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煤铁之乡”之称的省份是哪一省?
素有“煤铁之乡”之称的省是:山西省。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素有“煤铁之乡”。
简介: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煤炭资源遍布全省119个县(市、区)中的91个,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和调出省份,素有“煤炭之乡”美誉,又被称为“煤海”具体点应该是山西省太原市。
然而,近年,太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方面,一大批经典之作、传世精品相继面世,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晋阳文化的重要载体,太原的文化自信正在不断地以惊艳的姿态展现给全国人民。
地理位置
太原位于北纬37°27′~38°25′、东经111°30′~113°09′之间,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汾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为开阔的河谷盆地,汾河纵贯全市。
自然环境
太原地形复杂多样,土石山地、台原丘陵、平川比例约为5∶3∶2。其中,耕地占23%,林地占25%,牧草地占6%,水域面积占3%。东屏太行,西障吕梁,北依系舟,南临沃野,雄峙于海拔800米的河谷平原,称为“太原盆地”。
自然资源
太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矿藏繁多,既有铁、锰、镁、铜、铅、铝等金属矿,又有煤、石膏、硫黄、硝石、黏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在众多的矿产中,尤以煤、铁、石膏储量为最,素称“煤铁之乡”。
行政区划
太原现辖6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3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市(古交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
历史变迁
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汾河两岸繁衍生息。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
太原建置沿革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
地名渊源
太原 原本为高、平、广大之意。作为地理称谓,本系泛指,《诗经》、《尚书》、《左传》等典籍中的“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既修大原,至于岳阳”、“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中的大原皆如此(古“大”与“太”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