兰花科创、昊华能源、晋控煤业、山煤国际累计跌幅均在10%以上。
机构关注度方面,7股评级机构逾10家,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评级机构逾15家。
数据宝统计,多家煤炭上市公司具备欧洲出口业务。山煤国际拥有煤炭进出口专营权,公司主要产品为原煤及洗精煤,主要用于配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安泰集团涉及欧洲市场以出口西欧地区为主,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独立焦化龙头企业山西焦化其主产品冶金焦炭出口国为德国、荷兰等。(数据宝 张智博)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在今年四月八日的时候,欧盟27个成员国代表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第五轮制裁,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煤炭实行禁运,该禁令将在120天“过渡期”结束后生效 ,在120天结束后,也就是八月十日的午夜,欧盟对俄煤炭禁运正式生效。据欧洲委员会发言人埃里克·马梅表示,在禁令生效后,欧洲将停止向俄罗斯进口所有形式的煤炭产品,据相关统计显示,此禁令将对俄罗斯的煤炭出口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有八十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资源短缺影响欧洲国家在欧盟国家中,德国、波兰、意大利和荷兰等国最为依赖俄罗斯煤炭进口, 这些国家每年俄进口煤炭量占其各自进口总量的65%以上。此次的禁令正式生效后,这些国家将面临煤炭资源短缺的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影响,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煤炭的替代能源,如在三月份的时候,欧盟从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国家进口了1580万吨的海洋动力煤,有些国家在趁着禁令未生效前就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煤炭,甚至希望俄方提前交付合同约定的所有煤炭,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囤够量,可见俄罗斯煤炭对这些国家的重要性。
成本不断上涨据德国煤炭进口商表示,对俄煤炭禁运意味着欧盟地区将面对电价上涨,再加上欧盟还在逐步削减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进口量,欧盟的这一系列行为简直可以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形容,要知道欧盟无论是煤炭还是天然气都极度依赖俄罗斯,一旦全部停止进口,虽然能对俄罗斯造成一定的打击,但会引起反噬效果,导致自身遭受重创,出现通货膨胀、供应链紊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