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中国能源有多"绿

复杂的小甜瓜
耍酷的大白
2023-02-12 00:07:37

中国能源有多"绿

最佳答案
粗犷的雪糕
懵懂的老师
2025-07-15 03:27:56

5个“世界第一”勾勒中国能源绿色图景

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能源世界中,中国很多项目位居榜首,而这些“世界第一”勾勒出中国能源生产的绿色图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当前,我国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量正在削减,但可再生能源生产健步如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9.4%;原油产量同比下降7.3%;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69%;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9.4%。

1952年开始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被认为是全球能源世界的重要观察者。最新一期年鉴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可再生能源消费量86.1百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3.4%,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20.5%,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1%,超过经合组织的总增量。最近10年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全球占比由2%提升至20.5%。

一名市民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停车场内使用充电桩为其新能源车充电(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不稳定性。“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驾驭和使用清洁能源的能力也走在世界前列。”甘肃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在河西走廊,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有效提高了风光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水平和消纳能力。这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美气候峰会成果展。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标准制定上。今年2月,天合光能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的光伏领域一项新标准提案已正式发布。

项目负责人、常州天合光能公司高级主管肖桃云说,以前国际光伏产业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欧美,如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未来将逐渐成长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创新引领者。

绿色清洁能源,就在你我身边

黑、大、粗,是长期以来能源留给人们的印象。然而,科技进步使得水能、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越来越深入走进我们的生活。

——绿色能源,让我们的城市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统计显示,如今我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在电力装机总比例中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

在东海,海风吹着风机快速旋转。自2010年6月并网发电以来,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海大桥风电场已运行7年,累计发电量超过21亿千瓦时。

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浩瀚说,我国海上风资源远比陆上资源丰富。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东海大桥风电场二期工程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7万吨。

——绿色能源,帮助中西部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随着分布式能源应用推广,在荒漠、农田、牧场、鱼塘……太阳能光伏电站大力推广,荒漠戈壁里的无人区也可以变成能发电的“金山”。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一座座巨大“风车”挥动着臂膀,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内蒙古是我国风能、日照的富集区,得益于绿色能源发展,“蒙电”源源不断外送。

随着应用模式不断创新,清洁能源的“人情味”越来越浓。甘肃通渭县马营镇村民刘军伟没想到,家门口的光伏板每年能给家里带来3000元的收入。当地政府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让贫困群体不仅能够使用清洁能源,还能从中获益。

随着技术进步,清洁能源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越来越高。近5年,全球风电设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分别下降了20%和80%,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和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最终靠的是经济性和竞争力。”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和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发展和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市场竞争力。

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仍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近年来风电、光伏等电源建设过快,但消纳能力建设开发不足,弃风弃光问题成为新能源发展道路上一大掣肘因素。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说,缓解弃风弃光问题要从根源入手。一方面,提升电力就地消纳率,鼓励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应用模式创新;另一方面,提高跨区域输电能力,将富余电力输向全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表示,正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清洁能源优先发电计划,实施重点水电跨省区消纳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水火、风火等替代发电市场化交易,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和在更大范围内的消纳。

体现中国担当 贡献中国智慧

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能源,体现了中国的担当。

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并签署了《巴黎协定》,是最早通过立法程序认定《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别方案的国家之一。

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投入,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BP能源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增长0.1%,而中国碳排放同比下降了0.7%。

戴思攀说,中国碳排放过去两年已经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将是一种长期的、结构性的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当前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已越过峰值,呈现下降趋势。非化石能源在中国已进入商业化规模发展阶段,单位成本迅速下降。2017上海国际车展上,行人从展出的新能源车旁经过(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在推进国内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同时,中国积极向外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很多国家因此受惠。

今年3月,晶科能源中标了阿布扎比的一个太阳能发电项目。阿布扎比水电局局长阿卜杜拉·哈巴比说:“该项目一旦建成,不但会成为世界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且上网电价将成为太阳能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之一。”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中国可以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体系。例如,中国正在推进的光伏扶贫模式,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的无电力区推广,不仅能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还能够给用户带来收益

最新回答
俊秀的香水
文静的冥王星
2025-07-15 03:27:56

正值高温酷暑的用电高峰期,在金沙江下游峡谷里,奔腾的江水从横跨两岸的巨坝间喷薄而出,将绿色电能从大凉山腹地送往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

“8月2日,左岸机房的7号水轮机组顺利投产发电,至此,川滇两岸山下16台我国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已投运10台,已投产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康永林说。

白鹤滩水电站是在建规模全球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一天的发电量可满足16万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量。溯长江而上,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电站勾连起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截至2022年5月4日,6座梯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吨。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一排排蓝色光伏板与湛蓝天空交相辉映。40公里外,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和它们组成了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工程——国家电投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自电站投产以来,年均发电量14.9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6.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2.66万吨。

“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就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逐步减少,风电、光伏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应量中占较大的比重。”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说。

一组数据见证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

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此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华龙一号”等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在推动自身转型的同时,也为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一系列举措背后,是走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

背后的大碗
个性的玫瑰
2025-07-15 03:27:56

要说过去几个月,话题度比较高的应该是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能源转型大趋势,从大国抛售原油库存到全球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火爆,都离不开一个词能源。

那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各国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形势如何呢,一起看看吧。

7月4日,英国石油公司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报告对全球能源生产、消费做了系统的回顾。

《bp年鉴》中显示, 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同比增长31EJ,增长5.8%,已经超过2019年的水平,创 历史 最大涨幅 。其中占比最高的依然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可再生能源中 风能、太阳能增长幅度成为所有能源中最高的,达到15% 。

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 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步加大 。

01

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

首先来看一下可再生能源,近几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犹如坐上了高速列车一般,发展速度迅猛。

可再生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占可再生能源的79.1% 。近年来,得益于全球光伏项目和风力发电项目的持续推进,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持续增长。去年一年 太阳能发电量涨幅为19% ,其中太阳能利用最多的是中国,美国和德国。 风能发电量去年一年增长15.8% ,风能利用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美国。

在可再生能源消费国中,中国是最多的,其次是美国。其中可再生能源涨幅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

接下来看一下核能和水利发电。全球核能的利用达到了25.31EJ,增幅为3.8%,依然低于2019年水平。相比于其他新能源不断增加的趋势, 水力发电不增反降1.4% 。

02

化石能源占主体

在《bp年鉴》中显示 石油占全球能源一次消费的30.95% ,依然是能源消费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与2020年相比变化不大。

石油价格一直以来是能源行业关心的话题,此次《bp年鉴》显示2020年布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41.84$/桶,而2021年全年平均价格为70.91$/桶, 价格增长了69.47% 。

其中,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24.42%,增长幅度为5.3%;煤炭占比26.9%,增长幅度为6%。

水力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了13.47%,基本与2020年13.45%持平,其中水利发电不增反降,可再生能源增幅拉齐了这一比率。

数据显示, 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依然是主要能源 ,占比高达82%,这个数据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只有1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 全球石油产量每天增加138万桶,总体产量增长了1.5% 。在主要产油国中增幅最大的是加拿大和伊朗,并且巴西、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产量略有下降。

接下来,一起来看一下主要产油国的产量状况。美国年产石油7.11亿吨,成为原油产量最多的国家,这得益于油价上涨之后,美国重新开启部分因为疫情停产的页岩油的开采。其次是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产量分别为5.36亿吨和5.16亿吨,这三个国家的石油产量总量占了全世界石油产量42.21亿吨的41.75%。

03

能源格局继续变化

去年,全球各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对比显示, 中国成为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 (10 EJ),其次是美国。同时,年鉴中还列出了全球石油天然气贸易量,显示中国成为全球进口原油、天然气最多的国家。疫情和国际能源局势动荡之下, 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经济体 。

这也不难解释,自疫情以来中国实行强有力的管控措施,经济的持续增长拉动了能源需求增长。

总体来看, 全球能源需求正在增长,渐渐从疫情中好转过来 。

2022年以来,能源安全的矛盾日渐突出,人类正面临近50年来最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由于长期以来石油行业投资不足造成的全球石油供应短缺,及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等造成能源市场动荡,原油价格暴涨,更进一步凸显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引起的人类关于能源“安全性”“经济性”和“低碳化”的思考。

与此同时,各国都在寻求稳定能源供应的方法,大国也在寻求共同商讨石油增产的可能,都在为能源稳定供应努力。

目前,全球都在寻求能源净碳化,期望实现零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不断推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

高挑的小笼包
沉静的菠萝
2025-07-15 03:27:56
首页 ENGLISH RSS订阅 统计微博|统计微讯|移动客户端|智能咨询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无障碍浏览

检索 | 高级

热词: GDP CPI PPI PMI 总人口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家统计局派驻纪检组机构职能最新发布数据查询数据解读统计动态统计党建通知公告统计理论统计实务统计历史微观数据申请曝光台行政处罚信息政 策公开指南公开制度当前位置 >首页 >统计知识 >常见问题解答

七、能源统计(21)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6-19 10:03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1 问:能源消费总量如何统计?在哪发布?

答: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产生的洗煤、焦炭、煤气、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和同时产生的其他产品;其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其中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获得的,并作为商品能源使用的部分。

能源消费总量是通过能源综合平衡统计核算,即编制能源平衡表的方法取得。在核算过程中,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消费不能重复计算。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三部分。计算公式: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损失量。

在全国及各地区按年度编制能源平衡表后,于次年末发布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

2 问:为什么每个品种的能源消费量加起来与该行业总消费量相差比较大?

答:在计算某个品种消费量时,计算其全部消费量。而在计算某行业的能源消费量时,若某个品种用于加工转换,只将其加工损失量(投入量-产出量)计入该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原油用于炼油产出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那么只将炼油的加工损失量(原油投入量-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产出量)计入该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因此,分行业能源消费量不是各品种消费量的简单相加,某个产品消费量也无法与该行业能源消费量进行比较。

3问:怎样查找能源统计指标数据?

答: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能源统计相关数据,一是月度指标数据,可查看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能源生产新闻稿(具体日期参考当年的《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国家统计数据发布库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等;二是年度指标数据,可查看国家统计数据发布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等。

4 问:分行业能源使用如何定义?

答:某一行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口径指该行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以建筑业为例,建造房屋时起重机使用的电、挖掘机消耗的柴油等,属于建筑业能源消费。而建筑工地上使用的混凝土及金属材料等,它们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费不应计入建筑业,应归于生产混凝土及金属材料所属的工业部门。

5 问:煤炭可供量的统计口径是什么?

答:煤炭可供量指本地区实际的可供消费的煤炭数量。对于国家来说,煤炭可供量=煤炭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6 问:原油加工量怎么定义?

答:《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关于“原油加工量”的解释为:指直接进入蒸馏装置及二次加工装置加工的原油量。该指标是衡量炼化企业生产规模、能力的一项基础指标,也是炼化企业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因此,原油加工量作为一个特殊的指标在产品产量中统计。

7 问:石油中间消费和石油终端消费量各指什么?

答:“石油平衡表”中的“中间消费”主要指用于发电、供热、制气和炼油损失量的消费。石油终端消费量指各类油品未经过加工转换的直接消费量。除了中间消费和损失量外,其他用于消费的各类油品都计入终端消费。

8 问:“能源消费总量”和“综合能源消费量”有何区别?

答: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能源消费量。所以,能源消费总量是针对地域能源消费而言的。

综合能源消费量针对企业范围能源消费而言的。

9 问:单位GDP能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简称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费的能源。当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时,即为万元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

10 问:为什么“分地区煤炭消费量”中各省的总和超过全国的数据?

答:我国能源消费实行分级核算,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等因素,而国家核算时会剔除重复等因素,所以会出现地区合计数大于国家数的现象。

11 问: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划分方法与国际通行准则(IEA)有什么差别?如何调整到国际可比的口径?

答: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划分方法与国际通行准则(IEA)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双方统计的行业划分原则不同。我国的行业划分是按独立法人企业进行划分的。而国际上比如IEA,是根据能源的最终用途来进行划分的。

目前,统计部门没有将中国的能源消费调整到IEA口径的数据。

12 问:煤炭消费量是否包括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炭量?

答:煤炭消费量既包括终端消费量,也包括用于加工转换其他能源的消费量,如火力发电用煤等。

13 问: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统计中,是否已考虑能源进口和出口的影响?

答: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中,考虑了能源进口和出口的影响。

14 问:在统计能源消费量时,一次能源消费中是否已包括了用于生产二次能源的消耗?

答:在不同类型能源消费量的统计中,一次能源品种的消费中已经包括了用于加工转换投入(生产二次能源)的消费量。例如:原油消费量中包括了用于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所消费的原油量。

15 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石油”数据与“原油”数据有何区别?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石油”数据包括原油及原油经过加工炼制产出的各种产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炼厂干气、溶剂油、润滑油、石脑油、石油沥青及其它石油制品等。

16 问: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每年都发生变化吗?在哪儿可以查到?

答: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可查到。但在实际统计中,是按实测的热值计算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这一系数每年是有变化的,当得不到按实测的热值计算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时,可采用参考系数。

17 问:能源平衡表中的能源消费量是否仅指终端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数据如何对应?

答:终端能源消费量又称最终消费,是指各行业和居民生活直接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的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直接消费的方式只有三个,一是用作燃料,二是用作动力,三是用作原材料。

能源平衡表中的能源消费量既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也包括用于加工转换其他能源的消费量和能源损失量。平衡表中各能源品种消费量折标后相加,扣除重复后得到能源消费总量数据。

18 问:在煤炭分质利用过程中,上游厂家低温热解产出的副产品兰炭(半焦),销售至下游用户作为清洁燃料使用时,应如何填报?

答:兰炭又称半焦、焦粉,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已逐步取代冶金焦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根据兰炭的性质和用途等,规定兰炭填报在“焦炭”中。

19 问:天然气产量包含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的产量和LNG的产量吗?

答: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天然气产量数据包括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不包括液化天然气(LNG)产量。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单独一种能源产品,在月度数据中的主要能源产品产量中公布。

20 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使用的生活垃圾属于能源吗?是否纳入能源消费量统计?

答:按照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垃圾发电厂投入发电设备作为燃料使用的垃圾算作能源消费量

忧虑的溪流
坦率的羊
2025-07-15 03:27:56
45.8%。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

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Energy)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是中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神勇的音响
坚强的荔枝
2025-07-15 03:27:56

说明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也争取做到清洁能源的发电,同样也能够降低矿产资源的投入力度。

一起来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发电工作,但是要想做到清洁能源发电,不仅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同样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因此对于绝大部分国家而言,国家的电力问题仍然在不断的出现。尤其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当中。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上升,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力的发电研究。

发改委: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时。这也表明着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清洁能源发电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同样也能够提高发电效率。最主要的是采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方式,能够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避免造成中国地区的环境出现恶劣,大气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可再生发电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发改委的政策表示,也说明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主要的,毕竟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基本上实现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发电的方式。毕竟可再生能源通常是用太阳能以及核能的方式来完成的。无论是太阳能又或者是核能发电,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能够满足我国民众的电力需求。

因此,我认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的进步,已经能够基本上满足我国民众最基本的电力需求。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停滞不前,也必须要加大可再生能力的电力发展规模。不仅仅要满足最基本的民众需求,也同样需要向很多制造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国家的经济以及民众的生活才能够变得更加富强。

激动的洋葱
多情的胡萝卜
2025-07-15 03:27:56
2009 年12 月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总量目标制度,但没有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总量目标,该法第七条规定,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总量目标是一个必须实现的国家目标,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我国是一个大国,各项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地域差异很大,作为一个反映国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决心和力度的具体体现的总量目标应当是通过权威的立法来推动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各地区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如澳大利亚于2001 年4 月通过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 电力) 法,在这部立法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 年全国增加9,500wh( 2%) 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40 亿澳币。从最终的效果来看,正是因为通过立法明确了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投资者才清晰地了解国家支持的重点所在,引导了投资的方向,使总量目标得以实现。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大国,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到2010 年底,我国的水电装机已经达到2. 13 亿千瓦,世界排名第一,风电并网运行容量超过了3100 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全球产量40%、达到了800 万千瓦。我国“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目标是: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15%,2015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1. 4%。目前,正在制定的我国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也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了重点领域,虽然规划没有正式发布,但国家能源局已透露: “ 到2015 年,风电将达到1 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 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 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 万千瓦,年发电量200 亿千瓦时; 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 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 8 亿吨标准煤”①。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10 年达到10%,2020 年达到20%,2050 年达到50%。按照目前我国的能源战略规划,我国可再生能源在2010 - 2050 年期间的发展将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差距与中国未来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不相适应。考虑到规划与实际实施结果可能还存在差距等因素,这种落后会更加显著。

朴实的枫叶
奋斗的刺猬
2025-07-15 03:27:56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再次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提醒人们必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在艰巨、复杂的挑战面前,中美两国看到了同样的机会——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效。2009年2月,希拉里访华时强调了美中两国加强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对两国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已开展的合作表示赞赏。对可再生能源政策与重点行业节能的减排效应进行测算,对我国制定进一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美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美国能源署对能源大的分类为:液体燃料、煤炭、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电力。相对中国来说,美国的能源类型更为多元化,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已经在工业、民用和商业部门广泛应用。图1显示,2008年,美国96%的煤炭用于工业(与中国工业部门耗煤比例基本相当),其他部门的煤耗非常少,其中交通业的煤耗为0。对液体燃料来说,美国70%的液体燃料用于交通,24%的液体燃料用于工业,商业和民用消费的液体燃料非常少。对天然气来说,美国48%的天然气用于工业,30%用于民用。对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来说,79%用于工业,17%用于民用。对电力来说,美国37%的电力用于民用,35%的电力用于商业,28%的电力用于工业,交通的电耗为0。对电损耗来说,37%的电损耗出现在民用部门,36%的电损耗出现在商业部门,27%的电损耗出现在工业部门。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中美能源消费,将中国经济系统分为工业、商业、交通和民用四大产业部门。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将国内的能源类型分为煤炭、液体燃料、天然气和电力。其中液体燃料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的定义,指煤油、柴油、石油及任何同等的液体燃料。

由图2显示,2005年,中国95.3%的煤炭用于工业,0.7%的煤炭用于商业,0.3%的煤炭用于交通业,3.7%的煤炭用于民用部门。对液体燃料来说,中国74.6%的液体燃料用于工业,5.6%的液体燃料用于商业,18.9%的液体燃料用于交通业,0.9%的液体燃料用于民用部门。对天然气来说,中国76%的天然气用于工业,4.3%的天然气用于商业,2.8%的天然气用于交通业,17%的天然气用于民用部门。对电力来说,中国78.6%的电力用于工业,8.4%的电力用于商业,1.7%的电力用于交通,11.3%的电力用于民用部门。4类能源在中国工业部门中的消费都超过了70%,尤其是煤炭,在工业部门的消费比例高达95.3%。可见,中国目前的节能减排潜力将主要存在于工业部门。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对我国来说是较为合理的。对比人均能耗和人均GDP能耗更能说明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经济意义。

图3显示,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人均能耗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美国和日本的人均GDP能耗却非常之低,仅为我国的0.19倍和0.12倍。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工业生产领域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性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也得益于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印尼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迟缓,而人均GDP水平与我国较为接近,人均GDP能耗都比我国低很多,仅为我国的0.4倍。人民币币值过低是造成我国人均GDP能耗高的一个原因,但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的低效利用仍是我国人均GDP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图1、图2对比看,美国民用部门的电消费比例为中国的3.3倍,而且电损耗的比例在4个部门中最高。美国民用部门的天然气消费比例为中国的1.8倍。并且2005~2008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为中国的1.5倍,美国人口数不及中国的1/4。可见美国的人均居民能源消费远比中国高。根据生产空间和二氧化碳处理空间(与能源消费成正比)算出的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美国人的为10公顷,世界平均为2公顷,中国人的仅为1公顷。美国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生产高效、消费低效的国民文化,是促成美国民用部门能源消费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是不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将分析各类能源在中国42个细分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消费结构,便于从中观层面掌握我国各类能源的消费结构,制定可操作的产业节能减排计划。

二、2005年中国42个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参考《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对九类能源: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在48个产业部门的消费量统计,并对照中国2005年6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将中国经济系统分为四大产业、42个部门,通过分析各类能源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消费结构以及各个产业部门的单位GDP能耗,便于从产业的角度更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煤炭消费

2005年,煤炭消费量在中国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分布差异很大。80%的煤炭消费量集中在如下几个产业部门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部门煤炭消费量最多,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4%的煤炭等用于生活消费。相对于煤炭的消费结构来说,焦炭消费量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更为集中。85.3%的焦炭消费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中;6.9%的焦炭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

中国煤炭消费较高的几个产业部门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同美国、日本进行比较,2003年,中国和日本水泥的综合能耗之比为1.41,吨钢的可比能耗之比为1.12,火电厂供电综合能耗之比为1.22;1994年,中国和美国原煤耗电之比为1.84。相对于工业节能水平较高的日本和美国来说,中国这几个主要的煤炭消费部门仍存在很大节煤潜力。

各类液体燃料消费

中国86.5%的原油消费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部门;8.4%的原油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50.9%的汽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18.9%的汽油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6.3%的汽油消费在生活消费部门;6.2%的汽油消费在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部门。81.9%的煤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部门;9.9%的煤油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45.7%的柴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部门;16.7%的柴油消费在农业部门;9.3%的柴油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27.4%的燃料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部门部门;26.9%的燃料油消费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部门;12.4%的燃料油消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9.2%的燃料油消费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部门;7.6%的燃料油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各类液体燃料在产业部门间的消费也非常集中,这说明,各类液体燃料的节能工作可以主要集中在其消费量大的几个产业部门。

天然气消费

中国33%的天然气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17.8%的天然气消费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部门;17.0%的天然气消费在生活消费部门(用于生活消费);5.6%的天然气消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

电力消费

中国14.8%的电力消费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部门;11.3%的电力消费在生活消费部门(用于生活消费);10.2%的电力消费在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8.5%的电力消费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5.9%的电力消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5.7%的电力消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5.4%的电力消费在其他服务业部门。电力的消费在产业部门间的分布相对平均。这说明,电力的节能工作涉及的行业较多,实施起来难度也较大。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减排效应

我国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到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

至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1.5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相当于5000万吨标准煤。这为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假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10%(比2005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这些可再生能源全部用于替代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相当于2010年煤炭消费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比2005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而其他一次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不变。

根据对中国各类能源消费量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中国42个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和中国各类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的趋势分析,基于中国2005年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在中国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测算42个产业部门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及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减排效应(结果表1)。

由表1知,2010年,来源于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因煤炭消费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例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

来源于石油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因石油消费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例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9%;农业,4%;其他服务业,4%。

来源于天然气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因天然气消费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例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7.8%;生活消费,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2%。

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部门及其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5.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部门基本上是来源于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部门。

如果201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结构与2005年相同,没有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加19561.11万吨。即2010年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减排效应可减少19561.11万吨二氧化碳。

四、重点耗能行业节能的减排效应

1.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行业

国办发〔2008〕8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对重点领域节能提出如下目标:继续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力争全年实现节能2000万吨标准煤。这个节能任务相当于2005年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能耗的3.5%。根据测算,如果该目标可以实现,2008年将可减少459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对我国产业部门间煤炭消费结构的分析,2005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煤炭消费量最多,占我国煤炭总消费量的43.9%。如果2008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煤炭消费相对于2005年节能3.5%,则可节能3696.2万吨标准煤,可减少8486.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相同的节能比例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总的节能量和减排效果明显很多。

五、政策建议

1. 着重加强各类能源在某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依据测算结果,在按规划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情景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几个产业部门,而且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行业。建议煤炭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集中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加强清洁煤技术的研发与国际合作

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离未来替代传统能源与改善环境重任的角色还有很远的距离。我国可开采的煤炭资源比石油资源多一到两个数量级。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石油等能源的不足,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发展过程中,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可行选择。美国政府组织并支持对煤炭的洁净利用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投入十几亿美元的经费,1986年开始实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DP),2002年开始实施创新技术示范项目——洁净煤发电计划(CCPI)。中国和美国可以在该领域加强技术研发的合作与交流。南非在该领域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3.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法》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加强了能源立法。其中,《美国能源政策法2005》长达1720多页,不但内容非常充实,而且可操作性强,在将各项政策目标尽可能量化的同时,还制定出具体的财税措施、管理程序和奖惩办法。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法》是部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法律,可操作性亟须改进。建议各相关部委和各省进一步出台与现行《可再生能源法》条款相匹配的细则;制定有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主机、部件、配件、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标准,以及检测设施及质检手段的配套完善等),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可操作性。

4.增加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目前,我国能源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非常低,只有日本的1/70、法国的1/30、美国的1/25,占全国研究开发费用比例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很多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难点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和产业化攻关计划;同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计划。走一条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道路。

刘秀丽 汪寿阳(作者分别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项研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建筑节能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模型测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01034,60874119)、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科研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09-04)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