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不可再生能源的形成条件与特点

害羞的大门
踏实的大炮
2023-02-13 04:45:03

不可再生能源的形成条件与特点

最佳答案
可爱的自行车
风趣的大象
2025-07-09 09:22:08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冉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

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最新回答
难过的期待
顺利的嚓茶
2025-07-09 09:22:08

石油为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的标准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学课本上的那段话“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按照现在人类使用的速度,只能再用50年”。我们是否曾经年少无知?人们认为,没有石油,人类将如何生存?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也没有塑料制品。

20多年前就有人说石油不够,但为什么现在石油还没有枯竭?相反,石油的使用越来越多,产油国继续增产,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

石油耗尽的预测未能自破,那为什么石油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因为市场是活的,价格是涨的,技术是进步的,可以勘探开发新的油田,新的炼油技术会大大提高利用效率。当没有新油田勘探时,由于市场需求和价格上涨,旧油田将继续深度开发。正如政治书上说的“市场配置资源时,价格是主导”。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于无形之物。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物质与空间。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能源

具有自我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热循环,地热能也可以算作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资源

一般指目前人类开发利用后无法再生的能源资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比如煤和石油就是埋藏在地下深处,经过漫长演化形成的古生物遗迹(因此,也被称为“化石燃料”)。一旦燃烧消耗,几百年甚至几万年都无法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此外,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油页岩。

火星上的小海豚
任性的篮球
2025-07-09 09:22:08

区分方法

1、按能源是否再生

可再生能源必须是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再生的;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

2、是否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

可再生能源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

扩展资料: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化学能、核燃料等。

1、煤

煤是古代的植物体因为地壳运动而埋没地下,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经过漫长年代的演变而成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煤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

2、石油

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

3、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

4、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5、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6、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再生能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再生能源

安详的冥王星
优雅的导师
2025-07-09 09:22:08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用途:

太阳能: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生物质能源: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它含有少量硫化氢,所以略带臭味。发酵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有许多微生物参与。反应大致分两个阶段:(1)微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质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降解成简单的物质,如低级脂肪酸、醇、醛、二氧化碳、氨、氢气和硫化氢等。(2)由甲烷菌种的作用,使一些简单的物质变成甲烷。要正常地产生沼气,必须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它能生存、繁殖。沼气池必须符合多种条件。首先,沼气池要密闭。有机物质发酵成沼气,是多种厌氧菌活动的结果,因此要造成一个厌氧菌活动的缺氧环境。在建造沼气池时要注意隔绝空气,不透气、不渗水。其次,沼气池里要维持20~40℃,因为通常在这种温度下产气率最高。第三,沼气池要有充足的养分。微生物要生存、繁殖,必须从发酵物质中吸取养分。在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中,人畜粪便能提供氮元素,农作物的秸秆等纤维素能提供碳元素。第四,发酵原料要含适量水,一般要求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中含水80%左右,过多或过少都对产气不利。第五,沼气池的pH值一般控制在7~8.5。

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 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 本要求。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 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 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 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 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 国还有约 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 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 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 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 方面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 为农村特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 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 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 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 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 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一再飙升,能源消费大国苦不堪言,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关切的问题。

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叫“非可再生能源”。如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掩压在地下深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故也称为“化石燃料”),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因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不可再生能源还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油页岩。

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途很多了,比如煤可以用于直接取暖,化工原料,工业燃料,可以发电,现在正在研究煤转化石油的工艺,以期待通过我国储存的大量煤炭资源取代能源安全存在巨大隐患的石油。石油的各种转化产品包括汽油、煤油,航天用油等等。天然气可以发电,可以用作汽车燃料,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是燃气的了,还有就是很大程度的居民用气,清洁无污染,但是不可再生。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笨笨的小蘑菇
畅快的钢铁侠
2025-07-09 09:22:08

不可再生能源,又称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应,是无法经过短时间内再生的能源,而且它们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它们再生的速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与核燃料、矿产等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该能源一旦耗尽,将不能开采出更多的可用储备供将来使用。

不可再生能源

核燃料

核能发电提供约6%和世界的13%-14%的电,核技术需要核燃料作为能源,但核燃料在世界上的浓度相对很低,开采相对困难,目前只有19个国家能够开采到铀矿。 核电厂、医院、农业、工业、食品业与科学研究等都会产生出放射性废料,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虽然没有核电厂但是也有放射性废料处理厂。

化石燃料

由于使用化石燃料的内燃机技术在17世纪被迅速发展,因此化石燃料被现代社会大量使用。然而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仍然依赖不可再生能源,而且主要能源快速消耗的同时,需求还不断增加。可是所有耗竭性能源都需要数百万年时间慢慢形成,在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它们都不能被及时再补充,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无法被制造,而人类社会的许多活动都会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导致其价格不断攀升。

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作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也包括以生物可降解的废弃物(Biodegradable waste)制造的燃料。但那些已经变质成为煤炭或石油等的有机物质除外。

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海洋能

海洋能源(有时也简称为海洋能)是指由波浪、潮汐、洋流、海水盐度的和海洋温度的差异产生能量。海洋能是一种新兴技术,地球上的海洋运动提供庞大的动能力量或运动中的能量。可以利用这种能量发电,以供家庭、运输和工业用电。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化石燃料可以称为远古的太阳能。自古人类就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也是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太阳能使用的方式可分为光热转换(被动式利用)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主动式太阳能技术,包括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集热器储存能量。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包括导向建筑物在阳光下,选择材料具有良好的热质量或光分散性能和设计自然空气流通的空间。

水力

在水中的能量亦为人类所驱,因为水比空气的密度高800倍,即使是慢慢流的水都可以产生很大的能量。

风能

空气中随着温度高低,气流会移动,即为“风”, 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可以转变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成电能,现代的风力发电机一开始系由丹麦研究进入商业运行,起始于1970年代后期的石油危机,丹麦意识到自己国家缺乏自产能源,高度仰仗进口能源将危害国家中长期发展,所以在此危机意识下,大力推动风力发电。

现代的风机在1980年后至今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不论在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下降,都足以和传统电能分庭抗礼。现代风机的单机容量在1.5-3MW之间。由于风的能量与其速度为2的立方比(8倍),所以风速增加一些些,其能产生的能量就大得许多。一般而言,风机的发电量每年在1500-3000满发小时之间。

有魅力的月亮
有魅力的御姐
2025-07-09 09:22:08
学习过地理的同学们都知道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

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介绍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有:

煤炭、石油、天然气、化学能、核燃料等。

煤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燃料之一。煤是由有机物一生长在沼泽或河流三角洲之植物残骸分解而成现今世界各主要地区之煤炭蕴藏量,以非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及北美洲等三个地区所占之比例最高,整体而言,现时煤炭之蕴藏量,估计可供我们使用二百年。

石油

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石油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多是在矿区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过去因无法越洋运送,所以只能供当地使用,如果有剩馀只好燃烧报废,十分可惜。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若以人工建筑设施存放天然气,在遭到外力破坏如地震、火灾等,极易产生危险。

化学能

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称为化学能,除了燃烧煤、木材、石油及其制品产生的燃烧热外,还有电解化发电。电解化发电是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板隔若干距离,一起浸入电解液中,金属板间会产生电压。两金属对于电解液的离子倾向力或溶解压不相同,发生化学变化,以电解方式放出能量。

电池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造成的。电池有两类,一种是用完就丢,不能再用的干电池,视为一次电池(图3-16)。另一种是可再充电,反复使用的蓄电池,即镍镉电池等,称为二次电池。核能

核燃料

核能也称原子能,是一种高效率持久的能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235的核分裂连锁反应释出大量热能,将水变成水蒸气,利用这些蒸气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核能发电的 方法 有许多种,台湾地区使用的是沸水式核能发电与压水式核能发电。核能除了发电为主要应用外,在农业、医学、工业科技……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的用途。如农业:利用它来使蔬菜水果保持新鲜、改良品种、防止病虫害等功能在医学上可以用它来杀伤癌细胞治疗癌症等多方面的功能核电厂投资金额庞大、施工耗时、适宜兴建的厂址难求。最大的缺 点是放射性核废料处置与安全问题。优点是核燃料取得较容易、原料的运输与储存方便、需要量不多、且安全存量的开支少。

人力兽力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懂得利用最简单而且容易取得的能源----人力。没有车子,人们走路得靠双腿没有工具,搬运东西就要用双手。渐渐地,人们懂得利用兽力,如马、牛、骡等牲畜来拉动,代替人力。十九世纪初期,已经有简陋的铁路出现,但没有动力,所以只能用人或牲畜拉车。大约在两百年前,已经有脚踏车出现了,在没有发明动力以前,脚踏车是最方便且最受欢迎的代步工具。

不可再生能源含义

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叫“非可再生能源”。如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掩压在地下深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故也称为“化石燃料”),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因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不可再生能源还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油页岩。

可再生能源

1、太阳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主要是提供热量和电能.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看了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还看:

1.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2. 低碳生活倡议书13篇

3. 关于节能减排的文章

4. 人生职业规划书1500字

5.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儒雅的小白菜
激情的蓝天
2025-07-09 09:22:08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 总结 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及综合开发的意义

4.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山西能源综合开发的意义

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理解“开发”与“整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 措施 与发展方向。

3.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三、 教学方法

导入渐进法、创境设问法、多媒体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图片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导入新课: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本节课我们就以山西省为案例讨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发展的方向及开发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板书课题:能源的开展——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条件)。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

创设情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学生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教师强调:区域的资源状况应从资源的分布、种类、品质、组合状况、开采条件等角度来分析和描述。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知识拓展:教师讲授我国煤层气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教师转承:了解了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让我一起来分析其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情况对照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意义。

教师归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且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与城市分布图”“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良好交通条件。

学生归纳: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归纳:前面我们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条件综合评价了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背景——山西省具备能源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板书归纳:

(一)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转承: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自1982年以来山西利用能源优势是如何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归纳:(略)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二

课程标准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

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2.产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难点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关于能源与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关于山西煤炭基地的景观图,关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山西能源地位的数据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入手。

师:这些条件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区域,它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自然资源啊?

学生回答。

师: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 资 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 投影)工业生产、汽车、火车等图片,提问:这些机械的运转与什么资源离不开啊?

学生回答——能源资源

师:以上这些机械的运转,离不开能源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什么是能源资源?是指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物质或能量。

思考:我们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各包括哪些能源?

学生回答:

问:对可再生能源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呢?对非可再生能源我们又该如何开发利用呢?

学生回答

师:对于可再生能源,我们应该保护和促进更新,并进行充分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形成的,人类用一点少一点,而且利用不当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利用时应该节约、提高利用效率和寻找新的代替品。在非可再生能源中的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假如请你投资开发我国的煤炭资源,你会选择在哪里开发呢?为什么?

投影中国煤矿分布图。请同学们进行选择。

学生回答

师: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海”著称于世,这里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所以,合理开发山西省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省乃至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分析能源资源的开发。

我们在山西省投资开发煤炭资源,除了考虑这个地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外,我们还应考虑哪些开发条件呢?

学生回答,还应考虑开采条件、市场条件及交通条件。

一、资源开发条件

探究:请同学们看课本,探究山西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势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师:投影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煤炭资源的有利条件 具体表现 储量丰富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煤质优良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大同煤田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开采条件好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投影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表,请同学们看表,你能从中看出什么问题吗?

1998 2002 2004 2020 生产量(亿吨标准煤) 12.4 14 18.46 消费量(亿吨标准煤) 13.6 15 19.7 30(预计) 学生回答: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大约比生产量大1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很大,而生产量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不断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将达到30亿吨,到那时,我国的能源缺口会更大。

投影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世界核能比重大,而我国核能却很少。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且我们刚刚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缺口,这样的消费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不会改变,这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投影中国政区图,请同学们找到山西省,请问同学们,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呢?

学生回答:中部地区。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我国这样一些工业区,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所以从输煤输电来讲都非常便利。

投影山西省交通线分布图,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图3.4,在图中总结出山西省对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几种?

学生回答:铁路和公路运输。

师:山西省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下面我们来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从北京经大同到包头的京包线石家庄到太原的石太线从太原到河南焦作的太焦线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从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从图可看出,经过山西的铁路线较多,除了以上的铁路线外,还有很多铁路线和公路线,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的外运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我们说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过渡:以上是我们分析的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那么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有没有不利条件呢?

下面请同学们读材料,分析这些材料说明山西省煤炭开采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交通动力不足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从这几则材料我们看出,山西省资源的开采中也存在着不利条件。因此,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只有了解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们才能扬长避短的对区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过渡:山西省资源开采的优势条件是明显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换,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

二、能源基地的建设

请同学们看课本,归纳山西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建设能源基地。

学生回答

投影:

1.扩大煤炭开采量

问:为什么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学生回答:因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为了满足全国的市场需求因此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请同学们看图3.3,请同学们分析从1952年到2007年山西原煤的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回答:原煤的生产量是不断增加

问:从什么时候原煤生产量增加的速度很快呢?

学生回答:1980年以后。

问:到2007年原煤的生产量达到了多少?

学生回答:6.3亿吨。

师:从图中可看出来,山西的煤炭从建国初期,一直到2007年都是稳步增长的,在2007年原煤生产量达到了6.3亿吨,形成了以大同、河东、平朔、西山、等一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扩大晋煤外运能力

问:为什么要提高晋煤的外运能力呢?

学生回答:因为山西交通运力不足,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问:山西的煤炭外运主要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呢?请读图3.4。

学生回答:铁路和公路

问:山西省为什么选择铁路和公路,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运输方式呢?山西临黄河,为什么不利用黄河来发展水运呢?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

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四、教法

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引入:神舟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同学们初中和高一都学习过能源资源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按性质分类 ⑴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⑵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导入新课: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条件

阅读分析: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 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⑴储量丰富 ⑵分布范围广 ⑶煤种齐全 ⑷煤质优良 ⑸开采条件好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相关 文章 :

★ 有关高三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危机的八宝粥
怕黑的彩虹
2025-07-09 09:22:08

成功和失败仿佛是两个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戏,不努力就没有机会,努力进取就有希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山西能源基地的机遇与挑战

1.能源资源的分类

补: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关系图

补:判断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技巧

一是根据定义:

只要能够循环利用,不断更新的能源就是可再生的

只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而且用一点少一点的就是非可再生的

二是根据分类:

除矿物能源外,其他的都属可再生能源

2.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

(2)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3)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

3.地位——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二、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开采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10大煤种)

④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⑤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含有煤层气)

补:山西主要的煤田和煤矿

(1)山西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主要的煤田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其中面积较大的是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

(3)主要的煤矿有:大同、平朔、阳泉、西山、霍州、晋城等。

补:诗歌记忆煤田位置:

河东煤田黄河东,沁水煤田沁水中,霍西煤田霍州西,宁武煤田北大同。

2. 市场广阔

①能源消费大国

②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

③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较近

②有众多铁路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补: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

南北向(五纵):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①扩大开采规模

②增加产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

补:山西能否发展黄河水运?

(1)黄河在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运

(2)黄河水量不大,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

补:简图法记忆晋煤外运

补:输电和输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长期并存。

四、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初期

2.六五时期开始——产业结构调整

①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由原料工业逐步代替采掘工业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补: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生态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 方法 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水:沉淀净化

②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干燥再利用

③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营造防风林带

例:废弃物利用技术

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综合比较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河流————人类的摇篮。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

现在大河的两岸多是人口稠密、城市稠密的地区。

(1)流域——整体性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2)水系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补:如何认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二、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开发利用方式和方向

2.田纳西河流域概况

(1) 位置:位于美国东南部

(2) 流域范围: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补:简图记忆田纳西河概况

3.自然背景

(1)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补:分析一条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一是看河流的水量大小二是看河流落差的大小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 水系

优点: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水量丰富③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①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4)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补:田纳西河在国家航运体系中的地位

(1)田纳西河流域遍及7个州,航运能联系4个州

(2)田纳西河通过密西西比河联系全国大部分地区

(3)通过密西西比河进入墨西哥湾,可发展河海联运。

总之,田纳西河流域的各州可通过田纳西河联系全国其他地区,并且可通过田纳西河出入美国的东南部。

补:如何分析影响河流内河航运的因素:水量水量变化经济发达程度

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内河航运越发达。

补:流域的自然背景与利用方式、开发方向的关系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经济活动: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蔬菜。

影响: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2.19世纪后期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补:流域19世纪后期的开发及其后果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构想

流域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田纳西河的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TVA)

2.流域综合开发的 措施

(1)防洪: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2)航运: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3)发电

类型:水电、火电、核电

影响:

①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②促进流域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炼铝、化学工业),两岸形成“工业走廊”

补:建水坝对航运的作用

补:水电、火电、核电的分布

①水电站的建设条件是落差大的河段,因此水电站大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②火电和核电因为需要大量的生产用水和冷却用水,大多分布在水库附近、水源充足的地区。

③核电的适应性强,又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用电量大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

(4)提高水质

(5)旅游:

(6)土地利用:

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稳定河湖线,恢复采矿区。

补:误区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与我国长江流域相似,误以为气候特征也相似。

气候类型:

田纳西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我国长江流域——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田纳西河——冬、夏季气温都较低,降水夏秋季少

我国长江流域——雨热同期

2.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棉花的生长。

棉花:喜温、好光、生长期长。高温多雨的气候会使病虫害增多,容易烂棉桃。

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地大多具有光照充足、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特点,如中亚、埃及、我国的新疆等地。

田纳西河夏秋季降水较少,正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成熟,而田纳西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所以成为美国的棉花带。

3.梯级开发是所有河流开发治理的核心。

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方式。

田纳西河、珠江红水河河段、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一带)都完成了梯级开发,而长江三峡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完成的是一级开发。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1)气候-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种植 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东北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

③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社会、经济条件: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吉林省北部地区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三、东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2020高中地理重要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集锦

★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怕孤单的早晨
大意的手机
2025-07-09 09:22:08
有利条件:(1)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区。(2)油质好,埋藏浅,易开采。(3)靠近海洋运输线,运输方便。(4)世界上缺乏石油的国家多,石油市场广阔。不利因素:(1)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较大,可能给中东产油国带来损失。(2)中东地区是长期的世界热点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对石油生产有不利影响。(3)世界其他地区石油的勘探、开发,与中东石油争夺市场份额。(4)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可能影响油价。(5)石油是非可再生能源,总有枯竭的时候。

感动的毛衣
动听的小蚂蚁
2025-07-09 09:22:08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较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