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是怎样发电的?怎样能量转换?
可再生能源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风能的利用是用风车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水能是把水的重力势能通过涡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像三峡水电站.太阳能的利用是指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或者直接利用热能,太阳能热水器.
电力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的产业,既如此就有个转换效率。转化效率η=输出的能量/输入的能量,输出的电力以千瓦时表示,1千瓦时相当于0.1229千克标准煤,输入的能量对燃煤电厂来说就是供电煤耗,于是燃煤电厂的转换效率η煤=0.1229/供电煤耗,以2012年为例全国燃煤电厂供电煤耗为326克/千瓦时,煤电转换效率η=122.9/326=37.7%,而2002年煤电转换效率为32.09%,十年间转换效率提高了近5.7个百分点。未来6年转换效率还能提高多少?取决于供电煤耗的走势,按年降低3克/千瓦时考虑,2020年供电煤耗为302克/千瓦时,煤电转换效率为40.69%。
水电发电的能量来自水量Q和水头H,由于水库的水位变化各不相同,因而各电厂的单位水耗是有差异的,例如广西岩滩水电站2012年单位水耗6.59立方米/千瓦时,而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则为3.985立方米/千瓦时。为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水电水能转化为电力的效率,有必要统计计算我国某一规模以上大中型水电站的单位耗水率,加以加权平均从而得出全国大中型水电站的综合平均耗水率。过去这一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深度不够,在进入“十三五”的时候应当把降低耗水率作为水电提效的一个方面,提出任务,纳入规划。
再如核电,发出的是电力,消耗的是核燃料,一年中的发电量除以耗用的核燃料重量得出核电站的燃耗,例如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年发电60亿千瓦时,所需核燃料20吨,则燃耗为20吨/[(1-厂用电率%)×60亿千瓦时]=3.5克/兆瓦时,同样的需要对全国的核电站统计其燃耗,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出全国核电的平均燃耗,这样一是各厂之间可资比较。二是可以总体上衡量我国核电机组的转换效率,在“十三五”期间应当给出燃耗的控制目标。
关于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转换效率,这两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刚刚起步,应当做好基础研究,“十三五”暂不提出效率目标,但应作为研究任务提出指标体系和统计考核方法。
1、一次能源: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3、可再生能源: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
4、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属于非再生能源。
扩展资料能量转化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
据预测,20世纪末仅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 (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
电能不是可再生能源,是一种二次能源。
电能是由煤炭、水力、天然气、石油等一次能源转换来的,是经过加工后,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成的二次能源。而可再生资源是指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所以电能不是可再生资源。
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既是一种经济、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它同样具有产品的若干特征,如可被测量、预估、保证或改善。
电能形式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核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
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如热能、光能、动能等等。
电能可以靠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作远距离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