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别有哪些

从容的冷风
甜美的黑裤
2023-02-12 20:51:57

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别有哪些?用途分别是什么?

最佳答案
快乐的鲜花
现实的红牛
2025-07-10 11:18:14

可再生能源:水能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生物能 潮汐能

不可再生:煤 石油 天然气 核燃料

氢气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水能 风能( 发电)太阳能(发电,直接利用它的热能) 地热能(发电,直接利用) 生物能 潮汐能(基本发电)

不可再:煤 石油 天然气 核燃料 氢气 (做燃料)

最新回答
闪闪的钢铁侠
追寻的小兔子
2025-07-10 11:18:14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潮汐能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动物牵动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生物质燃料

此种燃料原为可再生能源,如能产出与消耗平衡则不会增加二氧化碳。但如消耗过量而毁林与耗竭可返还土壤的有机物,就会破坏产耗平衡。用生物质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供炊事照明用,残渣还是良好的有机肥。用生物质制造乙醇甲醇可用作汽车燃料。

水力

磨坊就是采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这样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风力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

太阳能

太阳直接提供了能源给人类已经很久了,但使用机械来将太阳能转成其他能量形式还是近代的事。

潮汐能

潮汐发电利用潮水涨落,世界已有电站容量16GW。

由此可见,可再生能源在水这方面就至少有水能(日前的水电站就是利用水的落差造成的热能差而发电)、潮汐能等。

强健的棒棒糖
糊涂的冰淇淋
2025-07-10 11:18:14
1. 科学小知识大全(30字数)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科学小常识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8、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9、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10、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2. 基本科学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包括太空探索、生物观园、科学历史、地球故事、奇人奇事、生命科学、科技生活、相关下载、UFO、军事科技、科幻世界、数码家电、健康饮食 、科普学术等知识。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扩展资料

科学特征

1、对象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并以对象化之物(即所取)为研究对象,再 依据定量化寻求物量间的规律,由此建 构理论体系。

2、开放、真实可查证、理性客观、中立、无边界:从事科学研究不以“神”、“鬼”、“仙佛”、“上帝”为前提(一些科学家仍会信仰宗教,"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重事实讲道理,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通过证据,依据理性和逻辑推导出结论,通常科学家会设计实验并控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及解释理论的能力。

3、实践性、普遍必然性、离言性与语言描述辩证统一: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通过实验检验。

4、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可以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例如:广义相对论在微观世界失效,量子理论在宏观世界失效。不过科学家们仍然努力寻找与探索是否有某种理论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现象(至少在物理界,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合并是一至少延续数十年的野心。)。

5、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迷信书和权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迷信书、权势巨头是寻求真理所需的品格。

6、可错性、可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若这门学问有部份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的证明这部分的错误,的确是错的,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7、临时性,不确定性:科学的核心是不确定性,解释一个现象的科学学说是临时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所以永远是统计性质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知识

3. 有关科学的小常识,5个左右,急啊,明天急用

1、洗衣服领口:在领口上撒一些盐末,轻轻揉搓,用水漂去盐分即可。因为人的汗液

中含蛋白质,不能在水中溶解,而在食盐中就能很快溶解。

2、使牙刷耐用:把新买来的牙刷,浸在热盐水里半小时左右取出,可使牙刷经久耐

用。

3、蛋清粘和小瓷器、玻璃品:小瓷器和玻璃品如断了,可用蛋清涂满两个断裂面,合

缝后揩去四周多余蛋清,经过半小时 ,断裂部分就可完全粘和。放置一、两天后,即

使受到较大的外力碰擦,粘和处也不会断裂。

4、壶、杯、盅等瓷器如积有茶垢、油渍、水渍之类,可用渣掉汁的柠檬皮,以一碗温

水浸泡,放置4、5小时,就可除去。用醋和盐混合来洗也可以洗的很干净。

5、喝牛奶前应该先吃面包

牛奶是天然食物中营养最全面、比例最合适,且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一种饮品。但是喝牛奶却大有讲究,

方法不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专家认为,喝牛奶最好

不加 糖。否则,不但不易被消化吸收,还会滞留在消化道中,影响肠胃功能。牛奶可加热,但不要煮沸。因为

煮沸后,有的维生素会被破坏,而且牛奶中的钙会形成磷酸 钙沉淀,不易被人体吸收,早餐不要只喝牛奶。空腹喝牛奶会加速胃肠蠕动,造成吸收不良。正确的方法是:早餐先吃面包、糕点等,再喝牛奶,这样会使营养更加 平衡。同时,喝牛奶不要同时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使钙无法被人体充分吸收。

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4. 50个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1.吃药的时候,不要用茶水送药,因为茶会和药物发生中和作用,降低药性。

2。发烧时喝茶害处较大,因为茶叶所含的茶碱会提高人体温度,并可影响和降低药物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发烧时不宜喝茶。

3。穿红色衣服可以吸收、过滤掉更多的太阳紫外线,从而可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4。儿童空腹的时候不要吃糖,因为在空腹时会影响他们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

5。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6。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重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用真空包装。

7。鱼鳔内的气体重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8。做镘头时加些纯碱重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9。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10。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11。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12。铝壶上的水垢(重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5.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柴油使用小技巧 冒着黑烟、“哒哒哒”往前跑的拖拉机使用的燃料就是柴油。

普通柴油是以石油原油为原料,经过冶炼技术生产的达到一定标准的一类油品。人们常看到的如标为0号、10号、20号、32号的轻柴油,是指它们的凝点分别不高于0℃、-10℃、-20℃、-35℃。

假设你的汽车用柴油作燃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选用不同标号的轻柴油。一般来说,温度低时要选用凝点较低的轻柴油;反之,则选用凝点较高的轻柴油,且凝点应低于当地气温5℃。

插头小常识 为什么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大多用三线插头?三线插头与三相插头有什么区别? 三相电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线,它们每两根线之间的电压都是380伏,一般用于动力系统,多见于工业用电。而家用电器一般采用单相电源供电,其三根线分别是火线、零线(中性线)和地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所以这不是三相电,它的插头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头和三相插座,地线为的是保障安全。

拖拉机打滑怎么办 拖拉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农业机械,在农村非常常见,仔细看拖拉机的轮胎,你会发现轮胎上有很多突起,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不容易打滑。拖拉机的重量也与摩擦力有关,同样情况下,拖拉机的重量越重,摩擦力越大。

因此,当拖拉机打滑时,可以通过增加其重量来解决。由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是以柴油为动力的,其排出的高浓度微粒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且易被人体吸入,已经成为城市近郊主要污染之一。

哈喇味的食品有毒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食品腐败变质的情况。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变化过程,其程度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

通常脂肪的变质主要是因为酸败,为食品诱变性污染的一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紫外线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之产生具有特殊 *** 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即所谓哈喇味。

食用因滞销而存放过久的已产生哈喇味的食品,会导致中毒,临床表现以胃肠病状为主,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功能食品效用待验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食能果腹”,而更崇尚对人类健康更加科学有益的多功能保健食品。

何为功能食品?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专家表示:“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功能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食品的第一功能),并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但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食品的第三功能);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对于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尚处于起始阶段,其效用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目前的许多广告存在言过其实的情况,因此消费者不要盲目听信广告的宣传。从科学角度讲,注意平时营养均衡的饮食,如大量新鲜水果、蔬菜、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构成的多样化保健饮食及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时适量的运动、愉快的心情等,才是健康的根本保证。

科技助推农业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断增加,农业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和包括的范围也越来越多。如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工程、农业电子与信息技术、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设施农业与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和环保工程等等。

现代农业工程不但创造出了远远高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还展现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农业生产画面。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人们不但能看到结上万个果子的西红柿树,还能看到装有空调、计算机,配备GIS、GPS和RS系统的拖拉机被用来在田里定点配方施肥、定点喷药除草呢。

能源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 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那么,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能量存在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来源也不同。我们将能源分为两种: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就是那些一旦被消耗,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恢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据探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若以现在的消耗速度来计算,将分别在45年、60年、250年消耗殆尽。

与“不可再生能源”相对的是“可再生能源”,像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或者叫“可更新能源”。这些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于它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又被称为“清洁能源”。

因为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有限,因此人们要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的产生、存储及传输。 人类从远古的钻燧取火到今天核能的和平利用,人类进步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向自然界摄取和利用能源的过程。

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能源短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居民常常会抱怨电力公司的拉闸限电、电价提高;汽车。

6. 科学小常识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7. 基本科学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1.科学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知识主要有三种形式: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人的知识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实践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知识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或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可以交流或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各种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的科学解释,宇宙起源、物质现象、地球形成、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有关知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成因,人类文明发展史尤其是科学发展史等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这类科学知识可促进社会公众建立起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

高新技术知识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影响。 与人类身心健康、医疗、保健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这类科学知识可使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基本能力,科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这类科学知识可使公众逐步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素质。 2.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途径和程序。

科学方法的分类有多种,如按科学事实(或称信息)的搜集和加工分为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或按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分为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等等。按照科学理性的种类,则可分为:观察和实验方法。

科学方法既是认知主体的主观手段和有效工具,又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和应用;既是科学认识中反映客体、获取知识的通道,也是共同体据以评价、接受一种理论的标准;既是既往认识成果的结晶和程序化,又为未来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使其规范化,效率化,最优化。 科学方法导引着、规范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其自身也是生产和科学的实践的产物。

在古代,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离,只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原始的肉眼观察,和若干零星的实验,如《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和“杠杆平衡”,阿基米德的“浮体实验”等,而逻辑方法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代表,其中着重论述了三段论的演绎法。随着近代科学的萌芽,弗朗西斯-培根以《新工具》一书倡导定性的实验——归纳法,笛卡儿阐明数学——演绎法,伽利略则把数学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奠定了近代数理科学的方法论传统,从而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科学之父”。

3.科学思想特指人类在探究自然奥秘中揭示科学规律的理论成果,是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发现、科学成就的理论结晶,也是科学探索、科学创新的理论基石。 在社会生活领域,科学思想则泛指一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正确思想、观念或意识。

它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于社会科学领域;既是伟大思想家、理论家所创立的科学理论的同义语,也是社会大众了解科学、理解科学所树立的科学意识的近义词;既是领导人治党、治国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思想向导。显然,泛指的科学思想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信奉科学、讲求科学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二是更高层次上的科学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的内涵日益丰富,要求日益提高;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同样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在丰富发展中不断开辟理论的新境界。 探寻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发展历程,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到布鲁诺的宇宙无限思想,从伽利略、牛顿的力学思想到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从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到摩尔根的基因理论,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霍金的量子宇宙学等等。

以历史上一批大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和学说为代表,科学思想在自然科学的进步中产生发展,又在产生发展中引领自然科学的进步。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4.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

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

换言之,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由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

科学精神非常重要,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

8. 科学的小常识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92年10月12日凌晨发现的新大陆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的指挥官兼驾驶,于1969年7月登上月球表面,成为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活动的第一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难关,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在近百年前,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经过不懈努力,在经历三次失败后,第四次终于成功到达北极点,成为到达北极的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目前最深的个人潜水纪录也只能到300多米这个到达最深的海底,是不是要加上装备,比如核潜艇? 。古巴潜水员弗郎西斯格曾经创造一项潜水世界记录:1996年,他仅穿普通潜水服下潜了132.9米。。。地球最深地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人类机器已经到达过。人就不可能了。

9. 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科学的小常识

你好!生活常识说起来真的很多,我是一个注重生活的女性。但是对于我们这样忙碌的上班人,很多常识我们虽说了解,但是很难做到,我可以简单的和你说几点容易做到的生活常识:

1,提前5分钟闹钟,挣开双眼,左右、上下有规律有次序的转动你的眼球,微笑轻拍打自己的头。这样有醒脑作用。一天的心情很好很多

2,空腹喝杯白开水(300到500毫升):简单穿个衣服,去位为己烧点白开水,再回来穿好衣服(节省时间)穿好衣服,让白开水凉一会,刷牙洗脸。慢喝白开水(一般饭前30分钟)

3,做早饭,简单整理一下房间。利用煮粥期间整理好家庭杂务,最后差不多30分钟吃早饭。

4,吃好早饭,收拾上班的包包,最好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10点左右喝200毫升的水(水果代替为佳)饭前30分喝300到500毫升的白开水

5,午饭,饭前喝汤苗条健康,不要吃饭中途或者饭后喝汤。

6,饭后30内,不要快走,但应该保持站着,饭后30分钟,到一个小时最好散步走

7,晚饭应和午饭差不多,但是晚饭清淡,晚上6点之后最好不要大餐,对胃、肾都不利

8,注意喝奶还是酸奶好,其次是纯牛奶,不要相信什么水果加牛奶。混合起来基本什么营养都没有,只是饮料不是饮品。喝了还伤胃。我是学乳制品营养的对生活营养有点了解

9,祝福你有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个好的身体

怕孤独的百合
直率的店员
2025-07-10 11:18:14

学习我们最主要的是掌握并熟悉基础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九年级化学 上册第六章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了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润滑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固体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润滑性)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4、C60(也叫“ 足球 碳”):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 + O2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具有还原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 方法 :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4、C60(也叫“足球碳”):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 + O2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具有还原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1、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 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制法: C + H2O H2 ↑+ CO↑)

2)还原性: CO+CuO Cu+CO2 (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 C + O2 CO2 2CO+O2 2CO2 2H2 + O2 2H2O

B还原性 :H2 + CuO Cu + H2O  CO+CuO Cu+CO2

C + 2CuO 2Cu + CO2↑

除杂的方法:①除去CO中混入的CO2杂质:通入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②除去CO2中混入的CO杂质: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①C→CO :2C+O2 2CO C+CO2 2CO

②C→CO2 :C+O2 CO2 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

③CO→CO2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 ===H2CO3

⑤H2CO3 →CO2 :H2CO3 ===CO2↑+H2O

⑥CO2 →CaCO3 :CO2+Ca(OH)2 ===CaCO3↓+H2O

⑦CaCO3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 爆炸

概 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 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 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 :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 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 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 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 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④ 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 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 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 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 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⑤ 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⑥ 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

3、天然气

(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 CO2+ 2H2O (发出蓝色火焰)

注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开采时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严重

6、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

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如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 CO

2、吸收热量: CO 2+C 2CO

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

三、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安装在墙壁下方,反之,则安装在上方。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 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 雨水 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 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3、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 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 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③ 可燃性:C2H5OH+3O2 2CO2+3H2O

④ 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⑤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2、氢气

① 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无污染。

② 有可燃性 2H2 + O2 2 H2O

③ 有还原性H2+CuO Cu+ H2O 用于冶炼金属

④ 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 H2O 2H2↑+ O2↑,但耗用电能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②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难溶于水)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附: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一、 固 + 固 气体 发生装置图:

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2KCl+3O2↑

二、固 + 液 气体 发生装置图:

①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O2 2H2O + O2↑

②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H2SO4 === ZnSO4+H2↑

风趣的高山
不安的白羊
2025-07-10 11:18:14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 4 ,它属于有机物.故填:CH 4 ;有机;

(2))“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3)煤、石油和天然气在不充分燃烧时都能生成一种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故填:一氧化碳;还原;冶炼金属;

(4)增大燃料燃烧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或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故答案为:(1)CH 4 ;有机.(2)不可再生;(3)一氧化碳;可燃(还原);作燃料(冶炼金属);(4)增大燃料燃烧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或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坚定的向日葵
天真的钢笔
2025-07-10 11:18:14
1、可再生能源: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两大类。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