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煤炭产量
2022中国煤炭产量是36.9亿吨。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2022年1-12月份,原煤产量36.9亿吨,同比增长10.0%。进口煤炭2.3亿吨,下降10.5%。原油产量17098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原油41353万吨,下降2.7%。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中国煤炭产量是:就全球煤炭能源产量结构而言,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39.02亿吨,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占全球总产量的50.4%。
产量亿吨以上的国家仍为10个,按数量排序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其中,仅中国和印度煤炭产量较上年上涨,其余国家煤炭产量均下降。
虽然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增幅均下降,但由于全球生产和消费总量下降,使得中国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有所上升。
我国的煤炭储量是:
随着逐年开展地质勘探工作,煤炭累计探明储量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数字。据原地质矿产部统计资料,截止1996年底,全国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10273亿吨。
其中,精查储量2510亿吨,详查储量1815亿吨,普查与找煤储量5948亿吨。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减去生产矿井已经采出和损失的储量并计算了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储量变化之后,所余下的称为煤炭保有储量。
我国煤炭可开采的时间是:
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全国煤炭产量
11月份以来,山西日均产量349万吨,较10月初增加22万吨。内蒙古日均产量335万吨,较10月初增加42万吨。按当前煤炭产量增长趋势,日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
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
1. 中国——37亿吨
中国在全球煤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7%。年内开采量近 37 亿吨,年增长率为 4%。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耗了全球约 53% 的煤炭。中国 2020 年宣布将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措施减少国内能源供应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2. 印度 – 7.83 亿吨
印度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位居第二,2019 年的产量约为 7.83 亿吨,略低于全球份额的 10%。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占该国产量的 80% 左右,拥有 360 多个矿山在运营。2020 年,印度政府最终确定了向私营部门开发开放该国煤炭储备的计划,以促进国内生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大约有 40 个煤矿将被拍卖用于开发,尽管据报道早期兴趣很低,这反映出在煤炭越来越不受欢迎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投资者缺乏兴趣。
3. 美国——6.4亿吨
美国的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019 年达到6.4 亿吨,为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廉价天然气和日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减少了国内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下降趋势将加大。国际能源署估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低至 4.91 亿吨,同比下降 23%,然后在 2021 年小幅反弹至 5.39 亿吨。2019 年,美国五个州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 71%。它们是:怀俄明州 (39%)、西弗吉尼亚州 (13%)、宾夕法尼亚州 (7%)、伊利诺伊州 (6.5%) 和肯塔基州 (5%)。
4. 印度尼西亚——6.16 亿吨
印度尼西亚 2019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16 亿吨,比上一年增长 12%。该国是世界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其两个最重要的贸易市场。高生产率,加上 2020 年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需求下降,给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促使矿商降低生产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印尼2020年煤炭总产量约为5.29亿吨,2021年增至5.45亿吨。 印尼政府设定的2021年产量目标为5.5亿吨。
5.澳大利亚——5.5亿吨
澳大利亚在 2019 年生产了 5.5 亿吨煤炭,其中超过一半是动力煤,超过三分之一是冶金煤。该数字同比增长 3.4%,尽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预计将下降约 9%,抵消了这些增长。澳大利亚在全球冶金煤生产和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许多货物供应中国庞大的炼钢业。虽然全国六个州都在开采煤炭,但最多产的地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尤其是东海岸的鲍文盆地和悉尼盆地。煤炭产品是澳大利亚 2019 年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仅次于铁矿石和精矿。
6.俄罗斯——4.3亿吨俄罗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排名第六,2019 年的开采量为 4.3 亿吨,仅占全球份额的 5% 以上。由于全年需求减少,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0 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将下降 8%,无论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是到 2035 年达到每年 6.7 亿吨。
202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稳中有升——同比增长0.9%,总产量达到了38.4亿吨。其中,有两大省份的煤炭产量超过了10亿吨,分别是:山西省(达到了10.6亿吨,增长8.2%)、内蒙古(约10.01亿吨)。
时隔四年,山西省再度成为第一:
据报道,在2016年之前,山西省曾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煤炭开采省份。到了2016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提升至8.38亿吨,超过了山西省(约8.16亿吨),成为中国煤炭产量“新的冠军”。
之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即内蒙古连续四年超过山西省,稳居全国煤炭产量第一名。但由于疫情的困扰,到了2020年内蒙古煤炭的产量出现了7.8%的缩减——由2019年的10.35亿吨,降至当前的10.01亿吨。
与之相比,山西省却更早地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供需的平稳增长。尤其是2020年冬季气温偏低。全国各地的煤炭需求大增,山西省为了保证全国用煤的稳定供应,加大了煤炭的开采力度和对外运输力度。
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约为全球51%:
与我国经济较早复苏态势不同,全球煤炭产量却因为疫情导致的需求下滑出现了减产——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约为74.38亿吨,同比缩减6.5%。除中国外,俄罗斯、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国、印度、美国等国煤炭产量预计都将下滑。
2020我国煤炭产量为38.4亿吨,全球总量是74.38亿吨,即我国的煤炭产量全球占比高达51%,已经超过了“所有外国”。同时,南生也注意到:整个2020年,全国共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
不仅如此,2020年我国进口的煤炭总量还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继续稳居全球煤炭的最大进口国地位。
中国是全球产煤大国,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为38.4亿吨,较2019年减少了0.06亿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在30个省区市,主要分布在华北盆地、华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伊犁盆地、塔里木盆地、海拉尔盆地群、二连盆地群等9个盆地。
近年来,中国煤炭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17-2020年中国原煤日均产量不断提升,由2017年的1015.7万吨提升至至2020年的1135万吨。
中国煤炭产量分析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中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稳定。
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焦炭是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比重逐年增加。
2020年中国焦炭产量为4.71亿吨,较2019年产量基本持平。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尽管我国的煤炭产量已占世界的1/3,但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2020年中国煤炭进口为3.04亿吨,较2019年的3亿吨同比增长1.5%。
排在榜单第四至第十位的分别是新疆、贵州、安徽、河南、山东、宁夏和黑龙江,排在榜单前十位的省份在2021年累计原煤产量达382847.4亿吨,上榜的24个省份全年产量达407136亿吨,排名前十的原煤产量占原煤总产量的94.03%。
2021年全国各省区原煤产量排行榜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
序号 地区 2021年累计 去年同期累计 同比增减% 2021年12月当月 去年同期当月 同比增减%
全国 407136.0 388793.0 4.7 38466.8 35881.7 7.2
1 陕西 119316.2 108023.8 10.5 10309.0 9806.6 5.1
2 内蒙古 103896.1 101181.8 2.7 10688.1 10023.1 6.6
3 陕西 69993.8 68178.8 2.7 6516.1 6254.5 4.2
4 新疆 31991.9 27048.4 18.3 3328.6 2512.7 32.5
5 贵州 13120.0 12192.4 7.6 1421.4 1255.3 13.2
6 安徽 11274.1 11084.4 1.7 963.2 953.1 1.1
7 河南 9335.5 10557.7 -11.6 828.6 892.2 -7.1
8 山东 9312.0 11080.2 -16.0 795.9 824.4 -3.5
9 宁夏 8632.9 8151.6 5.9 736.3 706.2 4.3
10 黑龙江 5974.9 5541.1 7.8 537.4 560.5 -4.1
11 云南 5796.0 5341.9 8.5 648.5 573.0 13.2
12 河北 4641.01 4974.7 -6.7 373.8 400.0 -6.6
13 甘肃 4151.1 3860.5 7.5 393.7 324.7 21.3
14 辽宁 3087.7 3125 -1.2 260.8 251.7 3.6
15 四川 1907.2 2123.9 -10.2 202.7 120.8 67.7
16 青海 1109.2 1092.1 1.6 127.2 83.0 53.3
17 江苏 934.3 1021.9 -8.6 72.1 65.4 10.4
18 吉林 875.3 992.9 -11.8 92.5 67.6 36.8
19 湖南 723.4 1052.2 -31.3 73.8 82.0 -10
20 福建 540.7 655.6 -17.5 47.1 60.1 -21.8
21 广西 279.7 266.6 4.9 28.8 23.8 21.2
22 江西 213.4 284.8 -25.1 17.9 25.1 -28.7
23 湖北 29.7 21.3 39.6 3.3 2.8 21.2
24 重庆 0.0 939.4 0.0 0.0 13.0 0.0
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产煤10.9亿吨,其中发电用煤仅占12%。
当环保节能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时,火电行业在“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
至2010年底,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60%以上。火电行业的“上大压小”也推动了电站锅炉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此外,循环流化床、IGCC等清洁煤技术逐渐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推动了CFB锅炉与IGCC气化炉的发展。
相关概括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的火电电源建设,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火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