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煤电106矿怎么样
天山煤电106矿,还是不错的,管理到位,工资也挺高的
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106煤矿
I 2 采区蹬空开采技术项目可行性 论证 咨询服务招标公告
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 “ 招标人 ” )就其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白杨河矿区 106 团煤矿 I 2 采区蹬空开采技术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项目进行国内公开询价,项目 建设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资金, 请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案例3 日、美钢铁业的竞争
日本钢铁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钢产量由1950年的500万吨,增至1980年的15000万吨。长期以来,美国的钢铁厂家一直以其高劳动生产率闻名于世,随着日本钢铁产业的崛起,美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过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仍领先于日本。当时,美国钢铁企业每万人小时平均产钢7吨,而日本只有5吨,但是此后10年日本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万人小时产钢9吨,而美国只有8吨。
钢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日本比美国高出2.5倍,但是每吨钢成本的工资含量日本为45美元,低于美国的47美元。美国的钢铁厂家从60年代初期就受到日本方面越来越大的威胁。日本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本国钢铁厂家的竞争能力胜过美国,日产钢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对美国钢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钢铁企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控制对日本钢铁的进口。
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何处?有人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低工资优势。日本钢铁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一直拥有相对于美国的低工资优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日元暴跌,日本职工工资平均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钢铁企业充分认识到并利用这一优势,注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二是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廉价原材料。日本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在70年代初,能源危机之前,原材料价格便宜,日本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优质而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仓库。
以上两个原因是否充分解释了日本钢铁企业的崛起了呢?
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实际已经丢失或减弱。从1957年到1975年,日本钢铁企业单位劳动时间的工资费用提高了8倍,而同时期美国仅提高了2倍,战后以廉价劳动力为武器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日本钢铁企业,原来的“武器”越来越不顶用了。为了维持日本钢铁企业的成长,只要有可以降低成本的机会,日本企业从来不放过。举例来说,5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均相继建成了一批容积为 2000立方米的高炉。10年以后,日本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容积超过5000立方米的超大型高炉,而美国新建的高炉没有一座超过4000立方米,且数量也不多。
1982年,日本的高炉600超过2000立方米,而美国超过2000立方米的高炉不足10%。从1951年到1970年20年间,日本钢铁界建成了12个从炼铁到炼钢流水作业的钢铁厂,所建成的钢厂在当时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美国在1951年后仅建成了两个从炼铁到炼钢流水作业的钢铁厂,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也小。美国新建的两家连续作业钢铁厂所生产的粗钢,仅占美国全年粗钢总产量的5%。而日本新建的12家连续作业钢铁厂所生产的粗钢,占日本全年粗钢总产量的75%以上。日本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再一个途径是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如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采用了纯氧顶吹技术、连续浇铸技术,在管理方面则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这两方面的技术都带来了大量的成本节约。
合理的生产布局是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的又一源泉。日本考虑到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特点,厂址选择倾向于靠近海港,不少工厂都建在海港内,以降低运输成本。例如,日本钢管公司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扇岛钢铁厂,即是建在人工造的小岛上。该小岛系从1971年开始填海而成。
石油危机之前,日本炼钢投人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石油价格成倍上涨后,日本钢铁企业立即着手改变能源技术结构,用煤炭代替石油并与采用新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从1974年到1980年,日本国内所有钢铁企业,全部实现用煤炭代替石油。日本企业为此花费了大量投资,但同时却建成了占全国生产能力80%的节能型连续浇铸系统。日本的炼钢能耗比欧美国家都低。
日本的钢铁企业在顺应环境的变化和不断提高企业和竞争能力方面,不愧作为日本和世界企业的典范。但是,由于全球性钢铁需求的下降,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加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日本的钢铁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对此作出反应,日本的川崎制铁公司、于1986年6月设立了“川崎技术研究”部门,从事新事业开发。该部门的方针为“制敌抢先”,只要能抢在其他企业之前上市的商品,都可能成为开发对象。川崎公司时常利用进习、研修方式改变干部的观点,强化其应变能力,如1984年的研修论题就是:“世界钢铁业的兴衰与公司的应对之策”。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1950年到1980年30年间,日本的钢产量:
A.提高了30倍B.增长了29倍
C.翻了30番 D.以每年1倍的速度在增长
2、日本在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12个钢铁厂的生产能力普遍比美国新建的钢铁厂大,说明日本钢铁业在追求:
A.降低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
B.降低钢铁生产的运输成本
C.钢铁生产的规模经济
D.钢铁生产的技术进步
3、以下哪种资源条件对日本钢铁业的发展约束最大:
A.自然资源B.劳动力资源
C.资本资源D.企业家才能
4、钢铁行业属于何种类型产业:
A.劳动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
C.知识密集型D.高新技术型
5、80年代初以前,日本钢铁业的竞争战略属于:
A.低价格战略 B. 差异化战略
C.海外市场集中化战略 D.新事业开发战略
6、全球性钢铁需求开始下降,说明世界钢铁业处于寿命周
期的哪一阶段:
A.成长期B.成熟期 C.衰退期 D.投入期
日本人把煤买去藏大海里�0�2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尤其是煤炭,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为保障其钢铁工业和电厂的正常运转,过去数十年中,日本有关方面一直千方百计确保进口煤炭的正常供应,甚至不惜付出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代价。日本煤炭的主要进口地为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美国。煤炭占日本全国一次能源总供给率的近18%。其中进口煤炭占日本一次能源总供给率的17.6%,国内煤炭占0.3%;而从2001年7月的长期能源供给量趋势预计,到2010�0�2年煤炭供给量可以达到占全国一次能源总供给量的19%,成为今后日本国内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给能源之—。�0�2�0�2�0�2�0�2�0�2�0�2中国是世界焦炭第—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焦炭产量和出口量都占全球的50%左右。由于运费占煤炭贸易价格的比重较大,中国对口煤炭出口有运距短、运价低的突出优势。日本的电力工业从中国进口动力煤每年占其所需的11%,每年进口约为2�0�2000万吨;炼钢用优质焦炭500万吨需从中国进口。近年来,日本迅速提高了从中国进口煤炭的份额。�0�2�0�2�0�2�0�2�0�2�0�21992年中国对日本煤炭出口仅为650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5.6%,到了1998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煤炭为�0�21�0�2228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9.7%。2001年上升到2�0�2565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16%。2004年则达到了22%。但是,由于中国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已出现煤供应不足的情况。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煤矿自身面临的开采成本也将加大,已经开始海底采煤作业。2004年以来,中国逐步降低煤炭出口退税,以优先缓解国内的煤电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各公司对日煤炭出口都在减少,但这并不足以威胁日本煤炭安全。�0�2�0�2�0�2�0�2�0�2�0�2目前,中国有煤炭出口权的企业有4家:中煤能源集团、神华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执行中日长期贸易协定只由中煤能源担当。�0�22004年上半年,虽然因价格问题中日煤炭长期贸易谈判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对于中煤能源来说每年近2�0�2000万吨的数量是—笔相当稳定的收入,中国对日煤炭出口在—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辟谣:从价格、质量和数量着手。价格:防渗透是世界级别难题,如果是用防渗水泥包裹,那成本会非常高昂;再加上打捞,破壳的费用,呵呵,好贵的煤啊。质量:如果用非防渗水泥包裹,海水会渗入煤炭,使煤炭大量含盐,用来发电毁锅炉,用来炼焦毁高炉。数量:日本进口中国煤炭大约3000万吨/年,除去消耗量,能“储存”的有多少?日本消耗煤炭1.5亿吨/年。如果中国能完全封锁日本,那这些储存的煤炭能干什么的?如果不能,那从其他国家增加进口就简单多了。还有啊,把煤炭扔在海里,就是把流动资金扔在海里,哪个企业那么蠢?这个造谣者的物理知识有待提高�0�2---日本人把煤买去藏大海里很喜欢一句话:凡事只相信一半是聪明,知道相信哪一半才叫智慧。
在距离日本长崎市15公里的大海上,坐落着一个外型酷似军舰的岛屿,名为端岛。岛上现在没有居民,但混凝土建筑物林立。端岛原先是一个荒岛,自然环境恶劣,时常遭受海浪和台风的侵袭。岛面除了鸟粪什么都没有。但1890年的时候,科研人员在该岛海底勘探到了许多矿藏资源。此时又正好赶上明治维新后的大扩张时期,海底矿藏的突然发现对一直以来资源能源供不应求的日本来说就是天降财宝。三菱公司立即投资该岛,在岛上建起了各种海底采矿平台。20世纪初,随着岛上人口日益增加,公寓楼、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也相继出现。端岛一度成为日本快速工业化的象征。
拓展:
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石油主要是西亚
日本是个岛国,陆地面积有限,其矿产资源贫乏,虽然其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但蕴藏量都很小,因而有人称之为“金属资源标本国”.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地面将近2/3为新生界及新期火成岩之喷出岩,地质构造运动激烈且断层多,导致矿床小、矿层薄、矿石杂质含量高.前日本可以基本自给的矿产有硫化铁、硫磺、石灰石和石膏等,铅、锌、铜和煤可以部分自给,其它主要依靠进口.铀矿也靠进口.资源主要依靠进口,决定了日本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方面必须大量进口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需要将大批量的工业制成品销往海外市场.在大进大出的过程中,日本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的花色品种、加强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做法,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