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

奋斗的鸡翅
整齐的纸鹤
2023-02-11 22:42:48

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

最佳答案
朴素的睫毛
拉长的绿草
2025-07-15 09:54:52

1、新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199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1.56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的提高,预计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95亿tce。截至1996年末,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可采储量为1.3万亿tce,尽管今后还可能有新的储量被发现,但按目前的世界能源探明储量和消费量计,这些能源资源仅可供全世界大约消费172年。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资源将在40年内枯竭,天然气资源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资源也只能使用220年。

由此可见,在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长河中,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能源所取代。人类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寻求新的替代能源。研究和实践表明,新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根据国际权威单位的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即2060年,全球新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50%以上,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目前大量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2、新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它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 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因此,限制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约80%温室气体造成的附加气候强迫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CO2的作用约占60%,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能源活动中CO2的主要排放源。据估算,我国能源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约5.8亿吨碳,约占全球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9.76%。

观测资料表明,在过去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5cm。如对温室气体不采取减排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将可升高0.2摄氏度,到2100年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3.5摄氏度。近年来,由于城市汽车大幅度增加,燃用汽油产生的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而新能源污染物排放很少。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率, g碳(/kwh) :常规燃煤电为304,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为270,燃气联合循环发电为118,带烧天然气备用机组的太阳能热发电为47,地热发电为2.5,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则为0。由此可见,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采用新能源以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3、新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

迄今,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还有20多亿人口尚未用上电,其中我国约占6000多万人。由于无电,这些人大多仍然过着贫困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些地方,缺乏常规能源资源,但自然能源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并且用电负荷不大,因而发展新能源是解决其供电问题的重要途径。

另外,有些领域,如海上航标、高山气象站、地震测报台、森林火警监视站、光缆通信中继站、微波通信中继站、边防哨所、输油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站等在无常规电源等特殊条件下,其供电电源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不消耗燃料,无人值守,最为先进、安全、可靠和经济。

最新回答
英俊的钻石
无限的老鼠
2025-07-15 09:54:52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新时代能源体系需要全球视野,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共赢。面对国际能源格局风起云涌的形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会就这一问题提出怎样的真知灼见呢?

今年两会,民革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报送的大会发言中建议:要积极应对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构建人类能源与生态安全共同体。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国际能源格局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也在不断积聚转型重塑的力量。经济与能源密切相关。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缓慢复苏的关键节点,国际能源格局转型趋势也慢慢浮出水面。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实施“美国能源主导权”战略,中东乱局持续升级,新的供应来源和技术革命不断出现,全球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该发言认为,“美国能源主导权”战略实质上是长期以来美国“能源独立”政策目标的延续和强化,总体上看,其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利大于弊。一是美国由油气进口消费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将显著改写全球油气供需格局,有利于我国降低油气进口成本,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但由于美国对境外产油地区依赖度降低,我国获取资源的安全保障成本将有所增加。二是全球油气价格长期保持低位,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由煤炭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调整。三是美国油气成本降低并削减节能、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预算和相关补贴,有利于我国相关领域技术赶超和市场拓展,加快实现新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四是美元在能源金融中的作用将明显改变,为我加快发展能源金融带来机遇与挑战。

放眼全球,世界各主要能源大国正加紧调整自身能源政策。沙特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出“2030年愿景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尽早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提升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俄罗斯近年来不断修订其能源安全战略,坚持“两手抓”,既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又要强化自身在全球特别是在欧洲的油气话语权。主要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盟坚持清洁能源计划,加强区域能源一体化建设,希望尽早摆脱对外能源依赖。一些新兴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国则希望加大能源开发,力争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主要能源治理机构也加紧转型,总体方向是扩大职能和代表性,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平台逐渐成熟。从传统组织机构来看,国际能源署加紧吸纳中国、印度等新兴能源消费大国成为“积极联系国”,甚至为吸纳中国加入而降低门槛。同时,将关注议题从传统能源扩大到新能源技术,推动自身从发达国家的能源俱乐部加速向国际能源机构、“世界能源组织”转型。2015年5月,75个国家通过了新的《国际能源宪章》,推动这个1994年成立的条约走出欧洲,从传统能源贸易和投资议题,扩大到能源减贫等发展问题上。

健壮的狗
标致的冷风
2025-07-15 09:54:52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报告》——

2010-2018年,2018年全球光伏度电成本(LCOE,加权平均)为0.085美元/度(按汇率为7折算,折合人民币0.595元/度),同比2010年下降了77%。

90%的光伏发电规模的成本区间为0.058-0.219美元/度,逐步接近化石燃料发电成本。

善良的毛巾
动人的月光
2025-07-15 09:54:52

国际能源署(IEA)在京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展望》)。该报告经过对800余个减排技术的深度分析,并基于设施转型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两方面,形成了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其中,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展望》预计全球能源系统将在2070年全面实现净零排放;而在低碳发电技术部署加速的情况下,全球将驶入“更快创新情景”,将在2050年全面实现净零排放。

《展望》指出,全球约1/3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行业,因此,能源行业面临的减排任务艰巨,也是各国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减排领域。为了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可再生能源应该成为全球的优先选择。

害怕的台灯
冷艳的小懒猪
2025-07-15 09:54:52
什 么 是 可 再 生 能 源 : 「 可 再 生 能 源 」 这 个 统 称 可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来 定 义 , 而 目 前 亦 没 有 一 个 统 一 的 定 义 。 一 般 而 言 , 可 再 生 能 源 指 的 是 取 之 不 尽 、 用 之 不 竭 的 能 源 , 即 是 没 有 储 备 耗 尽 问 题 的 能 源 。 主 要 的 可 再 生 能 源 有 以 下 几 种 : 太 阳 能

风 能

生 物 能

水 力 能

地 热 能

海 洋 能 除 了 地 热 能 和 潮 汐 能 ( 海 洋 能 的 一 种 ) , 大 部 分 可 再 生 能 源 都 来 自 太 阳 的 辐 射 能 量 。 太 阳 能 当 然 即 是 太 阳 辐 射 能 , 而 风 能 和 水 力 能 则 分 别 源 于 太 阳 辐 射 对 大 气 的 加 热 和 对 海 水 海 水 的 加 热 作 用 。 生 物 能 来 自 植 物 透 过 光 合 作 用 所 储 存 的 能 量 。 某 些 种 类 的 海 洋 能 ( 比 如 海 浪 能 ) 也 是 根 源 自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能: 太 阳 能 热 水 太 阳 能 光 伏 其 他 太 阳 能 技 术 风 能 : 大 型 风 力 发 电 机 小 型 风 力 发 电 机 海 上 风 力 发 电 场 废 物 转 化 能 源 : 堆 填 沼 气 厌 氧 分 解 热 处 理 其 他 可 再 生 能 源 技 术 : 生 物 燃 料 海 洋 可 再 生 能 源 水 力 能 地 热 能 生 物 质 热 电 联 产 (CHP) 尽 管 废 物 转 化 能 源 、 运 输 用 液 态 生 物 燃 料 和 生 物 质 热 电 联 产 技 术 分 别 被 列 在 不 同 的 分 类 标 题 下 , 它 们 其 实 都 是 与 生 物 质 能 有 关 。 为 什 么 要 使 用 可 再 生 能 源: 未 来 的 能 源 : 可 再 生 能 源 是 取 之 不 尽 、 用 之 不 竭 的 。 而 化 石 燃 料 的 储 备 是 有 限 的 , 或 早 或 晚 会 消 耗 殆 尽 。 更 加 清 洁 的 环 境 : 可 再 生 能 源 是 一 种 清 洁 能 源 。 使 用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电 或 产 热 对 环 境 造 成 的 影 响 要 比 使 用 传 统 的 化 石 燃 料 小 得 多 。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电 的 过 程 ( 如 风 力 发 电 , 太 阳 能 发 电 等 ) 几 乎 不 产 生 与 空 气 污 染 相 关 的 排 放 ( 氮 氧 化 物 、 氧 化 硫 和 颗 粒 物 等 ) , 因 此 减 少 了 对 人 类 健 康 ( 特 别 是 慢 性 疾 病 问 题 ) 的 不 利 影 响 。 纾 缓 气 候 变 化 : 使 用 可 再 生 能 源 不 会 产 生 二 氧 化 碳 和 其 他 温 室 气 体 ( GHG ) 。 温 室 气 体 会 增 强 上 层 大 气 层 的 隔 热 效 果 , 阻 止 热 量 从 地 球 散 发 至 太 空 从 而 导 致 全 球 变 暖 。 全 球 变 暖 的 后 果 是 严 重 的 。 全 球 变 暖 会 改 变 地 球 的 自 然 节 奏 和 过 程 、 融 化 南 北 极 的 冰 川 和 冰 块 , 对 气 候 、 生 态 系 统 、 农 业 产 量 和 经 济 活 动 产 生 重 大 的 影 响 。 全 球 变 暖 还 会 导 致 海 平 面 的 升 高 。 经 济 发 展 机 遇 : 发 展 可 再 生 能 源 可 以 为 经 济 及 就 业 提 供 新 的 机 遇 。 可 再 生 能 源 在 可 持 续 能 源 体 系 中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但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单 靠 可 再 生 能 源 并 不 能 解 决 化 石 燃 料 耗 尽 、 大 气 污 染 、 全 球 变 暖 等 问 题 。 为 建 立 可 持 续 能 源 体 系 , 应 该 藉 助 不 同 类 型 的 能 源 技 术 , 以 及 采 取 非 技 术 性 措 施 ﹝ 例 如 财 政 措 施 和 公 众 教 育 ﹞ 去 配 合 。 可 再 生 能 源 技 术 、 具 能 源 效 益 的 用 能 技 术 、 传 统 能 源 技 术 的 改 进 、 以 及 其 他 新 能 源 技 术 都 是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

参考: 我

可再生能源一词并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是属于清洁能源的更窄化定义因为不只要求清洁还要求能量原料可再生。根据国际能源总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一项研究认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如果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的 *** 关注和财政支持达到核能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得到的支持,那么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将分别在2020—2025年和2030年与传统发电技术持平.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可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动物牵动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一些沿海的国家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海水温差发电也是一种方式。 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帆船。 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沼气(甲烷)等。

Macy 抄人ga

!

参考: hope can help you

don t copy

copy person 检举you

Renewable energy me methods that can produce energy

especially electricity

such as wind energy

wave energy

tide energy

etc

so wood is not renewable energy.

可再生能源一词并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是属于清洁能源的更窄化定义因为不只要求清洁还要求能量原料可再生。根据国际能源总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一项研究认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如果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的 *** 关注和财政支持达到核能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得到的支持,那么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将分别在2020—2025年和2030年与传统发电技术持平[1]。 历史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 木材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可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动物牵动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一些沿海的国家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帆船。 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棕榈树等。

太 阳 能 风 能 生 物 能 水 力 能 地 热 能 海 洋 能 详细资料 re.emsd/tc_chi/gen/overview/over_what

参考: re.emsd/tc_chi/gen/overview/over_what

如意的月光
落寞的皮带
2025-07-15 09:54:52

我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我国能源的发展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将给国际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世界能源安全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1、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

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2、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

3、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4、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听话的柜子
复杂的砖头
2025-07-15 09:54:5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当初,中国是进口“全球秩序”:中国吸收了业已存在的、主要是由美国设计的政策、规则和制度。中国当时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中小型经济体,只能去适应国际贸易条款。如今,中国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金融危机过后,中国还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为了与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相匹配,北京希望对国际价格施加影响,并决定国际规则。然而,这就需要北京对其考虑经济政策的方式做出重大改变,而到目前为止北京抵制做出这种改变。这就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创造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并对那些希望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其他国家领导人产生影响。

全球贸易问题最好地揭示了中国的政策转变,也反映出中国的政策困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入世贸组织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和争端解决程序消除了多个方面的紧张关系,并为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铺平了道路。北京还通过谈判达成了双边或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与东盟的自贸协定。

中国领导人对自由化问题一直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在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多哈回合谈判上,中国也一直是一个超级被动并且不起眼的参与者。被动等待是中国的默认立场,等着其他重要的参与者提出建议。此外,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力度往往也相当不够。比如,韩国与美国和欧盟的白贸协定包括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完全自由化,而北京与东盟的协定只取消了关税;这种程度的协定很难解决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以及公共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壁垒。中国其他的自贸协定,比如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协定,甚至没有取消绝大部分关税。

“不愿单边开放市场”

与此同时,大约从2006年开始,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向世界经济开放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之外,中国几乎没有采取什么单边的自由化措施。反对自由化的利益集团——某些部委、监管机构和复苏的国有企业——已经变得更加强大。尽管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并不愿单边开放市场,一直在努力争取到相互的让步。

北京自由化进程的停滞不前也与更大力度的工业政策干预有关系,这种干预旨在推动大约由50家国有企业组成的“核心”的发展。这些企业主要属于

“战略性”制造业和以资源为基础的部门,此外还有几家主导着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方式——.套动力超强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扶持了公共部门和政府的实力,却让私人部门为此付出代价,后者得到的补贴要少得多。北京时常求助于“指令加控制”机制的这种做法,比如利用限价措施来抗击通货膨胀,增加了市场改革的难度。

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和计划经济式的工业政策在几个点上汇合到了一起。出口限制——最突出的就是对稀土的出口限制——有所增强。税收奖励、补贴和限价措施以及对投资决定的行政“引导”,都被用于帮助国内产品抵御进口产品。中国特有的标准,比如有关第三代手机的标准,为外国企业创造出高昂的成本。中国消除服务业壁垒的速度假如不是零的话,也是非常缓慢的,特别是在金融业和电信服务业。

在有国有企业经营的一系列部门,比如钢铁、石化、煤炭、生物燃料、新闻网站、视听和互联网服务部门,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有所收紧。差别性的政府采购打着推动“自主创新”的旗号偏袒国内公司。外国企业受到的合资和技术转让的要求导致本土企业在高速铁路、电力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部门拔得头筹。最终, “投资民族主义”延伸到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中:尤其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利用国有银行提供的廉价资本大量买入外国资产。

应推进“超WTO”改革

问题在于,中国的这种政策组合与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是不协调的,中国目前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全球领导者。北京不能指望其贸易伙伴无止境地接受中国出口商品的大量涌入,而中国并不向它们的商品开放市场。因此,遏制工业政策中存在的激进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副作用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而且,中国应当继续推进 “超WTO”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当初加入世贸时所做的承诺。中国可以进一步降低已经实施的进口税,尤其是对工业产品所征收的进口税。中国应当取消对原材料和农业初级产品的出口控制。

中国面临的更加重大的挑战在于,中国需要解决商品、服务、投资和公共采购领域存在的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监管的高壁垒。这些措施应当与改善商业氛围、 “调整”经济的国内改革密切结合起来——以使经济变得更加注重消费,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同时给予私人部门更多的自由,减少对公共部门的控制。

上述意愿中的绝大部分并不在北京的政治议程之上。领导人并不想调整工业政策以及继续推进超出WTO承诺的改革。后者不仅仅意味着放开产品市场,还意味着要改革受到高度控制的生产要素市场(比如土地和资本)和能源市场(比如石油、水资源和电力)。这些市场在国内经济和政治中处于核心位置。这种改革在短期内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情况并不一定会像乍看之下的那么严酷。早期的自由化进程已经使中国深深地融入全球供给链,因此中国无法承受改革的大步倒退。而随着北京力图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繁荣,北京也越来越无法承受停滞不前所要付出的代价。然而,在找到摆脱这种僵局的方法之前,中国担任全球领导者的能力将受到限制。这样的事实要求中国领导人表现出一丝谦逊,否则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将被认为越来越武断;而希望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20国集团中发挥更重要的领导作用的外国领导人也要现实一些。

执着的香烟
凶狠的樱桃
2025-07-15 09:54:52

本文为春节专题文章——“年度 科技 发展态势总结与展望”的第四篇能源篇。

世界能源领域2019年发展态势

全球油气供应安全风险大幅增加。 全球尤其是中东能源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大大增加了油气供应的安全风险。4月,美国宣布终止对伊朗石油进口的制裁豁免,重启对伊朗原油出口的限制。7月,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域扣押了伊朗油轮。随后,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查扣一艘英国油轮以示报复。9月,沙特阿美旗下的两处重要石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原油产量一度锐减570万桶/日,引发了全球油价短期跳涨。此外,卡塔尔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叙利亚局势震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的油气供应安全。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化加速。 德国大众集团推出一款新型移动充电站,其内部电能存储单元由二次回收的电动车动力电池组成,已在德国率先投放使用。日本本田 汽车 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AEP)展开合作,共同开发一个能够将废旧电动 汽车 电池集成至AEP电网中的新商业模式。中国北汽鹏龙、北汽新能源等企业合伙在河北省黄骅市实施了北汽鹏龙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项目。

世界能源领域2020年趋势展望

全球能源转型趋势愈发明显。 德国将逐渐停止以煤炭作为电力来源,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从现在的38%提升至2030年的65%。法国能源部表示,到2030年要将可再生能源在法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第三次能源基本计划》草案,提出力争到204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30%-35%,大幅降低煤炭发电比重。波兰公布2040能源政策草案,拟大幅增加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不断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巨大。 国际能源署发布《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和2024年预期》报告称,从2019年到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将增加50%。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9年度能源展望》报告指出,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风力、太阳能、水力)将从2018年的5000亿千瓦时增加到2050年的1.5万亿千瓦时。欧洲风能协会发布《我们的能源,我们的未来》报告称,欧盟现在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是20吉瓦,到2050年欧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230至450吉瓦,比现有容量增长10倍以上。英国发布的《海上风电产业战略规划》提出,在2030年前将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3000万千瓦,将海上风力发电量提高到总发电量的30%。

先进核技术商业化应用加速。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报告,先进、非常规的核反应堆将在2030年颠覆当前的核能行业。美国首座小型反应堆纽斯凯尔小堆将于2020年9月完成核管会的设计认证,并将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运行。俄罗斯首座浮动式核电厂“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于2020年4月开始全面投运。英国投资两亿英镑建造全球首个商用核聚变发电厂,并拟于2040年实现核聚变能源生产的商业化。加拿大启动核能研究倡议,加速推进小型模块堆的研发应用,并计划于2026年前在乔克河(Chalk River)建成首座小堆。

作者简介

张欢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研究四室 研究助理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 科技 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 科技 、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 科技 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灵巧的羊
独特的苗条
2025-07-15 09:54:52
近年,各国之间都纷纷研发解决可再生能源。中国香港,这个地少人多的地方,有潜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吗?我们希望透过此专题研习探讨以下两项: 1)参考外国可再生能源的成功例子,并推论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2)现时,中国香港的环境符不符合以上的条件并分析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A) 可再生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总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普遍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B) 中国香港能源使用情况中国香港能源来源几乎完全依赖化石燃料

以提供电力及燃气等能源,能源原料均依靠进口,包括石油、煤及天然气。而境外核能占中国香港供电20%。据统计,中国香港年花约 146 亿度电。C) 中国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香港机电工程署在2000年展开了一项在中国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报告。研究本港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及探究与本港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有关法律、机制、推广等各种问题。我们相信中国香港是适合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会从两方面讨论:1)从外国例子看中国香港地理环境上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2)从访问中了解中国香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难处。我们先看第一个值得参考的外国例子:A)日本东京东京和中国香港都是国际大都会,地少人多,耗电量大,拥有丰富的经济条件。现时,东京积极推行太阳能发电,太阳光发电设备的引进量约有三十二万千瓦且为世界第一,证明东京在推行太阳能发电是非常成功的。不但如此,日本亦广泛地使用一种新的焚化炉,可以把废物的体积减少达 90%,因此可以延长堆填区的使用寿命,适合像中国香港这个狭小的地方。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由于 *** 十分一致地支持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提供补贴和配套法规政策,令焚化技术在日本能够广泛使用。B)台 *** 湾,地少人多,工业生产与经济活动密集,能源消耗量庞大。为了改善能源问题,台湾进行了太阳能发电。中国香港同样是个地少人多,缺乏天然能源,经济活动密集的地方,能源消耗量亦十分庞大。 中国香港这个面积只有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人均耗电量在亚洲高踞第4位。台湾和中国香港是位于热带的地方,较近赤度,阳光充沛,与台湾有多方面的处境十分相似。因此,太阳能发电是十分适合中国香港。C)访问为了作深入探究,我们访问了一位资深的通识老师。该通识老师认为中国香港适合发展可再生能源, *** 不发展是受着政治因素的限制,不是有技术上与资金上的限制。在技术上,中国香港有足够的人才发展。中国香港有2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所以并没有资金上的问题。中国香港还是不能全面使用太阳能发电是因为没有大量市民表达对建设可再生能源的诉求。而且,中国香港可以向内地购入煤发电,所以 *** 认为中国香港没有必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他认为垃圾焚化不是不能发展,但是发展了以后有可能会鼓吹制造更多垃圾的风气。即使焚化后的排放物可以用作制造砖头与马路, *** 也不愿创新,因为要负上另外的责任。中国香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步伐停滞不前是因为受到政治上的因素影响, 而不是中国香港没有技术与资金。讨论与分析根据中国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香港的潮汐、水力和地热都不足以发展,不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的来源。虽然风力发电在报告撰写当年,发电效能高,但是,相对今天2010年中国香港的发电量,不是十分可取。从我们讨论过的两个国外城市例子,可以看见中国香港有潜力发展太阳能和垃圾焚化发电。先说太阳能,台湾及东京人和楼宇都非常密集,城市空间不大。但日本人善用楼宇的面积,包括天台和外墙等,将太阳能技术融入楼宇设计,小小的面积便能提供约大量电力。香中国香港 无论是日照时间和日光强度(低纬度)都比台湾和东京大,若大规模发展城市太阳能,再加上引入一些较高效能的技术(纳米太阳能和太阳能窗等),必能为中国香港市民带来一定的能源。每 1 平方米的光伏板每年可产生 121 千瓦时。如果中国香港所有土地都装上横向光伏板,总发电量便为每年 1

330 亿千瓦。(中国香港每年平均使用146亿度电)至于垃圾焚化发电方面,中国香港有绝对的优势。美国其中一个垃圾发电站的发电能力高达100兆瓦,每天处理垃圾60万吨。。对于中国香港,每天制造2

660公吨废物的地区来说,垃圾焚化发电一方面可以提供充足电力,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堆填区的问题。所以,中国香港无论在地理、环境和天然资源方面都适合发展可再生能源。另外,中国香港 *** 有2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所以,资金上也没有难处。至于人才和技术方面, *** 一方面可以从外地引入人才,购入技术培养专才,甚至作带领的角色,推动商界研发技术和培养人才。但是,正如上述访问提到,中国香港唯一发展的障碍就是不良的政治和社会文化风气。中国香港市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意识不高。中国香港 *** 亦倾斜于商家和发展商,对于这些长远、高风险、较低回报的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反应并不积极。总括来说,中国香港地理和技术上都有潜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唯一的障碍就是在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反对声音。

参考: alecwsp 上

甜美的枕头
想人陪的黄豆
2025-07-15 09:54:52

电不是可再生能源,电是一种二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Energy)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根据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组,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扩展资料

历史

在19世纪中叶煤炭发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来源是人力和畜力的形式利用牛,骡,马,水磨和风磨粮食,和柴火。在右边的美国能源使用的两幅曲线图中,直到1900年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和风能和太阳能在2010年发挥一样的重要性。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典型的生物质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可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役用动物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海洋能

海洋能即是利用海洋运动过程来生产的能源,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一些沿海国家的海岸线,就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沼气(甲烷)牛粪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