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1949年中国煤炭产量

凶狠的墨镜
义气的唇膏
2023-02-13 14:06:16

1949年中国煤炭产量

最佳答案
含糊的中心
单身的往事
2025-07-08 02:22:25

旧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缓慢,到1949年,煤炭的产量仅3000多万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前的1952年,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57年,产煤 1.31亿吨,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3年国民经济调整巩固,至1965年,全国煤产量为2.32亿吨。

最新回答
积极的可乐
飘逸的汽车
2025-07-08 02:22:25

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万吨,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30家,其中国有企业23家,规模在前14位的国有钢铁企业有:河钢集团(4774万吨)、宝钢集团(3494万吨)、鞍钢集团(3158吨)、首钢集团(2855吨)、武钢集团(2577万吨)、山东钢铁(2.480,-0.02,-0.80%)集团(2169万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880万吨)、渤海钢铁集团(1626万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1542万吨)、本钢集团(1499万吨)、华菱钢铁(5.060,0.24,4.98%)集团(1487万吨)、莱芜钢铁集团(1446万吨)、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399万吨)、包钢集团(1186万吨)。这次去产能效果如何,看看钢铁市场的强劲反弹就可以清楚的表明了!不过,这只是初步的成果,过剩的4亿吨产能还有很多没有拆除,所拆除的大部分都是市场已经淘汰了,关停的设备,下一步在市场好转的形势下拆除正在生产的产能才是真正的考验,那些民营钢铁企业虽然手续不全,产品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能源少交税费,但是能力超群能量巨大,在政策中可以辗转腾挪求得生存,而那些正规的国有企业反而会被化解掉部分产能。目前,我国钢铁12.6亿吨产能,8.5亿吨消耗量,1.4亿吨极限出口量,过剩产能2.7亿吨过剩产能。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刺激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拆除。

如意的硬币
冷艳的小猫咪
2025-07-08 02:22:25
人往哪里去?

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做好内部挖潜

政府做好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

去产能过程中,最棘手的难题是什么?采访中,几乎所有企业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职工安置。

煤炭、钢铁,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估算,此轮去产能,煤炭、钢铁系统分别涉及安置人员约130万人、50万人。产能降下来,人往哪里去?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四种途径:企业内部挖潜、转岗就业创业、允许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兜底。其中,后两个途径更重“保底线”,前两个方面则需各方主动作为。

内部挖潜 主要指企业依托现有资源

开辟一些新的就业岗位

“企业都要讲社会责任,不能把大量员工推向社会。再说,国企员工归属感很强,感情上不太容易接受被裁掉。”湖南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曹慧泉说,现在华菱2000万吨钢的产能用工有3万多人,未来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还需减去1万人。“绝大部分人员安置要由企业谋划出路,最主要的就是发展多元化非钢产业。 ”令曹慧泉稍感轻松的是,近年来华菱在钢铁主业外延伸产业链,逐步做大物流、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蛋糕,可安置不少职工。

“煤和非煤两篇文章都要做好,才能解决好就业、转岗的问题。”张有喜表示,同煤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目前发电厂、60万吨甲醇等项目已容纳数以万计的员工就业,非煤板块收入也已占到全集团的40%以上,“‘十三五’期间,力争60%的人员和收入来自非煤。”

相较之下

就业创业更需政府引导助力

“快递、专车、家政、电商等蓬勃兴起,第三产业占据了GDP半壁江山,为去产能提供广阔的就业转场空间。”王继承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政府做好社会保障、再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工作,对能大量创造就业岗位的新经济业态放松管制、鼓励创新 ,“特别在一些矿城钢城,主业不行了,其他行业没发展起来,尤其需要把吸纳就业能力大的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起来。”

卜昌森建议,企业也可主动与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业对接,帮助职工找岗位,“煤矿是要关停,但大量的非煤矿井也需要熟练工。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输出技术、设备、管理、服务来解决就业。”

除了企业、政府努力

作为就业主体的个体也需认清形势

“宁愿在矿上拿着800元的稳定月薪,也不愿到连锁超市一个月赚上2500元。”王继承在接触一些煤矿工人后发现,国企职工“铁饭碗至上”的就业观念依然较强,“当下需要员工摆正心态,把眼界放宽一些。”

“‘九五’‘十五’期间,我国也曾经历大量员工下岗。与那时5年下岗2200万人、10年下岗3800万人的规模相比,此轮去产能涉及面有限。”王继承表示,现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远远大于20年前,服务业扩张部分的就业空间远大于工矿产业过剩的冗员量,社会化就业服务机构力量较大,国有企业和中央财政的总体实力也较强,因此就业的空间比较大。“对再就业要有信心。”

钱从哪里来?

中央、地方、企业、金融机构

要发挥合力、扶优汰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撬动去产能进程,钱是绕不过去的关口。一方面,企业理当为其投资决策负责另一方面,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也可使结构调整更平稳顺当。

政策引导需要真金白银。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重点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目前,具体的操作办法还在制定之中。大方向上,将结合地方任务完成进度、困难程度、安置职工情况等因素,对地方实行梯级奖补。

“使用这笔资金,一要坚持绩效导向、解决关键问题,二要严格程序、保证公平透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为推进去产能,除了中央财政资金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挥合力

与筹措资金同样重要的课题

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一方面,要有所不为,坚决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宝贵资源,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输血维持生存,进行不公平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表示,政府在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和人员安置的基础上,要坚决停止对僵尸企业的各种财政、金融支持,促进这些产能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也要有所作为,为产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金融服务要有保有控。“银行一看你是做钢铁的,立马就失去了兴趣。”冶金工业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2012年开始,银行对钢铁的信贷政策整体收紧,抽贷很普遍,全行业企业普遍资金困难。对此,白景明表示,金融机构对那些主动进行技术改造、结构调整、能恢复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以及那些分流转岗之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员工,应该伸出援手,不应搞“一刀切”。

不良资产处置要畅通渠道

当前,钢铁煤炭企业债务高企,负债率普遍高于70%,全行业负债均超3万亿元。去产能,不良资产如何处置?专家表示,让危机企业都走破产清算的路子并不现实,应更多考虑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式给其留条“活路”。

所谓债转股,即债权人以债权方式出资、将债权转化成股权,从而“以时间换空间”,缓解负债企业的债务压力,经营好转后给原债权人更多回报。据了解,目前已有大型钢铁央企在筹备此事。“债转股可能给企业带来转机,但若操作不当也会成为去产能的障碍,关键在于看清行业中哪些企业是真正有前景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陈昌盛提醒道。

“运用债务重组等措施,既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能降低企业债务水平,让企业轻装上阵,让优势产能更好发展。”在曹慧泉看来,这背后正隐含着此次去产能的总体方向:按照市场规律抓大放小、扶优汰劣。

耍酷的机器猫
微笑的裙子
2025-07-08 02:22:25
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且产量巨大,去年的产量为30多亿吨,居世界第一。但是大部分为电煤,高等级的焦煤属于稀缺资源,由于煤炭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和西部,所以运输是中国煤炭供应的一大瓶颈,以上两点导致了中国进口煤炭的动力。从2008年开始,中国变为煤炭的净进口国,每年大概1亿多吨,大部分为电煤,有几千万吨焦煤。

天真的云朵
包容的服饰
2025-07-08 02:22:25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化解剩余库存、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

顺心的御姐
重要的裙子
2025-07-08 02:22:25
山西煤炭虽然起步早,开采量大,

但是太过度依赖煤炭资源。

1.量大质比一定优.

2.煤炭能耗高,重污染,国家不提倡。

3.当地人靠煤吃煤,坐等煤空,没有多元化发展。

4.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大。

拓展资料:

山西省煤炭发展现状:

1、山西,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源地之一,拥有非常悠久的人文历史。最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煤炭资源丰富,比如:大同等一些产地。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中国,现如今山西省是人尽皆知的煤炭大省。

山西煤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煤矿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矿井在山体中错落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1949年的3676处,经过大规模建设,到1997年达到最高峰10971处,伴随而来的是煤炭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经安全整治、整合重组和去产能等,减至2018年978处。2018年山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增长速度下降53.5%;至2019年有所增长,增长速度为19.5%。

2、煤炭生产情况

煤炭产量上,山西省煤炭从1949年的267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9亿吨,占中国煤炭产量的比率从8.23%增至25.2%,70年中有58年煤炭产量位居中国第一,2019年山西省原煤产量97109万吨。

3、山西省煤炭出口情况

2014年山西省煤炭出口量达到45万吨,为近几年来最高值,之后出口量下降,2018年山西省煤炭出口量只有0.9万吨;2019年出口量有所增长,出口量为7.1万吨。

山西省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按照“定量、稳价、提效”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合理控制产能,科学组织生产,科学调控产量,稳定煤炭价格,合理安排销售计划,加大煤炭销量,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保证煤炭供需平衡。

2.建立煤炭市场风险共担机制,全省煤炭企业实行同煤种、同区域、同流向、同价格机制,统一协调,加强合作,抱团取暖,坚决防止互相压价、内部竞争。

3.建立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对市场研判和日常运行监测,把握煤炭市场形势,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4.加强货款回收管理,以防造成死债和形成新的货款拖欠。

5.保证省内重点行业、重点用户用煤需求。

6.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开源节流,减少企业支出,增加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