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水是可再生资源吗

耍酷的小鸭子
愉快的水池
2023-02-13 12:30:56

水是可再生资源吗

最佳答案
奋斗的发箍
魁梧的香氛
2025-07-08 07:25:23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可再生性,但是再生周期普遍较长,人类的活动又造成了水污染,所以要节约用水。

不可更新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的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也叫“非可再生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的重要性:

1、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水。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2、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回答
狂野的背包
超帅的猫咪
2025-07-08 07:25:23

1、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以水力发电的工厂称为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又称水电站。

2、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拼搏的蜗牛
甜美的宝贝
2025-07-08 07:25:23

是。其中的具体情况如下:

据了解,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以水力发电的工厂被称为水力发电厂,也叫水电厂或水电站。

其中的原理在于,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动能,从河流或水库等高位水源处向低位处引水,利用水的压力或者流速冲击水轮机,使之旋转,从而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交流电。

扩展资料

水能的相关明细

事实证明,水能的存在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最新综合评估显示,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经济可开发容量近4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7亿千瓦时,已经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

但要建高坝大库进行水利水能调节,往往淹没和浸没损失较大,需大量移民,还会投资较大、工期较长,不管怎样都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限制,河流泥沙和径流变化等对其影响比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能

矮小的嚓茶
朴实的向日葵
2025-07-08 07:25:23
从电力资源上谈:

水电作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廉,运行调度灵活,在电网中承担调峰任务,同时具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各发达国家都曾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地势起伏变化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据上世纪90年代全国水电资源普查(不包括台湾省),全国水电资源理论储量6.76亿kW,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装机容量为3.78亿kW。不论是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我国在世界上均居第一位。

我国水电资源虽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资源量不高,时空分布不均衡。全国水电资源总量的3/4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其中云、川、藏三省(自治区)就占60%;中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15.5%和9.9%;而经济发达、用电负荷集中的我国东部的华东、华北、东北三大地区,仅占7%左右,且开发程度较高。

从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格局来看,今后能源及电力供给输出方主要是西部地区的煤电和水电基地,需求方则是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造成能源流向“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总趋势。因此,水电东送是我国水电资源分布特性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共同要求。

从社会发展来谈: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近期供水目标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优先满足地级及地级以上重点城市需水要求,重点考虑经济较为发达而缺水又较严重的县级城市及县城区用水。通过城市使用长江水,逐步对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进行返还,且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超采和保护水资源,建立节水防污城市,基本遏制因缺水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缓解城乡用水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知道这么多了!

超级的山水
文艺的黑裤
2025-07-08 07:25:23
水是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它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具体的含义是:“其更新、或者说是再生速度大于或等于我们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煤是比较典型的非可再生资源,它之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就是因为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而我们人的生命周期比它短许多,我们等不到它再形成了才利用----它的形成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开采利用速度。

所以,不仅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跟空间尺度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可再生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可再生资源只有在我们控制了量的情况下,权衡了开采量及该资源的再生量,使我们的开发利用速率小于其形成速率的条件下,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所以说 水是非可再生资源 因为人类消耗它的量是非常大的,远大于人类重新获得淡水的量(只有淡水才对于我们是有意义的)人类只能利用到地下水和经过净化的水而其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现在大多城市缺水,提倡节约用水.或许等科学发达了,人类能高效,快速的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时候,水就会归纳为可再生资源了.

冷静的微笑
糊涂的纸鹤
2025-07-08 07:25:23
是的。

在整个生态圈中,水的循环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说石油等资源会用完是因为我们在利用他的化学能,而这样的化学能的再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人类不能忍那么长时间不用它等它再被特殊的地质条件制造出来。 而水不同,水既有很好、稳定的化学特性,也有最适合生物的物理特性:水分解成氢跟氧,氢跟氧然后化合成水,就是这样简单而稳定的方式使水在化学环境(比如人体内和大自然)种循环。而更常见的是水物理性质的利用,洗手等等。可能认为洗手过的水脏了,不能再用了,但是那只是水跟别的东西混合起来了而已,在脏水中,水还是水,只不过要重新分离、过滤了,这就要依靠人类的高科技了。 水,我们所说的一般是淡水,这种资源越来越缺乏了。这主要是由于我们人类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还不够以及对水的回收再利用科技的不够发达和普及。 当人类还是如此放纵,那么我们所说的水,也就是适合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将回越来越稀有,直至消失,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和终点。 所以,没有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了,都行动起来,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不断繁衍生息,人类的文明也将不断发展!

害怕的柚子
难过的冬瓜
2025-07-08 07:25:23
可再生能源是相对于不可再生能源来说的

不可再生能源中包含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

这些能源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无机界经过几千万年的演化而来的,一旦用尽,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相当于不可再生的

而水能则不同,原则上相对于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来说,并不是很难“再生”,因此称其为可再生资源

宁外,水是可以在大气中循环的!

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

笑点低的绿茶
娇气的大侠
2025-07-08 07:25:23
是不可在生的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淡水资源的应然状态

地球上总的水体积大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只有2.5%是淡水,或者说只有0.35亿立方千米的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永久性冰或雪的形式封存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或成为埋藏很深的地下水。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较浅的地下水盆地。这些水资源中可用的部分仅有20万立方千米――不足淡水总量的1%,仅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0.01%。这些能够利用的水很多都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进而为水利用带来了复杂的问题。

淡水补给依赖于海洋表面的蒸发。每年海洋要蒸发掉50.5万立方千米的海水,即1.4米厚的水层。此外,陆地表面还要蒸发7.2万立方千米。所有降水中有80%降落到海洋中,即45.8万立方千米/a,其余11.9万立方千米降落于陆地。地表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每年约11.9万立方千米减去7.2万立方千米的差额)就形成了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大约4.7万立方千米/a。所有径流中,半数以上发生在亚洲和南美洲,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同一条河中,即亚马孙河,这条河每年要带走6000立方千米的水。

(二)淡水资源实际现状

1、水量缺乏

全世界约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大约有80个国家,40%的世界人口在19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CSD 1997b)。根据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淡水综合估计的报告,人类现在直接或间接利用着世界水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从1950年的17000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到2020年,水的使用量将会提高40%,其中17%以上的水将要用于满足人口增长说引起的食品生长。(世界水联合会2000a)。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灌溉农业的扩张是引起水需求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不视为水资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去的20年中,农业消耗了经济发展中的大部分淡水。规划者一直认为通过增加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控制水文循环,这样就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量。

从传统上,修筑河坝是保障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手段。世界上最大的227条河流中,已经有大约60%被堤坝、引流、运河等强烈地或者中等程度地切割,同时对淡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影响(WCD 2000)。从增加粮食产量和水力发电等方面来看,这些基础设施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些基础设施的造价也非常之大。在过去的50年里,堤坝改变了世界河流的形状,使得不同地区约4000万-8000万人口迁移(WCD 2000),导致临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