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认知有六个误区,指的是哪些呢?
面对逐渐恶劣的生存环境,许多国家和公司正在做出承诺并设定目标,以实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这些听起来非常宏大的词汇,可能给人带来很多的误会。本文就来给大家解决一下最常见的6个误区。
误解 1:到 2050 年净零排放足以解决气候危机。现在需要大规模和前所未有的减排。否则,我们目前的高排放量将在短短几年内消耗掉剩余的少量全球碳预算。净零目标通常是假设有可能产生大量的“负排放”,这意味着通过植被、土壤和岩石中来储存二氧化碳是几乎不可能了。
误解2:每吨二氧化碳都是一样的,可以互换处理。明天的二氧化碳清除不能补偿今天的排放。同样的,奢侈品消费的排放不应被视为等同于基本食品生产的排放。植物和土壤中的碳储存不能补偿化石碳的排放。
误解 3:净零目标和碳抵消会增加减排的动力,因为排放是有成本的。我们鼓励减少碳排放,前提是保证经济,并且为社会所接受。根据预测,许多国家和公司做出未来负排放的承诺,这就削弱了现在付出行动的动力,因为未来的承诺有时候并不靠谱。
误解 4:必须增加低收入国家的碳抵消才能满足巴黎协定。低收入国家还制定了与《巴黎协定》相关的气候目标。他们将需要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可以实现的所有减排量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气候目标。富裕的高排放国家没有剩余的碳预算来将减少排放的负担转嫁给低收入国家。
误解 5:资助可再生能源项目是补偿化石燃料排放的好方法。在不断增长的经济体中扩展可再生能源至关重要,但通常只会增加而不是替代能源结构中的化石燃料。由于现在可再生能源通常比化石能源便宜,这些投资是随着科技进步一定会发生的,因此不应被视为抵消。高收入国家的决策者应将可再生能源扩张作为气候投资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抵消)提供资金。
误解 6:去除二氧化碳的技术将解决问题。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它们昂贵、能源密集、风险大,而且大规模部署未经证实。将净零目标建立在不确定的未来技术将补偿当前排放的假设上是不负责任的。
气候变化对全世界人民构成生存威胁。从此时此地开始,前所未有、快速和持续的减排对于应对气候危机和履行《巴黎协定》中的承诺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拒绝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抵消,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科学证据、有限的碳预算和全球气候公正的气候融资。我们必须为负排放和减排定义单独的目标。必须将社会和环境适当的负排放作为气候投资或气候融资,而不是碳抵消。我们必须停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这是造成气候危机的主要原因。除了真正的零目标之外,我们还需要一项终止化石燃料生产的国际条约。
1、不可再生能源有: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
2、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
3、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4、非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2、清洁,非常低的污染,不能说无污染 的原因在于,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后 ,对环境的影响有些还未表现出来,如盐 城地区,大规模风电场的出现,对于候鸟 就可能产生影响。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没 有发现明显的污染加大的现实。
3、可循环使用,这是确定的,这是由于 可再生能源本身的定义所确定的
4、目前的开发成本仍然较高,这主要是 因为,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大多数比较 低,例如,太阳能每平方米的理论功率只 有1kW左右,生物质能的单位重量的发热 量只有煤的一半不到(秸秆的发热值约为 3000大卡/公斤)等,对于低的能量密度 ,要形成规模化效应,只有规模化应用, 即遍地开花的应用才能达到。由于可再生 能源的能量密度低,它们的开发成本低
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即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
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