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专业以后就业前景怎么样,怎么做可以提高就业地位?
“能源动力类(新能源)”专业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个专业,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分别为生物质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
l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本专业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后,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生物质能方向
生物质能方向培养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生物质发电与生物燃料等新能源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制造以及新工艺的应用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研发人员。
本方向主要学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制图、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生物质热转化技术、反应工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课程。
本方向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36%,学生的职业目标是新能源工程师。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在大型现代化电力及能源企业、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能源与环保企业从事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电力、节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又可以在与新能源相关的科研、教学等企事业单位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35.45%,保研率为8.0%,出国率为3.5%。
(2)风力发电方向
风力发电方向源于我校创办的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气、控制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与风能开发利用相关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试验能力和风电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项目投资与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路、电子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风力发电原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电场电气工程等专业课程。继续深造可攻读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本方向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9.15%,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发电公司、电网公司、新能源公司、研究所、设计院、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风电场等单位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和风电机组设计、制造、运行与维护、实验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33.78%,保研率为8.0%,出国率为2.0%。
(3)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
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是国内第一个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设置面向太阳能电池设计、制造,光伏电站设计、运行与控制。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本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光电能量转换、存储以及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制备技术和表征方法,光伏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控制,光伏企业管理及市场运营等专业知识,在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本方向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7.66%,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有研究所、设计院、大型电力企业、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及太阳能电站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规划、制造、施工及运行管理,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产业的技术与管理,太阳能发电技术项目开发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48.09%,保研率为7.9%,出国率为5.0%。
l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大学2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正在联系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本专业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和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并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掌握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组装技术和评价方法。在重点学习光电转换及器件、纳米材料、电池结构及设计等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23%,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等相关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以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适宜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能源、材料、电力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研发、教学、生产及营销管理等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为39.68%,保研率为8.4%,出国率为4.9%。
不要总觉得学了一个过气专业就会因为这个专业毁了自己的人生,只要有能力有特长,随时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就业方向,几乎都是前往国企。沿海发达省份的火电厂,待遇不差,消费又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三班倒,几乎没有其他额外社交,除了找不到媳妇以外,似乎一切都很适合宅男生存。慢慢熬日子熬日子,总有一天干不动了可以去办公室享享福,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已经不是30年前祖国大搞建设,传统工科辉煌的时期了,那种年少得志的想法只能在梦里做做了。
至于核电/风电/光伏,和火电差别不是很大,风电连休的时间会更长点,工资上略微有点差异。
去军工类企业的,当初毕业时候应该是701所的待遇最好了,可惜在北京,虽然解决户口,但给的钱也买不了房呐。
设计院算是收入最高的去处了,不过和电厂一样,国家早就过了大兴土木的时期,现在的设计院,江河日下,去了差不多和49年入国民党差不多吧(我就是那个站错队的)。
电网呢,也有招聘能动专业的,不过很少,一般是欠发达省份的第一或第二批次,具体去做什么我也不太清楚,我记得我毕业时候,河南和安徽电网似乎是要工程热物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的。我后一年,浙江电网成立的综合能源还是叫什么的事业部,也专门招聘了一批可再生能源方向的动力工程硕士。
当然,除了国企以外的机会呢,也不是没有。
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好吗毕业生们日后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就业前景不错,我们知道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毕业生日后可以从事制冷工程、动力工程、热能工程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到一些私人企业、相关的设计院、高等院校、研究所任职相关职位。毕业生们想要找到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好工作,除了扎实好课本知识外,还需要在工作岗位上付出努力才行。
新能源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现代电力企业和研究设计单位、新能源设备制造、变频器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等相关单位,从事产品研发、系统设计、规划、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扩展资料: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许多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新能源科学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在该领域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变频技术、智能电网、脱硫技术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北京市重大专项,开发了系列化的新能源装置和节能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与电力系统有关的专业有:电气工程、电气信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热控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集控运行、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等。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电力系统专业的就业方向:
1、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此类公司在福利待遇和工资奖金方面都可以保证让你满意,甚至让局外人瞠目结舌。
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南方电网、各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
2、设计院;
每个省都有电力设计院,具体情况相差很多。
3、科技研发性公司。
进国家电网最吃香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管理类专业、通信类专业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电气类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等方面内容,辐射各行各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算得上是国家电网最受欢迎的一个大学专业之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专业。其就业方向,可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相关工作,毕业后可到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等企业就职,也可留任当教师或到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此专业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相近的专业,其涉及领域更广,包含了电气工程、能源技术、计算机等领域,相对来说更朝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是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口专业。
其就业方向与电气专业类似,也可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高等院校等相关地方工作。
当然,想要进国家电网,除了要选这类专业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对它保持长期的兴趣,不能只是一时兴起,在学习时也要更加专心。电力学不仅要背许多基础理论知识和公式,最核心的是看自己能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已学内容解决问题。
能源动力类专业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现在大家谈论比较多的就是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了,做为传统工科,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只不过与现在热门的行业相比较之下,很多人都不想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热能这个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其就业大方向主要包括三个:热能方向、动力方向、制冷方向,每个方向也可以分出不同的行业。
热能方向:火电厂、核电厂、冶金等
电厂热能属于电力行业,毕业生就业也多偏向国企,如行业中著名的“五大四小”、“两大电网”等。一般应届毕业生进入电厂后都是从事运行岗位,职业发展路线是从巡检→副控→主控→值长,再晋升就是运行部副部长和部长,属于电厂中层。运行工作比较特殊,需要轮班和倒班,比较辛苦。很多毕业生选择考电网,电网工作没有发电类的辛苦,但考电网难度较高,大多也只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动力方向:内燃机,涡轮机等。
船舶动力(涡轮机)是船舶制造行业。著名的船舶集团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上海外高桥、上海沪东、上海江南造船、中远船务、葫芦岛造船厂、STX造船、川崎造船、三星造船等造船厂及其设计院。
汽车火车动力(内燃机)是汽车机车行业。著名的公司有一汽、江淮汽车、吉利、奇瑞、BYD等。
制冷方向:空调、压缩机、制冷设备等。
压缩机、空调等属于家用、商用电器业。著名的公司有海尔、三星、西门子等。
总的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去向最多的行业是发电、输电业、汽车制造业、发动机、涡轮机与动力传输设备制造业;岗位是电厂操作员、发电站变电站和中继站的电子和电气修理技术员、暖通技术员。如果考研做研发类的岗位,211及以上研究生会有机会去不错的设计院。最后,如果想要从事电力行业,最好还是进国企大型企业,福利待遇等更有保障。想要进国企,对于应届生来说,秋招就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建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等专业的同学们,关注一下这篇文章,80+国企名企校招信息汇总,秋招春招捡漏拿offer。
电力短缺、煤炭短缺、石油短缺……当前能源短缺正在日益成为制约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能够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认为这是一项涉及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
自人类大规模利用矿物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则造成全球大气、土壤、水源等诸多方面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暴露出世界上许多国家以煤炭等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弊玻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出现危机后,使人们逐步觉醒,矿物能源终有耗尽之时,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产生活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利用价值非常可观。据我国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产生垃圾废水10吨,增加产值约3000元人民币,产生利润500元。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遏制废弃物泛滥,而且具有比利用原生资源进行生产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按国际标准测算,一座金矿每吨矿石可提取10多克黄金,而加工废电器每吨可提取50克黄金及其它贵重金属,成本不到金矿的20%,污染仅相当于开矿的几十分之一。
发展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如果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便可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城市人口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美国的实践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传统发电方式劳动密集程度要高。美国全球观察研究所的报告说,10亿千瓦时发电量用煤炭或核燃料需要100到116个工人,而太阳能发电站则提供了248个工作岗位,风电场提供了542个工作岗位。根据国际经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对煤炭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据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因而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迫切需要。另外,目前全球有20亿人无法享受正常的能源供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主要依靠直接燃烧秸秆、柴草等提供生活用能,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威胁生态环境,发展可再生能源则有利于改善这些国家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开发与利用方兴未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新能源逐步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大力开发替代石油的酒精燃料等新能源。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的开发十分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抛物面槽太阳能发电站,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相继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厂,1992年日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力公司电网联网,而到2000年已有7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家庭发电设备。预计到2050年德国消耗的能量半数将来自太阳能。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发电,目前风电在全球已发展为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一台单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风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少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没有常规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风能还具有一次投资后的追加成本少的特点,凭借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创造了最快增速。风力发电技术成熟,单机容量大,建设周期短,完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从长远看,不论工程投资还是发电成本,都会逐步接近火电成本。风力发电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正积极促进风能事业的发展。
政府支持是发展关键
2004年6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以及民间代表聚集商讨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大计,这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召开的最大规模的政府间会议。大会通过的《共同宣言》提出了包含165个具体行动方案的《国际行动计划》,如果能够得到落实,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将达到10亿。
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投资成本高的难题,法国政府在科研投入、技术应用和市场化等各个环节做出了巨大支持。据统计,2002年法国科研机构的能源研发总经费为9.4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和地热能技术研发获科研经费最多。多年来,法国政府一直采取投资贷款、减免税收、保证销路、政府定价等措施扶持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应用项目,以解决可再生资源的技术应用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问题。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其低排放与可循环等优势暂时不能体现在价格上,因此与传统能源竞争处于劣势。美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财政激励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通过减税、生产补贴、信托基金、低息贷款和政府的研究、开发项目,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培育、扩大市常根据美国1978年《能源税收法》,购买太阳能和风能能源设备的房屋主人,所付金额中2000美元的30%和其后8000美元的20%可从当年须交纳的所得税中抵扣;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潮汐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能源政策法》规定,企业用于太阳能和地热发电投资永久享受10%抵税优惠。
作为能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国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德国政府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以一定价格向用户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根据运营成本的不同对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从2004年开始,德国政府还制定了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迄今已投入研究经费17.4亿欧元。目前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