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蒙古国获中国48亿投资后,却将稀土献给美国,结果如何

跳跃的日记本
听话的小鸽子
2023-02-12 00:46:36

蒙古国获中国48亿投资后,却将稀土献给美国,结果如何?

最佳答案
紧张的小海豚
欣喜的导师
2025-07-15 02:58:03

不管在什么时代,古今中外的人民,乃至于国家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忘恩负义的人,从来都不会得到好下场,当年我国在蒙古国投资48亿,帮助蒙古国开采本国的矿产资源,但是没想到蒙古国拿到投资之后,转手就将稀土资源献给美国。

但是如今却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怎么运送,想要将蒙古国的资源运送到美国,必然要经过我国和俄国,如果我国不同意,以我国和俄国的关系,蒙古国是无法将稀土资源运输到美国的,这下看他们怎么收场?

稀土

稀土又被人们称之为万能之土,被人们称之为工业黄金,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当中,稀土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降低金属当中的有害物质,并且还能帮助石油催化在裂化,在工业生产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而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各个国家对于本国的矿产资源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一些发达的国家,就把目光转向了难以自己开采稀土能源的国家,给予他们资金支持,同时,共享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我国和蒙古国之间就相当于是这样的关系。

蒙古国的基本情况

蒙古国原本是我国的一部分,但是后来趁着内乱,宣布了独立,当时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因此无暇顾及,就让蒙古国自立了门户,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仍然把蒙古国看成兄弟一样看待,在本身经济发展十分艰难的情况之下,仍然给了蒙古国很多扶持。

蒙古国稀土资源储备量高达310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并且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整个国家矿产资源总量高达64亿吨,但是因为蒙古国本身技术有限,资金有限,没有能力开采矿产,而且相对来说,蒙古国的整体经济并不发达,因此,蒙古国一般都是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卖掉本国开采的煤矿,以此来赚取外汇。

蒙古国地广人稀,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蒙古国全国的GDP不过只有130.1亿元,就连我国的蒙古自治区,总体GDP都是它的20倍,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蒙古国也是大力扶持。

我国对蒙古国的扶持

截止到现在,蒙古国已经拿到了中国48亿的投资,并且我国还在蒙古国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企业,这四十八亿就占据了蒙古国总投资额的1/3,不仅如此,我国还给予蒙古国很多通商上的优惠政策,在蒙古国进口矿产资源。

单单是我国和蒙古国的贸易额就已经攀升到了80亿美元,占据了蒙古国总贸易额的2/3,可以说,蒙古国所占据的外汇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国刻意帮助才能得到的。从这个数据当中也能知道,我国对于邻邦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扶持。

蒙古国并未知恩图报

但是很可惜,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巴基斯坦,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图报,按理说,我国占据了蒙古国2/3的外汇储备,并且给予他们数量如此之大的投资,他们本应该知恩图报,进一步加强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但是没想到他们却把目光转向了美国。

稀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是工业军事等各个领域稀土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在未来稀土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国家都会尽量保住本国的稀土储备,尽量从国外采购,很多工业强国都把目标转向了科技不发达的国家,而美国就把目光转向了蒙古国。

而这个时候的蒙古国忽视了一直以来我国给他们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反而认为一直以来他们国家的经济太过于依赖中国,必须要寻求更加强有力的盟友,本国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美国和蒙古国一拍即合,双方对于稀土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二者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在未来美国会增加在蒙古国的投资,并且以很低的价格拿到稀土资源。

如意算盘落空

按理说他们的算盘打的挺好的,除了有点忘恩负义,有点对不起我们国家之外,对他们来说是双赢的结局,然而,这项合作还没有开始,就快要被扼杀在摇篮当中了,稀土资源开采出来之后,势必要想办法运往美国,但是蒙古国属于一个内陆国家,没有任何出海口,因此,要想将本国开采的稀土资源运往美国,必然要经过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想要派人经过蒙古国,也必须要经过我国和俄罗斯的领空,如果在没有得到两国同意的情况之下,就贸然派人派兵,那可就相当于侵入了我国领土,是非常严重的国际问题。

到时候我国和俄国就有权利以侵入边境为理由,将美国的队伍驱逐出境,而稀土资源一直以来都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此次美国和蒙古国的合作,几乎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了,因此这是不可能私底下进行的。

开采出稀土资源之后,如何运往美国,这是一个大问题,以我国对于蒙古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到头来却被美国摘了桃子,我国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以我国和俄罗斯良好的边界关系来看,如果我国和俄罗斯达成战略共识,拒绝美国和蒙古国路过,那么对蒙古国和美国来说,未来可能就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美国和蒙古国共同缴纳数量极其昂贵的过路费,以此来获得从我国和俄国境内经过的权利。第二,美国放弃从蒙古国进口稀土资源的想法。第三,美国和中国共享从蒙古国进口稀土资源的权利,但是价格和各种优惠政策,自然是中国优先。

蒙古国的外交策略

按理说和蒙古国相邻的中国和俄国,都是在国际上名声和口碑较好的国家,但是他们却不懂得维持好和邻邦之间的关系,时不时的就会和两个邻居发生争吵和摩擦,明明自己在经济贸易方面,大部分依赖于中国和俄国,但是却把大部分的外交精力都用在了美国。

此次美国想要从蒙古国进口稀土,也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制衡中俄,因此,中俄两国必然会保持对蒙古国的压制,让两者之间的合作破碎。

蒙古国算盘打得响,但是忽略了本国的地理位置,蒙古国夹在中俄两国之间,几乎要被中俄包围。而美国向来包藏祸心,当野心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势必会把怒火发泄在蒙古国身上,到时候蒙古国很有可能会引火烧身。

最新回答
俏皮的秀发
矮小的金鱼
2025-07-15 02:58:03

因为俄罗斯不同意,所以蒙古不敢建造发电站。

蒙古的外国投资占矿业的大部分,蒙古的广阔领土上有很多矿产资源。当地发现并确认了80种矿物,同时,确立了几个采矿区域和采矿点。在黄金、煤矿、铁矿石等资源方面有较大的蕴藏量。但是,只有这些资源不能支持长期开发。结果,资源最终枯竭,蒙古自己也知道这个事实。因此,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资源吸引外国投资,另一方面,他们为了保持长期发展,在本国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但是,蒙古的可再生资源开发的一部分,受到附近的俄罗斯的限制。在电力不足国家的现状下,蒙古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在北部的塞伦加河及其支流建设3个水力发电站。这条河是蒙古最大也是最丰富的河。如果被正常开发的话,这些问题就会被解决。

但是,这终究不能决定,也包括俄罗斯的利益。塞伦加河作为国际性河流开始,流经蒙古,越过国境流入俄罗斯,最终流入贝加尔湖。在蒙古建设水力发电站的时候,需要俄罗斯的意见。蒙古和俄罗斯的邻国在很多领域有合作关系,因此俄罗斯拒绝了这个计划。有唯一的理由,那就是环境问题。水力发电站如果完成了的话,下流的生态问题得不到保证。严重的情况下,贝加尔湖可能会让俄罗斯变得干燥,不会对自然造成危险。归根结底,它伴随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当然,除了蒙古的色楞格河和科布多河之外,还有其他的河流,这些河流大部分都是国际河流,是俄罗斯限制的对象。

这表明蒙古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尚未实现自给自足。但是,毕竟两国之间有许多合作关系。因此,这种关系无法冻结。因此,蒙古计划建造一座水电站。俄罗斯拒绝了,并给了蒙古两个选择。首先是俄罗斯为解决向蒙古输电不足的问题而铺设电网的努力。二是铺设天然气管道以缓解蒙古的电力短缺。由于这两种选择,蒙古的计划只能最终结束。

壮观的唇彩
美满的小猫咪
2025-07-15 02:58:03
外蒙古目前的电力技术标准,仍然延用前苏联的电力标准。

电力靠煤,主要在几个大的城市。无法覆盖,也没有必要覆盖全国。但对工业特别是矿业发展有制约

完全没有工业基础,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全是空白,来基本的矿石提炼设施都没有.

外蒙古领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采矿业、建筑业、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蒙古国戈壁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需要大力建设高压输电网和配电站,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蒙古国共有3个独立的输电网,分别为:中部电网、东部电网和西部电网,另外还有5家独立省份的输配电公司覆盖全国。

中部电网公司控制了全国近80%的电力,由于蒙古国原有电力设施落后,电力生产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蒙方希望邀请世界各国著名厂商来做一些新产品的推介,以期对蒙古国电网进行革新,提高电网设备的能力。

蒙古境内戈壁沙漠地区占该国南部的大部分区域,其太阳能发电潜力位列世界第三。

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数据表明,蒙古风力资源在71%的领土上可以使用,在该国领土一半以上的区域内,风速高于3.5m/s情况每年高于4000小时,风能资源可实现1100GW风电装机容量。2013年蒙古首个风力发电厂投入使用,“萨勒希特”风力发电厂位于蒙古国中央省,距离该国首都乌兰巴托约70公里,风电场由蒙古国新通信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现阶段共有31个风力发电机组,每台装机容量1600千瓦特。这些涡轮式风力发电机等设备均由600辆重卡从中国运抵蒙古国。该风力发电场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贡献出140-170百万瓦的电量,相当于蒙古国用电量的5%。

据介绍,除了中央省的“萨勒希特”风力发电场之外,蒙古国准备建立多个风力发电场。小型风力发电设备(50W)安装方便,被牧民广泛使用。除风能外,蒙古国还有10万牧民广泛使用太阳能。蒙古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开发领域潜力巨大。

无辜的楼房
纯情的跳跳糖
2025-07-15 02:58:03
蒙古国经济状况

日期:2004-07-12 15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1991 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 1997 年 7 月,政府通过“ 1997-2000 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份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003 年,蒙古宏观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低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外国投资和外汇储备有所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明显下降,汇率基本保持稳定。

国内生产总值( GDP ):约 10 亿美元( 2002 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5 美元( 2002 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3% ( 2003 年)

货币名称:图格里克( TUGRUG )

汇率:1美元= 1169 图格里克 ( 2003 年 12 月)

通货膨胀率:2.5% (至 2002 年 11 月)

注册失业人数:3.09 万人,同比减少 9500 人 ( 2002 年 12 月)

蒙古国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 2002 年工业总产值为 2717 亿图格里克(按 1995 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8% ,即 99 亿图格里克。 2002 年,蒙古 179 种主要工业品中的 91 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 88 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共有价值 6779 亿图格里克的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主要工业品产量如下: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电力(亿度) 23.12 23.67 24.64

煤(万吨) 50.19 51.34 53.07

石油(万桶) 6.55 7.37 13.92

铜精粉(品位:35% ,万吨) 35.79 38.14 37.63

钼精粉(吨) 2843 3.28 3384

莹石(万吨) 21.00 20.9 15.98

黄金(吨) 11.81 13.67 12.10

梳绒(吨) 450.9 608.4 622.1

洗毛(吨) 1402.0 2089.7 1179.6

水泥(万吨) 9.17 6.77 14.76

地毯(万平方米) 70.48 61.48 53.39

面粉(万吨) 4.02 3.77 4.96

肉类(万吨) 6367.6 12042.4 6763.2

奶和奶制品(百万公升) 1.54 1.17 3.24

面包(万吨) 2.02 2.33 2.17

(资料来源: 2002 年 12 月蒙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

农业方面,2002 年播种面积 28.57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31.3% 。近年来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谷 物 14.21 14.22 12.59

蔬 菜 4.4 4.45 3.97

马铃薯 5.89 5.8 5.19

(资料来源:同上)

畜牧业是传统的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基础。 2002 年底,牲畜存栏数约为 2368 万头,比上年减少 9.2 %。近年来各种牲畜存栏情况如下(单位:万头,万只)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总头数 3010 2610 2368

骆驼(万峰) 32.23 28.52 25.22

马(万匹) 260 220 200

牛 310 210 190

绵羊 1020 1190 1050

山羊 1380 960 910

(资料来源:同上)

蒙古国于1991 年起在服务行业实行私有化。目前,私有化程度近百分之百。 2002 年邮电行业收入为 387 亿图格里克;固定电话终端达 12.67 万个,比去年增长 7000 个。(资料来源:同上)

2002 年进入蒙境的外国游客为 19.2087 万人,创汇 1.2 亿美元。全国有旅游基地、大小宾馆、饭店约 700 家,共 5000 多个床位;从事旅游服务的公司约 300 多家,主要宾馆有乌兰巴托饭店、巴彦高勒饭店、成吉思汗饭店等,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点、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

蒙古国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2002 年总货运量为 1353 万吨,比上年增加 14.6% ;总客运量为 1.06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7.3% 。 其中,铁路:总长 1800 多公里,担负全国货运量的 4/5 。 2002 年全国铁路总货运量为 1163.7 万吨,比上年增长 14.7% ; 2002 年客运量为 400 万人次,占上年的 97.1% 。 公路:总长约 5 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 3100 公里,柏油路约 1400 公里。 2002 年客运量为 1.0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7.8% ;货运量为 188.87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9% 。水运: 2002 年货运量为 1800 吨,比上年增长 5.9% 。空运:航线总长约 4 万公里, 2002 年客运量为 30 万人次,其中国际客运量为 20 万人次,国内客运量为 10 万人次;货运量为 2400 吨,是上年的 82.8% 。与北京、呼和浩特、莫斯科、伊尔库茨克、汉城、东京、大阪和法兰克福之间有定期航班。国际机场 1 个,为乌兰巴托“布音特-乌哈”机场。(资料来源:同上)

近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图格里克,均为当年价格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收 入 3502 4245 4665

支 出 4129 4700 5365

赤 字 627 455 700

(资料来源:同上)

2002 年底外汇净储备 2.26 亿美元。 1997 年有黄金储备 12 吨。截至 2002 年,蒙外债总额为 8.5 亿美元。

蒙古银行: 1924 年成立,行长 奥·楚龙巴特。

蒙古贸易开发银行: 1990 年成立,行长 蒙赫巴特。 2002 年 5 月,该行 76% 的国有股被瑞士和美国合资的财团以 1223 万美元收购。

蒙古国同 68 个国家有贸易关系。实行经济开放政策。近年来,十分注意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主要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总 额 11.51 11.60 11.60

进口额 6.15 6.38 6.59

出口额 5.36 5.22 5.01

差 额 -0.78 -1.16 -1.58

出口产品主要为纺织品、矿产品和畜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器设备、电器、食品和纺织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俄罗斯、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具体数字如下:(单位:亿美元) 贸易伙伴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占外贸总额的比例

中 国 1.61 2.12 3.73 32%

俄罗斯 2.25 0.43 2.68 23%

美 国 0.23 1.58 1.81 16%

韩 国 0.80 0.22 1.02 9%

日 本 0.41 0.06 0.47 4%

(资料来源:同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蒙古开始对外投资,但投资额很小。1992 年起蒙古开始对华投资。截至 1995 年底,蒙古来华投资项目 31 个,协议金额 887 万美元,蒙方实际投入金额 35 万美元。

【外国资本】 1990 年至 2002 年底,有中、俄、日、美、韩等 70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2000 多家企业向蒙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逾 5 亿美元。其中, 50% 的外企系只有 1 - 5 万美元投资额的小企业。主要投资国有中、韩、日、美、俄等。主要投资部门为矿山、轻工、畜产品加工、商业、建筑等。

据蒙方统计,至 2002 年,有 847 家中资企业在蒙从事商务活动,累计投资额为 2.82 亿美元。

至 1990 年,前苏联共向蒙提供约 100 亿卢布贷款。 1991 年,日本、世行等发起国际援蒙会议,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列席。 2003 年 11 月,第十次援蒙捐助国会议在乌兰巴托举行,与会者承诺向蒙提供 3.35 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历届会议共向蒙允诺提供 29 亿美元的援助,实际落实 82% 。主要援蒙国家(国际组织)有日本、亚行、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等。

蒙古国自1998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 2002 年 5 月,蒙政府重新确定最低生活标准,全国 5 个地区的最低生活标准为 19100 - 24600 图格里克不等。 2002 年 12 月,蒙政府会议决定将月工资最低标准定为 30000 图格里克,自 2003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2002 年底,消费品价格指数比年初增长 1.6% 。 2004 年 1 月,蒙古政府会议决定自 2 月 1 日起将劳动工资最低标准上调为 40000 图格里克,社会保险基金正常退休金最低标准定为 32000 图格里克。

繁荣的彩虹
端庄的发带
2025-07-15 02:58:03
IEA数据显示,2019 年世界煤炭总产量超过 79 亿吨,为 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增长率为 1.5%,仅为近年来的一半。动力煤和褐煤约占该产量的 86%,其余为冶金煤。对 2020 年的最新估计表明,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需求下降,全球产量每年下降 6.5% ,但预计 2021 年将反弹至 760 万吨。

1. 中国——37亿吨

中国在全球煤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7%。年内开采量近 37 亿吨,年增长率为 4%。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耗了全球约 53% 的煤炭。中国 2020 年宣布将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措施减少国内能源供应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2. 印度 – 7.83 亿吨

印度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位居第二,2019 年的产量约为 7.83 亿吨,略低于全球份额的 10%。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占该国产量的 80% 左右,拥有 360 多个矿山在运营。2020 年,印度政府最终确定了向私营部门开发开放该国煤炭储备的计划,以促进国内生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大约有 40 个煤矿将被拍卖用于开发,尽管据报道早期兴趣很低,这反映出在煤炭越来越不受欢迎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投资者缺乏兴趣。

3. 美国——6.4亿吨

美国的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019 年达到6.4 亿吨,为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廉价天然气和日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减少了国内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下降趋势将加大。国际能源署估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低至 4.91 亿吨,同比下降 23%,然后在 2021 年小幅反弹至 5.39 亿吨。2019 年,美国五个州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 71%。它们是:怀俄明州 (39%)、西弗吉尼亚州 (13%)、宾夕法尼亚州 (7%)、伊利诺伊州 (6.5%) 和肯塔基州 (5%)。

4. 印度尼西亚——6.16 亿吨

印度尼西亚 2019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16 亿吨,比上一年增长 12%。该国是世界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其两个最重要的贸易市场。高生产率,加上 2020 年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需求下降,给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促使矿商降低生产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印尼2020年煤炭总产量约为5.29亿吨,2021年增至5.45亿吨。 印尼政府设定的2021年产量目标为5.5亿吨。

5.澳大利亚——5.5亿吨

澳大利亚在 2019 年生产了 5.5 亿吨煤炭,其中超过一半是动力煤,超过三分之一是冶金煤。该数字同比增长 3.4%,尽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预计将下降约 9%,抵消了这些增长。澳大利亚在全球冶金煤生产和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许多货物供应中国庞大的炼钢业。虽然全国六个州都在开采煤炭,但最多产的地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尤其是东海岸的鲍文盆地和悉尼盆地。煤炭产品是澳大利亚 2019 年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仅次于铁矿石和精矿。

6.俄罗斯——4.3亿吨俄罗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排名第六,2019 年的开采量为 4.3 亿吨,仅占全球份额的 5% 以上。由于全年需求减少,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0 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将下降 8%,无论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是到 2035 年达到每年 6.7 亿吨。

着急的大树
孝顺的黑米
2025-07-15 02:58:03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工业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80%,而且品种全,质量优。起步于50年代的我国稀土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迅猛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稀土产量以年均40%的增长率递增,稀土产量和生产能力跃居世界首位,产品日益向高纯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稀土的应用推广工作在8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国产稀土产品广泛用于机械、钢铁、有色、石化、轻纺、电子、农牧养殖和高科技等领域,一些稀土应用技术已居国际领先地位。据介绍,稀土的推广应用每年为国家多生产130万吨汽油,新增粮油2亿公斤,节电20亿千瓦时。稀土农用技术是我国独创。1987年以来,全国施用稀土微肥的土地达1.3亿亩,新增经济效益15亿多元。

中国: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但是因为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造就了一些国家的贪婪。至2012年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稀土世界占有量由2005年的96%下降至30%。

美国:

美国稀土资源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及在选别其它矿物时,作为副产品可回收黑稀金矿、硅铍钇矿和磷钇矿。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圣贝迪诺县的芒廷帕斯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氟碳铈矿,该矿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矿物时发现,稀土品位为5~10%REO,储量达500万吨之多(占全球百分之十三),是一大型稀土矿。美国很早就开采独居石,现在开采的砂矿量是佛罗里达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矿。矿床长约19km,宽1.2km,厚为6m,独居石较为丰富。此外,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矿分布,储量也相当可观。不过美国早已关闭了许多的稀土矿,包括全球最大的芒廷帕斯矿山

印度:

印度主要矿床是砂矿。印度的独居石生产从1911年开始,最大矿床分布在喀拉拉邦、马德拉斯邦和奥里萨拉邦。有名矿区是位于印度南部西海岸的恰瓦拉和马纳范拉库里奇称为特拉范科的大矿床,它在1911~1945年间的供矿量占世界的一半,现在仍然是重要的产地。1958年在铀、钍资源勘探中,在比哈尔邦内陆的兰契高原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独居石和钛铁矿矿床,规模巨大。印度独居石钍含量高达8%ThO2。在马纳范拉库里奇采的重砂独居石占5~6%。钛铁矿占65%,金红石3%,锆英石5~6%,石榴石7~8%。

前苏联:

前苏联的稀土储量很大,主要是伴生矿床位于科拉半岛,存在于碱性岩中的含稀土的磷灰石。前苏联的主要稀土来源就是从磷灰石矿石中回收稀土,此外,在磷灰石矿石中,还可回收的稀土矿物有铈铌钙钛矿,含稀土为29~34%。另外,在赫列比特和森内尔还有氟碳铈矿。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独居石的生产大国,独居石是作为生产锆英石和金红石及钛铁矿的副产品加以回收。澳大利亚的砂矿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澳大利亚也产磷钇矿。澳大利亚可开发利用的稀土资源,还有位于昆士兰州中部艾萨山的采铀的尾矿,南澳大利亚州罗克斯伯唐斯铜、铀金矿床。

加拿大:

加拿大主要从铀矿中副产稀土。位于安大略省布来恩德里弗-埃利特湖地区的铀矿,主要由沥青铀矿、钛铀矿和独居石、磷钇矿组成,在湿法提铀时,可把稀土也提出来。此外,在魁北克省的奥卡地区拥有的烧绿石矿,也是稀土的一个很大潜在资源。还有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省境内的斯特伦奇湖矿,也含有钇和重稀土正准备开发。

南非;

南非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独居石生产国。位于开普省的斯廷坎普斯克拉尔的磷灰石矿,伴生有独居石,是世界上唯一单一脉状型独居石稀土矿。此外,在东南海岸的查兹贝的海滨砂中也有稀土,在布法罗萤石矿中也伴生独居石和氟碳铈矿,正计划和研究回收。

马来西亚;

主要从锡矿的尾矿中回收独居石、磷钇矿和铌钇矿等稀土矿物,曾一度是世界重稀土和钇的主要来源。

埃及:

埃及从钛铁矿中回收独居石。矿床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属于河滨沙矿,矿源由上游风化的冲积砂沉积而成,独居石储量约20万吨。

巴西:

巴西是世界稀土生产的最古老国家,1884年开始向德国输出独居石,曾一度名扬世界。巴西的独居石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从里约热内卢到北部福塔莱萨,长达约643km地区,矿床规模大。

TOP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独居石的生产大国,该国的砂矿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该国可开发利用的稀土资源,还有位于昆士兰州中部艾萨山的采铀的尾矿,南澳大利亚州罗克斯伯唐斯铜、铀金矿床。

TOP4:印度

印度的稀土储量排名全球第四位,该国原来唯一的商用稀土材料来源为印度卡拉拉邦独居石沙滩提取的稀土材料。不过,在中国开始控制稀土供应量后,印度积极探索新的稀土来源,今年上半年,印度曾发现一座大型稀土富矿。

TOP3:俄罗斯

俄罗斯的稀土储备也很大,其主要稀土来源为从磷灰石矿石中回收稀土。此外,在磷灰石矿石中,还可回收的稀土矿物有铈铌钙钛矿,含稀土为29%至34%。另外,在赫列比特和森内尔还有氟碳铈矿。

TOP2:美国

美国并非没有稀土资源,其稀土储备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位。不过,美国在2002年就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转而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如果美国87家矿山如果全部开工,可以满足世界稀土矿280年的商业性需求。

TOP1:中国

中国是绝对的稀土储备第一大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国新办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比重为23%,供应了全球90%的市场。

世界稀土储量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其中中国产量最高。

稀土被誉为“工业的味精”,自然资源的种类极为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其中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他自然资源多属于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均衡性”,也就是有的地方多,而有的地方少

当然是我们中国了!

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我国仍居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21000万吨的43%,独联体达40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19.5%,位居第二,美国为2700万吨,占世界12.86%,位居第三。其次巴西、澳大利亚、越南、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拥有量也相当可观。

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拥有世界储量的86%.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储量的8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山东、四川等地

花痴的小蘑菇
喜悦的豌豆
2025-07-15 02:58:03
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人类使用再生能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的进步让此类能源更加“好用”;

2、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不仅其价格会日渐增涨,而且终会有枯竭的时候;

3、某些再生能源(如风能、水力、太阳能)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因此不会增加温室效应的风险;

4、为了增进能源供应安全,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满足对可持续性能源的需求。

风能

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如意的大叔
平淡的期待
2025-07-15 02:58:03
资源和储量术语多种多样。将不同的能源潜力进行比较时,由于所采用的能量定量术语几乎没有一致性可言,情况就变得极为复杂。石油的储量用桶来表述(百万桶或几十亿桶),一桶油等于42加仑。油的能量含量是可变的,但平均数为580万英热单位/桶。油产量和消耗量一般用“桶/天”表示(BOPD)。天然气量用千立方英尺(MCF)表示。有时在中间插入“S”(MSCF)表示气量是在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计量的。气的能量单位通常为1000英热单位/立方英尺,或百万英热单位/千立方英尺(较大气量可以用几百万、几十亿、甚至几千亿立方英尺表示,但都是千进制。应用公司通常都采用较小单位计量,即百立方英尺(CCF)。公制单位用立方米,而不是立方英尺。

下面给出了几种常用的能量表述单位:

1Btu(英热单位)=1055J(焦)=252cal(卡)

=0.000293kW·h(千瓦小时)

如果表述的范围值大,则用不同的前缀表示:

1MJ=106J1TJ=1012J1PJ=1015J1EJ=1018J1quad(夸特)=1015 Btu=1.055EJ油和煤的能量含量虽不尽相同,但许多作者都用如下表述给资源定量:

1tce(吨煤当量)=2778万英热单位1toe(吨油当量)=4000万英热单位由于每个特定的术语本身都不尽相同,所以这里给出的换算只是大概的平均数。例如,同样是以“Btu”计量能量,但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的值就有所变化,好在这种变化的量很小(两种状态下的误差只有0.1%)。资源和储量估算中的误差很大,但这种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描述不同能源及其利用潜力的术语多得数不胜数,最准确的可能还是“资源基础”这一术语,它是指已知条件下已知能源存在的总量。全球太阳能的资源基础是指太阳传给地球的能量总量,由于太阳能持续不断地到达地球,因此计量表述上要有“年”或某种时间概念。非洲的石油资源基础是指整个非洲大陆地下存在的油的总量的估算,不同专家给出的估算值可能会有巨大差异,非洲大陆油气勘探程度低,这种差异就更为明显。

从地球中开采出的所有能源都必须经过地下勘探才能找到,因此,化石燃料、核能及地热资源的已知资源量可能只占总量很小的一部分。一个地区,勘探程度越高,资源基础已知的部分就越大,但对地下存在的资源量的认识程度会有区别。如果地质勘探表明某一地区有资源存在,地质学家们就可以推测出该地区未勘探区域所具备的资源量。

各公司和决策者们最关心的是还有多少资源可开采出来加以利用。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要把所有的可采资源量都开发出来绝不可能,因此“储量”这一术语是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采出的总量。单独使用“储量”一词时,最可能的意义是指(经生产证实的)探明储量,细分还有“控制储量”(inferred reserves),是指通过勘测认识的量,但未经开发证实。评价可采资源量比评价原始地质总量更有意义,因此,针对资源基础的估算量,用可采百分比的概念来确定未发现的储量,发现储量和未发现储量之和称为可采资源量。

对于能开发成连续能量流的能量形式(太阳能、风力和水力),则无储量可言。因此,非衰竭性能源其潜在的可获取量(与实际显现的储量相比)被称为生产能力。

衰竭性能源,已开发的量被称为“产出量”(produced),一经产出,就不再具备资源量,而非衰竭性能源,相应的产出部分被称为产量(production),并可以持续利用。无论是“产出量”还是“产量”,对于地下资源来说,是唯一可以直接计量的指标,而对于非衰竭性能源,则是最确定的数字计量。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来表述不同的核实程度和经济产能,在有关能源量的沟通方面引起了相当程度的混淆。

生物燃料和地热资源介于衰竭性和非衰竭性两类能源之间,其原因是这两种资源都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和蓄积能力。

令人沮丧的是,在许多流行出版物的报告中,甚至有一些专业技术作者也把“资源量”和“储量”混为一谈。如本书后几章说明的那样,已知石油资源量的最终采收率不可能超过30%,如果将已知资源量(known resource)和储量(reserves)搞混,误差高达300%;如果将总的资源基础(total resource base)和储量(reserve)混用,误差就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几千。

人们之所以对“石油用尽”这一说法感到困惑,上述情况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使没有把资源量和储量搞混,用可延续多少年来表示目前储量也有问题。其实,以目前的产量水平,用时间长度来表示当前储量并没有实际意义,新发现不断使储量增加,而生产又使储量减少;用储采比来表示还有多少剩余油,这种方法忽略了新发现储量、技术改进及价格上涨(随能源供应短缺而持续)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提高最终采收率,从而提高已知资源量中的储量部分。下面这段话(注1)可能出自20世纪70年代某文章的标题,实际上引自1919年的美国燃料研究:“(美国石油的总储量)以目前的消耗水平可持续14年……今后25年左右,美国石油供应将彻底枯竭。”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储采比”做法的缺陷。

术语缺乏统一的标准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同。比如,要想谈论太阳能的最终采收率,最起码要预测一下人类还能存续多长时间,这样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虽然许多种能源形式都可使用“资源基础”这一概念,但用于可再生能源时就要格外注意。每年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4000万亿英热单位,相当于1980年全世界(商业性)能源消耗的15000倍(注2),既然如此,难道可以认为太阳能的资源基础是世界能源需求的15000倍吗?当然不能,捕获的光子用于发电后,就不能再用于光合作用、将水蒸发形成云或日光浴,太阳能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延续地球上的生命,那么对太阳能资源基础最客观的估算,也只占入射地球表面阳光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不管怎么说,太阳能有丰富的资源基础,至少在理论上能满足全人类的能量需求,只是因为受限于技术水平而无法使用和储存,其他一些可再生能源也存在类似问题。

能源分类所采用的术语其实很容易引起误导,如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核能等等。那么每遇到一个术语,建议大家在使用前先弄清它的含义。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性资源一般包括太阳能、水力、风能和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指可以用做燃料的、近期死亡的有机质)。实际上,太阳能不可再生,太阳本身燃烧,将氢气原子融入氦,释放出像电子辐射一样的核能。事实上,太阳内部每秒有大约65700万吨的氢气熔化,变成65300万吨的氦,400万吨的差表示这部分物质转换成了能量(注3),这一过程中没有再生步骤,一对氢核子一旦熔合,就不再分裂再次熔合,太阳本身的大小和热度都不足以将这种熔合作用再推进一步。之所以称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只是因为它不受人类干扰持续不断地到达地球表面,而且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人类历史的终结。太阳能尽管有巨大的资源量,但太阳本身的生命也有限,也会衰老,科学家预言太阳还能再释放五十亿年的能量。

有些作者声称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都是从太阳能衍生出来的,其实不尽然。风能产生的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地球自转,潮汐(本书将之归类为水力发电资源的一种)则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当然了,生物燃料和河流的水力发电利用了其本身储存的能量,而这部分能量是从太阳衍生而来,因此生长过程和水循环过程虽然生生不息,但这种过程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有限的资源。

很多人没有把地热归为可再生能源,但地热的再生能力其实很强。地球内部自然放射性衰变、重力、也许还有其他的力,产生了一股相当稳定的热流,并能使热量不断得到补充,关于这些过程的实际意义还有争论,但与太阳能相比,地热的资源量也很大,且有再生的过程。

上述分类基本上从学术角度出发,某种程度上太过琐细。太阳能有巨大的资源基础,这当然毋庸置疑,人类活动不会使太阳能衰竭,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需要强调一点:再生能力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说,一般认为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实际上,每年大约有16000吨油当量的植物燃料腐烂,使化石燃料资源得到补充(注4)。(全球气候温暖且有巨大沼泽的地质时代,再生速度远高于此,目前人类的各种活动,如乱砍滥伐、沼泽枯竭、过度占用耕地等降低了这种再生速度,但再生绝没有停止。)

绝大部分称为可再生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都属于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源。关于可再生资源,争议最多的就是植物燃料,它像煤、油和气一样持续不断地形成,再生速度也远远高于化石燃料,但尽管它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新的植物燃料资源却要依赖于现有的储量基础(森林等)。人类活动能够而且也确实衰减了这一资源基础,继而又降低了再生速度。

化石燃料

什么是化石燃料?本质上它和植物燃料相同,唯一区别是其构成物质死亡时间的长短。(根据最为流行的地质理论)化石燃料是:某种程度上,在温度、压力、化学反应和时间作用下而改变的、满载碳物质的死亡有机体的残骸,包括煤、油、气和干酪根(油页岩),并可持续再生。几百万年前所发生的死亡、腐烂、自然埋藏(海底和湖底沉积物)过程,形成了今天的煤田、油田和气田,这一过程今天也同样在进行。其实,只要去一趟佛罗里达州的奥克弗诺基沼泽(Okefenoke swamps)或北卡罗来纳州的迪斯默尔沼泽(Dismal Swamp),就能观察到未来煤层形成的早期过程。之所以说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是因为人类一开始使用化石燃料,其消耗速度就超过了再生速度。

核能

破坏少量物质就可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其具体过程是大核子分裂成小核子或小核子聚合成大核子。对于人类来说,分裂大核子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某些自然状态的原子核,如铀235的原子核本身就很不稳定,只需把中子填到原子核中,它就会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若是把两个原子核放在一起让其熔合聚变就会产生更大的能量。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原子核聚变的潜力——太阳能就来自于太阳中的熔合聚变作用。但利用原子核的电荷很难将原子核拉到足够近的距离使其熔合,因此需要一种可作为触发器的巨大能量来开始聚变作用,这是目前技术和利用原子核聚变之间的一道障碍。

爱笑的老师
拉长的玉米
2025-07-15 02:58:03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kW,居世界首位;可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资源约2.53亿kW,近海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地热资源的探明储量相当于31.6亿吨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也都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已制定出未来30~5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但是不容乐观看再生能源,看能源储量应该触目惊心;

面对现实当人们天天被上涨的油价,电价困扰之际,能源这个严峻的问题已然无法轻视.据权威报告显示,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例如,煤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按中长期规划的开采速度及最大开采峰值25亿吨,现有剩余可开采储量到本世纪中叶将开采殆尽石油的剩余探明储量以储采比表示为14年,按规划的开采速度,可以开采13年(自2002年算起)我国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截止2002年底为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1.按中长期规划的开采速度,开采年限约24年,即到2026年将开采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