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江苏省公共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工程介绍

踏实的信封
健壮的抽屉
2023-02-11 22:28:12

江苏省的一次能源分布特征

最佳答案
苹果美女
背后的大碗
2025-07-15 09:44:11

第一部分江苏省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与资源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与挑战 一、江苏省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及趋势 二、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 三、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原则 三、目标与任务 第四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 三、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支撑能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深化科技合作 五、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 前言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6月中国政府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订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08年1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指导意见》(国气候办函〔2008〕1号),对各地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专门成立了以罗志军省长为组长的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为全面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省组织编写了《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第一部分江苏省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与资源 (一)自然地理条件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陆上国土面积10260千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1%,在全国各省中名列第24位。全省平原面积7060千公顷,占全省陆上国土面积的68.9%,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水域面积占全省陆上国土面积的16.8%,主要有长江、太湖、洪泽湖等;丘陵山地占14.3%, 主要有宁镇扬丘陵山区等。海洋面积3750千公顷,主要为南黄海和少部分东海海域。沿海岛屿16个,潮滩湿地650千公顷,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海底沙脊群(辐射状沙洲),面积约126.84千公顷。 (二)土地利用结构 2007年底全省耕地面积4730.48千公顷,建设用地1902.33千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2043.87千公顷。2007年全省减少耕地28.13千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占84.8%,农业结构调整占6.9%,灾毁减少占7.3%,其他占1%。通过土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3.07千公顷,实际年减少耕地5.06千公顷。 (三)气候条件 江苏省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气候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

最新回答
刻苦的眼神
拼搏的荔枝
2025-07-15 09:44:11

在发展定位上,《规划》提出,江苏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领先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高度聚合力的海洋开放合作高地、全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先行区、美丽滨海生态休闲 旅游 目的地。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到2025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全省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 科技 创新更趋活跃,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彰显,海洋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高水平海洋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海洋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规划》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打造全域一体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打造“两带一圈”一体联动全省域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即高质量打造沿海海洋经济隆起带、高水平建设沿江海洋经济创新带、高起点拓展腹地海洋经济培育圈。

二是构建特色彰显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传统产业深度转型,促进海洋渔业稳健转型,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有序发展船舶制造业,拓展海盐及化工产业链,适度发展滩涂农林业。推进海洋新兴产业提质扩能,提升海工装备制造国际竞争力,打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高地,推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化,稳健发展海水利用业。推进海洋服务业拓展升级,精心发展海洋 旅游 业,有效提升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鼓励发展海洋金融服务业。推进海洋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强化海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支撑,推进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推进临海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有序推进沿江、沿太湖地区化工产业向沿海地区升级转移, 打造高端绿色临海重化产业集群。

三是提升自立自强的海洋 科技 创新能力。强化海洋科创力量整合,重点加强涉海重大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布局。推进海洋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海洋 科技 成果转化,构建市场导向的海洋 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通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通道。打造海洋人才高地。

四是建设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文明格局。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加强海域、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综合保护利用,推进海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程,建设生态海岸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防控海洋生态环境风险,提高海洋预报预警能力。

五是拓展聚合有力的海洋经济开放空间。积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区域合作,坚持特色化定位、全方位协同,积极融入全国沿海海洋经济整体布局,锻造江苏海洋经济特色竞争力。持续拓展蓝色经济国际合作空间,构建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

无奈的时光
现代的哈密瓜
2025-07-15 09:44:11

电力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能国际(600011)、国电电力(600795)、大唐发电(601991)、华电国际(600027)、长江电力(600900)、川投能源(600674)、国投电力(600886)、浙能电力(600023)、中广核电力(01816)、华能水电(600025)等

本文核心数据:江苏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江苏省光伏发电量数据等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也是能源发展大省,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我国前列,光伏发电领域更是位居前三。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省累计装机容量仅257万千瓦,到2018年,全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332万千瓦,同比增长46.9%。受光伏补贴退坡等政策影响,从目前装机容量来看,2019年以来,江苏省光伏装机增速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江苏省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1812万千瓦,仅次于山东省和河北省,排名全国第三。

从光伏发电装机结构来看,目前,江苏省光伏发电装机结构较前几年以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已逐步追上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省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909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50.17%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903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49.83%。

光伏新增装机逐渐向分布式倾斜

2014年以来,江苏省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均维持在100万千瓦以上水平,2017-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更是超过300万千瓦。受政策变化影响,2019年以来,江苏省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江苏省新增装机容量为128万千瓦。

从具体新增装机容量市场结构来看,2015年以来,江苏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2018年分布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光伏电站,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51.1%。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江苏省新增分布式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79.6%。

2019年5月,江苏省发布《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以分布式为重点,有序推进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展,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以及多能互补等各类国家和省级试点,促进能源供需实时互动、就近平衡、梯级利用。预计未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新增光伏装机中,分布式装机占比均在60%,2021年前三季度,江苏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115万千瓦时,占总新增量的89.8%。由此可见,江苏省光伏发展正逐步向分布式倾斜。

光伏发电量屡创新高

据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光伏发电方面,2016-2020年,江苏省光伏发电量高速增长,2016年全省光伏发电量仅47.1亿千瓦时,到2020年增长至166.83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不足20%提升至30%以上。

2021年前三季度,太阳能发电量15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9%,占全省新能源总发电的27.2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