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你想怎样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3.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图3.15《大陆架剖面示意》)。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图3.16《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因此,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图3.17《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贝壳是生物。原因:贝壳可以进行新陈代谢,贝壳有有生殖能力,贝壳对外界有应激反应。
贝壳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 。
自然界中天 然碳酸钙矿物质相比较,贝壳具有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 构,且因其多级层状结构而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等优良特性。
扩展资料
贝壳的形成是一种生物矿化过程,即以少量有机大分子为模板进行分子操作,高度有序地组合形成有机材料的过程。
研究表明,贝壳主要由无机相和有机相组成,无机相是约95~99.9%的方解石、文石、球霰石及非晶型组成。
贝壳的力学特性是其宏观结构的硬质属性和微观结构的辅助属性之间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贝壳的力学特性主要受到裂纹偏转、纤维拨出及有机质桥接作用的影响。贝壳正是在多种因
素、多维度的协同作用下,才表现出良好的力学特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壳 (软体动物外套膜)
所以贝壳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理由: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贝壳结构大致分三层:最里层是以有机物为主的珍珠层,中间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可以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的无机物,外层是是以有机物为主的角质层)
2)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2、co、h2co3
及碳酸盐以外),而无机物是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让我们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读书学习真的很重要,它是影响你的人生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地理 学业水平测试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要知识点1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人类开发和利用状况。
1)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种类型。
2)开发和利用。①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②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③海底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海滨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的金属矿资源。④海洋能源资源。海水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2)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 文化 娱乐等诸多领域。
(3)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
1)海洋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海洋运输从近海到远海,人类开辟了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入世界任何海域。
2)海洋通信通过海底电缆可以联系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4)围海造陆: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形成人工岛。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1)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自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在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 雨水 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2)海洋生态破坏: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海洋权益:国际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要知识点2
1、 春分 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 秋分 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2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8、 夏至 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9、南北纬的决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0、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31、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2、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3、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3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35、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3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3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3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39、构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40、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 霜降 冬雪雪冬小 大寒
4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42、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4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44、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6、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光为标准时。
47、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4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49、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 为四季的起点。
50、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1、我国传统四季以 立春 2月4日 立夏立秋立冬 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5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53、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54、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55、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56、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潜力很强。
57、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58、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5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6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61、北京时光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光。
62、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63、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4、晨昏线的决定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5、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好处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66、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67、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69、南北方向的决定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70、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7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2、地球公转的地理好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3、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74、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5、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76、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是夏季。
77、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8、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79、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0、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85、东西经的决定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86、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87、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89、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9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92、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93、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94、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95、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96、日地平均距离496亿千米。
9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98、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99、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100、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要知识点3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 方法 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要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考知识点
★ 高二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 学业水平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2)
★ 高二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
★ 高二地理学考复习资料
★ 高二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高二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及答案(2)
★ 高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1)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数量大、种类多,目前能提取的海水化学元素约60多种。其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2)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渔业捕捞潜力很大,我们应充分利用海洋生物生产力,提高可捕资源的丰度,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增殖和养殖技术。
(3)海底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资源数量十分丰富。
(4)海洋能源:海洋中的能源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无污染,但是能量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一、生物资源
据统计,海洋中有鱼类、贝类等动物和藻类等植物20余万种。在古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就捕鱼虾,以海洋生物作为食物的重要来源。到20世纪80年代,海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 6 000多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85%以上。水产品作为人类的食品,潜力还很大。
例如,仅南大洋的磷虾,据统计常年可维持在几十亿吨,若每年捕几亿吨,即可满足全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许多海洋生物还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贝壳、珊瑚可加工成很受欢迎的工艺品。海鸟粪是极好的肥料。
二、矿产资源
人们最熟悉的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海底石油已探明的藏量占世界总藏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海底固体矿物如煤、铁等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多金属结核平铺深海底,总量达1万亿吨以上,含有锰、铁、铜、钴、镍等多种金属。
三、化学资源
海水中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钠、镁、澳、碘、钾、金、铀等。其中氯化钠总储量可达4亿亿吨;铀的储量约4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四千多倍。
四、动力资源
海洋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利用波浪、潮汐、温差、盐度差可以发电。据估计,仅潮汐一项每年可能的发电量就比人类有史以来已消耗的能量总和还要大 100倍。
五、水资源
海水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海水可以在工业上用于冷却,在生活上用于冲厕等。在陆地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海水取之不尽,海水淡化的前景越来越大。
六、空间资源
当今,陆地已全部被人类占有,许多资源已感不足,而人口还在不断地增长。只有海洋和宇宙空间是两个待开发的领域。
比较来说,海洋对人类活动更为现实一些。事实上,人们在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如围海造地、滩涂利用、浅海养殖、跨海架桥、开凿海底隧道、海洋运输、建人工岛、发展海洋旅游业等。随着科学技术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发展,海洋将越来越成为人类活动的空间。
1、水资源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加强对海水(包括苦咸水,下同)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海水淡化,是开发新水源、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2、食物资源
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海洋中还有众多的鱼虾,真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还有南极的磷虾,每年都产50多亿,我们只捕捞1亿~1.5亿吨,就能达到全世界鱼虾捕捞量的一倍还多。
3、油气
世界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贮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湾海域;其次是亚太、西非等海域。
4、锰结核
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估计该地区约有600万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锰结核,其覆盖率有时高达90%以上。
5、砂矿
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
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对海洋及其空间的综合利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海洋研究的深入化,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海洋科学已发展到了开始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阶段,人类现在正在利用海洋这一巨大资源宝库。海洋资源主要包括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开发海洋食物资源的方向是寻找新的经济利用对象和发展人工养殖事业。海洋已成为人类食物蛋白质的重要供应场所,海水可以淡化,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氯、钠、镁等化学元素及稀有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从海底可以开采出大量石油、天然气、煤、铁、锰等多种金属及砂矿,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海底空间的利用(核废料的堆积和储存等)、预测天气和控制气候的变化,发展海上交通等。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在300多个近岸工厂中生产食盐、镁盐、溴、重水及淡水,一些发达国家在海底开采金、铂、金刚石、金红石、锡石等,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近海进行油气勘探,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50多个海上油气田进行开采,海上石油产量已占总产量的1/4以上。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巨大价值——
海水中溶解有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稀少的。有人计算过,如果将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除了9.94亿吨淡水以外,可生产食盐3052万吨、镁236.9万吨、石膏244.2万吨、钾82.5万吨、溴6.7万吨,以及碘、铀、金、银等等。而滨海砂矿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已开发利用的滨海砂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数十种。大洋多金属结核是海洋矿产资源的潜在宝库。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总储量高达3×1012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钻等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倍。
海水能源可解决水荒,提供电能
海水的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水既可直接利用,也可淡化后利用。有人曾预测,21世纪的战争可能主要是由陆地淡水资源短缺引起的,这并非危言耸听。然而,海洋是一巨大的水体,只要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技术,降低成本,水荒即有望解决。海水不但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为我们提供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产生的热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
海底石油占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
蕴藏于海底的海洋油气资源是世界海洋产业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产值已约占世界海洋开发产值的70%。据科学勘察和推算,海底石油约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目前,世界上公认,举世闻名的波斯湾是世界上海底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我国的南海、东海、南黄海和渤海湾,都先后发现了油田。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海洋生物资源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海洋中有30门类50万余种生物。陆地上有的门类海洋中基本都有,而海洋中许多物种却是陆地上所没有的。现已确认,中国近海有20278种海洋生物,其中12个门属为海洋所特有。我国已记录的3802种鱼,海洋鱼就占3014种,其中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约为150种。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海洋生物可治疗多种疾病。海洋生物不仅可以弥补人类食物资源的不足,还能制作多种高效、特效药物,并提供大量、多种重要化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海洋中的鲍可平血压,治头晕目花症;海蜇可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海马和海龙补肾壮阳、镇静安神、止咳平喘;龟血和龟油可治哮喘、气管炎;海藻可治疗喉咙疼痛等;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人们常用它滋阴养颜;海蛇毒汁可治疗半身不遂及坐骨神经痛等。另外人们还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一些治疗白血病、高血压、天花、肠道溃疡和某些癌症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