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稻.和土壤以及草场 那个是可再生资源,那个是不可再生资源
先听百听概念把
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能在一定周期(可预见)内重复形成的、度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内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再自己做个判断
所以按你要问的宽泛地讲容
除了水稻以外
那就都是不可再生的
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它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具体的含义是:“其更新、或者说是再生速度大于或等于我们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煤是比较典型的非可再生资源,它之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就是因为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而我们人的生命周期比它短许多,我们等不到它再形成了才利用----它的形成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开采利用速度。 所以,不仅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跟空间尺度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可再生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可再生资源只有在我们控制了量的情况下,权衡了开采量及该资源的再生量,使我们的开发利用速率小于其形成速率的条件下,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说 水是非可再生资源 因为人类消耗它的量是非常大的,远大于人类重新获得淡水的量(只有淡水才对于我们是有意义的)人类只能利用到地下水和经过净化的水而其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现在大多城市缺水,提倡节约用水.或许等科学发达了,人类能高效,快速的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时候,水就会归纳为可再生资源了.不可再生资源:某些自然资源不能循环再生,或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再生,都可称为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因为矿产均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形成的,在有限的人类历史时期难以再生。特别是人类大量使用的能源矿产(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更应做到有计划的合理开采,并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
亲,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赐个好评吧。谢谢!
②水的比热容是常见物体中最大的;
根据Q放=Cm(t-t0),气温降低时,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质量一定时,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故答案为:可再生.大;热量.
作为狭义的能源如燃油、酒精等,水稻不能算能源,因为难以直接供机械使用,但可以作为能源的原料,勉强可以称为能源植物。目前玉米、马铃薯、木薯、甘薯都被作为能源植物,但水稻作为能源植物太奢侈了
变废为宝,前景很好!农村种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如谷壳、果壳及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如禾谷类秸秆(稻杆、麦杆、玉米杆等),豆类秸秆,暑类秸秆,油料植物秸秆,以及各种瓜果蔬菜秸秆。从农村种植废弃物来看,它是某种物质和能量的载体,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资源。那么,我们要如何循环利用好这些资源呢?下面乡村似歌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谷壳的循环利用
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而稻谷中谷壳的重量就占了20%左右,每年可提供1亿吨左右的谷壳。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谷壳在400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位。
1、用谷壳生产亚微米级C/SiO2复合材料和生产纳米级SiO2。要按理论计算的话,每年我国单从谷壳内就可以提取约800万吨高纯度的SiO2。也可以用谷壳来做酱油、酒、燃料等,装成袋还可以种植平菇。
2、利用以谷壳为主的生产原料来制造家具,它的使用寿命长达20年,并且还可以循环再造。如稻壳板的成分60%来自于稻壳、22%岩盐、以及18%矿物油。将磨碎的稻壳放进混合搅拌机与岩盐、矿物油以及PVC塑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充分均匀地混合。这些混合物经过高温溶解,就进入模具压缩机,塑造成各种形状的木质原料,最终生产出来稻壳板材。这种板材外观如天然木头,触感如木材质地,比硬木还耐用,却没有任何木头成分。经过适当的裁切,跟天然的木材几乎没有两样。稻壳板生产的制品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重新打碎循环利用,在生产中也几乎不会产生废品,实现对自然环境最大的保护。
二、花生壳的循环利用
全世界花生每年的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花生壳的重量占40%左右。把废弃的花生壳粉碎成渣,之后放进袋子,经过简单的处理,也就可以制作成菌袋了。每100公斤的花生壳制作的菌袋,它能生产100公斤左右的香菇。用花生壳制作的菌袋不仅质量好,而且经济环保,每年可以节约10万元的成本,十分的划算;用花生壳制作的菌袋种植出来的香菇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鲜美。
三、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
1、花生秧和玉米秸秆等都是很好的畜牧饲料,稍做加工之后就可以做青贮饲料销售。我们将收来的废弃藤蔓、秸秆,经过晾晒、加工成为干料和草粉,然后打捆、打包,供应给一些养殖场,饲料厂家等,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如有人利用附近的一家大型奶牛养殖场,这家大型奶牛养殖场养有800头奶牛,奶牛不仅需要吃进大量的青贮饲料,他就找上奶牛养殖场商谈,并签订了20年的合同,由他为奶牛场提供青贮饲料,并负责消化奶牛场沼气池处理后的沼液和沼渣。经过几年的奋斗,现在每年为奶牛场提供种植的青贮玉米等饲料,就有20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
2、玉米芯对于农民来讲没有什么作用了,但经过加工后,玉米芯可以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产品叫做:“低聚木糖”。而这个产品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它可以抑制有害的微生物的发生发展,以此可以用来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
3、在南方最大宗种植业废料就是稻草。我国稻草资源相当丰富,稻草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它是很好的造纸原料之一,而且又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造纸企业逐渐采用高比例的木材原料,这导致原料比例中稻草的比重在下降。在造纸行业中如果我们加大稻草资源的应用比例,实现稻草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4、开发药用价值。①如萝卜秧子热量少、富含纤维、有利于减肥,还可以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②如红薯秧有补虚益力、通便润肠、健胃健脾、生津润燥、抗癌美容的功效。③如冬瓜秧子具有活络通经、祛湿追风的作用,还能解木耳中毒等。④如南瓜秧子有清内热、清肺、治疗胃痛、烫伤及月经不调等。⑤茄子秧能治冻伤,用煮后的水浸泡患处,同时用煮过的茄秧轻擦患处,数次即可痊愈。
总之,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但我们只要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科学的合理利用,就能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你说对吗?点击关注幸福年年!
一、再生稻定义
再生水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通过耕作和栽培措施,在收获后使稻堆上尚存的腋芽(休眠芽)迅速发芽,然后走向成熟的一种水稻作物。 再生稻的别名还有“宝孙谷”、“阳孙谷”、“二抽米”、“二道小米”、“阳孙”等。
二、再生稻用途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再生水稻的新用途。 在四川等环境相似的杂交水稻中季地区,被淹概率最大的时期是水稻对洪水最敏感的生育期。 这个生长阶段的水稻将遭受洪水的严重损失。 种植一季晚稻受气温和光照资源不足的限制,地势低洼,补种其他作物极为困难。 对于这类稻田,已有研究表明,储备再生稻应是主要的生产补救措施。 我国再生水稻的应用历史已有1700多年,盛况空前。
这是因为再生水稻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一是再生水稻的生长期短。 一般而言,再生稻的生长期(即从稻谷收获到再生稻收获的时期)约为第一季稻生育期的1/2;
二是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
三是再生稻为一两收,栽培技术简单易行,省种、省工、省水、省药、省苗,经济高效,增产增收。
四是再生稻可用于保持品种或杂交稻等的遗传特性。
三、再生稻主要生长地区
传统上,我国发展再生水稻主要有3个地区:一是南方单季稻区,一季温、轻水资源丰富,二季缺水; 水稻种子产区。
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再生水稻的种植面积一直在下降。 原因是种植谷物的效率低。 在双季稻转一季稻、一季稻转经济作物或弃耕的背景下,再生稻面积下降在情理之中。 但是,随着广大农村(包括双季稻区)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再生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即单季稻的发展。 双季稻区的双季稻+再生稻,已成为再生稻区新的增长点。
四、杂交中稻洪涝灾害后蓄留再生稻与普通杂交中稻-再生稻有区别
杂交中稻-再生稻是在杂交中稻成熟后贮藏再生稻,而再生稻在杂交中稻淹水后贮藏是因为杂交中稻受过水淹不能正常成熟。 为了尽可能挽回产量损失,同时采取补救措施。 两者的区别在于时间,一个是第一季成熟之后,一个是洪灾之后。
——————替代石油将使我国资源状况化短为长——————
人类使用的三大主要能源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这三种能源还能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还将有所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今后将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能源是可再生的生物能源。
我国虽已探明煤储量6000亿t,石油70亿t,水力发电6.8亿k但由于1978年以来我国总的能源利用率已超过30%,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产量低和农村能源供应短缺等因素,致使能源供应趋于紧张。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在这方面可以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年产稻壳3225万t,玉米芯1250万t,甘蔗渣400万t,棉籽壳200万t,糠醛渣30万t,人畜粪便1380万t的条件下,可用微生物作用年产沼气达14.28×108m3,相当于25.94×106t标准煤,从而彻底改变现在农村能源短缺的状况。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是13亿人口大国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庞大的“石油替代”能源体系,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机遇,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发展重要驱动力,也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曰前公开提出: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确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2、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现在因利用能源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烟尘和SO2年排放量为2857万t,燃烧后的垃圾排放为年均573000万t,因薪柴之用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每年土壤流失50亿t。利用生物生产能源和对其进行利用,不仅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而且还可使目前污染严重的环境状况得以缓解。
数百年来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的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生成的,那么能否种植能源作物,直接从能源作物生产燃料?这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多种能够生产“石油”的植物。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地球上植物中的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由此可见,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3、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发展基因工程
能源生物技术就是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产各种能源产品。在这里面,农林生物技术提供能源作物,工业生物技术则将能源作物以最经济的方式加工成能源产品,这些能源产品包括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为主的液体燃料,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沼气。另外,还有可再生的生物氢能。
沼气是由作物秸秆、树木落叶、人畜粪便、工业有机废物和废水等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每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的发热量约相当于3.3千克原煤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
燃料乙醇是国内外公认的生物能源产品,能够以一定的比例与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混配后供车辆直接使用。
生物柴油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并规模化使用的生物替代能源。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其他丰富的非食用油和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鱼油等,以及废弃的食用油为原料生产出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柴油优良的代用品。
发展生物制氢技术,也是为发展新能源提供技术储备。目前,各国正在竞相开发氢燃料电池,尤其是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
我国起步虽晚优势明显
据介绍,我国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甘蔗、甜菜、玉米、小麦、薯类、秸秆等都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国家已正式批准在吉林、河南、黑龙江和安徽四省建设总规模为年产132万吨的大型燃料乙醇装置。
我国已研制成功利用菜籽油、大豆油、米糠下脚料和野生植物小桐籽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小试或中试工艺,一些企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主要指标达到美国生物柴油指标。
我国沼气生产技术已经使用多年,正在不断改进。到2003年底,全国农村沼气池年产沼气46亿立方米,相当于343万吨标准煤或28亿千瓦时发电量。
在发展能源生物技术方面,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有自身优势。”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的美国万力科技公司技术总监孙大庆说,“首先,生物技术领域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我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大学设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第二,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能源生物技术产品潜在市场巨大;第三,我国虽然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但是跨越式发展,可一步到位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研发工作。”
生物能源最大的优势就是环保。利用的就是太阳能,真个使用过程是一个太阳能循环过程,清洁无污染。其中,沼气的推广使用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燃料乙醇不但能代替部分汽油;而且排放的尾气更清洁;生物制氢为的就是的到然绕产物只有水、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氢;而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的汽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10,颗粒物仅为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0%,不仅如此,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广泛并有可再生性,如大豆油、菜籽油,而使用“废油”提炼出生物柴油更是“变废为宝”
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曰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再生稻,亦称稻孙子。
利用中稻或早期收割后的稻茬,适当地施肥灌水、中耕、除草,促使基节上的侧芽萌发分稻(再生稻)。若气温适宜,萌发的再生稻经20~30天即可抽穗,两个月左右成熟。
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其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
统计表明,我国如今种植水稻的面积约为2亿亩,其中有5000万亩的地区适合推广再生稻。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如四川、福建等正在试验推广该品种。按照前述福建的数据来计算的话,我国每年可增产稻谷2000万吨,发展再生稻是确保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再生稻的好处:
1、成本低、效益高再生稻栽培不需育秧、移栽等栽培环节,是一项管理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栽培方式。
2、生育期短,可充分利用光能再生稻生长期一般为60~70天,在水稻生长季节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地区,可利用一季早中稻收割后培育再生稻,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单位面积总产量。
3、再生稻的稻米品质好再生稻的谷粒充实度和米质都比头季稻好,稻米光泽好,腹白小,品质及食味均比头季稻好。
4、栽培再生稻是一项有效的减灾技术水稻灾后利用成活的腋芽蓄养再生稻,可以降低灾害的程度,是一项减灾的有效技术途径。如前茬水稻因遇高温热害、洪涝、干旱等灾害而减产甚至绝收,可通过蓄养再生稻,降低一定的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