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细胞受损,是否能恢复?如何保护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障碍,导致人体唯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分泌减少,血液中过剩的葡萄糖无法充分转化利用。高血糖对于血管、神经、周边组织的“毒化”侵蚀,又成为了多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刚确诊时,胰岛功能往往只剩下30%-50%,随着病程的延长,还会以每年3%-5%的速度继续下降。
随着自身分泌胰岛素的减少,对于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的需求会逐渐增加。缺少了自身糖代谢功能的“缓冲”,血糖波动会加剧,并发症风险随之增加。
患病时间、用药情况(个别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饮食运动不规律 、情绪紧张、焦虑等。
为了对抗高血糖,科学家们发明了不同功效的降糖药物,来补充自身胰岛功能的不足,如,胰岛素促泌剂、增敏剂、人工胰岛素等,帮助控制血糖。
但由于多数降糖方法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帮助胰岛功能的恢复,所以还是无法帮助糖友摆脱终身用药的烦恼。
在糖尿病前期或初期,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就可以使血糖平稳,保护恢复胰岛。
中晚期,糖友们的胰岛细胞也没有完全死亡,大部分是处于休眠状态,经过针对性的调理,一部分胰岛细胞可以被唤醒。
1、提倡 健康 营养饮食
体内过高的糖、脂会形成“糖毒性”、“脂毒性”,直接损伤胰岛细胞。减少糖、脂的摄入,配合低碳、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全营养饮食,可以逐渐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内环境,激活胰岛。
2、按时监测
定期规范地监测血糖指标,根据血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和饮食、运动。
3、科学运动
研究表明,餐后30分钟-1小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消耗餐后血糖,运动时长应超过20-30分钟效果最好。运动时间也不要太长,超过50分钟,虽然可以降糖,但血中脂肪酸增加,并不利于病情。
此外,由于个体差异,运动最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并发有 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的,要本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 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4、营养干预
糖尿病人由于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原因,身体往往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细胞就会加速衰亡,反之,还有机会实现逆转。
特别是细胞生长必须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一定要保障充分。
用胰岛素,这样可保护胰岛功能,胰岛功能有可能会恢复。
医学界一般认为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理,打胰岛素只能起到补充不足作用不能使胰脏功能得到恢复。
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虽然是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法,但长期使用有可能会使患者的胰脏功能进一步退化而不得不增加胰岛素的用量,而最终导致患者胰脏功能完全丧失,完全靠外用胰岛素维持。
故打胰岛素并非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
可多吃以下食物来预防与缓解糖尿病:
①、吡啶甲酸铬:提高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和糖代谢作用
②、海豹油紫苏籽油:富含亚麻酸能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质及胆固醇。通过降低胆固醇、清除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胆固醇内源合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降低血黏度,有效减缓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
如经济条件允许,最好还搭配维生素B,它是体内代谢必需的营养素。
1、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保护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2、改善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脂血症、血液高黏状态、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应积极改善。
3、坚持运动
据丹麦研究人员报告,每周锻炼三次、每次半小时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量。该运动量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30%,这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所服药物的效果是一致的。“
但是效果并不持久,”专家说,“我们发现运动所致的胰岛素敏感性升高仅能维持5天。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停止运动5天,那么他的胰岛素敏感性又恢复到原先水平。因此,应该把锻炼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长期治疗策略。”
4、补充适量胰岛素
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应该根据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变化微微调整,合理使用各餐胰岛素,安全控制血糖。
5、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
糖尿病患者使用动物胰岛素的剂量会大于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剂量,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6、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加肌肉、脂肪、肝脏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胰岛功能可以恢复吗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问题二:怎么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哪些因素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 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 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早期 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种 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 迟缓慢相同10分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 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 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 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2)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 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 *** 胰岛素分泌的作 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 肽、肠血管活性肽都 *** 胰岛素分泌。(4)自由神经功能状态可影响胰岛素分 泌。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要忌的饮食因素 (1)低钠高纤维素饮食:高钠饮食可增加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而可溶解的纤维素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摘自:求医问药网 jk58 ) (2)限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高糖食品:富含淀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类),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它虽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可直接转化为糖,因此必须 *** 。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 糖尿病患者在忌食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麦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糖类制品(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因为这些食品可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直接加重病情,干扰糖尿病的治疗。所以,必须禁止食用。 (3)限制脂肪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糖尿病本身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又因糖尿病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肥肉、鱿鱼、虾、蟹黄等多脂类和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以免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发生高脂血症。 糖尿病易于合并糖尿病性肾病,而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说,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适量。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千克体重0.8克以内为宜。 (4)忌辛辣食物: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5)远离烟酒: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烟碱可以 *** 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诱使血糖升高;吸烟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在血液中的运行和吸收。吸烟能诱发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壁,而糖尿病又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上述二者相互影响,可以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顽固性下肢溃疡、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烟。 (6)少吃酸性食品:糖尿病人的体液多呈酸性。谷类、鱼、肉等食物基......>>
问题三:如何增加基础胰岛功能 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包括两部分,一是帮助维持空腹时的正常血糖分泌的胰岛素,叫基础胰岛素;二是餐时胰岛素分泌,也就是人吃饭后,为了降低餐后升高的血糖而分泌的胰岛素。
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包括两部分,一是帮助维持空腹时的正常血糖分泌的胰岛素,叫基础胰岛素;二是餐时胰岛素分泌,也就是人吃饭后,为了降低餐后升高的血糖而分泌的胰岛素。食物消化成为葡萄糖,吸收后进入血液即为血糖,因此在饭后2小时左右血糖值达到最高,即餐后血糖。而平时没有进食时,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为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提供能量,此时的血糖值就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反映人体基础的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在此基础上升高。
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抵抗和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功能受损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且病情发展下去,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走向衰竭,表现为口服降糖的效果越来越差。不仅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也会随之升高。如果不及时补充基础胰岛素,长期高血糖将损害血管功能,并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此时必须从外界补充胰岛素来保护B细胞的功能。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如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吸收变异小、作用时间长,可更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每天无论何时只需打一次,就能满足24小时的基本胰岛素需求,并且不论剂量多大都不产生明显的高峰值,因此不会因降糖过狠导致低血糖发生。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多种口服降糖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超过6.5%,应考虑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
问题四:如何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 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增加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注射胰岛素绝对增加体内胰岛素量
问题五:怎么锻炼或者做什么运动才能增加胰岛素?大神们帮帮忙 运动不能增加 胰岛素 数量,但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 低密度脂蛋白 ,调节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天做些运动,较适宜的运动时间为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的选择也因人而异,比如说打球,游泳等,适合个人爱好的运动都能做。前走路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走路要走得快一点,每次走20-30分钟。走了以后心跳要达到“160-年龄=心跳(次/分钟)”,一般来讲,每分钟的心跳不要超过120次。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后,不要立即做剧烈运动,打胰岛素后应立即吃饭,饭后可以做些适当的运动,但不能太剧烈。早晨起来空腹锻炼的糖尿病病人,如果 空腹血糖 不是很高的,也不能立即做剧烈运动,也要注意 低血糖 。另外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如严重的 心脏病 、 脑梗 、 肾功能不全 的病人,同样不主张剧烈运动。
问题六:怎样才能让身体促进胰岛素分泌 去快康达APP上咨询下糖友,哪里糖友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