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国家对煤的政策

瘦瘦的薯片
英俊的绿草
2023-02-13 15:29:09

国家对煤的政策

最佳答案
沉默的高山
风趣的羊
2025-07-06 05:45:25

法律分析:第一条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 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 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 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 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 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 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第八条 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生产、运输、需求的衔接,促进总量平衡,形成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煤炭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四条 国家对煤炭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五条 国家依法保护煤炭资源,禁止任何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

第六条 国家保护依法投资开发煤炭资源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家保障国有煤矿的健康发展。国家对乡镇煤矿采取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实行正规合理开发和有序发展。

第七条 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最新回答
隐形的夏天
傲娇的香菇
2025-07-06 05:45:2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劳动保护,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国家对煤矿井下作业的职工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聪慧的便当
受伤的乌龟
2025-07-06 05:45:25
“四条路子”的主要内容:

一是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破除制约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多地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促进粗放式、被动性增长向集约式、稳健性增长转变,拓展和创新能源产业,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体系,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使我省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老工业基地增创新的优势。

二是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永续发展为计,为子孙后代着想,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掘弃不顾资源环境生态代价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三是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更加重视维护公平正义,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在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摆脱资源依赖性和思维封闭性对发展的影响,改变内陆省份扩大开放难有大作为的消极心态,树立开放理念、弘扬开放精神,创优投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外向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用大开放促进新发展新跨越。

走出“四条路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在产业、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实现三个方面的跨越。

一是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

我省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大省。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7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85亿多吨,外调近60亿吨。可以说,山西煤炭工业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力地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粗放式开采煤炭,也确实积累了许多问题,留下巨额的历史欠账。

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其实质是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跨越,关键是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同时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做好煤炭这篇文章,当前要做好国家确定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促进煤炭产业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要统筹做好行业管理、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煤矿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等各项工作,建立和形成五个机制,即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务实高效的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构建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援助机制,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尽快步入资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煤化工,也就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山西不发展煤炭是不行的,但仅仅挖煤也是不够的。必须以煤炭为依托向下游产业延伸。在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发展的同时,要立足现有基础,结合资源分布和环境容量,大力发展以醇醚燃料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比如,醛类、醋酸、二甲醚、煤基合成油、1 - 4丁二醇等等。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有化工、煤炭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同业聚集、产业链延伸和循环经济为纽带,发展煤化工业园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新上一批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煤化工项目。到2010年,全省煤化工产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的煤层气、煤制油发展潜力也比较大。我省是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资源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储量的1/3。在六大煤田中,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分别为6.85万亿立方米和2.84万亿立方米,占全省煤层气资源总量的93.26%,是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两大战略重点。从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开采条件和资源品质来看,我省煤层气资源有着分布集中、埋藏浅、可采性好、甲烷含量高(大于95%)等特点,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优势。

煤制油是另外一个战略重点。目前国内煤制油项目开工建设的企业有神华集团、山东充矿集团、内蒙伊泰集团和我省的潞安煤矿集团、晋城煤业集团。其中,神华、充矿、潞安集团的煤制油项目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示范项目,晋城和伊泰的煤制油项目是省级发政委立项的示范项目。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项目是间接液化项目,主要产品为柴油、石脑油及少量混合醇燃料,生产规模16万吨,2008年建成投产;到2010年达到产业化规模以后,产能将达到每年260万吨;到2015年,每年产能将达到520万吨,利税可达80亿元。晋煤集团在初建10万吨规模的基础上,将发展为300万吨的规模。

二是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

我省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重要产业不仅有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和焦炭工业等能源产业,还有冶金、机械等非能源产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不锈钢为主的钢铁,以氧化铝、电解铝为主的铝业以及镁业、机械装备等产业在我省都有很好的基础。不锈钢从“十五”初期的不到2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300万吨产能;铝业南有河津、关铝、振兴集团,东有阳泉铝业、兆丰铝冶,中有太原新东方,北有晋西北铝业;镁业方面,主要有运城、大同、太原三大镁业基地,全省现有产能在50万吨左右;机械装备方面,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油膜轴承、内燃机牵引电机、细纱机等30多种装备机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但是,这些产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才能有效提高附加值,并摊薄消耗、稀释污染。钢、铝、镁,要向下游钢材、铝材、镁合金及其压铸造件等发展;机械装备业,要充分整合资源,联合协作,积极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重点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带动作用大的整机产品和成套设备,要大力发展煤机成套设备和重机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环保机械等方面的优势产品;材料工业方面,要依托资源优势,注重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陶瓷材料、纤维材料、高端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发展回转窑干法生产水泥、高标号特种水泥等。

三是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如前所述,山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和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首先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效益;其次,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文化积淀、自然风情、红色景区开发为重点,建设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企业,并做好旅游相关产业的开发;第三,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就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舆论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省形成文明进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把加强公益文化事业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途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传媒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希望你能够找到答案

独特的自行车
热心的铅笔
2025-07-06 05:45:25

煤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兖矿能源(600188)、中国神华(601088)、晋控煤业(601001)、陕西煤业(601225)、山西焦煤(000983)、中煤能源(601898)、华阳股份(600348)、山煤国际(60054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量、销量、市场规模、市场份额、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定义

煤炭是指植物有机质伴随地球地壳运动,经堆积、沉积、压实等过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缓慢碳化反应所形成的黑色或棕黑色具有可燃性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等。煤炭是冶金、煤炭、医药、建材等领域主要原材料,是供热、发电等领域主要燃料。

煤炭行业指从事煤炭开采、洗选、分级生产活动的行业。国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山西、内蒙等地煤炭产量对全国煤炭总供给的影响显著。

按照煤炭的属性和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无烟煤、烟煤以及褐煤。

2、产业链剖析:大型能源集团前向一体化布局,下游主要应用于四大行业

煤炭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掘进机等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中游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主要煤种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含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以及建材行业四大类行业。

从参与企业来看,上游包含华科电气、双环、圣亚机械等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国家能源、阳泉煤业、兖州煤业等企业,大型能源集团亦布局上游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包括国家电投、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处于高质量发展期

我国煤炭的有序发展可追溯至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后由国家规划发展,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煤炭行业逐渐实现市场化。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基于能源转型的需求,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鼓励智能化与清洁化发展

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矿山安全监察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煤炭行业历年的发展目标、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建设、煤炭的清洁与智能化利用等方面:

2021年6月,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配套颁布《煤炭工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地质勘查指导意见》、《煤炭工业“十四五”基本建设的指导意见》等13个文件。

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逐年精简

依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2013-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行业主题数量规模逐年精简,到2020年,煤炭行业的规上企业数量下降至4331个。

2、我国煤炭行业供需缺口近年来有所缩小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20年,我国原煤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原煤产量下降至近十年最低点,为34.1亿吨,主要由于煤炭行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9.0亿吨,基本接近顶峰时期的产量。从我国煤炭的消费量来看,2001-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40.4亿吨,同比上升0.5%。整体来看,近十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稳定在40亿吨左右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炭的供需缺口正在逐渐的缩小。

3、我国煤炭市场规模呈波动态势

2021年3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披露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情况。具体来看,2015-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保持在2万亿以上的水平,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几年能源结构转型所致。202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为20002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资源富足区生产企业集聚

从我国煤炭产业链生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煤炭产业链中游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和内蒙古地区,贵州。山西和内蒙古是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的省市,贵州是南方地区多煤的大省。我国煤炭行业相关企业的分布与资源分布情况一致。

注:颜色越深代表相关企业数量越多。

从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的分布数量基本与我国煤矿资源的分布一致,以贵州、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企业数量为最。从上市企业情况来看,山西省的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有山煤国际(600546)、晋控煤业(601001)、华阳股份(600348)、潞安环能(601699)、兰花科创(600123)、山西焦煤(000983)等上市企业北京含有昊华能源(601101)、中煤能源(601898)、中国神华(601088)等龙头上市企业。

2、企业竞争:中国神华在产量与市占率方面位列第一

从产量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神华的产量占比达到7.5%,是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中产量前列的龙头企业。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的占比均在3%以上。

注:占比依据企业煤炭业务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而得。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神华占比为6.9%,排名前列,中煤能源以5.7%的份额排名第二。

注:市场份额依据企业煤炭业务收入占全国规上煤炭企业收入的比重而得。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优质产能释放

从我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的文献数量来看,智能化占比超过1/3,且随着政策的重视程度提高,各大生产地均在布局智能化工作面。另外,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期,响应“3060”双碳政策的号召,煤炭行业逐渐向“绿色低碳”转型,带动优质产能发展,淘汰劣质产能。再者,近年来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基准价+上下浮动”的煤炭市场价格长效机制,我国煤炭售价弹性或逐渐趋弱。

2、未来煤炭规模有望接近21500亿元

依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我国未来煤炭消费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另鉴于中短期煤炭作为电力、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行业不可替代的燃料和原材料,预计到2027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规模接近215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