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重的翅膀
2025-07-08 22:00:28
中国成为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为减少碳排放,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2016年我国就成为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五大挑战亟待突破
一是传统能源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今年1至11月,钢铁、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同比分别下降3.2%和8.2%,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6.4%和8.4%。煤炭可能会面临产能长期过剩的局面,电力过剩的苗头也越来越明显。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7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0%。如不注重把握市场趋势和规律,片面追求产能扩张,今后将造成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
二是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能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力系统主要靠火电机组调峰,消纳可再生能源上网能力较差,系统效率低,污染排放大;天然气储气调峰建设滞后。能源需求侧响应机制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三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三北”地区弃风弃光、西南地区弃水问题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弃风率超过30%,西北地区弃光问题开始显现。“十三五”期间,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
四是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任务艰巨。实施天然气、电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替代受价格、输气管网等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市场出现低水平供应能力富裕现象,开拓市场压力较大;电力替代也面临着成本、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等因素制约。
五是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更加突出。水资源与化石能源呈逆向分布,煤炭和石油的主产区集中在缺水区域,14个大型煤炭基地有11个缺水,水资源已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约束。
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雾霾已经成为影响大众身心健康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迫在眉睫。
深情的大神
2025-07-08 22:00:28
中国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四,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百分之四十二,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国家能源局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
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优点是能量取之不尽,因为这是通过自然界发生的物理过程自动再生的。第二个对我们的未来非常重要的优势是它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保证了对环境的更大尊重,这就是它们被定义为清洁能源的原因。即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优势,因为它们的生产保证了生产者和用户的大量节省。
感动的战斗机
2025-07-08 22:00:28
中国已经成为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我国清洁能源取得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底,预计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4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4.8亿千瓦左右。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瓶颈
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三北”地区弃风弃光、西南地区弃水问题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弃风率超过30%,西北地区弃光问题开始显现。“十三五”期间,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
四是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任务艰巨。实施天然气、电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替代受价格、输气管网等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市场出现低水平供应能力富裕现象,开拓市场压力较大;电力替代也面临着成本、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等因素制约。
结实的墨镜
2025-07-08 22:00:28
世界节能第一大国是中国,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政府本着对本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震动的眼神
2025-07-08 22:00:28
中国已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支持新能源发展,积极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组生产能力处于世界首位,水电装机量占据世界总装机量的四分之一,并拥有最大的风电市场。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带动的是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
未来的几种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
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8年,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可节省电力传输等投资费用。美、英、印度等国家已建成几十座波能发电站,且均运行良好。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
第四代核能源:正反物质的原子在相遇的瞬间湮灭,此时,会产生高当量的冲击波以及光辐射能。这种强大的光辐射能可转化为热能,如果能够控制正反物质的核反应强度,来作为人类的新型能源,那将是人类能源史上的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
甜甜的溪流
2025-07-08 22:00:28
伴随2021年的到来,一个波澜壮阔的“二十年代”徐徐开启。 未来十年,我们将 见证的新能源的崛起,化石能源的衰落。
从去年开始,全球能源行业已经发生大逆转。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美国NextEra能源公司市值飙升至1500亿美元,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龙,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能源企业。 到了年底,随着油价有所回升,埃克森美孚才勉强挽回了些许尊严。
在与气候变化的对抗中,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开始行动起来,努力修复几个世纪以来对气候的破坏。 全球最大的几个经济体都做出了净零排放、碳中和的承诺。
这一年,传统能源巨头在对新能源的态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01
传统能源巨头蜂拥进新能源领域
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巨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痛苦的一年。
油价暴跌,巨额亏损。以往,他们总能在低谷后再次攫取复苏后的暴利。与往年不同,这次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性经营亏损。他们 必须面对一个新的残酷现实—— 承诺大幅甚至全部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这种要求下,未来石油需求和煤电需求都将大幅下降。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传统化石能源巨头转型最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全球化石能源巨头不约而同的疯狂涌入新能源领域,并斥以数以万亿的资金。这几乎颠覆了想象。
美国能源巨头杜克能源欲斥资4000亿砸向风电、光伏等领域。 杜克能源去年宣布,未来5年计划斥资560亿美元(折合392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投资计划, 希望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指标翻一番,设定的目标是自行投资或购买16000MW可再生能源装机量 。 并计划到 2050年,新增40000MW太阳能和风电装机量,这将占到杜克能源公司2050年夏季总装机 量的40%。
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计划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五倍。 去年底,雷普索尔宣布,在未来十年内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五倍,并从石油业务中筹集资金,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目前的2.95吉瓦扩大到15吉瓦,包括风能和太阳能。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计划未来十年内,每年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30亿美元。 道达尔未来10年能源产量将增长三分之一,其中大约一半将来自液化天然气,另一半来自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英国石油巨头BP将可再生能源产能从2019年的2.5GW拉升至50GW。 BP打算在2030年底前,将在低碳能源的投资总额拉升10倍达到50亿美元,并将可再生能源产能从2019年的2.5吉瓦拉高至50吉瓦。
葡萄牙石油巨头GalpEnergía计划到2030年,将其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扩大到10吉瓦 ,计划将集团10%至15%的投资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欧洲最大电力公司之一Enel拟投资700亿欧元扩大太阳能、风能业务。 去年底,Enel宣布2021-2030年的战略重点是加速能源转型。其中,约700亿欧元用于扩大其风能和太阳能业务,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将从目前的45GW增至120GW。
西班牙最大电力公司Endesa拟在未来三年将太阳能等发电总容量增加50%。 Endesa表示将在2021-2023年期间筹措79亿欧元投资用于脱碳,新可再生能源产能等。其中,可再生能源将获得33亿欧元,用于投资约3000MW的太阳能和900MW的风电。
西班牙电力巨头Iberdrola计划5年投入760亿欧元,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60GW。 去年底Iberdrola公 布了调整后的新5年投资计划,将在2021-2025年间,投资750亿欧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从去年的32吉瓦增至60吉瓦。
以上只是我们列举的部分化石能源巨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计划,更多的案例不胜枚举。
颇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吸引的不只是能源巨头。 越来越多非能源企业也开始蜂拥而入。
比如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FMG,去年底就宣布2022年或2023年开始生产风能、太阳能、氢气和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终目标是达到236吉瓦的清洁能源产能。又比如 日本电信巨头NTT宣布,到 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现在的300兆瓦提高 到7.5吉瓦。
02
技术创新的力量
从目前公开资料统计,未来5年时间,全球至少有万亿美元以上资金将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相对于未来更为庞大的体量,目前投入的资金还只是冰山一角。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为了实现碳中和,全球需要在清洁能源领域累计投资130万亿美元。
这些资金大部分将投向风电和光伏相关 领域 。
十年前,这简直无法想象。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宝押向新能源,除了情怀,更多的因素是源于以风电、光伏为首的新能源竞争力越来越强。
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推动下,风电和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能源。
以风电为例,十几年前,陆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高达12000元,如今已经下降到7000多元。国内上网电价已经下降至0.29元/千瓦时(I类区域),部分地区成本已经下探至0.15元/千瓦时。
十几年来,风电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经进化到第四代风机——人工智能风机,这种风机为全球新能源加速开发创造了契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观看B站上一条爆红的 讲述风机进化史的科普视频,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们将视频上传至此。
远景能源工程师告诉我们,他们推出的伽利略超感知风机就是人工智能风机。 在前三代增加偏航、变桨、独立变桨基础 上,工程师们在风机中创造性融入了人工智能元素。
这种风机能够利用传感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模型,实时还原所在机位的风信息,并对比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的差异,进行不断的精细调整。 这样一来,风机不再是按照预设好的场景程式化的变桨,而是依据实际的气流特性求真务实的变桨。 就和伽利略一样,能够用实例来验证固有理论。
当成千上万台伽利略超感知风机遍布群山、平原、海洋,大量的实例验证信息将在云端刻画出风机该有的样子,然后传回每一台风机,进而使风机不断进化,将潜力发挥到极致,再次提升发电能力。 而且,这种进化不仅可以体现在某一台风机上,也体现在整个风电场上。 依托边缘计算技术,风电场集群的人工智能,可以回顾和预测数十台风机已经和将要经历的风况,协调各个风机的运行,实现风场整体发电能力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伽利略超感知风机还有很多进步,比如可以借助先进的趋势感知能力,在线规划风机的寿命策略,找到最优的运行模式,从而降低运维成本。可以通过大量结构受力样本,知道风机哪一部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哪一个部位可以优化减少材料,再运用到新风机的制造上,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度电成本。
风电如此,光伏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光伏转化率已经从十几年前的14%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23%以上。晶硅组件价格从十几年前接近40元/瓦下降到目前1.4元/瓦左右。
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让光伏成为近十年内降本速度最快的能源之一。 根据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数据,全球光伏LCOE (平准化发电成本)由2010 年的0.378$/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0.048$/kWh,降幅高达87%。
今年开始,不仅是风电, 国内大部分地区光伏项目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在海外一些国家,由于非技术成本占比较低,一些光伏项目度电成本已经低至0.1元人民币以下。
虽然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是新能源未来却是确定的。
在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驱动下,一个全新的时代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 END /
糟糕的红牛
2025-07-08 22:00:28
要说过去几个月,话题度比较高的应该是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能源转型大趋势,从大国抛售原油库存到全球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火爆,都离不开一个词能源。
那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各国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形势如何呢,一起看看吧。
7月4日,英国石油公司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报告对全球能源生产、消费做了系统的回顾。
《bp年鉴》中显示, 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同比增长31EJ,增长5.8%,已经超过2019年的水平,创 历史 最大涨幅 。其中占比最高的依然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可再生能源中 风能、太阳能增长幅度成为所有能源中最高的,达到15% 。
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 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步加大 。
01
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
首先来看一下可再生能源,近几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犹如坐上了高速列车一般,发展速度迅猛。
可再生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占可再生能源的79.1% 。近年来,得益于全球光伏项目和风力发电项目的持续推进,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持续增长。去年一年 太阳能发电量涨幅为19% ,其中太阳能利用最多的是中国,美国和德国。 风能发电量去年一年增长15.8% ,风能利用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美国。
在可再生能源消费国中,中国是最多的,其次是美国。其中可再生能源涨幅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
接下来看一下核能和水利发电。全球核能的利用达到了25.31EJ,增幅为3.8%,依然低于2019年水平。相比于其他新能源不断增加的趋势, 水力发电不增反降1.4% 。
02
化石能源占主体
在《bp年鉴》中显示 石油占全球能源一次消费的30.95% ,依然是能源消费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与2020年相比变化不大。
石油价格一直以来是能源行业关心的话题,此次《bp年鉴》显示2020年布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41.84$/桶,而2021年全年平均价格为70.91$/桶, 价格增长了69.47% 。
其中,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24.42%,增长幅度为5.3%;煤炭占比26.9%,增长幅度为6%。
水力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了13.47%,基本与2020年13.45%持平,其中水利发电不增反降,可再生能源增幅拉齐了这一比率。
数据显示, 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依然是主要能源 ,占比高达82%,这个数据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只有1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 全球石油产量每天增加138万桶,总体产量增长了1.5% 。在主要产油国中增幅最大的是加拿大和伊朗,并且巴西、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产量略有下降。
接下来,一起来看一下主要产油国的产量状况。美国年产石油7.11亿吨,成为原油产量最多的国家,这得益于油价上涨之后,美国重新开启部分因为疫情停产的页岩油的开采。其次是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产量分别为5.36亿吨和5.16亿吨,这三个国家的石油产量总量占了全世界石油产量42.21亿吨的41.75%。
03
能源格局继续变化
去年,全球各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对比显示, 中国成为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 (10 EJ),其次是美国。同时,年鉴中还列出了全球石油天然气贸易量,显示中国成为全球进口原油、天然气最多的国家。疫情和国际能源局势动荡之下, 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经济体 。
这也不难解释,自疫情以来中国实行强有力的管控措施,经济的持续增长拉动了能源需求增长。
总体来看, 全球能源需求正在增长,渐渐从疫情中好转过来 。
2022年以来,能源安全的矛盾日渐突出,人类正面临近50年来最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由于长期以来石油行业投资不足造成的全球石油供应短缺,及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等造成能源市场动荡,原油价格暴涨,更进一步凸显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引起的人类关于能源“安全性”“经济性”和“低碳化”的思考。
与此同时,各国都在寻求稳定能源供应的方法,大国也在寻求共同商讨石油增产的可能,都在为能源稳定供应努力。
目前,全球都在寻求能源净碳化,期望实现零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不断推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
欢喜的背包
2025-07-08 22:00:28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横跨北海、多佛海峡和英吉利海峡,面向欧洲大陆。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
历史上,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多次入侵英国。值得一提的是,1337年至1453年英法之间为领土扩张和争夺王位的战争是世界上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116年。与欧洲大陆相比,英国文艺复兴发生较晚,但经过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文艺复兴的后来者后来居上。17世纪初,英国诞生了“三巨头”:莎士比亚、培根和哈维,他们成为当时艺术、人文和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第一个做出的,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绵羊多利和喷气发动机等。英国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含内陆水域,欧洲排名第12,德国排名第8)。人口6648万。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属于中欧。它是一个联邦议会制共和国,北邻丹麦,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南接瑞士和奥地利,东接捷克和波兰。这个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是柏林。德国国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人口约8292万,是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民族为德国人。德国人在公元前就生活在德国。部落在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德国于83年脱离法兰克帝国,并于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人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和匈牙利。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崩溃。1919年2月,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希特勒于1933年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盟军的进攻下,德国战败,于1945年5月8日投降。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实现了两德统一。
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的数据,与英国相比,德国的经济产出最大,也最富有(人均GDP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1)英国2020年GDP将为2.8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20年人均GDP为40406美元,世界排名第22位。
2)德国2020年GDP为3.8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20年,德国人均GDP为45733美元,世界排名第16位。
3.英国和德国谁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1)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英国的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其中,汽车、航空航天、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饮料、电信、电子、软件和环保是英国十大优势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国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国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然而,英国最突出的产业是服务业(金融业和旅游业),其产值一度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毫无疑问,这是后工业革命的最终转折和结果。
在旅游领域,2014年英国旅游收入一度位居全球第五。英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出口国,其国内旅游业也非常发达。旅游业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最有前途的行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英国政府制定了首个“旅游行动计划”,强调英国作为旅游大国的世界地位,并提出了2025年的旅游发展计划和目标。
在金融领域,英国金融可以说是世界“领头羊”,因为英国的金融服务业占GDP的79%,并不低。特别是英国的首都伦敦,曾经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他还有纽约和东京)。
在航空航天领域,英国的航空航天工业非常发达,至今仍处于世界前列。例如,著名的空客A380和A350 XWB的机翼是在空客英国公司的布劳顿工厂设计和制造的,而波音787四分之一的价值来自英国制造商,包括著名的伊顿、迈克尔-布格迪-道蒂和劳斯莱斯。英国空客公司还制造了A400 m军用运输机的机翼。特别是罗尔斯·罗伊斯,它是世界上第二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已经为民用和国防部门提供了30,000多台发动机。
在生物制药行业,英国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作为英国第二大生物技术基地,生物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非常强大的声誉和研究中心。英国也有许多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如世界知名的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其中,阿斯利康英国是世界制药强国,与美、日并列世界前三大药物研究中心。根据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此前的报告,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处方药中,有五分之一是在英国研发的。欧洲制药行业40%的上市公司来自英国。欧洲医学鉴定局总部设在伦敦。特别是,剑桥、牛津和伦敦的大学形成了世界顶尖的R&D高科技集群。
在化学工业领域,英国曾经拥有世界第六大化学工业,欧洲第四大化学工业。其中,帝国化学工业集团(ICI)是英国最大的化工企业,英国58%的石化工业集中在英格兰东北部。例如,巴斯夫、亨斯迈、P&G等著名跨国公司都在这里落户。
在食品饮料领域,英国食品饮料行业位居欧洲第一,占全球食品饮料市场的8%,曾是英国最大的制造业。世界知名企业有帝亚吉欧葡萄酒、联合利华、吉百利、联合多梅尼科葡萄酒、连赢食品、泰来糖业和北方食品,其中苏格兰威士忌是代表产品。
在电信领域,英国曾是欧洲最大的电信市场,其中宽带基础设施“密度”指数全球第一,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三;英国的电子工业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世界排名第五。英国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是位于剑桥的ARM公司,这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
在软件领域,英国软件业的技术能力领先于欧洲,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金融和财务软件。英国有3万多家软件公司,主要集中在英格兰东南部、苏格兰、剑桥和M4高速公路周边地区。
英国的优势产业包括农业,农业具有高度机械化和高效率的欧洲标准。曾经,不到1.6%的劳动力为英国提供了60%以上的食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四倍。英国是欧盟最大的捕鱼国之一,捕鱼量一度占欧盟的20%。作为传统的海洋强国,在英国经济中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
2)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实体经济占GDP的比重很大。相比其他欧盟成员国,德国工业制造的产业链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德国每年外贸顺差大,德国是净债权国。德国在欧盟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比如德国的GDP曾经占到欧盟GDP总量的三分之一。德国实体经济占欧盟实体经济总量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的工业制造业与德国关联度高,对德国依赖度高。德国制造业是欧盟制造业的核心和晴雨表。因为德国每年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而这些贸易顺差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欧盟的经济运行中。可以说,德国经济是欧盟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国的兴衰决定了欧盟的兴衰。毫不夸张地说,德国经济是欧盟经济的支柱。
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德国曾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占全国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早在2013年,德国就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德国是重要的世界贸易大国,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先进的技术、精湛的做工闻名于世,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出口业以其高质量、周到的服务和准时的交货闻名于世。比如西门子制造世界闻名,拜耳制药天下无敌,德国啤酒世界闻名。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取决于德国人严谨可靠的产品质量。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制造是世界制造的主宰者。
早在1887年,英国议会就曾通过侮辱性商标法,规定销往英国的德国商品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与贵族英国制造不同。没想到,德国人只用了15年就在经济总量上赶上了英国,尤其是在军舰制造上。特别是20世纪以来,德国的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四大优势产业举世闻名。值得一提的是,在机械制造的31个部门中,德国在精密、光学仪器等17个方面位居世界领先,甚至有多达27个进入前3。德国制造的特点是耐用、可靠、安全和精确。
德国一直将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彻底融入到经济产业中,并成为其核心价值观。德国保持着最全面的标准化体系(DIN),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机械制造标准都是根据DIN制定的。德国是德国最能工巧匠。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电子和电气工业。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支出已达150亿欧元,占该行业营业额的10%,其中R&D投资为120亿欧元,约占德国工业R&D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
德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德国产品的精益求精让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德国的制造业主要位于高端制造领域,附加值高,产品质量优良,尤其是汽车、精密机械制造、机床、电气设备等领域。,实力雄厚,优势明显。最能代表德国工业水平的是工业机械,制造机械的母机。德国是世界上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系车深受全球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比如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等都是德国品牌。汽车工业也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比如2018年,德国有32家公司登上世界500强榜单。在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前四家公司中,除了安联保险集团,其他三家都是德国汽车公司。
化学工业是德国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德国化学工业在世界上的三大主导领域是基础有机化学品、初级塑料制品和医药,这三大产品领域占德国化学总产量的15-20%。
德国的新能源产业世界领先,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水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方面。德国的目标是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至少达到35%。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认为,到2020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可以保证全国一半左右的电力需求。
德国农业高度发达,尤其是机械化。德国在农业机械制造能力方面领先世界。比如德国的Fent拖拉机是世界上功率最高的,标准拖拉机500马力。德国克拉斯是一家生产世界上最高端收割机的企业。青饲料机是JAGUR系列,谷物收割机是LEXION系列。最大功率早已超过600马力,多次打破8小时收获最多谷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知名的德国博世公司、ZF公司等零部件公司几乎占据了全球机械制造的每一个角落。
4.英国和德国谁的科技实力强?
它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尤其是涉及多个科学领域的科研的重要R&D基地之一。英国是牛顿力学和微积分诞生的地方,是发明蒸汽机的国家,是发明火车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地方。英国,一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却有着深厚的科技底蕴,曾经培养出ARM、劳斯莱斯、DeepMind这样的全球知名巨头。虽然英国的核心产业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但是在科技和工业方面有大量的高精尖企业。比如著名的bae公司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军火制造商,而劳斯莱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比如阿斯利康著名的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比如化妆品巨头联合利华,是世界著名的英国个人护肤品制造商。以及英国最大的跨国广告公司wpp。与此同时,英国在创意产业和设计教育方面也遥遥领先于世界。
英国曾经以1%的人口从事了世界5%的科学研究。英国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度占全球论文总数的9%,引用率为12%,仅次于美国;英国人在各种国际科技比赛中竞争,获得国际奖项的人数约占世界所有国家的10%。如果不是“双重国籍”,英国曾经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居世界第二。英国的科技成果在生物技术、航空、国防方面依然硕果累累,很多核心专利(未申报专利)都被美国人购买了,比如航母、舰载机上的各种专利。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它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发源地;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诞生于英国。英国有138所大学,最著名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和剑桥。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拥有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ARM。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ARM芯片微处理器架构。包括华为,三星,苹果。而且手机芯片架构采用ARM架构。ARM的芯片处理器架构可以说是垄断了全球微处理器市场。
英国的克隆技术非常先进。比如克隆技术,第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就是英国克隆绵羊。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英国的生物技术也走在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10年,英国伦敦吸引的国际科技投资项目比巴黎、都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和慕尼黑加起来还多。根据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内伦敦在此期间吸引了1009个投资项目,而巴黎只吸引了381个。
德国以其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德国不仅是有影响力的成功艺术家、哲学家、音乐家、运动员和企业家的诞生地,也是生产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和全球顶级企业的故乡。德国在科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03名德国人被授予诺贝尔奖。尤其是在20世纪,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其他国家都多,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马克斯·普朗克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德国的研究机构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Godfried Wilhelm Leibniz奖每年授予10名科学家或学术研究人员,最高奖金为250万欧元,是世界上最高的研究资助之一。
德国有很多著名的发明家和工程师,比如发明了盖革计数器的汉斯·盖革;康拉德·楚泽制造了第一台全自动数字计算机。斐迪南·冯·齐柏林、奥托·李林塔尔、戈特利布·戴姆勒、鲁道夫·迪塞尔、雨果·容克和卡尔·本茨塑造了现代汽车和航空运输技术。航天工程师沃纳·沃纳·冯·布劳恩(Werner wernher von braun)研制了第一枚太空火箭,随后美国宇航局又研制出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使阿波罗计划得以实现。证实海因里希·赫兹电磁波的存在对于现代电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德国有Gitmall,Trumpf,Schuler,Schlaflin,Hammer,Julang,eMark,Siemens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德国拥有世界著名的工业巨头西门子,著名的大众、保时捷、宾利、奔驰、宝马、奥迪、博世、拜耳、巴斯夫、麦德龙、汉莎、阿迪达斯、彪马、大陆轮胎、徕卡相机等。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工业强国,高端机床制造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德国制造的数控机床和各类机器的技术和质量均居世界领先水平。比如德国著名的博世,很多人只知道是电器和电动工具。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有德国博世的汽车零部件(包括电子、机械、软件)等产品。事实上,博世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仅掌握着各种汽车技术专利中的领先技术,还拥有全球最多的自动驾驶技术专利,甚至一项都没有。据了解,博世目前是全球最大的MEMS(微型传感器)供应商,全球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使用博世的微型传感器芯片。博世集团旗下的博世数字会议系统在各类同声传译设备、会议控制器、发射机、接收机、中央控制器、视频系统等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旗下的博世力士乐是世界著名的工业自动化、工业技术、机械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博世集团有3万多名工程师是软件工程师,相当于一个庞大的软件公司。怎么样。
西门子在德国很有名。西门子的产品业务非常广泛。西门子涵盖电子、自动化、医疗设备、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建筑技术、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等。企业产品包括:医疗(CT、核磁共振机、x光机、b超)、PLC、工控机、变频器、触摸屏、数控系统、电气设备、工业交换机、以太网通信设备,其他包括能源、发电、燃气轮机、高铁技术等。
德国SAP公司是全球著名的领先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德国蔡司是世界光学和光电子领域的杰出领导者。其业务包括医疗、科研、显微镜和半导体制造。掩模对准器,包括ASML,使用蔡司光学系统和镜头。
英飞凌德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产品包括功率半导体、汽车电子芯片、微控制器、射频技术、传感器芯片、手机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等。德国凤凰电气是世界领先的电子接口技术和工业电子产品公司之一。德国库卡公司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公司之一。虽然收购了90%的股份,但它仍然拥有核心技术。
德国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德国拜耳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其领域涉及聚合物、制药、化工和农业。海洛因是这个企业发明的。大陆集团也是德国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公司。其产品包括汽车电子、汽车安全设备、雷达、控制器ECU和轮胎。
还有德国著名企业:爱思强、北孚自动化、北孚传感器、思科传感器、蒂森克虏伯、汉高、莱茵金属、ZF、曼恩、默克科技、博朗等。上述企业在其行业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超过美国和日本排名第一。而且德国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在全世界都极具竞争力。比如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每个轴承位置公差为0,早在上个世纪就是世界一流水平,日本所有的希尔印刷机都愿意俯首称臣。
Flawn Hof应用研究所也是世界三大科技研究机构之一,专注于科技研究,平均每天申请两项专利。堪称绝对的创新王国。
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体育强国。英国于1908年、1948年和2012年在伦敦举办了三届奥运会。英国是一个崇尚体育的国家。英国人发明了多达16项运动:如高尔夫、冰壶、板球、壁球、网球、曲棍球、现代足球、橄榄球、台球/斯诺克、蹦极、乒乓球、圈球、羽毛球、有舵雪橇、飞镖、躲避球等等。
英超是世界五大足球联赛之一。温布尔登网球是四大满贯之一,也是草地球场上最重要的赛事。全世界最优秀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参加比赛,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网球比赛之一;温布尔登市在国际体坛也很有名。每四年在英国举行一次的橄榄球世界杯是橄榄球界最大的赛事。羽毛球起源于英格兰,英格兰羽毛球联合会每年举办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得到了国际羽联的认可,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羽毛球比赛。
台球(斯诺克)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经成为仅次于足球的拥有第二大电视观众的运动。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的三大比赛都在英国举行(如世界锦标赛、温布利大师赛和英国锦标赛)。英国著名的台球明星有老戴维斯、老希金斯、亨德利、奥沙利文、马克·威廉姆斯和约翰·希金司等。、
英国也是公认的高尔夫故乡。英国有数百个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如圣安德鲁斯、温特沃斯、钟楼和卡诺斯蒂,都是世界著名的高尔夫球场。英国公开赛是四大高尔夫球锦标赛中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
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与世界杯和奥运会一起被称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三大体育赛事。英国F1站是所有F1世界锦标赛中历史悠久的分站。场地是英国的银石赛道,这是世界上最频繁的赛车赛道之一。银石是英国赛车业的发源地。
英国是世界上马术实力最强的国家。它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最多的13个奥运参赛项目。英国有120万个养马的家庭,12000名注册骑手。
英国自行车运动的强度很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自行车项目中,英国队获得了全部18枚金牌中的8枚。英国不仅自行车竞技实力强,而且群众基础雄厚。例如,早在2005年,BBC广播4台就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要求听众推荐1800年以来最重要的十大发明。结果自行车以过半的高票轻松登顶。另外,赛艇起源于英格兰,是英格兰的传统团队运动。
就文化而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莎士比亚已经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液,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是英国文化的象征。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是英国文坛的巨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他被公认为欧洲三大诗人之一(莎士比亚、歌德和但丁)。同时,莎士比亚也是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研究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士比亚研究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杰出研究”。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是《自然哲学和光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作者。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法则》中,他描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这些描述为接下来的三个世纪奠定了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的基础。通过证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他的引力理论之间的一致性,他表明了地面物体和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自然定律。它为日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方面,牛顿阐述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原理,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冷却定律,研究了声速。在数学方面,牛顿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微积分的荣誉。他还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逼近函数零点的“牛顿法”,对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了金本位制。
圣阿尔本的第一位子爵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出生于英格兰。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和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现代归纳法的创始人,逻辑组织科学研究程序的先驱。他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关于科学的进步和学术的伟大复兴。
英国诞生了斯蒂芬·威廉·霍金。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CH(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是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卢加雷氏病),瘫痪,不能说话。他唯一能动的地方是一双眼睛和三根手指,其他部位不能动。
英国诞生了奥利弗·克伦威尔,英格兰共和国的保护者,英国政治家、战略家和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的领袖。
德国也是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德国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1974年德国世界杯、1988年西德欧洲杯、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
德国是世界赛车运动的领先国家之一。德国盛产F1车手。其中,F1历史上最成功的车手,七届世界冠军,车王迈克尔·舒马赫来自德国。他创造并保持了许多F1记录,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他的哥哥拉尔夫·舒马赫原本是一名F1车手,但现在他是一名DTM车手。继舒马赫之后,维特尔连续四次获得F1世界冠军。现役车手有罗斯伯格、海菲尔德、格洛克和苏蒂尔。德国的宝马和奔驰也是赛车运动的领先制造商。例如,保时捷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获得了16个冠军,而奥迪获得了9个冠军。德国DTM巡回大师赛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房车赛之一。
德国传统优势项目:田径、游泳、赛艇、足球、马术、曲棍球、手球等。冬季运动也是德国人的强项,比如有舵雪橇、有舵雪橇、冬季两项、越野滑雪、速滑等,经常在欧洲和国际比赛中获得奖牌。德国著名体育明星包括贝克尔、网球女王格拉芙、著名自行车运动员扬·乌尔里奇、九球皇帝苏吉特、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乒乓球名将蒂莫·波尔等。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MVP、达拉斯小牛队球星德克·诺维茨基来自德国维尔茨堡。
德国的足球水平是公认的世界顶级水平。比如,德甲是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德甲的平均上座率在世界任何职业体育联赛中排名第二。德国约有2700万人加入体育俱乐部,全国共有9.1万个体育俱乐部。足球是德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曾是世界上唯一获得男女足球世界杯冠军的国家。2006年德国世界杯,
回答于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