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怎么算二氧化碳 氮化物
先算光伏电站发电量,根据发电量需要多少标准煤,然后根据煤的量计算二氧化碳,氮化物等等
比如1个20MW的发电站,设计寿命25年,平均每年发电大约1700万度电。
同燃煤火电站相比,按照标准煤320克/度电计算,每年节省标准煤5462吨,然后根据一吨标准煤燃烧排放量来计算二氧化硫,氮化物(以NO2计算)。
根据发改委《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低碳技术化石燃料并网发电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全国电网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全国数值是0.8665 (tCO2/MWh),也就是1700万KWH*0.8665=14730.5吨二氧化碳。
比如1个20MW的发电站,设计寿命25年,平均每年发电大约1700万度电。
注意事项
同燃煤火电站相比,按照标准煤320克/度电计算,每年节省标准煤5462吨,然后根据一吨标准煤燃烧排放量来计算二氧化硫,氮化物(以NO2计算)。
根据发改委《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低碳技术化石燃料并网发电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全国电网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全国数值是0.8665 (tCO2/MWh),也就是1700万KWH*0.8665=14730.5吨二氧化碳。
氮化物是氮与电负性比它小的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由过渡元素和氮直接化合生成的氮化物又称金属型氮化物。它们属于 “间充化合物”,因氮原子占据着金属晶格中的间隙位置而得名。
这种化合物在外观、硬度和导电性方面似金属,一般都是硬度大、熔点高、 化学性质稳定,并有导电性。
钛、钒、锆、钽等的氮化物坚硬难熔,具有耐化学腐蚀、耐高温等特 点。例如,TiN熔点为2 930~2 950℃,是热和电的良导体,低温下有超导性,是制造喷气发动机的材料。ZrN在低温有超导性,现用作反应堆材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氮化物
碳排量的计算方法因项目类型而异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计算基于项目(以风电场为例)向电网提供的清洁电能的电量,这些无碳排放的电能可以看做是替代掉了部分以火电或者其他化石能源为主的电网中的排碳电量,那么替代掉的这部分电量相应的碳排量,就是减排量。
能效提高类
能效提高改造的项目,相对于原来或者是同行业的普遍状况来说,其能耗降低了,则节省出来的能耗(电能,热能)可以认为是减少了所在的电网,区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与相应的排放因子核算,就是项目产生的减排量。
温室气体摧毁项目
这一类项目是直接针对引起气候变化的GHG类气体进行摧毁,或者对于排放源进行改造来减少GHG排放,例如在尼龙行业采用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两万多倍)在电力,钢铁行业未来要出现的碳捕集合碳封存技术。在这些行业中,摧毁/封存的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即为减排量。
以上是一个很简单笼统的介绍,如果要更详细的了解可以去关注一些CDM的网站什么的。上面都有入门的讲解。
请采纳~
燃烧一升柴油排放1.58x10^6升二氧化碳。其中计算方法如下:按16烷值计算一吨柴油产生二氧化碳,1×192/226×44/12=3.115吨,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克/升,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3.115x10^6/1.977=1.58x10^6升。
柴油产品
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
也可以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
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
2007年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欧盟已建立了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占所有能源20%的目标,而中国也确立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2007年,全球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了52%,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28%。全球大约有5000万个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热水,250万个家庭使用太阳能照明,2500万个家庭利用沼气做饭和照明。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
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