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项目储备是什么
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替代、吸附或者减少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减排项目储备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替代、吸附或者减少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
1、已通过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备案且未进行交易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已通过相关方法学完成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的可用于全国碳市场履约抵销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及其他温室气体减排项。
2、符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备案清单的其他碳减排相关项目。
多拉财经——碳中和讲堂
| 以财经的视角关注碳中和发展 |
什么是CCER?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指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施行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CCER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减排效果精选量化核证,并在碳交易所注册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
简单来说就是在碳交易所,产生的碳减排量交易行为,可以统称为CCER交易,即“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
案例:
政府为了减少企业排放二氧化碳量,通过专业的评估给了A,B两家公司各100万吨/年排放量。
A公司通过节能改造,减少碳排放20万吨仅排放二氧化碳80万吨,多出来的20万吨就可以在碳交易市场出售配额,获取利润。
B公司未按照要求减排,年底排放超过20万吨,全年共计排放120万吨超过了政府给定的100吨配额,那么B公司只能通过在碳交易市场购买20万吨配额,来完成政策指标。
上述交易统称为CCER交易,通过碳交易市场,协调高碳排企业及低碳排企业闲置二氧化碳排放量配额。在这一机制下,可以促进企优化生产效率进行技术环保升级来减少碳排放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或者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的。
国内ccer开发情况:
截止到2017年3月,累计公示CCER审定项目2,852个,项目备案的网站记录861个;减排量备案的网站记录254个,实际减排量备案项目为234个(有20个项目减排量至少备案一次,属于项目记录重复)就公示项目类型而言,以可再生能源居多,共计2032个,占公示项目总数的71%,其中:风电947个、光伏833个、水电134个、生物质能112个、地热6个。其次是避免甲烷排放类项目,共计406个,占公示项目总数的14%;再次是废物处置类项目,共计180个,占公示项目总数的6%。
就公示数据而言,年减排总量超过1,000万吨的省份有11个,这11个省份分别是:四川(2,982万吨)、内蒙古(2,514万吨)、山西(2,423万吨)、新疆(2,321万吨)、贵州(1,604万吨)、河北(1,560万吨)、甘肃(1,496万吨)、江苏(1,469万吨)、云南(1,161万吨)、山东(1,119)、湖南(1,092万吨)。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减少碳排放人人都有责任,让我们身体力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是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主要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这就是森林的碳汇作用。森林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
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是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反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则变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
1997年12月由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在全球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
2003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就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创造了有利条件。
碳汇的意思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tàn huì ):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碳汇分别有以下几种:
1、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书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草地碳汇:国内仍没有学者对草地碳汇进行界定,因为大多学者认为草地的固碳具有非持久性,很容易泄漏。尽管草地固碳容易泄露,但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地土壤的固碳量在增加,因此从增量角度看草地还是起到了固碳的作用。
3、耕地碳汇:耕地固碳仅涉及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部分,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的粮食每年都被消耗了,其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被排放到大气中,秸秆的一部分在农村被燃烧了,只有作为农业有机肥的部分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耕地的土壤中 。
4、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和绿色碳是由海洋生物(浮游生物、细菌、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捕获的, 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 是草原的290倍。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03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就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0年10月28日,《自然》科学期刊上一个国际团队的研究报告也再次表示,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碳汇”,占了中国整体陆地的35%还多一点。
森林碳汇:
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
它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反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则变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
碳循环中的碳指碳元素。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运动循环往复的现象,其全球循环过程就是大气中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大气。
它包括碳固定与碳释放两个阶段,前者是从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碳汇;后者是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碳源。其中,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加强吸收和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以及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从人类认识到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使全球气温变暖,从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时,就展开了对碳素循环的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一个大碳汇,在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森林面积为41.61亿公顷,其中热带、温带、寒带分别占32.9%、24.9%和42.1%。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的碳为562Gt,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含碳量为483Gt,占了86%。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含碳量为1272Gt,而森林地下部含碳约927Gt,占整个世界土壤含碳量的73%。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主要分为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网上已公示的林业碳汇类项目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
森林碳汇则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林业碳汇侧重其社会特性,强调人的参与,与碳汇交易结合,与碳汇交易机制相关。森林碳汇侧重森林吸收碳的物理特性,属于自然科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