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助力北京冬奥会的各个场馆的工程叫什么

专一的诺言
傻傻的哑铃
2023-02-11 14:34:03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助力北京冬奥会的各个场馆的工程叫什么?

最佳答案
顺心的苗条
苹果曲奇
2025-07-18 14:38:34

应该是“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更将会是奥运史上的创举。

为保障北京冬奥会绿电供应,我国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凭借多年实践和探索,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实现绿色供电,这些绿电主要由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不仅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也实现了人类能源史上一次重要突破。

为此,我国创新研发建设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将张北地区原本分散四处的风电场、光伏电站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该工程采用我国原创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具有可控能力强、功率调节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够有效抑制交流电压波动,减少功率波动对受端电网影响,成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金钥匙”。

最新回答
淡淡的酸奶
幸福的热狗
2025-07-18 14:38:34

说北京冬奥场馆的电都是“绿”的是因为3大赛区场馆全部使用绿色电能,而这在奥运史上属于首次。

2020年12月21日,由国网北京电力建设运维的首体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至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配套电网工程全部建设完成,为所有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100%绿色电能供应奠定基础。

北京冬奥会期间,3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色电能,这也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据报道,场馆使用的“绿电”来源于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张北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十分丰富,这项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供应北京市大约1/10的用电量,其中包括直接满足北京冬奥会的北京、延庆两个赛区场馆用电需求,张家口赛区则是冬奥场馆就地消纳当地绿色电力。

北京地区冬奥场馆临电工程建设全面竣工

2021年12月31日,由北京冬奥组委下达、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建设的北京地区冬奥场馆临电工程全面竣工交付。目前,北京地区冬奥场馆临电设备信息已全部接入北京冬奥会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保障人员能够实时全景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第一时间研判处理异常报警信息。

据了解,北京地区冬奥场馆临电工程涉及26项场馆临电建设任务和技术领域UPS代建任务,累计安装箱变77座、发电机86台、低压箱1766台套、不间断电源351台、技术领域不间断电源590台,敷设中低压电缆1217公里,提前满足冬奥场馆计时计分、奥林匹克转播服务、餐饮、安保、通信技术机房等临建设施用电需求。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冬奥百问 | 为何说北京冬奥场馆的电,都是“绿”的?

饱满的绿草
善良的机器猫
2025-07-18 14:38:34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张北柔性直流工程2月28日开工建设。该工程连接河北北部与北京,总投资125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促进河北新能源外送消纳,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电力。

据介绍,该工程额定电压±500千伏,总换流容量900万千瓦,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项目。工程将建设666千米直流输电线路,新建张北、康保、丰宁和北京4座换流站,确保2020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运。

所谓柔性,主要指运行控制灵活、智能化程度高。相对于传统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更能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支撑“弱送端”条件下新能源的接入与规模送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就像个太极高手,具有“以柔克刚”的本领,是当今电网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河北张家口风能、太阳能十分丰富,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规划2020年超2000万千瓦,但本地消纳能力明显不足。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电源与北京负荷中心相连。届时北京市外受电比例将达到70%,冬奥场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有力服务低碳奥运专区建设。”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说。

舒印彪表示,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将实现12项世界第一。工程将推动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更高电压等级、更大输送容量上创新发展。其形成一整套的中国解决方案,为提高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和扩大我国在全球电力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

紧张的硬币
悲凉的滑板
2025-07-18 14:38:34
1、风能太阳能方面。张北风能资源丰富,不限电条件下年平均利用小时可达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富集,按常年数据分析,常规多晶(单晶)光伏组件采用固定支架方式,年均可利用小时数1700小时以上;采用英利熊猫双面双玻组件和跟踪支架系统,年均利用小时可达2021.17小时。风能、太阳能资源均属国家二类优质资源区,享受着“一类地区的资源、二类地区的电价”,是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2、土地资源方面。张北县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共4185平方公里,位居全市土地面积第二大县,土地类型丰富,适宜常规电站、复合型电站等多种能源开发项目建设。

3、电网条件方面。相继投运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电网结构和电力外送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技术上创造12项世界第一的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自从2020年投运后,已助力26个冬奥场馆实现了100%清洁能源供应。

4、科技支撑方面。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研发(实验)中心张北风电试验基地已成为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试验平台,成为展示我国新能源技术最新成果的窗口。

5、就地消纳能力方面。张北气候冷凉,符合国际先进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方式的理想条件,PUE值(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小于1.2,是目前全国最低(PUE全国平均数值2),服务器上架数量已达38万台(用电需求将近15.2亿度),预计到2025年服务器上架数量可突破200万台(用电需求超过80亿度)。

怡然的小蚂蚁
贪玩的学姐
2025-07-18 14:38:34
张家口

天空湛蓝,阳光炫目,距离北京300公里左右的河北张家口,被誉为“风的故乡、光的海洋”,这里是国家规划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冬奥“绿电”的源头,就在这里。

数据显示,当地风能、太阳能可开发规模高达8500万千瓦。与此同时,张家口地区电力需求小,新能源接纳能力有限,但毗邻的京津冀地区却需要强大的能源支撑。

2018年2月,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开工建设,2020年6月竣工投产。

温暖的彩虹
默默的墨镜
2025-07-18 14:38:34

张北鉴衡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2017-11-07在河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南大街(张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三楼302室)。

张北鉴衡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0722MA099BM20F,企业法人谢秉鑫,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张北鉴衡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建设、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经营、管理、发电量销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设施和发电场、发电站的检测、试验、实验业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张北鉴衡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懵懂的大叔
谨慎的冬天
2025-07-18 14:38:34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完成生态修复,全部场馆实现绿色电网全覆盖,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将全部中和。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中,践行低碳和可持续的理念,努力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要展示平台和窗口。同时大力普及低碳意识,引导公众低碳行动,确保节能环保筹办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绿色冬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供应方面,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场馆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都由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赛时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

二、场馆建设方面,全面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室内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同时针对雪上场馆的绿建设计问题,创新制定了我国首个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也填补了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空白。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三、交通服务方面,赛事举办期间将基本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同时将推动氢燃料车辆的示范应用。

综合考虑山高路滑、温低坡陡、超长续航等车辆使用环境,以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量。在北京冬奥组委的积极推进下,冬奥碳普惠制已经启动。为在全社会推广奥林匹克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理念,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7月2日全国低碳日,正式发布并上线新开发的“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低碳冬奥做出贡献。

健康的大白
谦让的豌豆
2025-07-18 14:38:34
北京冬奥组委举行低碳管理工作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对低碳场馆建设、低碳能源应用、清洁能源车辆应用等工作内容进行介绍。

北京冬奥组委在低碳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以下成果:

一是全部场馆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于2019年投入运行,该工程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将张家口地区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地输送至北京市,全面满足北京和张家口地区冬奥场馆用电需求。

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通过绿电交易平台,赛时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截至目前已有19个场馆在建设期提前用上绿电,赛时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二是建设场馆全面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和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分别建设了超低能耗示范工程,既有室内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冰上场馆采用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1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这在奥运历史尚属首次,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获得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肯定。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都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冰上场馆。

俊逸的大白
忧伤的凉面
2025-07-18 14:38:34

在我国申请冬奥举办权之初,就把实现绿色奥运作为我国申办奥运的理念。作为中国承诺“力争到2030年达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后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我国要做出表率作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具体低碳目标是什么?

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与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计划》,贯彻落实碳中和政策,采取碳减排手段,实现冬奥会的低碳目标,有多个方面

采用低碳能源,建设低碳能源项目,起到示范作用,建立跨区域清洁能源电力机制,全面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满足场馆常规用电需求;建设总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等低碳示范项目,所有新建永久性场馆均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冬奥会比赛期间,比赛区域内的交通服务基本上由清洁能源车辆(不包括专用车辆)提供保障;低碳要标准,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建立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会计准则,打造冬奥会遗产。

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备以来,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密切合作,组建了一支联合部队。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所有场馆使用可再生能源,场馆建设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奥运会期间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能源节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的比例是历届冬奥会最高的,绿化工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冬奥会遗产,冬奥会碳普惠制正式启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到来,“绿色奥运”正在向我们走来。北京冬奥会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我国首都已成为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从低碳能源到低碳场馆,再到低碳交通,绿色奥运的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过程中无处不在。这种低碳不仅是大型活动的好榜样,也是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好榜样。

多情的秋天
现代的小刺猬
2025-07-18 14:38:34

绿色冬奥包括绿色场馆、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等等。

例如,张家口赛区主要使用的是氢燃料汽车,记者指的这上面四个是氢燃料的储存罐,通过发动机,驱动轮胎来行驶。

燃料制氢所需的电力全部来自张家口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光”发电。除了低碳交通,今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场馆照明、运行100%使用绿色电能,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

绿色东奥的实施:

在电力方面,本届冬奥会充分利用张家口的风能、太阳能,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实现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绿电入网,且全部场馆100%供应绿电。

在场馆建设和运行方面,本届冬奥会首次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制冰,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场馆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在交通服务和手持火炬方面,本届冬奥会在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交通保障服务上,大规模应用氢燃料车辆,支持区域绿色环保。我国境内火炬接力所用火炬,也全部应用氢燃料。

在可降解材料方面,本届冬奥会全面应用生物可降解餐具。由秸秆、玉米等原材料制作的生物可降解餐具替代塑料制品,全面应用于冬奥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