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万合汽车电子技术学校怎么样各个方面
你好,汽车技术适合初中毕业的学生,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喜欢一技之长,喜欢汽车,喜欢用技术养家糊口的学生,所以三包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毕竟家家几乎都有车了,也提高了保有量,国民经济也提高了,家庭买车也是很方便的事情了,有销售就得有售后,售后市场很大,发展空间很大,可以来沈阳万通汽车学校,实地考察,地址在沈阳市铁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号街五号路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始建于1949年11月,前身是双鸭山矿务局工业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座落在一个兼有大煤田、大粮仓、大森林、大湿地,集煤炭、电力、化工、钢铁等产业为一体的风光秀美的新兴工业城市——双鸭山市。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学院以培养“思想品德好、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质量立校、特色办校、立足煤炭、服务社会”为办学方向,以“学生第一、实践第一、就业第一”为办学理念,为煤炭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黑龙江省煤电化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省职业教育进园区入企业先行试点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煤炭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煤炭职工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黑龙江省培训机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单位。并与 北京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目前,学院以高等职业(大专)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辅,兼有在职研究生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成人中专教育、远程教育职能,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存,全日制教育与函授教育共济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设有“五系五部一站两中心”,即采矿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矿物加工系、安全工程系、基础教育部、中职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部、艺体教育部、师范教育部、职业技能鉴定站、继续教育中心和安全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399人,其中,国家行业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1人,双师型教师49人。外聘教师100余人。设有煤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矿物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安全技术管理、数控技术、学前教育等33个专业。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矿物加工技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被列为省级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建有4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与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等73家大型企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科研成果显著,研发的“矿用隔爆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装置、微型电机车直流交换器、瓦斯闭锁发爆器、动力电源双闭锁发爆器、锂电矿灯充电系统等5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国家标委会组织的《MT221-2005煤矿用防爆灯具煤炭行业标准》的修订,参与国家《煤矿安全规程》的修订。
学院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现已与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长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开滦集团、吉林珲春矿业责任有限公司、山东淄博矿业集团、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有限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国1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煤炭行业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管理人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在有3个校区,分别为:阜新校区、玉龙校园校区和葫芦岛校区
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校区
地址:中华路47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早在建国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
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玉龙校园校区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玉龙路附近。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96年4月, 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2000年,原阜新工业学校、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和辽宁省财政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1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共建学校。
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
地址:龙湾南大街188号。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其中阜新校区占地1900亩、葫芦岛校区占地2340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简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1958年,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鸡西矿业学院和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调整,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96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1999、2000年,原阜新工业学校、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和辽宁省财政学校先后并入学校。现设有25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在册学生3.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2.6万余人。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辽宁工大人秉承“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创造了辉煌业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获批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院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成为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现已成为以工为主,工、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突出,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
辽宁工大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习生活环境幽雅。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其中阜新校区占地1900亩、葫芦岛校区占地2340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3座现代化图书馆分布在三个校园,馆藏图书(电子图书)近290万册,各类数据库60余个,中外文期刊16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CA)来源期刊、荷兰(Scopus) 来源期刊、美国EBSCO来源期刊、美国(Ulrichweb)来源期刊,俄罗斯(AJ,VINITI)来源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葫芦岛校区,中华路校园地址为阜新市中华路47号、玉龙校园地址为阜新市玉龙路88号、葫芦岛地址为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简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1958年,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鸡西矿业学院和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调整,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96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1999、2000年,原阜新工业学校、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和辽宁省财政学校先后并入学校。现设有25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在册学生3.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2.6万余人。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辽宁工大人秉承“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创造了辉煌业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获批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院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成为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现已成为以工为主,工、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突出,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
辽宁工大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习生活环境幽雅。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其中阜新校区占地1900亩、葫芦岛校区占地2340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3座现代化图书馆分布在三个校园,馆藏图书(电子图书)近290万册,各类数据库60余个,中外文期刊16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美国(CA)来源期刊、荷兰(Scopus) 来源期刊、美国EBSCO来源期刊、美国(Ulrichweb)来源期刊,俄罗斯(AJ,VINITI)来源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辽宁工大高举地矿特色旗帜,走特色发展之路,拥有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传统学科。建有矿业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含17个授权领域)、会计、公共管理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本科重点支持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大力推进“专业+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产生了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2018年,学校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进一步推进“专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人才。
辽宁工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84人,高级职称教师874人,中组部1人,*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5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二级教授26人。1名教师被确定为国家人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6名教师被确定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一批教师分别被确定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各类学会与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
辽宁工大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太阳石精神”和应用创新能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校先后有80余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5%以上,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广大毕业生以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特点,赢得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先后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获批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辽宁工大积极转变科技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立足辽宁,面向全国,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地矿行业发展,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打造国家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1个煤炭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8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 ”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3500余项,24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先后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矿山灾害治理、安全技术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在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结构分析与预测、全球卫星导航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算法、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等许多研究领域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连续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多次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组织奖”先后举办国际测绘与地球空间信息研讨会、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技术国际研讨会、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前沿技术高端论坛、第35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2017国际智慧矿山创新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等近百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知名度。
湘潭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在改革开发初期国家为了能够培养新兴教育人才,发展优秀高校,重点扶持了一批大学,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经过综合的评估选出的88所高校,这些高校都是在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批大学,因此得到了国务院的特殊关照优先发展。
如今已经离评定重点高校过去了40年,这些大学的发展差异却逐步增大,有些发展得风生水起,名校的身份依然存在,有些则混得默默无闻。其中混得最惨的4所高校是湘潭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创办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它的年份在我国的名校里面历史并不算悠久。湘潭大学是伟人提倡创办,号召了全国各地有名的企业来建设支援,我国很多著名的教授都在这里任教过,资源十分好,所以湘潭大学的起点非常高了,在1978年的适合就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但现如今湘潭大学就混得远远不如当年了,发展非常缓慢,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得到国家扶持的情况下也没能成为211或者双一流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大不如前。
二、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以前是山西农学院,是历史上一所非常有名的高校,但是它的位置较偏,位于山西省太谷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吸引力。当年是包分配政策,地理位置对大学的影响力比较小,但如今大学生需要自己来找工作,地理位置的影响就很大了。如今的山西农业大学已经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高校,基本上都是二批招生,知名度也很低,逐渐被很多学生忽视,相对比其他受扶持的大学而言可以说是混得非常差了。
三、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前身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寨农学院,当年学校的农作物实力非常强,在各个省份培养了非常多的农业型人才,但现如今江西农业大学的排名靠后,已被很多省内的其他高校超越,而且农林类的学校本身不太受当今的学生欢迎,因此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在本地也是属于二本招生了。
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当年唯一一所煤炭类学院,曾经是属于煤炭部,实力非常强悍,曾经被称为当年的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是当年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之一,可是没想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却沦为了普通本科,因为煤炭行业的衰落,导致优势是煤炭行业的学校受到国家及企业的冷落,因此退步也很严重。
以上4所高校的实力都退步得很严重,也可以说是混得最惨的全国重点大学。如果能够给予政策,给予一定的资源,相信他们还可以重新发展起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本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辽宁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通常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不是辽宁考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二本大学。
注:教育部门并没有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学校有28个教学单位,开设116个本科与高职专业(其中本科专业68个 )。至“十五”末期,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拥有工、管、理、经、文、法、农、教育、艺术等多个学科。
扩展资料: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建于1949年,原名阜新矿业学院,在六十年代初期经院校调整,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是原煤炭工业部隶属的两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全国煤炭企业前7名中的多位总经理或董事长毕业于此,学校素有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
学科建设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1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不是国家重点大学,是普通类一本院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建于1949年,原名阜新矿业学院,在六十年代初期经院校调整,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是原煤炭工业部隶属的两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素有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学校由辽宁省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先后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
1958年,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鸡西矿业学院和辽宁煤矿师范学院。
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调整,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
1996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1999、2000年,原阜新工业学校、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和辽宁省财政学校先后并入学校。现设有25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在册学生3.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2.6万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积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全国200所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学校又成为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已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拥有工、理、文、管、经、法、农等多学科,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现设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葫芦岛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经济学院等18个院系、74个本科与高职专业。目前,在册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2.5万余人。
辽宁工大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习生活环境幽雅。学校建有阜新校区和葫芦岛校区,占地3260亩,校园内古朴、典雅的建筑鳞次栉比,校舍建筑面积78.4万平方米,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1.3亿元。一万二千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CSTA 和EI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首批进入中国核心期刊。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辽宁工大以前瞻的意识,站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分级管理、重点建设”的方针,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目前,学校不仅拥有一批基础厚、实力强的传统学科,也拥有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建有矿业工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已形成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一流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辽宁工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加强中青年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56名,拥有双聘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具有或正在攻博士学位134人;1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师荣获全国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一批教师分别被确定为省部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以培养政治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心理体魄健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有23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家、省部组织的课程统考和教学质量检测及各类大赛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5%以上,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广大毕业生以思想文化素养较高、基础专业知识扎实、埋头苦干富于创新的特点,赢得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1999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做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调整科研主攻方向,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的贡献力,特别是为阜新经济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863 ”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20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及市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学校在矿山灾害治理、安全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械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在矿区开采沉陷治理、“三下”采煤、冲击地压的预测与防治、地质动力区划、石油开采等许多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成功参加了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先后荣获大会优秀成交奖、优秀组织奖。
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美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非比陀利亚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秋田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专家、学者、留学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外籍教师和专家为学生上课,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数十项科研课题。学校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越南矿业学院共同开办了“2+2”、“3+1”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德国克劳斯达尔技术大学签定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
辽宁工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机械设计大奖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学术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每年都有10余项学生发明专利问世。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我校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在全国第五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学生获辽宁赛区冠军;在1999年辽宁省“凤祥杯”首届大学生电视辩论赛上,学校代表队获得了冠军;在“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参赛队伍分获辽宁赛区一等奖和三等奖;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荣获优胜奖;在全国大学生软件之星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第三名;在近几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上,有20余项作品获奖。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2000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2005年,学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精神文明办、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6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光荣称号。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学校以其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多次被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优良学风校”荣誉称号。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向国家输送了6万余名各类人才,广大毕业生遍布国家经济建设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管理人才和著名专家、学者。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辽宁工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情怀、创新的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办成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社会贡献大、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