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利拓能源有限公司怎么样?
宁德利拓能源有限公司是2013-02-07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安市湾坞镇新兴路25号4楼。
宁德利拓能源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981062265979U,企业法人吴晓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宁德利拓能源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焦炭、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燃气设备销售;燃气中介咨询服务;对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燃气行业、车、船用燃气行业、加气站、加油站的投资;天然气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福建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268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5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宁德利拓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福建宁德新能源7级职位月薪一万二三左右哦~
以下相关拓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2017年该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达到11.84GWh。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
新华 财经 福州7月27日电(马环宇) 作为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重要一环,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备受行业关注。宁德时代在接受新华 财经 专访时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 汽车 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废旧电池通过“再生利用”实现“一材多用”,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引导报废动力电池回流到有资质的再生利用企业中,形成产业闭环生态体系。
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优势明显
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约占全球新能源 汽车 总量的50%。2021年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由年初的5.4%提高至上半年的9.4%,其中6月的渗透率已超过12%,新兴动能逐步扩大。
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为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2倍。中汽协预计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2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6%左右。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新能源 汽车 将是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的不断提高, 汽车 市场将发生明显改变,电池供给将达到新的平衡,形成供给的重要保障能力。
生态闭环破解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列入重点工程与行动,要求完善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预计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年报废量将持续增加。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于2015年收购了广东邦普循环,实现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回收于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打造了“电池生产 使用 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在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构建了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的绿色闭环,实现了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定向路径。
据介绍,借助“逆向产品定位设计”技术可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将其还原成可重新用于制备电池的正极材料,核心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9.3%以上。宁德时代表示,其子公司邦普循环利用精馏塔板原理从废水中回收高纯氨氮的工业应用,可减少回收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建议完善监管体系为绿色发展“加油”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关乎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宁德时代认为,相比原生矿产资源,使用再生材料将有效降低碳排放,是实现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欧美市场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提出再生材料强制使用比例要求,以保障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存在再生利用成本高、耗时长,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经济效益低下,一些废旧电池没有回到正轨回收渠道等工艺技术、盈利模式、市场监管等难点。
宁德时代表示,其子公司邦普循环负责统一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电池包会被拆解成电池单体,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进行彻底放电,用自动化设备及专业工具将电池单体拆分。在拆解分离出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后,电极材料会进行破碎分选,通过浸出、除杂、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工艺,将报废的动力电池制备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动力电池中的钴、镍、锂等矿产资源全球储量有限,建立流向可控的回收管理体系、确保报废电池和有价金属回流到电池生产企业,意义重大。
我国已陆续出台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相关技术要求、行业规范、溯源管理、回收报废、污染防控等政策,建立起覆盖面广、体系较为全面的管理体系。宁德时代建议完善回收监管体系,严格管控报废动力电池流向,强化对报废动力电池流向管理,明确处罚措施,切实落实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要求,引导报废动力电池回流到有资质的再生利用企业中,确保有价金属回流到新电池的生产体系内,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声明:新华 财经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古田)有限公司是2018-10-10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六一四路291号。
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古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900MA3253WP8H,企业法人孙先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古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物质能发电,城市垃圾处理服务,城市垃圾清运服务,固体废物治理,专业保洁服务,物业管理。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古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只是临时升级了管控措施,宁德时代的负责人也是出来辟谣,说这次公司会配合国家的工作,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宁德时代有充分的储备物资,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三家全资子公司。
宁德时代(300750)是龙头股,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503.2亿,净利润为42.65亿元。锂电池龙头。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锂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宁德时代早在2015年就收购了邦普循环,通过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金属元素来生产三元正极前驱体。其全资子公司宁德蕉城的经营业务也包括了电池回收系统。
格林美(002340)也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龙头股,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24.7亿,同比增长-13.15%;毛利润为20.77亿,净利润为3.51亿元。公司已经构建或正在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包括废旧电池回收体系、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3R循环消费社区连锁超市、公共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建设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大市场、基于物联网的“互联网+分类回收”回收哥APP网上回收等六大体系,整体形成企业收购、个体收购、自建体系回收等多体系的回收网络,并积极探索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再生资源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最为健全的公司。
杉杉股份(600884)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后,可在其他领域实现梯级利用,北京杉杉有参与中国铁塔5g基站的梯级利用。杉杉股份为中国、世界综合产能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哈尔滨凯泰、北京励知行在电池全寿命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广泛的市场应用案例。公司定位于国内领先的能源(电池)管理及运维服务提供商,以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市场运营模式、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为大型集团用户提供专业的能源(电池)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包含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监测管理、全天候运营维护、能源资产整合与资金配套等相关业务。
编辑|施智梁
“公司股东戴姆勒集团奔驰 汽车 宣布与宁德时代(300750.SZ)深化电池研发,确认宁德时代为其头部供应商。请问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以下简称奔驰)是基于何种目的与宁德时代进行合作,是否会影响与公司的合作?”8月6日,一位投资者向孚能 科技 (688567.SH)提出这样的问题。
8月5日晚间,奔驰和宁德时代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高新电池技术,支持奔驰车型阵容的大规模电动化。自此,宁德时代将成为奔驰的头部供应商,以此来保障下一代EQ产品未来几年的电池供应。
这样的问题对于刚于一个月前获得戴姆勒战略投资的孚能 科技 来说略显尴尬。不过,孚能 科技 回复投资者称,目前公司与奔驰的协议项目进展顺利,没有任何不利的情况出现。公司也正在为客户交付样件,按照项目计划的正式量产时间为2021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动化的浪潮之下,国内外各大主机厂开始跑马圈地,构建稳定的电池供应链体系。但是与其他的供应关系不同,电池不仅是 汽车 配件,更是稀缺资源。主机厂会选择多家电池厂合作,电池厂也会服务于多家主机厂。因此,主机厂和电池厂之间的关系变得相辅相成但又暗含微妙。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平衡的合作生态考验着主机厂的智慧。
事实上,戴姆勒和宁德时代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两年之前。2018年5月,戴姆勒和宁德时代签订了合同,宁德时代进入戴姆勒的电池供应链体系。2019 年9月,宁德时代与戴姆勒卡客车公司签订全球动力电池采购协议,为其旗下电动系列卡车提供动力电池产品,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为戴姆勒卡客车公司自 2021 年开始推出的多个卡车系列提供动力电池。
此次双方的合作是在此前的合作基础上再上一层台阶。按照双方的协议内容,双方的合作涵盖了各领域的动力电池技术,包括宁德时代为奔驰乘用车产品提供电芯及模组,为奔驰轻型商务车产品提供整体电池系统,为奔驰部分项目提供CTP(无模组电池包)设计等。此外,合作双方已经开始下一代电池的研发工作,研发成果将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几年推出的新车型中。
不难看出,对于此次合作,双方都设置了很高的目标,配备宁德时代电池模组的EQS便是最好的证明。公开信息显示,EQS续航里程将超过700公里(WLTP标准,即世界轻型 汽车 测试规程),充电速度比现有车型快一倍,预计将于2021年交付市场。
同时,为了满足奔驰的“碳中和”要求,宁德时代将在生产过程中做出大量改进。据宁德时代介绍,这些措施将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和回收电池原材料进行电池可持续生产;最大程度降低在电池供应链内物流方面的碳排放;使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并统计电池供应链中的碳排放;帮助供应商收集、优化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建立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持续降低企业运营中的能源使用量,进行节能减排;以及植树造林、遵守 社会 责任的各方面要求等。
奔驰和宁德时代的深度绑定,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又多了一个重磅大客户。目前来看,宁德时代在业内拥有了最广泛的客户基础。
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宁德时代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动力电池销量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一。2019年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共4600余款车型,其中由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有1900余款车型,占比约41.5%,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为什么主流主机厂都“逃不开”与宁德时代的合作?
多位行业人士称,奔驰和宁德时代深化合作并不突兀。因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奔驰便于2019年推迟了首款纯电动SUV车型EQC的交付计划。为保证稳定的电池供应,近几年,宁德时代和宝马、丰田、大众等国际品牌均进行了深化合作,配套车型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上市。也正基于此,2019年宁德时代实现销量40.25GWh(电功单位:亿瓦时),较上年增长90.04%,市场占有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宁德时代绝不是奔驰的唯一选择。据了解,戴姆勒与比亚迪、亿纬锂能、韩国LGC、SKI等国内外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均开展了合作。戴姆勒在三大洲、七个地点的九家工厂也布局了电池生产网络。
今年7月,除了战略投资,孚能 科技 与戴姆勒大中华还签署了一项全面的商业合作协议,在未来十年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推出的电动 汽车 新产品阵容提供电池。
不过,在未来几年中,谁才能够真正成为奔驰的最大电池供应商,目前还难以判断。同时,有了和大客户的合作关系,也并不意味着电池厂前路无忧。“最终要看不同供应商的配套量比例,才能看到它和奔驰的捆绑程度。”一家电池企业负责人称,“签约的客户很多只是意向性或者象征性的,届时采购的量可能很少。”
对于孚能 科技 来说,其技术路线主要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产品线较为单一。这对于孚能 科技 来说,既有优势也有风险。
优势在于,三元软包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高的特点。 2019 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乘用车中, 软包电池配套上升至 4 款,沃尔沃的60系列、90系列的插电混动乘用车,奔驰EQC、东风日产的轩逸EV等车型均使用的是三元软包电池。大众的MEB 平台、戴姆勒等车企也明确使用软包路径。
“孚能 科技 是中国软包电池的龙头企业,技术质量有一定保障,奔驰过去一直用的是LGC的三元软包电池。同样的技术路线,替代使用会比较方便。”一位接近孚能 科技 的行业人士称。
有了戴姆勒的合作关系背书,孚能 科技 的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孚能 科技 实现销售收入的主要客户包括北汽集团、江铃、长城、一汽集团、戴姆勒,同时也正在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通用、雷诺、日产、本田、东风、奇瑞等国内外客户。
不过单一的技术路线也暗含危机。由于三元软包电池具有成本高、成组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等缺点,在国内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2019 年,国内软包电池装机量约 5.5GWh,同比下降了 28.1%,市占率仅 8.8%。
在上述电池行业专家看来,这中间或存在逻辑问题。“电池厂没有道理只做一种技术路线,而是应该去研究客户和市场需要什么技术方向,只做擅长的领域让别人来采买会处于被动地位。”
孚能 科技 的招股书内容也显示:“如果未来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将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下游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开发推出与主流技术路线相适应的新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技术优势,产能优势也成为了电池厂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对于宁德时代和孚能 科技 来说,目前均面临着一定的产能压力。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宁德时代已经启动了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扩大欧洲生产研发基地的投资规模,并在四川省宜宾市启动建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同时,宁德时代与吉利 汽车 、一汽集团分别成立了合资电池公司。
此外,孚能 科技 的“赣州产能改扩建项目”和年产16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一期及二期工程)已经陆续竣工和投产,镇江三期IPO募投项目和海外基地项目已开始前期规划。
“现在乾坤未定,不管是从技术路线还是产能压力上来看,一家大型主机厂都不可能押宝在一种技术或者是一家电池厂商上,未来也会增加新的合作伙伴,均衡的布局才是未来制胜的法宝。”上述电池行业专家称。
在这故事的背后,是不断进击的奔驰电动化。
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戴姆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提出了“2039愿景”,其中包括:2022年在欧洲实现车辆生产的碳中和;2030年电动车型(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占据乘用车新车销量一半以上的份额;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
为实现以上目标,戴姆勒集团接下来将对“碳中和”产品进行大量投入。根据规划,2020年,戴姆勒将继续其产品及电动领域的攻势。目前,奔驰纯电卡车、纯电轻型商务车和纯电客车目前均已实现量产。
在中国市场,目前奔驰已经上市了首款纯电动SUV EQC,2021年,奔驰将推出纯电SUV EQA和EQB以及大型纯电轿车EQS。
除了奔驰,近年来宝马、大众等主流车企纷纷在电动化背景下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和投入,连一向相对保守的丰田近几年也加速了新能源车型的量产。根据全球 汽车 产业平台 Marklines数据,2019 年,全球主流传统车企的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平均已接近 2% ,相比2017年提升 1个百分点。2025年,新能源 汽车 平均渗透率将达到10%-15%左右。
不过,目前欧美没有完善的相匹配的电池供应链,全球电芯厂集中于中日韩,材料端的配套更多集中于中国国内。
按照SNE Research统计,2019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为101.4GWh,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86.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排名前三分别为宁德时代、松下电器及LG化学。
“新能源在国内是作为一个大的战略方向来发展,想要在蓬勃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分得一杯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中国的电池厂进行合作。”上述新能源行业分析人士称。 基于电动化的规划,戴姆勒、宝马、大众都在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本土研发、生产和采购等。
大众 汽车 集团(中国)CEO冯思瀚也曾表示:“纯电动 汽车 方面,2025年集团在亚洲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50GWh。为满足这一需求,在中国,我们至少需要2-4家电池供应商的支持。”
今年5月,大众投资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紧接着,万向一二三获得大众百亿元动力电池订单;今年7月,亿纬锂能收到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供应商定点信。与此同时,它们均是宁德时代的大客户。
目前来看,相比起特斯拉,大众、丰田、奔驰等传统主机厂巨头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在起量阶段,但是也都在押注未来。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各国的碳排放标准和中国的“双积分”政策;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销量基盘之下,新能源车型将成为增加销量、拉开差距的关键一环。
因此,在电动化的布局上,各大主机厂的动作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但在漫长的电动化 汽车 规划落地过程中,其投入大和盈利难困境仍不容小觑。在这场胶着的战役中,资源合理布局成为关系着成本和链条运转的关键。
这将考验着主机厂的平衡智慧。“奔驰在全球市场上从不同的合作伙伴采购动力电池电芯和电池组。为保持竞争力,奔驰将继续构建平衡的供应商组合。”奔驰方面称。
不过,主机厂和电池厂的关系还存在着微妙的权衡和博弈的过程。东北证券指出,主机厂习惯了在其供应体系中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但在电动化到来之时, 游戏 规则似有变化。电芯占据电动车成本 20%-40%,但主机厂目前尚无保证自供电芯能力,意味着电池重要但其掌控力度弱。
“主机厂和电池厂的关系,并不简单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它们有自己的 游戏 法则,多一家电池厂的合作,除了是资源的占据,有时候也是谈判桌上的筹码。”上述电池企业负责人称。