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生物质颗粒机发展前景怎么样

无限的猎豹
犹豫的发带
2023-02-13 10:38:07

生物质颗粒机发展前景怎么样?

最佳答案
腼腆的毛巾
乐观的月饼
2025-07-08 13:20:50

1.生物质颗粒机目前是比较火,但是颗粒燃烧炉暂时没有同步到位。

2.生物质颗粒机的发展前景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煤炭等燃料随着资源的减少,价格在不断上涨,而且还污染环境。而生物质颗粒不同,它恰恰利用的是农作物、树枝、木屑等废弃物制屑成粒或成块。环保无污染,还省力省钱。

3.如果你想上生物质颗粒机项目,你首先得了解平模颗粒机与环模颗粒机,也更得了解到新一代产品冲压式生物质颗粒机。只有了解了这几样产品的区别,了解了机器的性能优势;再到当地市场上去调查哪些企业能用到生物质颗粒作燃料;然后到厂家做实地考查,现场试机后再决定购买。一般厂家都会提前给你做出方案与预算。

做足这些,你应该就能决定是否自己可以开一家这样的生物质颗粒机造粒或压块的厂子了。

最新回答
风中的棉花糖
执着的山水
2025-07-08 13:20:50

1、 整体的市场大环境下,这几年生物质颗粒是发展很快。同时不同地区的原材料、人工、成品市场都会有差异,并且涉及到运输的问题,颗粒的市场半径最好不要超过500公里。所以最终的利润得根据当地的资源具体情况核算。至于要投资多少,得看你的生产规模,主要的投资在设备、产地、原料收储、人工运输等。

2、 根据09年到17年这几年的市场行情趋势,常规的淡季是每年的4到9月,但是每年淡季是越来越旺,尤其去年17年,几乎没有淡季,淡季是相对来说,10月份之后,市场就是供不应求,需求量越来越多。所以这个环保行业还是前景乐观的,只要有锅炉,就有人要至于建厂,看你规模大小,一般一个日产30吨的压块厂,估计固定资产投资约50万。颗粒厂一般需要100万。

拓展资料:

1、 生物质颗粒主要用于绿色能源,替代木材等有色金属生产原料。当下,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内重视发展生物质颗粒热能的呼声越来越高,生物质燃料颗粒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在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认可。生物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其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国际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2、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的工艺、方法符合我国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随着该区域性团体标准的发布,将对德清当地及周边的特色产业带来的固体废物进行充分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也能统一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当地生物质能产品的推广和创新,有利于企业管理,真正使企业有标可依,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仍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农村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型企业主体较少,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成功开拓高价值商业化市场。迄今,生物质能一直处于“一入能源深似海,从此碰壁是常态”的尬尴面。但事实上,生物质能是新兴的生态能源,包含任何可再生或可循环有机物质,科学合理地对其开发和利用,能够拥有千亿级的产业市场。

香蕉鸡翅
发嗲的猫咪
2025-07-08 13:20:50
应该是可以的,主要是生物质为可再生能源,国家鼓励使用生物质燃料。 像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以后只会越来越少价钱也越来越高,所以可再生的生物清洁能源是未来的趋势。不过你要开厂的话要选好机器才行,建议使用东莞圣珂生物能源公司的颗粒燃料机, 圣珂是广东最大的生物质锅炉燃料机生产厂家,在国内比较有实力厂家。

诚心的灰狼
安详的龙猫
2025-07-08 13:20:50
农村地区的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比较大。这个行业是朝阳行业。现在全球都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其中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是在农村开发的重点项目。

一、生物质颗粒燃料有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最新数据,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从1970年的83亿吨标准煤到1995年的140亿吨标准煤,增长68.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5亿吨标准煤,50年增长1.35倍。

二、煤燃烧环境污染比较大

目前日常上的能源主要有四种,即:煤、石油、天然气、电,在采暖上主要以煤燃烧供热为主,燃油为辅。这两种能源比电、气经济,但带来的环境污染都比较大。并且不能再生,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带来全球气候的转暖,影响生态环境,给农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长期危害。而且由于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中东局势的不稳定以及出于安全因素,日本等国家核电设施关闭,引起了燃油、燃煤价格的高涨。

三、人们环保意识增强

某些地区的煤价已达450—600元,国际油价也一度高达100美元/桶,而且据专家预测以后还会上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能源的要求空前高涨。根据调查显示,65%的人为了环保,愿意购买比一般价格贵20%的环保型燃料。

四、生物质燃料前景十分广阔

生物质资源在全球量最大,价格最经济,分布最广泛,而且生物质密度小(每吨为8—10立方米),制造成颗粒后,密度可达0.9—1.15吨/立方米,不仅大大缩小体积,更便于运输,并且造粒后避免日晒、风吹、雨淋、尤其是避免霉菌等腐烂菌的侵蚀,产品可大量出口创汇,所以将生物质制成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奋斗的手套
风趣的小馒头
2025-07-08 13:20:50

敦煌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现状成效经验与对策建议

甘肃农康

2021年6月29日22:06

关注

——“人人参与农膜回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征文活动参赛作品

一、敦煌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现状

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辖9镇,56个行政村,382个村民小组,每年农膜覆盖面积约22万亩左右,地膜年使用量1300余吨,地膜覆盖最多的作物为玉米、棉花、瓜菜等,地膜在保障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残膜污染的问题。

近年来,敦煌市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资金的作用,通过对比筛选,确定了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龙头企业,全面落实“以奖代补”资金,对企业改扩建、设备更新、工艺改进、贷款利息、回收废膜进行补贴,极大促进了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自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创建项目开展以来,敦煌市农技中心与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及废旧农膜回收网点签定包片回收责任书,明确了回收领域,督促落实加工企业包片回收责任,落实回收任务。通过建立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和“以旧换新”“交旧领新”回收机制,依托回收企业,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目标任务。2020年共回收废旧农膜1024吨,其中回收废旧地膜869吨、棚膜155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了80.74%。加工废旧农膜再生颗粒830吨,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81.05%。目前,全市已建成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示范点1个,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0个,组建废旧农膜回收流动小组5个,全面开展了“以旧换新、交旧领新”工作,通过项目工作几年的持续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顺利开展,为治理敦煌市农田“白色污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回收利用工作经验和成效

(一)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敦煌市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现状和回收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

一是政府扶持。财政补助。通过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创建项目的实施,采取政府扶持、财政补助,从农膜的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通过财政补助,按照“有围栏、有遮顶、有管理房、有固定标志牌、配备专人”的“五有”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10个废旧农膜回收专业化网点,常年开展并参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交旧领新”、“以旧换新”工作。为消除耕地废旧农膜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夯实了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回收加工网络体系。通过农村清洁生产(废旧地膜回收与利用)项目实施,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能力建设,建立起了全市废旧农膜的加工回收网络,引导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再生塑料制品,带动全市废旧农膜全面回收和再生利用。

三是用足用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废旧农膜捡拾回收机械纳入了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助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通过省级财政环保项目,实施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及其设立的回收点,每年根据其回收加工量,采取以奖代补扶持措施;对防治废旧农膜污染成绩突出的回收网点及个人,经考核后给予适当奖励,以奖促治。

五是加强税收优惠。落实国家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激励措施、促进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的税收政策,在国家允许的政策范围内,积极完善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强化技术创新

一是推广地膜使用新技术。着力推广0.01毫米以上厚度新地膜应用技术,降低捡拾难度和捡拾成本。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在适宜地区推广适时揭膜技术,提高废旧农膜的回收率。积极开展全生物降解膜的试验示范推广。

二是为进一步加强敦煌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积极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明确了废旧地膜回收标准。交售的废旧地膜必须晒干抖净,不得掺杂石头、土块、作物根茬等杂物。泥土含量不能超过25%,水分含量不能超过2%,回收时企业严格把关抽检,安排经过培训的回收人员勘验,用卷尺测量数量,通过翻验确定农膜的含柴草、泥土量,进行折纯确定数量,杂质含量超出部分按照抽检结果折量。

三是制定了严格的回收管理办法。采用现金收购,明确了最低收购价,废旧地膜现金回收价格为每方60—80元,每吨折纯后约需1500元(根据水分泥土等杂质含量大小确定计量方式和折纯量)。采用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对达到回收标准的废旧地膜,采取“交5领1”的方式进行回收,即每上交5公斤(折纯量)废旧地膜领取1公斤新地膜。为保证回收废旧地膜的干净,采用了以量方测算的收购方式为主,1方废旧地膜兑换新地膜5-8公斤(根据杂质含量确定)。同时,要求回收网点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人+车+身份证+登记册”的照片收购管理模式,对每一个交售废旧地膜的车辆,必须做到登记在册,并做到一车一登记、一车一照的“人+车+身份证+登记册”的图片管理模式,照片要求能看清楚交售人员、交售人员的身份证和所交售装载着废旧地膜的车辆,照片下方记录交售废旧地膜数量和兑换新地膜数量或者是现金额。所有收购点管理人员均加入专门设立的微信工作群,收购废旧地膜照片做到随收随照随传,由回收点主管企业进行打印装订成册待查,项目实施单位和回收点主管公司将随时派巡回督查人员前往收购点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在加工环节增加了薄膜干洗装置。在废旧农膜破碎清洗前,初步分捡后,根据废膜的含杂质程度,利用薄膜干洗装置进行除杂,此装置是在水洗装置的前提下的一个改进,利用气流干燥法取出废旧农膜中含有的水分和泥沙,然后进行熔融挤出切粒,避免了大量污水的产生,节约了能源。

五是对破碎过程进行了研发和改进。企业利用自身研发新技术,改新培刀式薄膜破碎机,在原有破碎机的基础上加改装置,使原来储积式破碎法改成为逐步破碎法,使动力设备破碎力由点动爆发式改为逐步破碎,这样使动力设备运行稳定性得到了大大改善,并且在破碎产量上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几年来的项目实施,敦煌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管理模式,以企业为依托,建立健全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由原来“农膜使用—种植增收—田间残留—掩埋丢弃污染”的农业生产恶性循环发展到目前形成的“农膜使用-种植增收-回收加工-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废弃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设备方面由“耗能+高污染+老旧设备—碳排放少+耗损低的新型节能设备”,有力地助推了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废旧农膜回收成本高。因敦煌市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大宗作物种植面积不大,机械捡拾机难以大面积普及推广,没有完善的配套全机械捡拾设备,主要靠半机械半人工捡拾为主,用工成本较高。

二是售卖不方便,影响农户交售的积极性。目前,全市仅有10个回收网点,而全市有56个行政村,还有部分乡村处于废旧地膜回收盲区。捡拾废旧地膜成本高,交售废旧地膜效益低,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了农户交售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三是废旧农膜加工成本高。加工过程中电费、人工、设备、垃圾清运费投入成本高。首先是清洗造粒设备更新频繁,部分易耗损设备约两年就需更换一次;其次在加工过程中电费成本较高,电力供应上未能享受农用电优惠政策。再次由于加工过程中沉淀池内产生的泥沙浆,垃圾处理费成本较高。第四受市场影响,再生塑料颗粒近几年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运营艰难。

四是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低。在中央、省级财政的积极扶持下,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为废旧地膜的回收做出了较大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回收积极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回收企业没有条件、能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其加工的成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仅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很难承担起辐射带动作用,也难负担起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社会责任。

五是地膜污染的治理缺乏必要的行政执行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中央、省上制定的一些扶持措施落实尚有待加强,地方政府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税收及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镇村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建立回收网点方面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没有给予扶持,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导向。通过电视、微信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对《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导向,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废旧地膜集中整治行动中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的宣传,结合科技培训、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集中宣讲。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农田地膜“白色污染”潜在危害的认识,培养农民群众不乱丢乱弃废旧地膜的良好习惯,增强农民群众对残留地膜回收的自觉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督促落实加工企业包片回收责任,落实回收任务,以村为最小单元,政府与废旧第膜回收企业签定包片回收合同,明确回收区域,检查督促回收任务的落实。同时,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按废旧地膜的分布情况和企业现状,科学布局,重点扶持。形成以企业为主导、政府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从源头治理,落实废旧地膜回收点建设。根据新颁布实施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规定,结合开展的三春生产、夏季农资打假等行动,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合作,全面排查农资市场,严禁农资市场、经营门点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农用地膜。对已进入生产销售环节的违规农用地膜进行倒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从源头上控制。治理“白色污染”,重在回收。对废旧地膜加工企业凡享受优惠扶持政策的企业前提必须是包片布点,建立健全废旧地膜收购网点或培育地膜回收经纪人队伍,收购清理达标,使企业对承包区域内废旧地膜做到应收尽收。

四是行政推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助,政府扶持,从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加工循环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市、镇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政府要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税收及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得到具体的落实,作为一线的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建立回收网点方面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扶持。针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过程中的薄弱点,强化行政管理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目前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更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便达到废旧地膜回收网络健全、农民交售方便、回收量达标的目标。

作者简介:刘生虎(1970-),男,甘肃敦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