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煤炭价格走势如何?是上涨还是继续下滑?
(一)宏观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世界经济仍在调整分化,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国内经济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投资、工业下行势头仍在延续,传统动能持续减弱,市场需求总体不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预计2016年经济运行可能比2015年更加困难。
(二)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据电力行业数据,预计2015年底发电装机超过14.7亿千瓦,其中水电3.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35%,两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挤占电煤消费的空间。
(三)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可能还将下降。受全社会用电低速增长(预计2015年用电增速1%左右,2016年增速1-3%)及非化石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的影响,火电增速可能还将下降,预计2015年火电发电利用小时可能降到4400小时,比2014年下降300小时,2016年可能进一步下降到4150小时。另外,钢铁和水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已经基本达到峰值,需求都已出现下降。煤炭消耗可能进一步下降。
(四)国内煤炭产能仍将过剩。2006年以来,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6万亿元,新增了大量产能。目前全国煤炭产能超过40亿吨,在建项目规模10.7亿吨,这些产能将加剧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
(五)煤炭进口的压力仍将存在。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降,国际煤炭市场整体宽松,国际煤价可能还将低位运行,特别是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实施,《中俄煤炭合作路线图》的继续实施,进口量可能增加。
(六)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改变了传统的煤炭运销格局。一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加快发展。截止到目前,中国已建成了9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另有7条在建。二是铁路运输能力继续增加。新增铁路运能10亿吨以上,进一步加大了晋陕蒙和新疆等地区煤炭外运能力。三是港口转运能力不断增加。环渤海五港(秦皇岛、天津、黄骅、曹妃甸、京唐)现有吞吐能力6.3亿吨(2014年实际发运煤炭了6.1亿吨),还有3.4亿吨能力正在建设中。中国煤炭传统的运销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有的区域煤炭销售格局正在被打破,区位优势和煤种优势的差异越来越小,“市场一体”、“价格趋同”的特征正在形成,开采成本优势日益凸显。
总的来看,2016年中国煤炭市场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煤炭消费可能将继续下降,市场预计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价格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由【易煤网】为您回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煤炭价格继续维持下跌态势。原本传统的用煤高峰季也未出现煤价大幅反弹。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截至12月23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为372元/吨,而去年同期为525元/吨,降幅达29%。
根据《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建议,“十三五”末中国应该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将煤矿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390家压缩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近半煤炭企业将淘汰出局。
据中国煤炭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11月份,国内煤炭业有49起并购,较2014年的31起多出58%。
11月份国内主产矿区动力煤和炼焦煤亏损面按矿井个数来看分别达到91%和 95%。而煤炭行业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为27%、40%和73%,集中度相对较低。
煤炭行业产能淘汰、兼并重组正在进行中,但远远不足以抵消行业的下滑趋势,重组转型措施仍需加码。兼并重组将成为2016年煤炭行业的趋势所向。
2016年煤炭市场走势将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一是宏观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二是非石化能源加速发展。三是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可能还将下降。四是国内煤炭产能仍将过剩。五是煤炭进口的压力仍将存在。六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改变了传统的煤炭运销格局。
今年以来,供需矛盾愈加突出,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更加严峻。
对2016年产运需衔接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加强总量控制,二是努力稳定价格,三是确定好年度合同量,四是加强行业自律。
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新一届政府加强对环境及节能降耗的要求,要求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们假设“十三五”期间GDP增速6.5%,能源消费增速2.5%,进行能源消费结构测算,预计到2016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下降3%,消费总量达到33.79亿吨,占比61.6%;到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35.66亿吨,占比58.91%。
火电装机增长低迷和钢铁产能淘汰,造成电煤、炼焦煤需求疲弱:国家为了实现节能环保,加快电力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对清洁能源给予了巨大的政策倾斜,促使了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不断上升。预计2016年全年全口径发电量5.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火电发电量占比71.89%;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降速有所放缓,预计18.79亿吨,同比下降3%。另外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严重,产能淘汰未来五年将会成为常态,将不断抑制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需求。预计未来五年粗钢产量将会逐年小幅下降,考虑工艺改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等因素,未来五年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将呈现逐年小幅下降的态势。预计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耗煤总量为6.74亿吨,同比下降3.3%;2016年耗煤总量为6.51亿吨,同比下滑3.5%。
煤价持续底部徘徊,行政去产能加速:整体看下游补库存意愿不强,而煤炭企业库存高企,煤炭价格承压,作为先行指标的国内海运费近期虽然有所反弹,但是势头并不强劲,揭示国内煤价短期内难以实现强势反弹,国内煤价在2016年仍旧会长期保持底部震荡徘徊的态势。而在煤炭企业大面积亏损,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帮助煤炭企业脱困办法调研,包括煤矿关闭退出,职工分流等措施,预计2016年行政去产能将会更大范围实现,中小煤矿加速退出市场。
(一)煤炭兼并重组将成趋势
根据政府调研、行业协会统计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分析数据,目前我国煤炭产能基本在40亿吨,在建产能11亿吨,这51亿吨产能的背后是煤炭消费增速的不断回落。当前化解产能工作要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建立淘汰落后机制。此外,煤炭行业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为27%、40%和73%,集中度相对较低,兼并重组将成为2016年煤炭行业的趋势所向。
(二)煤炭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当前煤炭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煤炭的安全开发、洁净生产、深度加工仍面临诸多问题。煤企转型迫在眉睫,必须十分谨慎,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选准转型方向,一定要做好市场需求、技术储备、人才培养、销售网络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绝不可盲目转型,以免转型不成反拖累主业,造成更大的困难。
(三)退出机制要完善
截至2015年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跌至370元/吨,但2015年初则是525元/吨。面对煤炭行业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曾王显政表示,目前煤炭工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煤矿退出机制政策建议的初稿,其中将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各产煤省要制定煤矿退出机制的具体政策和确定退出的规模,而这也将成为各省考核机制中的一部分。
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根《时代周刊》报道称,该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截止发稿就300亿资金如何分发等问题,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标准。煤炭企业退出机制也将成为2016年煤炭行业的一大趋势。
煤炭价格最高是2016年。
2016年,煤价疯长的3个阶段。受到国家276去产能政策、汽车超载超限政策、降雨季节以及煤矿安全检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经历了三次狂飙式上涨,分别是在2016年5月、9月、12月。最高突破600元/吨。
简介
春节前夕,为了保障春节过后煤矿正式生产之前的正常运行,许多下游用户大量补充库存,这使得煤炭价格一直处在高位水平。2017年3月份,“两会”召开,所有煤矿迎来新一轮的检查,神木地区炮采煤矿全部停产,部分国有大矿也实行自检自查,停止生产。
一时间,煤炭产能骤减,又出现了煤矿关闭、煤场没煤,拿着钱买不到煤的情形。煤价又经历了新一轮的涨潮,两周之内累计上涨61元/吨。
10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8354万吨,同比增长1.5%。1-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285279万吨,同比增长4.8%。
10月,陕西生产原煤5004.73万吨,同比增加554.03万吨,增幅为12.45%;1-10月,陕西累计生产原煤43589.62万吨,同比增加7020.98万吨,增幅为19.20%。
此外,前三季度内蒙古原煤产量68066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6.3%,同比增长12.8%;山西原煤产量64184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4.8%,同比增长7.5%;陕西原煤产量41294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15.9%,同比增长12.2%。
三省区上半年生产原煤17.35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67%。随着国家层面有步骤地释放优质产能,全国煤炭供应形势逐步宽松。
二、大秦线沿线港口库存居高不下
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秦皇岛港口煤炭库存呈稳步回升的态势。截至11月8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虽受大秦线检修影响有所回落,但库存依然处于高位,较去年同期回升270万吨,涨幅达63.16%。
1-9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发运煤炭5.44亿吨、同比增加7580万吨、同比增长16.2%。
9月下旬以来,随着国家发改委的保供应政策显效,铁路总公司、太原铁路局加大调运力度,日均装车高位运行,日均运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秦港方面也高效接卸,港口日均卸车稳定在8000车以上,对港口煤炭场存形成了明显的补充。
三、港口贸易商抛货情况逐渐增多
近期由于沿海电厂耗煤量持续下滑,库存量明显提升,加之长协煤保供以及对后市预期偏悲观的影响下,整体终端对市场煤采购积极性不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实际交易较为冷清。
港口贸易商抛货情况逐渐增多,不乏有一些低价货出现。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终端接货也会带一部分预期来出价,所以整体还盘接货价格压得很低,报还盘价差较大,实际成交稀少。
进口动力煤市场也非常冷清,报盘和询盘都比较少。由于外矿当月可售货源不多,多数货量在贸易商手上,离岸报价相对比较坚挺,然而由于中国国内煤价开始走弱以及进口煤减少等因素影响,下游观望增多,需求明显减弱,进口贸易商也有开始抛货的情况,另外国际海运费也有下降,使得进口煤到岸价较前期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四、供暖季需求不佳
10月份沿海六大电厂平均日耗、库存均呈回落的态势。当月沿海六大电厂日均库存量为1032.00万吨,较上月回落30.01万吨,环比跌2.83%,日均耗煤量为63.64万吨,较上月回落7.54万吨,环比跌10.60%。
数据显示,2017年9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5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环比下降12.2%,其中,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362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15.94%。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发电用煤需求随之走低,六大电力集团沿海电厂日均耗煤不断下行,库存不断攀升。截至11月3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为1235.85万吨,日耗煤量为49.3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恢复至24天,目前下游电厂随着日耗的走低,采购积极性减弱,助推港口煤价进一步下行。
五、限产或停产影响
环比来看,9月份除水泥产量略有增加外,火电、生铁产量增出现下降。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在采暖季前(11月15日前),“2+26”城市完成72台机组、398万千瓦的燃煤机组淘汰,淘汰的燃煤机组要实现电力解列或烟道物理割断。
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多个行业在采暖季将错峰生产。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务,水泥、砖瓦窑、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下游限产、停产之下,对煤炭需求会有减少。
六、政策调控防止“煤超疯”
国家相关部门为稳煤价提前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包括释放产能、监管煤价、推进中长协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等,有效的控制了市场的炒作因素。而11月神华长协价格出炉,年度长协价格较上月降了3元/吨。
通过对比了近四年的煤价走势。明显看出,2014、2015年煤价持续走低,2016年下半年煤价疯涨,今年煤价虽有波动,但波幅小于去年,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上涨也较去年提前了一月。
后期,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晋陕蒙等主要产地煤炭供应稳中趋升,供应偏紧局面将得到缓解,整体供应趋于宽松。需求来看,虽然临近冬季用能高峰,但下游电厂日耗回落明显,加之供暖期错峰生产影响,需求预期并不乐观。
受供应趋于宽松影响,预计后期动力煤将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价格下跌趋势将继续蔓延。
“易煤网”为您解读:大卡是煤炭行业常用的术语。含热量为1000卡的1千克煤炭相当于0.143千克标准煤。中国惯用的热量单位卡20℃,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