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石能源包括哪些?
非化石能源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生物质发电。
非化石能源,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类型外的能源。我国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截至2015年,这一比重仅为12%。
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其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可持续供应的风险。
注意: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其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可供应的风险。
可见非化石能源是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已成为世界性课题,而降低碳强度和化石能源强度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提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非化石能源的概念非化石能源的概念比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和新能源都要明确得多。对于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的某些清洁能源并不一定是真正绿色的。
比如有人认为电力是清洁能源,但是如果电力是由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的,虽然电力使用时不排放污染物,但在化石能源转换成电力时,还是要排出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又如氢能,需要用电解水制取,或用石油、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制取。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后,都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那么非化石能源主要指可再生能源,可分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源、地热能、海洋能能等.其中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
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即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
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Energy)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时,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量与煤炭、石油不可直接对比,但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