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区有哪些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冀中、河南、鲁西、两淮、云贵等。
一、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主要负担向华东、华北、东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
二、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负担向京津冀、中南、华东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负担向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供给煤炭。
三、云贵基地负担向西南、中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华亭)、宁东基地负担向西北、华东、中南供给煤炭。
扩展资料: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联营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我国煤矿主要分布在以下省市:
山西省:大同、阳泉、太原、吕梁、长治、晋城、忻州、朔州、临汾
黑龙江省: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密山
山东省:济宁、枣庄、泰安、龙口、菏泽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盟
陕西省:榆林、铜川、神木
辽宁省:阜新、抚顺、调兵山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
江苏省:徐州
四川省:攀枝花
贵州省:六盘水
安徽省:淮北、淮南、蒙城、涡阳
河南省:平顶山 郑州、焦作、许昌、三门峡、永城
河北省:开滦、峰峰、井陉、邯郸、张家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吐哈、库拜、伊犁
甘肃省:窑街、靖远、华亭
云南省:曲靖、昭通、文山、保山、开远、丽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展改革委批复神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
您好,江苏省四平地区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接宿迁市,西接淮安市,南接盐城市,北接连云港市,距省会南京市约200公里。四平地区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江苏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四平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江苏省的大部分煤炭、油气资源都集中在这里,是江苏省的主要能源基地。此外,四平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拥有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淮河,是江苏省的重要水资源基地。四平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拥有江苏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淮安港,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四平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工业基础,拥有江苏省最大的煤炭基地——淮安煤矿,是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四平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基础,是江苏省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拥有江苏省最大的粮食基地——淮安粮食基地,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
淮滨重镇 国家粮仓
东莞麻涌成国家港口物流重镇
上海浦东成我国3G重镇
古道重镇半扎古寨
中国陶瓷重镇 晋江
茶马古道重镇———蒙化
潮安凤塘陶瓷被誉为“中国陶瓷重镇”
大朗重铸“中国毛织重镇”
中国江苏盐阜工业重镇---大丰白驹
侯马市被授予“中国物流重镇”
澳门将成为中国拍卖重镇
宁夏虽小却是全国书法重镇
中国电子商会在广东省东莞长安镇向长安镇颁发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重镇”牌匾
上海成中国半导体重镇
诸暨:中国淡水珍珠重镇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开展了确定全国重点镇工作。经层层评选,北京市小汤山镇等1887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其中,四川省就有124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你说的那些重镇是指有特长或者有重要产业的乡镇 但这只不过是一些地方或者企业对它的称呼。所以根本就很难成为全国都统一认同的评选。
如果你想知道官方认可的重镇就要去政府网站查询
面积: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
城市名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
★全国金融生态环境50强城市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江苏省文明城市
★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十大经济活力城市候选城市
★CCTV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候选城市
★多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多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极力推荐的投资城市”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自然地理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铜山县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地处南北相交之处,历史上有英雄美人的传说。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这里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水特色十分明显。故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向来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
矿产资源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煤炭、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煤炭已探明储量达39亿吨以上,预测储量69亿吨,年产量2500多万吨;井盐储量为220亿吨、且品位很高,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的资源条件十分优越;石膏年开采能力500万吨,为华东地区之首。
徐州还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秸秆养畜示范区、林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和五大蔬菜产区之一,是中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全国四大胶合板加工基地之一,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徐州历史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
徐州市现下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2005年1月统计数据:面积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万(其中市辖区184万),辖5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43个街道、114个镇,395个居委会、2280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计43个街道、7个镇,268个居委会、156个村委会。
经济概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6年,徐州在中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42位,处于江苏省北部各城市领先位置。这份报告还显示徐州在“文化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排名比较靠前,其中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0位。有关专家指出,徐州竞争力稳定增强,预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徐州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较强,招商引资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徐州处于东部沿海开发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连接带,是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区位战略特征。同时,徐州也是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江苏省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作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速推进,努力把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让徐州成为沿东陇海线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战略优势的经济发展“活力之城”。2006年,徐州实现GDP1429亿元,增长15.1%,第一次赶上和超过了江苏省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实现16258元,增幅比全国高出5.8个百分点,绝对值超出258元,第一次赶上和超过了全国GDP平均水平。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进了17位,与北京、沈阳等15个城市一起被评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徐州交通
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徐州贯通;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徐州纵横成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在中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市区距离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运河及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10多条航线;鲁宁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城市规划
新城区
●现代化特大城市
●完善老城区建设新中心
●位于主城区东南部的新城区已经启动建设,新城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
●响应江苏省“三圈、五轴、四个特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布局
●体现“城市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趋势
●制定“双核心、五组团”的空间格局,搭建城市快速成长架构
●2020年规划市区人口300万人、主城区220万人
●新城规划
徐州新城区定位为商务政务创新区。新城区建设,坚持功能和形态建设并重,以行政中心区、中央活力区、高教集聚区和现代物流园为主体,五年基本建成14平方公里起步区,初步形成商务政务高效、现代产业集聚、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配套的现代化新城区。
新城区内加快推进“四纵五横”主干路网和对外交通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力争开工建设连接新老城区的轻轨线路。实施新城区水厂、热电厂和污水处理厂、大型垃圾转运站等市政工程,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娱乐、文化、体育、商贸等服务设施。依托自然山水资源,重点建设大龙湖公园等工程,高标准构建城市生态体系,精心打造城市与自然空间相互渗透的生态绿城,基本形成现代化新城区框架。
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于2000年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为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范围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个地级市,其区域构成以江苏省境内为主体。空间组织:核心层以5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区和铜山、邳州、沛县三县(市);紧密层以10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睢宁、丰县、新沂,宿迁市,商丘市的永城市,安徽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山东的枣庄市和济宁市的微山县。
高等院校
徐州科教实力较为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现有高等院校12所、高中级职业技术院校40余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42个,独立科研院所31家、科技开发机构335家,在中国地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文化旅游
彭祖故国 刘邦故里 项羽故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从彭城大地走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自汉至今,彭城历经沧海桑田之变,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遂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徐州现已先后发现完整画像石墓近30座,散存汉画像石约400余块,其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还将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徐州是闻名世界的战争城市,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
两汉文化看徐州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两汉400年间,徐州共有13位楚王、5位彭城王。城周围汉墓林立,已经出土发掘的汉墓有200多座,均是两汉的王侯、国戚的墓葬,丰富而宝贵的汉代文化遗产为中国国内所罕见。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内出土的玉棺、金缕玉衣,为世上稀有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汉文化遗址在这里也是处处皆是。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卧牛山楚王刘纡墓,东洞山楚王刘延寿墓等,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群。除丰县汉皇祖陵外,徐州还有张良圮桥受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泗水亭等,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可见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这些国王的陵墓犹如地下宫殿般的华丽,国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国库的积蓄,尽都填充于墓室中。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领风骚。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除汉墓、汉俑、汉画之外,徐州的两汉文物精品,在中国的两汉文化中也是独领风骚,引人嘱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印、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徐州两汉文化“三绝”之汉墓
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根据汉代丧葬制度,诸侯王死后都要归葬本国,徐州一带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这些国王的陵墓犹如地下宫殿般的华丽,国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国库的积蓄,尽都填充于墓室中。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尾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这些王陵规模宏大、形制各异,其共同点是模仿地面楚王宫殿的模样。“事死如事生”,生前所拥有和需要的,在阴宅里一应俱全。
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九里山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龟山汉墓的特点在其“奇”,甬道、墓室全部筑在山中,东西全长83.5米,南北最宽处达32米,共有14个墓室,总面积达500余平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最使人感到奇特的是两条并列的甬道全长56米,用现代的激光技术定向测量,其误差率仅为一、二厘米。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其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在其“雄”,虽然也是凿山为墓,但在甬道的前端凿有高达几十米的天井,天井自山腰上竖直劈下,给人以气度不凡的感受。狮子山楚王陵墓坐北朝南,凿石为葬,穿山为藏,入口处在山南的向阳坡上,而其主墓室已深深嵌入山体主峰的腹腔之中,南北总长117米,东西宽13.2米,总面积850余平方米,凿石量5100余立方米,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甬道、耳室和墓室组成,独特的墓葬形制和严谨的建筑结构,完美体现了粗犷、雄浑、博大、超越的两汉时代精神。
徐州两汉文化“三绝”之兵马俑
1984年12月。一个偶然的契机,在徐州市东郊狮子山的西麓发现了一组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随后进行了全面的发掘,揭开了这支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楚汉军队的神秘面纱。
狮子山兵马俑,位于楚王陵西侧400米,是楚王陵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戊楚王陵的部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徐州两汉文化“三绝”之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汉代(BC206-AD220年)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依恋、死后的傺祀;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八米长卷押囚图,堪称艺术珍品、镇馆之宝。
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深厚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结束语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戏马台的高台秋风,可使你概见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歌风台的大风歌古碑,能让你领略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千古绝唱;子房祠的晨钟暮鼓,会令你对“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浮想联翩。所有这些,又为徐州的两汉文化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位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这样说:“象徐州这样的城市,荟萃两汉文化如此丰盛的内容,在中国的历史名城中是绝无仅有的。”
“两汉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实。
相关景点:汉文化景区 徐州博物馆 徐州汉城 戏马台 汉兵马俑 狮子山楚王陵 汉画石艺术馆 龟山汉墓 九里山前古战场
建设十大旅游景区
● 楚王陵两汉文化景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
● 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
● 云龙湖风景区,“十一五”期间将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 珠山佛教文化景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重建龙华寺,兴建珠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使之成为集宗教、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区
● 龟山汉墓二期扩建工程
● 新沂马陵山景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形成马陵山、骆马湖、窑湾旅游休闲度假区
● 丰县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江苏省“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沙河观光带、农业旅游示范区
● 军事文化大观园,依托徐州市军事文化优势,规划建设军事文化大观园
● 古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江苏省“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
● 故黄河风光带
徐州民俗
曲艺之乡
徐州为“曲艺之乡”。流行于这一地区的剧种有柳琴戏、梆子戏、徽剧、京剧、柳子戏、花鼓戏、四评调、丁丁腔、皮影戏、评剧、话剧等。其中,柳琴戏约有200年的历史,江苏梆子戏已有300年的历史。徐州的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刚烈、粗犷、朴实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细腻、优美的特点。
民间工艺
徐州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彩陶、精致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汉代陶塑、深沉雄浑的汉画像石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流传至今的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板年画、草编、柳编、刺绣织锦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邳州市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沛县敬安镇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贾汪大吴镇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农民书画之乡,睢宁被命名为儿童画之乡。
饮食文化
徐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唐尧时期,黄帝八世孙彭祖受封于大彭国(今徐州市),彭祖擅烹饪,被称为中国烹饪鼻祖,因精于炼气养生而成为中国长寿的象征。故徐州食俗至今仍或多或少存有彭祖养生保健习俗的遗风。
徐州的传统小吃丰富多彩。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的sha 汤就由天下第一羹——彭祖羹衍变而来。徐州面食如烙馍、花卷、菜合子、壮馍等独具特色。此外还有霸王别姬、鱼汁羊肉、羊方藏鱼等两汉风味小吃。
武术之乡
沛县自古尚武,长期以来形成八大门派12个拳种,全县120万人中习武者有38万之众,被命名为中国首批武术之乡。沛县积极扶持武术这一中华国粹,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武术产业。目前,全县共建成武馆、武校150余家,民间习武场116个,11名世界武术冠军从这走出。
-风物君语-
南北枢纽
淮海核心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北方人看她是南方,南方人看她是北方,位置 不南不北、不东不西,气候不干不湿 。
她有 群山环抱、一脉入城、两河相拥、四湖映城 。
她享受着 包邮区 的物流便利,同时享受着冬天的 暖气 。
她的方言不是本省南部的吴侬软语,而是更接近 北方的山东、河南口音 。
这里的 SA汤、地锅鸡 ,是皖北、鲁南、苏北人共同的舌尖语言。
这里的火车站广告充满“硬核”: 钢结构、液压件、挖掘机 ......她就是—— 徐州
位于 江苏省的最北端 的徐州,处于 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省交界区域 ,“东襟准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
占总面积 九成以上的大平原 是徐州大地的主调,海拔仅361米的 大洞山为徐州全市最高峰 。众多发源于鲁南山区的河水向徐州平原流淌,构成了徐州丰富的水系。
黄河时代
黄河夺淮之前, 徐州地区的水运以利用自然水系为主 。
春秋战国相继开通的 邗沟、鸿沟 把徐州周遭水系相互连接起来。到唐高宗时期,江南漕船由扬州经淮河,入徐州境内的汴水,再转洛水,可直达洛阳。 徐州连接南北、贯穿东西,成为江淮通往中原洛阳的水运枢纽 。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徐州有史可查的 首次黄河水患发生于汉武帝元光三年 (公元前132年)。而从西汉以来,黄河决口泛滥达1500次、改道26次, 徐州受灾132次之多 。黄河的喜怒无常,锻造了徐州人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服输、不怕难,能啃硬骨头。
从1194年黄河大决口到1855年改道山东期间,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多次入侵沂水、沭水和泗水: 沂水 在马陵山西侧蓄积,形成 骆马湖 ; 沭河 改道,东流 入海 ; 泗水 在济宁徐州间暂停了前进的脚步,形成 南四湖 。唐代“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的景象不复存在。 依靠自然水系的漕运慢慢落寞,人工运河崛起 。
运河时代
元代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贯通中国南北的 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 ,徐州再次成为漕运的枢纽重地。物资从富庶的江南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据统计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就多达 1.2万艘 ,运粮多达 400万石 , 此时的徐州把着帝国的经济命脉 。
明朝迁都北京后,废止海运与陆运。南北大交通几乎依靠京杭大运河,徐州的地理优势更为凸显。从徐州经过大运河可以通达 苏、鲁、豫、皖、冀五省 , “五省通衢” 的美名由此而来。
大运河带动了徐州经济的繁荣,众多沿河集镇发展成了 物资集散中心 , 窑湾镇 是这其中的明星。古镇三面环水,素有 "苏北小上海" 和 "黄金水道金三角" 之称。明清时期镇人口多达 8万 ,曾有来自 18个省 的商人在此设立商会,来自 10多个国家 的传教士和商人在此经商。
清咸丰五年(1855年) 黄河北徙 ,大运河河堤被冲毁,海运和陆运正在取代漕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台儿庄至淮阴段运河几乎丧失通航能力, 漕运停止 ,大运河不再是南北运输干线, 徐州失去了水运枢纽的优势 。
铁路时代
徐州再度站上时代的舞台,还是因为交通,只不过这次不再是运河,而是 铁路 。
相较于其它因运河衰落而衰落的城市来说,徐州无疑是幸运的。从中国铁路诞生早期,徐州就搭上了这只钢铁“怪兽”。 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 。陇海线与津浦线这两条东西、南北走向的铁路在徐州交汇,就像当年黄河与运河交汇一样, 徐州迎来了新生 。
外国人投资、设计、运营的铁路,从清末开始进入中国。津浦铁路由英德两国分段合筑,陇海铁路由比利时与荷兰同修。杂七杂八的“业主”导致了 铁路参数的不同 ,大大 影响通行能力 。津浦铁路开通时客车时速仅为22公里,陇海铁路客车时速仅为23.7公里。
就算现代人看来如此“龟速”的铁路,也为徐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铁路取代了大部分的陆运与水运,提高了交通运行速度和运载能力,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 城市沿铁路干线向南北、东西呈条带状延伸,徐州城开启了近百年的增长 。
百年之后, 徐州又一次赶上了中国高铁时代的首发阵容 。徐州东站距北京南站692公里、距上海虹桥站626公里, 徐州以中间C位连通着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东西走向的郑徐客专、徐连客专在2014年建成通车,徐州成为我国 高铁“四纵四横” 的一个十字交叉位,成为中国高铁网络的枢纽之一。
“徐州为南北襟要,京东诸郡邑安危所寄也。
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
西走梁、宋,使楚人开关延敌,
真若从屋上建瓴水也。”
——苏轼
曾在徐州任职的苏轼道出了徐州的特点: 南国门户,北国锁钥,扼苏、鲁、豫、皖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
帝尧时彭祖在这里建 大彭氏国 , 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作为曾经 华夏九州之一 ,虽然地理概念有所改变,但徐州这个名字延续了下来。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徐州丰县诞生了一位男婴,他叫 刘邦 ,开启了中国 历史 光谱中, 徐州最为光彩的两汉时期 。
混战的时代,“五省通衢”的徐州显得 额外 重要 。如果北方政权掌握徐州,时时窥伺淮南、江南,南方不安心;如果南方政权掌握徐州,凭借舟车转运的便利,可达北方各省,北方也不安心。西汉建立后,因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刘邦将徐州周围36个县划为楚国,分给他信任的弟弟刘交。 两汉407年间,徐州一直都是帝国的心头肉 。
“两汉文化看徐州” 不仅仅是一句飘在空中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到的东西。汉代流行厚葬,也正因此导致 “汉墓十墓九空” 。至于国内其他如马王堆汉墓、满城汉墓、南越王汉墓、海昏侯汉墓等多处影响较大的汉代墓葬,虽然出土文物丰富,但均为单体。
徐州不仅有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汉墓, 楚王(后)陵墓16座,中小型汉墓1000余座 ,还出土了大量 汉代画像石、兵马俑、陶器、青铜器和玉器 。它们如今陈列在徐州博物馆里,呈现着汉代帝王将相们的地下生活,成为我们看得到的两汉徐州。
因为扼南北咽喉要地,徐州常有战争 。据统计, 徐州 历史 上发生过大小战役达400多次 。项羽率3万人击溃50万偷袭彭城的刘邦汉军,收复彭城。这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彭城之役 被载入战争史。东汉末年,吕布、曹操、刘备等对徐州展开争夺, “刘备三让徐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也成了三国故事的经典。
1938年初,日军为了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急需打通津浦铁路。中国军队展开一场抵御侵略的 徐州会战 ,其中以 台儿庄大捷 最为著名,共围歼敌军一万多人。
在 淮海战役 中,徐州成为内战双方争夺的焦点。按照白崇禧提出 “守江必守淮” 的指导思想,杜聿明打算死守徐州。解放军歼灭黄埔系大半精锐,占领江淮地区。 徐州再次站到了中国命运的前线 。
频繁的战争造就了徐州民众 习武好勇 的强悍性格,诞生了 徐州武术文化 。徐州民众热爱习武,国内各路拳师云集教拳,使徐州拳种繁多,武术流派纷呈。
关于“ 苏南苏北” 的争论从来没有消停过,虽然 没有比徐州更北的江苏城市了 ,但这个讨论中有时候甚至没有徐州。徐州太北了,以至于很多苏南人看来 和山东、河北一样的远 。
徐州负责硬核的工业 ,苏南那些地方才能安心搞其他工业和第三产业。对于整个江苏来说,有了徐州的负重前行,才有江南的岁月静好。
“淮海省省会” 这个梗看着像一种调侃,但也道出了徐州的现状。在江苏省内,徐州GDP总量以7100多亿排名 第6位 ,仅为排名第1苏州的 37% ,人均GDP更是跌落到江苏 第9位 。但从淮海经济区来看, 徐州经济是众城市之首 。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 把徐州定义为区域中心城市 。在2020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淮海经济区被提及10次 。
徐州的矿产资源在江苏首屈一指 。煤炭依靠徐州便捷的铁路设施运向全国,拉动了徐州 社会 发展, 带动徐州成为一座苏北重工业城市 。
徐州是全国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其工程机械经济总量占江苏行业的80%,占全国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0%。
徐州的教育和医疗都很发达。 等院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在江苏仅次于南京 。周边其他省居民看病,未必想着去省会,而是来徐州。
徐州拥有华东最大的食品城, 淮海食品城
徐州拥有华东最大的铁路公共货场, 铜山货场
徐州拥有中国最大的豆奶企业, 维维集团
徐州拥有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 徐工集团
徐州拥有中国最早创办的矿业学府,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拥有中国首座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
近年来,老工业城市徐州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众多 “内忧外患” ,一面是资源的枯竭,一面是兄弟城市的竞争越发激烈。
在国家第3批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 徐州贾汪区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地区 。济宁和临沂两市国内生产总值直逼徐州;商丘全力打造“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阜阳、淮南、蚌埠抱团合力发展。
徐州就像一座机器猫“任意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通达世界 。东西陇海线、南北京沪线在徐州十字交叉,这里是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五条高速公路贯穿市域,是全国首批13个重要公路枢纽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拥有133个港口码头。
徐州就像一座戏台,以华夏为背景 。在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中,各种势力轮番登场,这里是彭祖故国,这里是刘邦故里,这里是项羽故都,这里被称作“帝王之乡”。
这就是徐州 ,她就是能源重镇、重工业基地、苏北城市、淮海经济区C位。
- END -
文丨ZZZ
图片编辑 | 陶子
地图编辑 | 伍攀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参考资料
任亚东《产业转型驱动下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戴培超《 历史 时期徐州水环境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
孟召宜《徐州 历史 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特色研究》
北京,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天津,直辖市,北方工业中心和海运中心;
第二集团 副省级市
黑龙江哈尔滨 吉林长春 辽宁沈阳 辽宁大连 陕西西安 山东济南 山东青岛
第三集团 普通省会城市
石家庄 太原 兰州 乌鲁木齐 银川 呼和浩特 郑州
第四集团 较发达重要地级市
黑龙江大庆 ,石油工业 ; 黑龙江齐齐哈尔,历史上曾经是黑龙江省会,钢铁机械工业,著名一重总部;吉林吉林市,历史上吉林省会,化学工业;辽宁鞍山,鞍钢;河北唐山,工业重镇,钢铁煤炭陶瓷工业,北车总部,河北最富;山西大同,煤炭工业;河南洛阳,机械工业,采矿业;内蒙古包头,钢铁工业
第五集团,其他较发达城市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河北秦皇岛,北戴河中国夏都;河北邯郸,老牌工业城市;河南开封,曾经省会;河南濮阳,中原油田;山东烟台,山东威海,旅游业;山东东营,胜利油田;陕西延安,革命老区;陕西榆林,煤炭工业,人均GDP很高;内蒙古鄂尔多斯,富豪遍地;甘肃庆阳,长庆油田;甘肃酒泉,航天、石油、旅游业;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工业;新疆喀什,西垂特区;江苏徐州,苏北重镇;安徽淮北,煤炭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